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课堂教学方法
总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初中历史教学的当务之急。在兴趣培养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兴趣的广度和效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一历史课堂教学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高一历史课堂教学方法
一、挖掘教材活力
新颖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不断更新、变化,是保持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的重要条件。若教材本身具有新颖性,教师在讲课时只要如实地把知识传授出去即可。若教材本身是枯燥的,则要求教师运用自己的智慧去挖掘其中新颖、活泼的因素。
《商鞅变法》一课,教材中只是简单地介绍了商鞅变法的内容和结果。教师在讲述时,可采用"以人带事"的方法??从秦国被歧视到秦孝公发愤图强,求贤若渴;商鞅入秦见孝公,从秦孝公打盹发怒到促膝谈心;从"三年便之"到"十年大悦"。商鞅虽然被旧贵族杀害,但旧法已不能重复,贵族的势力在变法过程中已遭沉重打击,封建地主的经济政治地位已经巩固。秦国通过商鞅变法,国富兵强,为秦灭六国奠定了物质基础。教师通过集中讲述商鞅这个历史人物,带出"商鞅变法"这一历史事件,让人物形象和历史事件更完整、丰满、生动,学生对这一历史事件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直观再现历史
多种教学手段的交替使用,尤其是直观教具、多媒体等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能够生动地再现历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于过去的人和事往往有着探求的欲望。教师的责任就是充分运用讲解的艺术,新颖灵活地将历史事件真实地再现于学生面前。这就需要直观教具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它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再现历史事件、人物形象,还能在生动直观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历史问题进行分析、梳理,开拓思维,以达到理解所学知识的教学目的。直观教具的种类很多,在不同的情况下可采用不同的教具。如在介绍原始人使用的石器时,可出示挂图,让学生对砍砸器、刮削器有感性的认识。在介绍"魏、蜀、吴"与"辽、西夏、北宋"时,可自制图表如下。
学生看了这样的图表,对两个时期中各政权的位置及关系便会留下深刻的印象。此外,组织历史知识竞赛、创建课外活动小组、参与社会实践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也对培养学生兴趣起着重要作用。
三、创造成功机会
教师不妨为学生创造一些成功的机会,这是巩固学生学习兴趣的保障。成功会给他们带来心理上的愉悦,愉悦的心情最容易产生师生感情上的接近。教师在课堂提问、安排课内练习、布置课外作业以及组织其他信息反馈活动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差异,让他们既体会到克服困难的艰辛,又拥有完成任务的喜悦,这对学生巩固已形成的学习兴趣,坚定学好历史的信心大有益处。
二.历史会考复习策略
一、端正认识,营造一个重视会考复习教学的氛围
开卷考形式的出现,可能会引起部分教师和高一学生的误解,以为开卷考学生可以翻书抄答案,考试的要求降下来了,平时用不着花时间看历史课本和做题目,只要考试时会抄书就行了。显然,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开卷考应该说要求学生记忆的内容减少了,但由于材料题和问答题的综合性与灵活性大为提高,学生如果对课本的内容学得不系统与深入,历史课本内容不熟,连所答内容在课本什么地方都显得陌生,要比较完整地答好材料题与问答题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以为开卷考要求学生熟悉历史课本的程度反而高了而不是低了,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也提高了,由此决定学校及任科教师、学生对新的考试形式下的历史会考比以前要更加重视,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考试成绩。因此,作为高一历史教师在会考复习阶段要正确引导,营造一个重视会考复习教学的氛围。但现实往往是,因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学校不重视高中历史会考,无形之中对学生和任课教师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使会考总体成绩难以上去。如上所述,出现开卷考,可能会导致更多的学校与高一学生不重视历史会考的复习教学,结果是更多的学生过不了历史会考关。在这种情况下,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向学生说明会考的重要性、新考试形式下的会考应注意的各事项等,以引起学生对历史会考复习的重视。
二、合理安排教学进程,是取得会考复习成功的保证
高一历史会考的范围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下两册内容,范围广,知识点多,而时间又紧,在完成教学内容的进程时应作合理的安排,一般在完成上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后,把下册的教学内容提前一或二章到本学期来上,一般在第二学期的前阶段就可以把新课教学任务完成,然后进入会考复习阶段。历史新课教学内容可以在四月中旬完成,然后开始会考总复习。这样,一方面有较充裕的时间来复习迎考,另一方面也使学生心理上产生紧迫感,会主动配合去复习记忆历史知识。在新的考试形式下的会考复习教学可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按会考标准要求完成基础知识的复习,这阶段穿插一些材料题与问答题的练习与分析讲解;第二阶段进行模拟题训练,以提高学生适应开卷的应试能力。这一阶段的复习教学工作极为重要。
三、抓40分钟课堂效率,是提高会考成绩的关键
对于高一学来讲,历史会考任务很重,压力很大,因为他们还要应付地理会考及其他科目的学期统考。学生平时课外学习历史的时间很少,即使布置历史作业,学生往往也是抄一遍书,效果不好,因此必须着眼于课堂40分钟效率的提高,这种要求在新考试形式下显得更加重要。
要提高课堂40分钟效率,上课力求生动易懂,讲得生动一些,才能使学生对知识点在课堂上记住,从而落实知识点。为使教学内容形象生动,可结合图片、多媒体教学课件等手段,适当对课文中的知识点内涵、外延进行补充展开,对重要的历史事件、典型的历史人物进行描述评价,以使学生产生共鸣。课堂上要求学生用各种符号在课本上把知识要点标划出来并记住。对于要求列为开卷出题的条目内容,课堂上教师必须下功夫进行材料题或问答题形式的复习教学,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思维能力。如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这一知识,要求学生在课本中写上“前提”、“内容”、“目的”、“实质”及“认识”,并把相关的内容做上标记,并用“经济体制改革与社会主义改造比较”之类的问题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样复习教学能使学生水平有所提高。同时为了巩固知识,在每节课安排5-6分钟时间提问。提问听写内容可以是教材后的思考题,可以是教材中的材料题,还可以是《会考标准》所列的内容,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自己设计。但每次提问、听写都要评批记分,这样可以使学生引起重视,加强记忆的效果。同时,有必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一些主观题的训练。因此,提高课堂40分钟的效率,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是提高会考成绩的关键。
四、利用会考标准巩固知识,提高能力,是提高会考复习有效性的补充
在历史教学中,学生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学习的主体,因此,要教会学生在历史学习和会考复习中如何使用会考标准。对于有志学习文科、能力较强学生要激励发展主观能动性,培养自觉学习和独立学习的能力。具体说来,就是要避免学生对照会考标准的知识条目进行记忆性学习,而引导学生利用会考标准进行创造性学习。教师要避免对照会考标准进行知识条目的抽象讲解,要尽可能让学生运用他们自己已经学过的概念和方法去理解史实。然后,要鼓励学生按照会考标准提出问题和评价历史事件,并自己尝试解答历史问题。
对于一些学习“差生”,不少教师颇感头痛,但不能放弃,要尽量助其兴、动其情、授其法、促其恒。因为客观题分值减少,而60分的主观题对于他们来说失分会很多。显然,学困生思维能力、综合概括能力、文字组织能力相对来说比较差。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复习教学阶段要多指导他们记忆的方法、分析归纳的方法、文字表达的方法,甚至是依据会考标准设计专门的填空,进行课堂提问和考试复习,并在复习实践中用之。
高一历史课堂教学方法相关文章:
高一历史课堂教学方法
上一篇:高中化学必修一学习计划
下一篇:高一历史课堂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