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通用学习方法 > 高效课堂 >

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_初中语文知识速记巧背

时间: 万蕊21277 分享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_初中语文知识速记巧背,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

  初中文言文通假字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说(yuè):通“悦”,愉快。

  2、诲女知之乎?……是知也。(《论语十则》)

  女:通“汝”,你。知:通“智”,聪明。

  3、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还:通“旋”,回转,掉转。

  4、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扁鹊见蔡桓公》)齐:通“剂”。

  5、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狼》)止:通“只”。

  6、日之其所亡。(《乐羊子妻》)亡:通“无”。

  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亡:通“无”。

  7、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为学》)屏:通“摒”。

  8、对镜帖花黄。……火伴皆惊忙。(《木兰诗》)帖:通“贴”。火:通“伙”。

  9、无他,但手熟尔。(《买油翁》)尔:通“耳”,相当于“罢了”。

  10、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如梦令》李清照)争:通“怎”。

  11、路转溪头忽见。(《西江月》辛弃疾)见,通“现”。

  才美不外见……(《马说》)见:通“现”。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见:通“现”。

  12、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口技》)坐:通“座”。

  13、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伤仲永》)扳:通“攀”,牵,引。

  1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反:通“返”。

  15、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惠:通“慧”,聪明。

  16、一厝逆东,一厝雍南。(《愚公移山》)厝:通“措”,放置。

  17、问渠那得清如许。(《观书有感》)那:通“哪”,怎么。

  18、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三峡》)阙:通“缺”。

  19、昂首观之,项为之强。(《闲情记趣》)强:通“僵”,僵硬。

  20、傧者更道,从大门入。(《晏子故事两篇》)道:通“导”,引导。

  21、缚者曷为者也?(《晏子故事两篇》)曷:通“何”。

  22、圣人非所与熙也。(《晏子故事两篇》)熙:通“嬉”,开玩笑。

  23、饰以玫瑰,辑以翡翠。(《买椟还珠》)辑:通“缉”,连缀。

  24、此何遽不为福乎?(《塞翁失马》)遽:通“讵”,岂。

  25、……子黑子九距之。(《公输》)距:通“拒”,挡。

  26、公输盘诎,而曰……(《公输》)诎:通“屈”,折服。

  27、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有:通“又”。

  28、左手倚一衡木。(《核舟记》)衡:通“横”。

  困于心,衡于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衡:通“横”,梗塞,这里指不顺。

  29、虞山王毅叔远甫刻。(《核舟记》)甫:通“父”。

  30、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简:通“拣”,挑选。

  31、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唐雎不辱使命》)错:通“措”。

  32、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唐雎不辱使命》)仓:通“苍”。

  33、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山市》)裁:通“才”,仅仅。

  34、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陈涉世家》)適:通“谪”。

  35、为天下唱,宜多应者。(《陈涉世家》)唱:通“倡”,倡导。

  36、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以:通“已”。

  37、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被:通“披”。

  同舍生皆被绮绣。(《送东阳马生序》)被:通“披”。

  38、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食:通“饲”,喂。

  39、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材:通“才”。

  40、其真无马邪?(《马说》)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41、自余为僇人,……(《始得西山宴游记》)僇:通“戮”,遭到贬谪。

  42、而游者皆暴日中。(《峡江寺飞泉亭记》)暴:通“曝”。

  43、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畔:通“叛”。

  44、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曾:通“增”。

  45、入则无法家拂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拂:通“弼”,辅佐。

  46、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岳阳楼记》)具:通“俱”,全,皆。

  47、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属:通“嘱”。

  48、馔酒食,持其赀去。(《越巫》)赀:通“资”,资财,钱财。

  49、客问元方:“尊君在不?”(《陈太丘与友期》)不:通“否”。

  50、玉盘珍馐直万钱。(《行路难》其一)直:通“值”。

  51、故患有所不辟也。(《鱼我所欲也》)辟:通“避”,躲避。

  5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鱼我所欲也》)辩:通“辨”,辨别。

  5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 与:通“欤”,语气词。

  54、乡为身死而不受。(《鱼我所欲也》)乡:通“向”,从前。

  55、欲信大义于天下。(《隆中对》)信:通“伸”。

  56、自董卓已来……(《隆中对》)已:通“以”。

  57、小惠未徧,民弗从也。(《曹刿论战》)徧:通“遍”,遍及,普及。

  58、四支僵硬不能动。(《送东阳马生序》)支:通“肢”。

  59、鸡栖于 (《君子于役》) :通“橛”,指为栖鸡做的木架。

  初中文言文中的成语

  第一册

  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而得到新的认识和体会。也指重温历史。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十则》)

  不耻下问: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论语十则》)

  三人行必有我师:在一起行走的许多人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十则》)

  讳疾忌医:有病不肯说,又怕见医生。比喻有了错误、缺点,生怕别人批评指出。

  病入膏肓:指病已危重到无法救治的地步或事情已发展到不可挽救的程度。——《扁鹊见蔡桓公》

  柳暗花明:指环境或境界的骤然转变。多指由逆境转为充满希望的顺境。

  (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

  扑朔迷离:模糊不清,很难辨别是雄是雌。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易看清底细。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木兰诗》)

  熟能生巧:熟练了就能找到窍门。(无他,但手熟尔。——《卖油翁》)

  初中文言文重要语句翻译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光读书学习不知道思考,就迷惑不解;光思考却不去读书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3、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却不感觉满足,教导他人不知疲倦。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几个人在一起行路,一定有可以作为我的教师的人在中间;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他们的短处,自己如果也有,就要改掉它。

  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6、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消逝的时光像这河水一样呀!日夜不停。

  7、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医生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病”作为自己的功劳。

  初中语文简答、默写复习资料汇编

  1、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的趣味。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2、“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嫩嫩的 ,绿绿的” 。写尽了春草的质感、颜色和活力。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朱自清《春》)

  3、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回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老舍《济南的冬天》)

  综合专题部分

  1、根据下面各句的内容或提示,概括出相应成语。“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

  于草庐之中” 概括出“三顾茅庐”; 《扁鹊见蔡桓公》这则故事告诉我们蔡桓公的悲剧是由于“讳疾忌医”造成的;《桃花源记》结尾写刘子骥打算寻访桃花源,“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后人据此概括出一个成语为:“世外桃源”; 《木兰诗》结尾:“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后人概括为一个成语“扑朔迷离”。

  2、写出古今诗文中表达雄心壮志的名句: 曹操的“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顾炎武的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陈胜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陆游的“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初中语文知识速记巧背

  一

  文章的一个中心——每篇文章、每个片断训练都有一个中心,把握中心,对理解文章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散文的一个特点——形散而神聚;议论文的一个中心论点;小说的一条主线。

  二

  两种通讯——初中教材涉及的通讯,只有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两种修辞——积极修辞和消极修辞;说明文的两种说明对象——实物说明和事理说明;议论文的两种论证方法——立论和驳论;议论文的两种结构——逐层深入记述叫“纵式”和并列展开论述结构叫“横式”;词按词性分两大类——实词和虚词;句子从成分上分两种——主谓句和非主谓句;从句子的判断上分为两种——肯定句和否定句;从主语所处的地位分——主动句和被动句;从句子的结构上可分——单句和复句;散文在艺术表现上的两个方面——细处落笔,小中见大,能于极小中独见其大,和侧面暗示;破折号的两种作用——转折和诠释;小说的两种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三

  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议论文的三段式——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说明文的三种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小说的三在素——人物、情节、环境;读报的三种方法——选择浏览、略读和精读;报纸的三主体——消息、通讯和评论;消息的三标题——引标、主标和副标;三种新闻——消息、通讯、报告文学;新闻的三个特点——报道及时、事实说话、内容简明;新闻的三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读报要重视的三个方面——重大新闻和重要评论、与我有关的文章、我特别喜欢的文章;省略号的三种作用——表示文中的省略部分、表示话语中没有说完的部分、表示断断续续中话语的停顿;句式的三种变换——主动句与被动句之间的相互变换,肯定句与否定句之间的相互变换,意思相同而说法不同的句子之间的变换;唐代的三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

  四

  四种文学体裁——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句子的四种语气——疑问句、祈使句、陈述句和感叹句;疑问句的四种类型——是非问、正反问、选择问、特指问;引号的四种作用——文中的引用部分,特别指出注意的部分,表示讽刺,表示特定称谓;议论文的四种论证方式——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纵式议论文结构的变种——起、承、转、合;写读后感要注意的四个字——引、议、联、结;普通话的四种声调——阴平、阳平、上声、去声;我国古代四大名著——《水浒传》(施耐庵)、《三国演义》(罗贯中)、《西游记》(吴承恩)、《红楼梦》(曹雪芹)[按写作先后顺序排列:水山(三)夕(西)阳红]。

  五

  文字的五种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消息的五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结果;消息结构的五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说话要注意的五个方面——声调、速度、停顿、语态、表情。

  六

  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单句的六种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六类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六类虚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语气词;六书——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及假借。

  七

  七个文言虚词——之、乎、者、也、矣、焉、哉;复句的七种类型——并列复句、递进复句、选择复句、转折复句、因果复句、假设复句、条件复句;记叙文的七种开头——自然式、引用式、写景式、议论式、比较式、例述式、触景生情式;记叙文的七种结尾——自然式、点题式、烘托式、决心式、号召式、疑问式、重现式;文人笔下的七种情感——喜、怒、哀、乐、忧、伤、恐。

  八

  初中生要掌握的八种修辞——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欧阳修和曾巩。

  九

  说明文的九种说明方法——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

  语文语法口诀

  名词:

  人和事物各有名,万千名目可辨清。表示名称即名词,具体抽象有不同。

  时间空间和地点,方向位置有专称。主宾定谓都可作,名词具有多功能。

  动词:

  世间万物皆运动,于是动词相应生。行为动作和发展,存在消失与变更。

  心理活动及判断,一概可作谓语用。能愿趋向两动词,配合谓语意更明。

  形容词:

  人有特征物有形,修饰动名靠形容。事态动作有性状,描摹性状用形容。

  形容词语极丰富,准确修饰需深功。形容词语功能多,主要充当状谓定。

  整数前加老第初,排列顺序是序数。分数倍数表增加,减少只能用分数。

  数词:

  数词即为表数目,确数概数和序数。确数包括整分倍,不定数目是概数。

  量词:

  表示单位量词全,单位各异按习惯。事物行动作统计,物量动量分两款。

  量词数词相结合,数量短语功能全。动量短语居动后,物量短语在名前。

  代词:

  代词代替人事物,按照作用分三族。人称代词我你他,咱们自己和大家。

  疑问代词谁什么,进地性状数如何。提示代词这和那,每名某另别其他。

  副词:

  副词修饰动与形,范围程度与时间。肯否估计与情态,语气频率用法全。

  稍微没有全都偏,简直仅仅只永远,已经曾经就竟然,将要立刻刚偶然,

  渐渐终于决忽然,难道连续又再三,也许必须很非常,最太十分更马上,

  越极总挺常常再,屡次一定也不还。时名副名看加在,名前可加副不来。

  前很后名都不行,单独回答更不能。

  介词:

  自从以当为按照,由于对于为了到;和跟把比在关于,

  除了同对向往朝;用在名词代词前,修饰动形要记牢。

  助词:

  结构助词的地得,时态助词着了过,语气助词啊吧呢,他词后边附加义。

  连词:

  和同与跟关中间,或者以及带关联。介词连词难分辨,换位不变才是连。

  句子成分:

  主谓宾、定状补, 主干枝叶分清楚;定语常在主宾前, 谓前是状谓后补。

  定的状地得后补, 形式标志要记住;遇到格式有变化, 仔细分清莫含糊。

239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