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通用学习方法 > 高效课堂 >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技巧_诗词文学常识

时间: 万蕊21277 分享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技巧_诗词文学常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诗词文学常识

  古诗词在中考中占到了大约12分的分值,而且随着部编版教材的使用,古诗词在语文中的地位也有所提升,因而了解古诗词背后的文学常识能够帮助自己在考试时更好地摸清答题思路,所以同学们也要好好看哦~

  《诗经》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首,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多用“赋”“比”“兴”的手法。

  《关雎》(关关雎鸠) 是《诗经》首篇,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首优美动人、影响深远情歌,古代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选自《诗经·周南》。

  《君子于役》 选自《诗经·王风》,睹物怀人、情景交融,妻子思念丈夫的深情。

  《蒹葭》(蒹葭苍苍) 爱情诗,对意中人的倾慕之恋,欲见而不得的惆怅,选自《诗经·秦风》。

  《陌上桑》(日出东南隅) 选自《乐府诗集》,此诗为汉乐府中的民歌。

  《观沧海》(东临碣石) 曹操,字孟德,三国时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大海宏伟壮丽的景象、诗人广阔的胸襟、豪迈的气概、选自《乐府诗集》,是《步出夏门行》中的一章。

  《龟虽寿》(神龟虽寿) 曹操,达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饮酒》(结庐在人境) 陶渊明,东晋诗人,此诗是田园诗的上品,通过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的道理,表达作者追求平静,自由生活的志趣,选自《陶渊明集》。

  《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 陶渊明,写作者隐居归田后的劳动生活。

  《木兰诗》(唧唧复唧唧) 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南北朝时北方民歌,木兰纯朴、勇敢坚强的品质和爱国精神。

  《杜少府之任蜀川》(城阙辅三秦) 王勃,字子安,唐朝初年诗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 旷达爽朗、共勉互励的惜别情怀,积极乐观的态度、宽阔的襟怀和奋发进取的精神,选自《王子安集》。

  《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 王维,字摩诘,唐代诗人,颈联写塞外景象,开阔鲜明、气势雄浑。

  《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 孟浩然,唐代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与王维并称王、孟,选自《孟襄阳集》。山村田园风光和农家生活情趣,老友间朴素深厚的情谊。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八月湖水平) 孟浩然,前四句描绘洞庭景色,气势磅礴;后四句表明心迹,含蓄得体,第二联可与杜甫《登岳阳楼》中“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相媲美。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 岑参,唐代边塞派代表诗人,奇异的塞外雪景,诗人将送别与咏雪巧妙结合,通过特殊环境的描写,衬托依依惜别之情。

  《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 崔颢,唐代诗人,从神话传说写到现实感受,语言流丽自然。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封朝奏九重天) 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忠而获罪的愤慨,颈联既念家人,又伤怀国事,联想到前路艰危,因而徘徊不前 表露出英雄失落之悲。

  《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 李贺,唐代诗人,以乐府旧题写当代战事。

  《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 李白,描绘荆门山外的壮丽景象,抒发对故乡的依恋、惜别之情。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大诗人,诗人将月亮拟人化,以寄托自己的感情,想象奇特,令人回味无穷。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弃我去者) 李白,诗人复杂的内心活动,选自《李太白全集》。

  《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 李白,诗的最后两句充满对未来的憧憬,是鼓舞人心的名句。

  《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 王湾,唐代诗人,颈联将景物拟人化而充满新意。

  《题破山寺后禅院》(清晨入古寺) 常建,唐代诗人,此诗以善写静景为人称道,尤其中间四句。

  《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 刘禹锡,唐代诗人,一反前人悲秋俗套,赞美秋天特有的景致。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 刘禹锡,诗中抒写生活的艰辛和对世事沧桑、亲朋凋零的伤感,含蓄地表达内心的不平,但诗人并未因此消沉下去,而是振作精神面向未来,第三联以生动的艺术形象,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

  《春望》(国破山河在) 杜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其诗显示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后世尊其为“诗圣”,感时忧国、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选自《杜工部集》。

  《望岳》(岱宗夫如何) 杜甫,青年时代,泰山雄伟神奇的景象,诗人热情赞美泰山高大神秀的气象,表现出他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绝顶、俯视万物的雄心壮志。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 杜甫,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石壕吏》(暮投石壕村) 杜甫,揭露官吏的横暴,同情人民的苦难,选自《杜工部集》。

  《观刈麦》(田家少闲月)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诗人,叙事诗,描写了农民在夏日割麦的辛苦和贫妇在田中拾穗的辛酸,表达诗人对农民的深切同情 选自《白氏长庆集》。

  《卖炭翁》(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白居易,揭露统治者残酷剥削人民的罪恶。

  《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 白居易,写早春游西湖风景,紧扣环境和季节的特征。

  《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 杜牧,唐代著名文学家,此诗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真可谓以小见大,别出心裁。

  《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 杜牧,怀古伤时,借古讽今,满怀忧国忧民之情,选自《樊川文集》,杜牧与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

  《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 李商隐,唐代诗人,思念远方的亲友。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李商隐,一般认为是伤感离别的爱情诗,第二联以象征手法描写至死不渝的爱情,现在多引用来赞颂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

  《忆江南》(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温庭筠,唐代诗人,描写少妇盼望丈夫归来时的心态。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李煜,五代十国时期南唐最后一个皇帝,世称李后主,上阕以凄清的环境烘托寂寞的心情,下阕以形象的比喻反映心头无可解脱的离愁。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晏殊,北宋初期词人,伤春怀旧的思想感情,选自《珠玉词》。

  《登飞来峰》(飞来峰上千寻塔)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诗的最后两句反映出诗人高瞻远瞩的气魄,道出“身在最高层”的独特感受。

  《书湖阴先生壁》(茅檐长扫静无苔) 王安石,后两句用拟人手法写江南田园风光,为名句。

  《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范仲淹,北宋文学家、政治家,反映北宋西北边境军旅生活,上阕描绘荒凉的秋景,以显示边地生活的艰苦和军事态势的严重;下阕是作者自抒怀抱,慨叹功业未立和思念家乡的复杂心情,开豪放派词之先声。

  《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 苏轼,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热爱生活、旷达乐观,上阕写景,下阕抒情。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选自《东坡乐府》,古代出猎的壮观场景,立志报国的英雄气概。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咏月怀人,全词的基调是表达作者旷达、乐观的情怀,但也反映了作者现实与理想的矛盾心理。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著名女词人,佳节怀人。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李清照,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怀,选自《漱玉词》。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爱国诗人,现实与梦境的巧妙结合,渴望收复失地、看到祖国统一、渴望为国战斗,选自《陆游集》。

  《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 陆游,此诗是一首山村记游诗,颔联写出了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而又现的境界,意新语工,最富理趣,给人启迪,是传诵千古的警句名言。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爱国词人,以农村为题材的佳作,夏夜独行乡间的真切感受。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这是一首抒写雄心壮志的词,前九句表达作者抗敌救国、建功立业的宏大抱负,结句以沉痛的慨叹,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悲愤。

  《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 文天祥,南宋大臣、文学家、民族英雄,光耀史册的生死观,末两句为千古传诵的名言,选自《文山先生全集》。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号东篱,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游子漂泊,深切思念故乡的情怀,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一幅秋郊夕照图,令人哀愁的情调。

  《山坡羊 潼关怀古》 张养浩,元代散曲家。山坡羊,曲牌名。此曲描写潼关险要地势,感慨历代王朝兴亡,对人民在动乱中遭受的苦难深表同情。“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两句议论,揭示了封建统治阶级与人民的对立。

  《别云间》(三年羁旅客) 夏完淳,明末抗清英雄,永别故乡的悲苦之情,视死如归的爱国精神。

  《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 龚自珍,清朝著名思想家、文学家,诗中作者以落花自喻,表达自己辞官后志在培育一代新人的愿望。

  《论诗》(李杜诗篇万口传) 赵翼,清代学者,惟有创新,才能领时代之风骚。

  附录1:与文学常识相关封建朝代更替简要说明

  夏→商→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汉(西汉→东汉)→三国(魏、蜀、吴)→晋(西晋→东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北宋→南宋)→元→明→清

  附录2:相关的文化常识

  1.古人的名、字、号:古人幼年取名,成年取字。名和字均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长辈称字表示礼貌或尊敬。号又叫别号,由自己取定,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

  2.公、侯、伯、子、男:古代的五等爵位。

  3.赠序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字内容多为勉励、推重、赞许之辞。

  4.郡:古代地方行政区划的名称。周代时郡小县大,战国时逐渐变为郡大于县。秦灭六国后,正式建立郡县制,以郡统县。汉代沿袭这一制度。到隋、唐时代,有的称州,有的称郡。到宋代以后,不再称“郡”,而称“州”“府”。

  5.传,传记,指记载个人或群体事迹的文字,如《五柳先生传》。也指以演述人物故事为中心的文学作品,如《水浒传》。

  6.封建时代对君主和尊长的名字,避免直接说出和写出,用改字、缺笔、空字,用同义词等方法加以回避,叫“避讳”。如《捕蛇者说》“观人风者”中的“人风”即“民风”,改“民”为“人”是避唐太宗李世民之讳;又如“秀才”改为“茂才”是东汉为避光武帝刘秀之讳。

  7.古代官职任免专称:拜:授给官职。除:免去旧职而任新职。授:授予官职。擢:选拔,提拔。迁:调职、调动,一般指升官;左迁则为降低官职调动。罢:罢免,停职。免:免除官职。黜:废黜,贬退,也用于剥夺王位或太子的继承权。谪:降职并远调。

  8.古代诗文集常见命名方式:

  (1)以籍贯地命名,如《柳河东集》,作者柳宗元,河东人。

  (2)以书室名命名,如《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聊斋”是其书室名。

  (3)以表字命名,如《李太白全集》,作者李白,字太白。

  (4)以别号命名,如《稼轩长短句》,作者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

  (5)以谥号命名,如《欧阳文忠公文集》,作者欧阳修,谥“文忠”。

  (6)以官职命名,如《杜工部集》,作者杜甫,官至检校工部员外郎。

  (7)以年号命名,如《白氏长庆集》,作者白居易,此集编辑于唐穆宗长庆年间。

  9.“席”是铺在地上的坐垫。“床”最初是坐具。“几”类似今天北方的炕桌。因为古人坐时两膝跪在席或床上,臀部坐在脚跟上,所以几是长方形,不高。此外还有“案”,“案”相当于今天的托盘。如成语中的“举案齐眉”。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技巧

  一、相关知识积累

  (一)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

  拟人(比拟):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便于抒情;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利于表达作者情感。

  夸张:使表达的情感更为强烈;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引发人们的想象。

  对偶: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内容上表意凝练,概括力强,抒情酣畅。

  排比:节奏鲜明,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加强语气;叙事透辟,条理清晰,长于抒情。

  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增强表达效果,突出主旨。

  对比: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释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

  设问:自问自答,突出文章内容;吸引读者,引发读者思考。

  反问:增强语气,强化情感。

  引用:增强文章历史文化底蕴;丰富文章内容;增强表达效果和说服力。

  双关:使语言幽默;适应语境需要,使表达含蓄曲折,增强文章表现力。

  反语:正话反说,显得幽默讽刺。

  (二)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象征:引申事理,使抽象事物具体化,激发联想,感染力强。

  衬托: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特点,强化思想感情;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使文章曲折含蓄。

  抑扬(先抑后扬,先扬后抑):引发好奇,使文章曲折有波澜;感情铺垫,突出喜欢赞美或批评讽刺的情感。

  托物言志:在对事物的描绘过程中寄托作者的个人情感和理念。

  借景抒情:通过景物的描写,来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

  虚实结合: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刻画人物性格更鲜明,凸显事物景物的特点,更集中的揭示主旨。

  动静结合:以静衬动或以动衬静,起烘托作用。

  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表现中心,更具震撼力。

  渲染烘托: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

  联想想象:丰富文章内容;使形象更为生动形象;增添文章艺术表现力。

  反语(反讽):表现人与人之间的亲昵情感或讽刺语气;辛辣讽刺,幽默有趣,使文章富有战斗性。

  (三)叙述方式:

  顺叙: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的进行叙述。

  倒叙:突出事件的结局,制造悬念。

  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丰富。

  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平叙: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

  (四)叙述人称:

  第一人称:给读者以真实感,使文章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的表达思想情感,增强文章真实性。

  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和对话,拉近与读者或对话者的感情距离;用于外物,有拟人化的效果。

  第三人称:比较直接的展现生活,不受时空限制,有利于客观叙述。

  (五)抒情方式/手法: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淋漓尽致。

  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借事抒情、托物言志。

  (六)表达方式:

  叙述(顺叙、倒叙、插叙)

  描写(人物描写、环境描写、景物描写等)

  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

  说明:说明方法有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举列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

  议论:议论文的论据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论证方法有举例/事实论证;道理/引用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七)描写:

  ①人物描写:

  正面描写:肖像描写(以形传神);动作描写(生动想形象地表现人物性格特点);语言描写(言为心声);心理描写(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神态描写;细节描写(抓住生活中的一个小细节,尤其是动作,来刻画人物形象,准确传神,形象鲜明)。

  侧面描写:(不直接写人、物本身,而是通过他人对主体的感受与评价从侧面来突出主体的特征)。Eg三月不知肉味,绕梁三日。

  ②环境描写(自然景物描写,社会环境描写):

  作用:①照应前后文、标题;②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情感;③衬托(正衬、反衬)主体;④表现、突出主题;⑤展示人物活动背景或社会背景;⑥对下文的议论、描写、抒情做铺垫;⑦预示或推动情节的发展。

  注:景物描写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以静写动;点面结合;虚实结合;正侧面描写相结合;高低远近声色结合;视觉嗅觉听觉多角度写景;对比。

  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③场景描写:摄取一个有意义的生活场景或自然景观,采用各种修辞手法,把所看到、听到、想到的写下来,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④白描:用最简练、最节省的文字勾勒出人物的精神面貌或描绘一幅画面;用字简练,不加渲染和烘托,简洁传神。

  (八)鉴赏语言的具体鉴赏角度

  遣词造句:包括用词、句式,如叠字叠词、动词、形容词的选用、整句散句、长短句等

  修辞: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

  语言的特色与风格:如平时自然、华美绚丽等

  语体:书面语与口语,普通用语与口语

  情感:善于体味作者在字里行间所表露出来的情感,或含蓄、或直露、或奔放、或细腻等

  (九)语言的特色与风格:

  平实自然:(语言朴素,不事夸张,但于平淡之中蕴涵深意):亲切自然。

  华美绚丽(使用较多整句句式,修饰性辞藻丰富):文采飞扬,具有感染力。

  口语化/地方方言特色(较多使用生动活泼的口头用语):生动活泼、亲切自然。

  生动形象(运用较多修辞手法):语言富有感染力,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幽默讽刺:(幽默:语言风趣、诙谐;讽刺:嘲讽、揭露的语言,较多使用反语):一针见血,入木三分,语言富有感染力,强化讽刺效果。

  含蓄深沉(抒情或叙事不直接写出,而是通过它物或对比委婉表达内心情感):容易引起读者的感情共鸣。

  准确简练(意思表达明确,用语简单):短促有力,语言富于感染力。

  典雅优美(较多引用古典诗文):语言具有古典的美感,丰富文章文化。

  旁征博引(材料丰富,论据详实,有掉书袋的嫌疑):有说服力。

  (十)句式鉴赏:

  按句式整齐与否分:

  整句(排比句、对偶句、对仗句):形式整齐,音节和谐,气势贯通,意义鲜明。

  散句:使语句灵活自然,富于变化。

  按句子长短分:

  长句:使表达严密精确、细致,条理贯通,气势畅达。

  短句:节奏短促,干脆利落,生动明快,活泼有力。

  (十一)取材(选材)构思的特点:

  详略得当:最能体现主题的内容细致描述,与主题联系不是十分紧密的粗略描述。

  以小见大:从生活中的细小事物或场景入手,表现重大的主题。

  点面结合:既有整个横切面,又有具体详细的事例个案(点)。

  典型/新颖:典型:创造典型人物,描写典型场景;新颖:推陈出新。

  旁征博引:材料丰富,论据详实,有掉书袋的嫌疑。

  虚实结合(以虚写实):眼前之景与事为实,联想与想象的景与事为虚,尤其是回忆、梦境等,作者常通过以虚写实的方式来形成一种虚实的对比与映衬。

  (十二)现代文的分类:

  按内容与文体分,可分为5类。

  行文特点:形散神不散,由景到情到理,由物到人到理。(透过事物的表象把握深刻意蕴)

  ①写景状物抒情散文:

  行文思路:写景:景——情——人——理 卒章显志

  状物:物——人——理 篇末点题

  这类散文中,写主体对象的同时,又写相关事物,作用是正衬或反衬主题事物的特征。

  类比(相似)——正衬 严冬中的松树与梅树

  对比(相反)——反衬 欺霜傲雪的松树与只剩下枯枝败叶的乔木。

  这类散文环境描写的作用:

  为主体对象提供背景

  正衬或反衬,突出主体特征

  渲染主题活动的氛围

  ②写人叙事散文:在叙事过程中塑造人物形象。

  这类散文要注意:关注人、事背景(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物特点、描写方法(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事件的前因后果;关注事理。

  ③哲理性散文(议论性散文):

  这类散文要:关注话题,弄清楚作者想要讨论的问题是什么;文章主旨一般有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之分,关注文章的深层含义;关注行文思路:弄清楚作者如何以小见大、由浅入深、由实到虚、由表及里来论述抽象深奥的人生哲理。

  ④学者散文(文化散文):

  内容:批判当代某些不良的文化现象。

  特征:经常采用古今对照、今昔对比的手法。

  情感:通过对过去优良传统与美好生活的缅怀,表达一种对当代物质社会的忧虑与思考。

  主旨:希望人们能够给反思。

  ⑤托物言志散文(象征):

  这类散文要:关注事物的特点、特质;关注相关事物(正衬或反衬);关注环境描写,突出主体特征;关注引申部分作者所要寄托的情感和思想。

  (十三)标题的作用(内容、结构、形式)

  标题的内容作用:点明中心事件、主体情感、主旨;点明话题、事件、背景

  标题的结构作用:行文线索(蓄势、抒情的线索),贯穿全文

  标题的形式:从修辞、句式、用词等方面分析,作用有形象、突出、醒目、新颖、设置悬念等

  (十四)文章的线索

  散文构思的线索,一般有以下几种:

  以人(人物的活动)为线索 以物(事物的得失)为线索

  以事(事件的前因后果)为线索 以理(所要阐述的道理)为线索

  以情感(情感的变化)为线索 以空间位置的变化为线索。

  线索的作用:贯穿/组织全文

  (十五)文中关键句段的赏析

  1、起始句/段(位于文章开头或段落首句)对下文或全文的作用:

  ①交代时间、地点、背景或渲染氛围,奠定全文感情基调

  ②引出下文,为下文做铺垫(先言他人、他物、他事,以此引出所写之主体人、物、事)

  ③描述某场景、现象,为后文的议论、抒情做依托,相互照应。

  ④与下文作对比、反衬,使后文内容更突出。

  ⑤引发读者好奇心,吸引读者兴趣,激发读者阅读下文的欲望;设置悬念,引发思考。

  ⑥开篇点题,照应题目。

  ⑦总领全文。

  2、过渡句/段(在文章中间或段落中间)的作用

  结构上: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引起下文

  内容上:点明中心(主旨)

  3、结尾句/段(在文章或段落结尾)的作用

  结构上:总结全文;呼应开头(标题),前后呼应

  内容上:篇末点题,点明题旨;深化中心(主题)

  如果结尾句委婉含蓄,则其作用是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省;暗示主题;强化坐作者感

  (十六)引用的作用

  证明观点,使文章更具说服力;充实论据,丰富内容,深化文章主题;增强文章文化底蕴,增强感染力;点明题意,文题对应

  (十七)文章的结构方式

  总分式:包括分——总;总——分——总式

  递进式:逐层深入形成递进

  并列式:分几方面介绍,形成平列

  对照式:文中两部分内容或进行对比,或用一部分内容烘托另一部分内容

  (十八)现代文阅读的主要题型

  现代文阅读命题往往在四个方面设置题目:一是理解文章的主旨;二是理解文中重要句子;三是鉴赏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四是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1、理解文中的重要词语(关键:联系原文)

  答题技巧:①联系上下文,弄清楚词语在原文中指代的内容;②注意修辞手法,如果词语用了比喻、拟人、象征等手法,答题关键是把词语由喻体、拟体还原为本体。③联系语境,对有感情色彩的词语的答题关键是进行直接正面的描述。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关键:理解句子中关键词的含义)

  答题技巧:①整体把握句意,抓住句子主干的同时留心句子的修饰、限制成分。②注意句子在文中的地位。③联系文章的写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3、指出文中的某个句子,然后问作者这样说的理由、根据是什么(关键:联系上下文,原文中找答案)

  答题技巧:①作答时先分析句子的性质是观点句还是结论句(观点句,理由在后;结论句,理由在前);②确定句子所涉及的范围,筛选信息,切不可照抄原文。

  4、文中为什么要写某事物或从某件事物写起/文中某一句话或某一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好处/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

  答题模式:相关术语+文章的具体内容+作者情感或文章主旨

  5、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

  不能。因为①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不一致;②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③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表达了……不能互换。

  6、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作用是什么

  答题模式:确认修辞手法+修辞本身的作用+写出了对象的什么特性

  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排比:增强气势和语气,强调了+对象+特性

  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设问:引起了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与思考

  反问/反复:加强语气,强调了……

  7、文段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艺术手法/艺术技巧/表达技巧;作者是如何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效果/作用;赏析某段文字的艺术手法或表达效果。

  答题模式:使用的方法(尽量要全面,有条理,要拓展)+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效果作用(往往要与感情主旨联系起来)

  8、赏析文章的标题/如何理解文章的标题/为什么要以“…….”为标题/以“…..”为标题有什么作用

  分析角度:内容、结构、形式

  9、文章用了第几人称,使用这种人称的好处是什么

  答题技巧:使用人称的作用+结合文章内容

  10、线索的赏析/文章以…….为线索

  答题模式:文章以……为线索,开头写…..中间写….结尾写……

  答题技巧:从上下文中筛选信息,归纳概括。所写内容有几个方面就从几个方面概括;如果内容集中写一个方面,无法从内容上分为几个方面时,应考虑从手法(虚实、正反、点面)方面分点概括。

  11、分析作者的情感态度/文中写某句话或某事物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意思

  答题技巧:联系上下文,抓住文章的关键句,结合主旨,分析作者情感

  12、人物鉴赏/请简要分析文中主人公的形象

  答题技巧:按总分来回答,先用一句话从整体上对该人物作出一个定性分析,然后再从几个方面定量分析;或先从几方面定量分析,再用一句话做定性式总括。

  13、鉴赏语言/赏析文章语言

  答题技巧:从遣词造句、修辞、语言风格、语体、情感的角度去鉴赏

  答题模式:语言特点/手法+该特点或手法的常规效果+对象+抒发情感/观点/内容

  14、指出文章的结构方式,并简要分析

  答题模式:文章是以……为结构方式,第一层写了……第二层写了……

  15、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描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的描写了……

  副词(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的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限制、时间、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二、组织答案

  组织答案时应注意:(关键词、句;联系原文)

  1、善于利用文中的重要词语、语句。看课文时要注意划出文中的关键词、句。

  2、紧扣题意,选恰当的句式、角度回答,如何问就如何答。

  3、不要一字不漏的照抄原文,也不能完全用自己的话去回答。答案所涉及的关键词句要在原文中找,再根据这些词句重组答案。

  4、答题时要时刻与作者情感或文章主旨相联系。

  5 、需要术语的要分清术语,不能混淆术语,也不能乱凑术语。

  6、答题时答题模式要灵活贯通,不能墨守成规。

  7、看分答题。

238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