从博士回寝时间看学习态度,7种角度,全面改善你的学习态度
从博士回寝时间看学习态度,7种角度,全面改善你的学习态度
7种角度,全面改善你的学习态度
这些年来,家中时常有客上门拜访,往往还没说三句话,就谈到了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有的,是为了“更上一层楼”,冲击名校;更多的,是苦恼于孩子学习不得门径,已经很努力,却无法收获相应的回报和进步。
不出意外的话,一谈到这些,我爸爸就开始眉飞色舞,先大谈特谈“为什么要刻苦学习”,再强调“数学有多么重要”,“考一个好学校太重要了”,还会讲讲我的几个同学的学习经历,中间掺杂着若干口号——要刻苦!要多做题!要考个好大学!
然而,一问他具体的学习方法,答案往往只有两个字:“做题”。再细问,答案就变成了“多做题”。别的,就再也讲不出来了。
说是“洗脑”也好,说是“振聋发聩”也罢,总之,会谈就在欢乐的气氛中结束了。看起来,形势很好,不是中好,不是小好,而是大好。
不过,哪天要是我在家,来串门的朋友和学弟学妹,怕是要稍微尴尬一番了。“列席”恳谈会的我,往往会直接打断父母们的“诉苦”,中止互相吹捧和喊口号,问道:“你能举出几个细节、例子或者故事,来证明刻苦和努力吗?”
意思很明白,嘴炮千般响,不如露一手。高手一出招,就知有没有。
果然,接下来,不同家庭的回答,含金量差距非常大。有的父母侃侃而谈,能大概说出孩子做了多少题,每科写了多少页笔记,甚至还能直接拿出早已准备好的考试卷子或者笔记本。有的学弟学妹,更加了不起,能直接点评哪本教辅更全面细致,哪本资料错误太多误人子弟。
然而,有的家庭就尴尬了,显然没想到,我竟然如此不“照顾”他们的面子,竟然真的抓细节纠方法,只好大眼瞪小眼,冷场几秒钟。
说心里话,我尊重和理解所有登门拜访的朋友,我相信,每一位和我交流的学弟学妹,都是值得成全的人。但是,巧言令色解决不了问题,也碰撞不出真知灼见,只能白白耽误时间。每当碰到五秒钟以上的冷场时,我会分七种角度,耐心询问,且听我侃侃而谈——
第一,你做了多少题?
做题量,最能直接看出孩子自身的学习态度。
做题不是越多越好,盲目刷题只会让你疲惫不堪。但是,如果一个学生能主动做题,做题量超越了平均水平,那么就说明这个孩子学习态度还不错。在任何国家,不大量刷题,都很难做到举一反三,很难总结出一定的规律方法。
做题量大,就好比农民有了几十亩地,稍加点拨和投入,就能学会机械化种植,产量突飞猛进。做题量小,就好比只有几亩地,再怎么精耕细作,最多也只能填饱肚子。所以,最好不要一上来就问,数学该怎么学?作文该怎么写?先耐下心来,多做几套题吧。
学习是个先苦后甜的过程,无论别人把后面的“甜”描述得多么可口鲜甜,你都得学会自己主动咽下前面的“苦”。
第二,你平时用什么辅导资料?
能否选择出合适的辅导资料,直接体现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
多做题虽很好,但是要做好题,买好书,而不是随便一种“全解”“全讲”“全练”就行。去书店一看,教辅资料琳琅满目,不少是胡拼乱凑,滥竽充数。衡中之所以出成绩,就在于全面使用自己组编的作业资料,集各家资料之精华,效果怎会不好?
另外,如果学生主动购买额外的学习资料,就说明孩子有主见,知道多做题做练习的重要性,已经有初步的独立学习能力了。如果,这位学弟学妹还能具体说出,自己选购的是哪家的资料,比较了哪些资料,为什么选这家的练习册,就说明已经具备了基本的独立学习能力了。
最后,悄悄说一句,这个过程,意味着孩子从“做题人”思维到“命题人”思维的转变:“我,年纪还小,不会命题,但是我能选出好题啊!我做得好题越多,不就更接近命题人的想法和思路了吗?”
第三,做卷子多,还是做练习册多?
刚上初中的时候,我爸总是强调要“多做卷子”。幸亏我没听他的,否则不知道得多走多少弯路。
这是因为,成套的卷子,特别是自己买的,只能帮助你熟悉考点,不能帮助你掌握知识点,更无法帮助你夯实基础,掌握一些细小的知识点。这就导致,有些同学看似做卷子多,实际上是平时不努力,考前抱佛脚,刷了一些卷子,却还是错过了大量的考点,最后成绩不理想。
还有一些同学,平时练习册跟着做,但是不想做成套的卷子,觉得题太多、太耗费时间了,不如看看笔记。结果,考场上,要么时间安排前松后紧,没做完卷子,要么过于紧张,计算频频失误,低级错误数不胜数。
这是因为,练习册固然细致全面,但是平时做作业的心态不同于考场考试的心态。往往是谁心态更稳,谁就更能拿全自己应该会的分数。
另外,不同知识点之间,可以综合出题。做套卷,可以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点的能力。
第四,你写了多少笔记?
很多家长说,俺孩子回家可刻苦啦,老老实实学习。我问他们,孩子课堂上表现怎么样呢?他们说,不知道,我们也没法盯着孩子上课啊。
要知道,课堂才是主战场。在学校,每天学习大概八小时,在家学习,撑死也就再多四个小时,孰轻孰重一目了然。
那么,拿什么证明自己的听课效率呢?你光说自己目不转睛不行,最好的证据,就是全面而细致的笔记。笔记不一定要多工整,自己能看懂就行,但一定要全面和细致。
最可惜的一类学生是,课堂上不认真听讲,觉得课程内容挺简单的,老师讲的知识早就会了,不如白天随便上上课,回家再自己学学。相当一批喜欢挑灯夜读的孩子,其实脑瓜很聪明,但就是懒得听课,导致自己最终败在细节和疏忽之处。
第五,你能记住自己的考试成绩和排名吗?
你说你爱读书,那么,你能说说你最近读了哪本书吗?能说说你最喜欢的作者是谁吗?
你去公司面试,公司的hr问你,你能说一下你去年的销售业绩吗?你嘟嘟囔囔说不出具体数字,只能说自己吃苦耐劳,不怕折腾。你说,公司会录用你吗?
再比如,你去医院看病,却对医生隐瞒既往病史,不说自己有高血压糖尿病,导致自己吃错了药,这应该怪谁呢?
少年人,往往不知道考试评测的可贵,总是想隐瞒分数,避而不谈,却直到工作了,再也没有卷面考试了,才发觉自己一头雾水,再也找不到高人帮助自己评估各方面实力,进而不知道自己该发展哪方面长处,重点培养哪方面能力,一番折腾却毫无建树。
其实,卷面分数,就是你的“体检指标”。体检报告还没细读,光惦记着吃什么补品了,这样审题能好吗?
记住哪科排名不好,自然会更加注意和着重发力;记住哪个题型不好,自然会更加有针对性地练习某种题型。更何况,如果连考试分数和排名,这几个数字都记不住,如何敢相信,你真的知道自己不懂哪方面知识点呢?
成绩暂时不理想不要紧,记住它,知耻而后勇,化耻辱为力量,早日迎头赶上。偷偷告诉你,其实,并没有人愿意在意你考了第几名。真正在乎的,只有你和你的父母。
第六,知道哪道题得分不好吗?
说实话,这个要求颇有难度。能够做到这一点的学生,不是尖子生,也算是优秀生。
还是拿数学举例。数学该怎么学?多做题啊!
但是,数学很多模块啊,做哪部分的呢?如果你不知道自己哪部分得分低,那么,你怎么有针对性地去训练?有的同学一说刷题就来劲,兴致勃勃从一本书的第一页开始做起,结果一学期过去了,还没做到自己真正薄弱的版块,白忙活一场。
特别是对于初三和高三的学生来说,你们仔细对比一下历年的考试真题,就会发现,某个题号的出题规律,总是出那么几种题。你要是大概知道自己哪道题做不好,学习就更有针对性了。
要知道,不同类型的题、不同版块的题,对应的做题方法和整理方法也是不一样的。知道哪儿疼,才能治好哪儿。对于初三和高三的学生来说,这一点格外重要。
第七,这一科,你们班里谁是学霸?
有句话叫,不怕同学是学霸,就怕学霸放寒假。在学校,班里的学霸做了什么,你一目了然,还可以时常请教。可是,在寒假里,学霸自己又学了点啥,你可是两眼一抹黑,啥也看不见。
班级里最“有用”的职位是什么?就是课代表。你哪门课不好,就主动当哪门课的课代表,一来有更多机会请教老师,二来有更多机会观察这一科的学霸,看看他们是怎么做的。我为什么能写出这么多学习方法呢?就是因为我经常客串不同科目的课代表,细致观察过许多真正的学霸的学习方法,自然能比着葫芦画瓢,用到自己身上。
所以,不一定非要花大价钱请一对一老师辅导,不妨先观察某一科目比自己好的同学,看看他们是怎么做的,再对照自己查找不足,问题就会一览无余,前途也就一片光明。
很多时候,埋头苦学的效果,确实比不上“他山之石”的指点和启发。良好的班级氛围,不单单指班级同学都在埋头苦学,还应该主动寻找“他山之石”对照自己,人人争当他人眼里的“他山之石”。
一句话,学习态度不是口头上若干形容词的集合,而是体现在对各方面细节的注重,以及基础工作的切实执行。
道理很简单。你随便在大街上抓个人,问他,你想不想发大财啊?我估计99%的人都想赚大钱发大财,只不过,有的人能吃苦,能从一线工作做起,从日常发现商机;有的人却好高骛远,天天梦想着中500万彩票一夜暴富。
同样的,你去学校里抓个学生来问,你想不想考高分啊?我估计,面对着在颁奖台上领奖状的风光和诱惑,没几个孩子能真正抵挡得住。
可是,有的人能扎扎实实,从做好面前的第一道题做起,不做白日梦;有的人,口头上只看得起哈佛牛津清华北大,认为别的学校都是垃圾,都是混文凭的,自己却连大学英语四六级都考不过……
你平时做了多少题,是哪种练习册,是什么牌子的,是跟章节走的还是套卷?写了多少笔记,整理了多少错题?最近一次考试成绩如何,每一科分数和排名都是多少?你有竞争对手吗,你觉得你和你们班的尖子生相比哪里有不足?特别是数学,选择填空错了几道,大题哪个步骤出了问题?
五年来,每当家里有学弟学妹和家长来访,当我啰啰嗦嗦,仔细询问上面这些细节习惯,再分析完其中的道理——如果孩子真的知道学,他的冷汗也就下来了,心态就不浮躁了,努力就有方向了,我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因为,这些细节都是实实在在的,是装不出来编不出来的,是习惯成自然的,也是真正能够决定考试成败的关键。
苟有恒,又何必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莫过于一日曝十日寒。
与其泛泛而谈教育理念,不如实事求是地了解现状,分析自身,抓住细节,突破弱项,问心无愧,不留遗憾。
从博士回寝时间看学习态度
学习态度更认真、更爱学习
课堂上几乎没有学生玩手机,大家都认真听课、有的记笔记、有的不记(很可能是听过就会的)。同学们大都踊跃提问题、和老师交流、非常想尽快消化掉新学知识。课下老师布置的作业大家大都按时按量上交。另外,很多学生把除了作业之外的题目课下都自我做一遍,甚至再去找其他习题训练(老师没有要求的)。可能是因为期终考试题目较难(个人感觉比清华对外招研究生的题目要难),需要一定训练才行。
(2)
更具有竞争意识
清华学生竞争意识很强,表现在每学期选课多,每门还都想考高分。这可能与公费保送出国留学有关。公费保送要求一定的优秀程度,衡量标准主要是考试分数。为了把所选课程都学好考好,大家更注重学习效率和时间安排。清华一年有两个大学期两个小学期,大学期对应其他高校一年两个学期,小学期在寒暑假开设,大部分同学小学期内在校学习,内容侧重技能类,比如计算机语言、实验技能等。
(3)
更加勤奋、更有时间观念
起的早,睡得晚,很多学生眼睛常红红的,一看就是严重缺乏睡眠。有些本科生生加入课题组后,白天上完课,晚自习要去图书馆或自习室完成作业。晚自习结束后(22:30左右吧),接着要去实验室做课题,直到凌晨1点甚至3点才离开。如果第二天早上有课,他们还照样能按时上课,如果没课他们最多8点起床返回实验室。清华有的课题组学生泡实验室是学习的日本711制度,就是早上7点到实验室晚上11点离开,当然呆在实验室是认真做实验、或查阅文献、或写paper。
(4)
知识面更广更深
清华本科生学的东西很多,大三大四的时候他们中很多学生已经选修或自学了研究生期间的大部分课程。由于比其他高校每年多出两个小学期,大都学习技能类知识。理工科的学生大都对数学、计算机学的非常扎实,对自己专业的前沿和相应的科研方法也已经掌握了很多。更有些学生本科毕业时其科研水平达到一般博士水平。
(5)
个人经历
到清华后发现大牛云集,学霸云集,倍感压力,诚惶诚恐(担心被淘汰)!仔细观察接触后,发现他们都是平常人,虽然聪明,但主要还是勤奋。于是奋起效仿,甚至比他们更勤奋。做到每天泡实验室16小时(没课情况下),博士毕业时发现自己没被淘汰,达到了平均水平。毕业工作后发现,如果不勤奋做事情内心就会恐慌、空虚、害怕。这种心态就是把你放到那个环境里最终适应并生存下来的表现。我认为,这种能坚持下来的勤奋会成为习惯,是影响个人一生最关键的因素。去清华之前我拥有二本院校大多数学生的庸懒散现象,虽然没那么严重(太严重了也不可能有机会去清华学习),但是和清华学霸比自己就是虚度年华。清华给我最多的是让我意识到自己必须改变原来的学习状态,必须勤奋学习,必须有个爱学习的习惯,否则就是被无情的淘汰。
我们的学生缺少什么?缺少勤奋、缺少付出、心太浮躁、想走捷径、有的学生忘记了自己的本职工作。要知道成功没有任何捷径,能通过走捷径“成功”的不叫成功,叫爆发户或者投机倒把,指不定哪天阴沟里翻船。其实,把我们的任何一个学生放到清华,只要努力都能在他们竞争的环境中生存下来并且变得优秀。再插播一点,清华学生城镇户口占80+%, 农村户口学生是非常小众的。他们大多数都有较好的家庭背景,他们很多人可以完全不用努力就能一生衣食无忧。大家发现没有,家庭背景比你好头脑比你聪明还比你更努力,你还有什么资格再虚度光阴!
如果你不吃学习的苦,将来就一定要吃生活的苦!
如果你看到了这里,恭喜你,至少你有始有终。作为非985、211的天之骄子,我们可能确实在学习这场长跑比赛中起跑慢了一点,但是不代表着长跑中不能缩短距离,只要咬咬牙、加加油、提提速,坚持住,谁能说的准那个弯道超车的不是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