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通用学习方法 > 高效课堂 >

中考常考文学知识积累_40个文言文常考实词

时间: 万蕊21277 分享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中考常考文学知识积累_40个文言文常考实词,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40个文言文常考实词

  1.爱 ài

  “爱”繁体字写作“愛”,形声字,据《说文解字》和小篆字形,从攵部, (ài)声。本来是行走的意思,后来假借来表示仁爱、给人以恩惠的意思。

  ①喜爱。晋陶渊明独爱菊。(《爱莲说》)

  热爱。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

  ②爱护。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师说》)

  ③爱惜。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六国论》)

  吝惜,舍不得。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过秦论》)

  ④吝啬。百姓皆以王为爱也。(《梁惠王上》)

  2.安 ān

  “安”是会意字,小篆上边是“宀”字,表示屋子,下边是“女”字。合起来指女子在家安心生活,不必外出担风险。表示安定。

  ①抚慰,安抚。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孔雀东南飞》)

  ②安置,安放。安营扎寨 (成语)

  ③使……安定。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

  ④安适,安身。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归去来兮辞》)

  ⑤安稳。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安定。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季氏将伐颛臾》)

  ⑥哪里,怎么。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

  ⑦哪里,哪儿。沛公安在?(《鸿门宴》)

  3.被

  “被”是形声字,小篆从衣部,皮声。表示被子。

  bèi

  ①被子。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杨修之死》)

  覆盖。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促织》)

  ②受。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荆轲刺秦王》)

  ③表被动。妆成每被秋娘妒。(《琵琶行》)

  pī

  ①通“披”,穿。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陈涉世家》)

  ②披散,散开。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屈原列传》)

  4.倍 bèi

  “倍”是形声字,小篆从人部(即亻),咅声(古音相近)。表示背向、背着。后引申为数量重叠(一倍)。

  ①原数基础上增加的相等数。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过秦论》)

  ②更加。每逢佳节倍思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③通“背”,违背,背叛。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门宴》)

  5.本 běn

  “本”是指事字,金文在“木”(义为棵树)字下加一点,表示树木的根部。表示植物的根部。

  ①草木的根。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种树郭橐驼传》)

  ②草木的干、茎。摇其本以观其疏密。(《种树郭橐驼传》)

  ③根本,主要的、基础的东西。君子务本。(《学而》)

  ④原来的。此之谓失其本心。(《鱼我所欲也》)

  本来。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孔雀东南飞》)

  ⑤推究,考察。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伶官传序》)

  6.鄙 bǐ

  “鄙”是形声字,小篆从邑[即阝(在右边)]部,啚(bǐ)声。表示边境,边远偏僻的地方。

  ①边远的地方。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荆轲刺秦王》)

  ②以……为边界(边邑)。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烛之武退秦师》)

  ③轻视,看不起。孔子鄙其小器。(《训俭示康》)

  ④轻贱。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孔雀东南飞》)

  ⑤庸俗,浅陋。敢竭鄙怀,恭疏短引。(《滕王阁序》)

  7.兵 bīnɡ

  “兵”是会意字。甲骨文上边是“斤”字,像古代一种斧形的武器;下边是“廾”字,像左右双手。合起来像双手拿着兵器。表示兵器。

  ①兵器。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过秦论》)

  ②士兵,军队。沛公兵十万,在霸上。(《鸿门宴》)

  ③军事,战争。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8.病 bìnɡ

  “病”是形声字,小篆从疒部,丙声。表示疾病。

  ①重病。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陈情表》)

  ②弊病,缺点。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训俭示康》)

  ③生病。汝病吾不知时,汝殁吾不知日。(《祭十二郎文》)

  ④使……成病态。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病梅馆记》)

  ⑤担心,忧虑。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卫灵公》)

  ⑥责备,羞辱。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训俭示康》)

  ⑦穷困。辍飧饔以劳吏者……故病且怠。(《种树郭橐驼传》)

  ⑧疲劳。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揠苗助长》)

  9.察 chá

  “察”是形声字,小篆从“宀”部(表示覆盖),祭声(古音相近)。表示仔细观察。

  ①细看,观察。徐而察之。(《石钟山记》)

  看清楚。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梁惠王上》)

  ②详审,细究。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考察,审查。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寡人之于国也》)

  ③考察和推举。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陈情表》)

  ④精明。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答客难》)

  10.朝

  “朝”是会意字,金文左边像日在草中,右边像水流,合起来指潮水按时涨落。“潮”的本字。后引申为表示早晨。

  cháo

  ①诸侯在春天拜见天子,或臣属在早晨拜见国君。相如每朝时,常称病。(《廉颇蔺相如列传》)

  接受朝见,使……朝见。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过秦论》)

  ②朝廷。于是入朝见威王。(《邹忌讽齐王纳谏》)

  ③朝代,指整个王朝,也指某皇帝的一代。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蜀相》)

  ④对,向。坐北朝南。

  zhāo

  早晨。朝避猛虎,夕避长蛇。(《蜀道难》)

  11.曾

  “曾”是象形字,金文下边象古代一种蒸饭的器皿,上边象蒸汽冒出,指古代一种做饭用的器具,即“甑”的本字。后借用来表示曾经。

  cénɡ

  ①曾经。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

  ②竟,竟然。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愚公移山》)

  zēnɡ

  ①指与自己隔着两代的长辈或晚辈亲属。是高、曾时为一户者,至曾、元时不分至十户不止。(《治平篇》)

  ②通“增”,增加。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2.乘

  “乘”是会意字,甲骨文上边是“大”字,象人,下边是“木”字,象树木。合起来指人攀上树木。表示登、升。

  chénɡ

  ①驾,坐。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②升,登。乘彼垝垣,以望复关。(《氓》)

  ③趁,顺应。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过秦论》)

  凭恃,依仗。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宋书?宗悫传》)

  ④冒着。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登泰山记》)

  shènɡ

  ①一车四马的合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过秦论》)

  ②辆。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触龙说赵太后》)

  13.诚 chénɡ

  “诚”字本来写作“誠”,是形声字,小篆从“言”部(即讠),成声。表示言语真诚。

  ①诚心。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愚公移山》)

  ②确实,的确。此诚不可与争锋。(《隆中对》)

  ③果真,如果。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隆中对》)

  14.除 chú

  “除”是形声字,小篆从“阜”部[即阝(在左)],余声(韵母相同)。表示台阶。

  ①台阶。黎明即起,洒扫庭除。(《朱子家训》)

  ②去掉,清除。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荆轲刺秦王》)

  ③修治。即除逆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五人墓碑记》)

  ④拜官授职。寻蒙国恩,除臣洗马。(《陈情表》)

  ⑤流逝,过去。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元日》)

  15.辞 cí

  “辞”字本来写作“辭”,是形声字,金文从“ ”(表示治理),司声(声母相近,韵母相同)。表示打官司时双方的诉讼,后引申为言辞。

  ①借口,托辞。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季氏将伐颛臾》)

  ②言辞,文辞。辞达而已矣。(《卫灵公》)

  ③一种文体。《归去来兮辞》

  ④告别,辞别。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鸿门宴》)

  ⑤推辞,不接受。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

  ⑥计较。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鸿门宴》)

  ⑦审讯,口供。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苏武传》)

  16.从

  “从”是会意字,甲骨文为一前一后两个“人”字,象两人前后相随。表示跟从、跟随。

  cónɡ

  ①跟随,追随。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过秦论》)

  ②依顺,听从。臣从其计。(《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从事,参与。弟走从军阿姨死。(《琵琶行》)

  ④依傍,紧挨着。樊哙从良坐。(《鸿门宴》)

  ⑤使……跟从。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鸿门宴》)

  ⑥随从的人。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项羽之死》)

  ⑦指堂房亲属。《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李白)

  zònɡ

  通“纵”,合纵的盟约。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过秦论》)

  17.殆 dài

  “殆”是形声字,小篆从“歹”部,台声(声母相近,韵母相同)。表示危险。

  ①危险。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谋攻篇》)

  ②有害。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③懈怠。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游褒禅山记》)

  ④大概,恐怕。郦元之所见,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石钟山记》)

  ⑤几乎,接近,差不多。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六国论》)

  18.当

  “当”字本来写作“當”,是形声字,小篆从“田”部,尚声(韵母相同)。表示两块田地的土质、面积或地理位置不分上下。后引申为相当。

  dānɡ

  ①遮挡。前辟四窗,垣墙,以当南日。(《项脊轩志》)

  ②对等,比得上。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鸿门宴》)

  ③占据,把守。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

  ④应当。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滕王阁序》)

  ⑤掌管,主持。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五人墓碑记》)

  ⑥面对,遇到。当仁,不让于师。(《卫灵公》)

  ⑦对着,面对。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木兰诗》)

  ⑧值,在,正在。当是时也,商君佐之。(《过秦论》)

  ⑨必定,一定。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孔雀东南飞》)

  ⑩将,将要。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出师表》)

  ?通“倘”。如果。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六国论》)

  dànɡ

  ①符合。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促织》)

  ②当作。安步以当车。(《齐策四》)

  ③抵押,两者相抵。张仪闻,乃曰:“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屈原列传》)

  19.道 dào

  “道”字是会意字,金文两边合起来是“行”字,表示道路,中间是“首”字,表示领头。合起来指领路。“导”的本字,表示引路、领路。

  ①道路。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烛之武退秦师》)

  ②途径,方法。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过秦论》)

  ③风尚。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

  ④道义。伐无道,诛暴秦。(《陈涉世家》)

  ⑤思想,学说。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过秦论》)

  ⑥天道,规律。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庖丁解牛》)

  ⑦志向。道不同,不相为谋。(《卫灵公》)

  ⑧取道。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鸿门宴》)

  ⑨说,讲。何可胜道也哉!(《游褒禅山记》)

  20.得

  “得”字是会意字,甲骨文上边是“貝”字(即贝),表示钱财,下边是“又”字,象人手。合起来指手持钱财。表示取得、获得。

  dé

  ①取得,获得。求之不得,寤寐思服。(《关雎》)

  ②心得,收获。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游褒禅山记》)

  ③得意,满足。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兰亭集序》)

  ④通“德”,感激。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

  ⑤能够。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鸿门宴》)

  ⑥融洽。某亦守法,与公甚相得。(《记王忠肃公翱事》)

  ⑦适宜,得当。此言得之。(《六国论》)

  děi

  必须,应该。吾得兄事之。(《鸿门宴》)

  21.度

  “度”是形声字,小篆从“又”部,庶(省略灬)声(韵母相同)。指用手、手臂测量长度。表示测量长短。

  dù

  ①计量长短的标准。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郑人买履》)

  ②限度。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谏太宗十思疏》)

  ③制度,法度。内立法度,务耕织。(《过秦论》)

  ④度量,气度。常有大度。(《汉书?高帝本纪》)

  ⑤常态。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荆轲刺秦王》)

  ⑥次,回。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江南逢李龟年》)

  ⑦谱写。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扬州慢》)

  ⑧过。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凉州词》)

  duó

  ①计算,衡量。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过秦论》)

  ②推测,估计。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

  22.非 fēi

  “非”是象形字,金文象两翅相背。表示违背、相反。

  ①不对的,错误的。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归去来兮辞》)

  ②责怪,认为不对。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逍遥游》)

  ③不是。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

  ④不。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陈情表》)

  ⑤没有。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劝学》)

  23.复 fù

  “复”是形声字,甲骨文从“攵”部,畐(fú)声。后来写作“復”,表示回来、返回。

  “复”字又是“複”字的简化字,音fú。“複”是形声字,小篆从“衣”部(即衤),复声。表示有里有面的双层衣服,夹衣。后引申为多层的、繁复的。

  ①返回。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②恢复。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师说》)

  ③回答。公子往,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信陵君窃符救赵》)

  ④告诉,上报。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梁惠王上》)

  ⑤夹层的,双层的。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阿房宫赋》)

  ⑥繁复,重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

  ⑦再,又,还。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鸿门宴》)

  24.负 fù

  “负”本来写作“負”,是会意字,小篆上边是“人”字,下边是“貝”字(即贝),表示钱财。合起来指人有了钱财,生活就有了依靠。表示依仗、依靠。

  ①背着东西。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寡人之于国也》)

  ②担负,承受。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阿房宫赋》)

  ③使……承担。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

  ④凭借,倚仗。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⑤享有。久负盛名 (成语)

  ⑥覆盖。苍山负雪,明烛天南。(《登泰山记》)

  ⑦背弃,违背。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廉颇蔺相如列传》)

  ⑧辜负。誓天不相负!(《孔雀东南飞》)

  ⑨蒙受,遭受。不明不暗,负屈衔冤。(《窦娥冤》)

  ⑩败,战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六国论》)

  25. 盖

  “盖”本来写作“蓋”,是形声字,小篆从“ ”部(即艹),盍声(古音相近)。表示用芦苇或茅草编的覆盖物。

  ɡài

  ①古称伞。今已亭亭如盖矣。(《项脊轩志》)

  ②遮盖。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孔雀东南飞》)

  ③胜过,压倒。力拔山兮气盖世。(《项羽之死》)

  ④发语词,大概。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游褒禅山记》)

  ⑤承接上文,解释原因。大概。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游褒禅山记》)

  ⑥用在句首,不译。盖余之勤且艰若此。(《送东阳马生序》)

  hé

  通“盍”,何,怎么。技盖至此乎?(《庖丁解牛》)

  26.故 ɡù

  “故”是形声字,小篆从“攴”部,古声。表示变故、事故。

  ①缘故,原因。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旧交。君安与项伯有故?(《鸿门宴》)

  ③旧。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念奴娇?赤壁怀古》)

  过去,从前。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项脊轩志》)

  ④衰老。暮去朝来颜色故。(《琵琶行》)

  ⑤故意,特意。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⑥仍然,仍旧。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孔雀东南飞》)

  ⑦固,本来。此物故非西产。(《促织》)

  ⑧所以。故木受绳则直。(《劝学》)

  27.顾 ɡù

  “顾”本来写作“顧”,是形声字,小篆从“頁”部(即页),雇声(古音相近)。表示回头看。

  ①回头。相如顾召赵御史。(《廉颇蔺相如列传》)

  看,视。成顾蟋蟀笼虚,则气断声吞。(《促织》)

  ②顾念,顾惜。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陇西行》)

  顾虑,顾及。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鸿门宴》)

  ③看望,拜访。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

  ④只是,不过。顾计不知所出耳!(《荆轲刺秦王》)

  ⑤岂,难道。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

  28.固 ɡù

  “固”是形声字,小篆从“囗”部,古声。表示城郭、关塞坚固。

  ①险要的地势。秦孝公据崤函之固。(《过秦论》)

  ②巩固,安定。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③顽固。独夫之心,日益骄固。(《阿房宫赋》)

  ④牢固。君臣固守以窥周室。(《过秦论》)

  ⑤坚决,坚持。蔺相如固止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⑥本来,原来。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六国论》)

  ⑦确实,实在。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⑧固然。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报任安书》)

  29.归 ɡuī

  “归”是形声字,甲骨文右边是“婦”字(即妇,省去“女”),左边是“ ”(duī)字,表声(韵母相同)。后来又加形旁“止”(“趾”的本字,象人脚),写作“歸”表示女子出嫁。

  ①旧指女子出嫁。后五年,吾妻来归。(《项脊轩志》)

  ②返回。田园将芜胡不归?(《归去来兮辞》)

  ③归还。臣请完璧归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④向往,归附。而皆背晋以归梁。(《伶官传序》)

  ⑤结局,归宿。天下同归而殊途。(《周易?系辞下》)

  30.国 ɡuó

  “国”本来写作“國”,是形声字,小篆从“囗”部,或声(声母相近,韵母相同)。表示国家。

  ①国家。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烛之武退秦师》)

  ②国都,京城。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遍国中无与立谈者。(《离娄下》)

  31.过 ɡuò

  “过”本来写作“過”,是形声字,小篆从“辵”部(即辶), (ɡuō)声(古音相近)。表示走过、经过。

  ①过失,过错。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

  ②走过,经过。雷霆乍惊,宫车过也。(《阿房宫赋》)

  ③胜过,超过。裘马过世家焉。(《促织》)

  ④犯错误。人恒过然后能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⑤责备。闻大王有意督过之。(《鸿门宴》)

  ⑥拜访,探望。愿枉车骑过之。(《信陵君窃符救赵》)

  32.何

  hé

  ①什么。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②为什么。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唐雎不辱使命》)

  ③怎么。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④何等,多么。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孔雀东南飞》)

  hē

  通“呵”,喝斥,呵问。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过秦论》)

  33.恨 hèn

  “恨”是形声字,小篆从“心”部(即忄),艮(ɡèn)声(声母相近,韵母相同)。表示遗憾、不满意。

  ①怨恨,仇恨。此三者,吾遗恨也。(《伶官传序》)

  ②遗憾。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归去来兮辞》)

  34.胡 hú

  ①古代泛指西部和北部的各少数民族。秦汉时多指匈奴。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过秦论》)

  ②什么。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归去来兮辞》)

  ③何,为什么。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归去来兮辞》)

  35.患 huàn

  “患”是形声字,小篆从“心”部,毌(ɡuàn)声(声母相近,韵母相同)。表示忧虑、担心。

  ①忧患,祸害。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伶官传序》)

  ②忌讳。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赤壁之战》)

  ③担忧,忧虑。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廉颇蔺相如列传》)

  36.或 huò

  “或”是会意字,甲骨文左边是“囗”字,表示疆域,右边是“戈”字,合起来指拿起武器保卫国土。“或”“國”(即国)古同为一字,后“或”字借用来表示“或者”等义。

  ①有的(人,事物)。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师说》)

  ②也许,或许。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梦游天姥吟留别》)

  ③有时。或命巾车,或棹孤舟。(《归去来兮辞》)

  37.疾 jí

  “疾”是会意字,甲骨文上边是“大”字,象人的正面,下边是“矢”字,象箭。合起来指人被箭射中。表示伤病。

  ①疾病。是疾也,江南之人,常常有之。(《祭十二郎文》)

  ②疼痛。举疾首蹙额而相告曰:吾王之好鼓乐……(《梁惠王下》)

  ③恨,痛心。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屈原列传》)

  ④憎恶,怨恨。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张衡传》)

  ⑤通“嫉”,妒忌。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孙膑》)

  ⑥快。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⑦强,猛烈。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劝学》)

  ⑧锐利。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观猎》)

  38.及 jí

  “及”是会意字,甲骨文上边是“人”字,下边是“又”字,象人手。合起来指手从后面抓住人。表示赶上。

  ①追赶上。怀王悔,追张仪不及。(《屈原列传》)

  赶得上,比得上。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到。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烛之武退秦师》)

  ③推及,涉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梁惠王上》)

  ④和,以及。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荆轲刺秦王》)

  39.即 jí

  “即”是会意字,甲骨文左边是“皀”字,象容器中盛满食物,右边是“卩”字,象人跪坐。合起来指人在就餐,后引申为靠近、立即。

  ①走近,靠近。可望而不可即。(熟语)

  ②登上(帝位)。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信陵君窃符救赵》)

  ③依着。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滕王阁序》)

  ④立即,就,就要。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鸿门宴》)

  ⑤就是。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项羽本纪》)

  ⑥即使,纵使,就算是。即捕得三两头,又劣弱不中于款。(《促织》)

  ⑦当下,目前。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鸿门宴》)

  40.既 jì

  “既”是会意字,甲骨文左边是“皀”字,象容器中盛满食物,右边象人张大了嘴巴。合起来指人吃完饭回头在打饱嗝。表示就餐完毕,引申为完毕。

  ①完了,尽。言未既,有笑于列者曰:“先生欺余哉!”(《进学解》)

  ②已经,以后。始皇既殁,余威震于殊俗。(《过秦论》)

  ③不久,后来。有时“既”“而”连用。既又与汝就食江南,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祭十二郎文》)

  ④既然。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归去来兮辞》)40个文言文常考实词

  中考常考文学知识积累

  一、常见借代词语:

  1、桑梓:家乡

  2、桃李:学生

  3、社稷、轩辕:国家

  4、南冠:囚犯

  5、同窗:同学

  6、烽烟:战争

  7、巾帼:妇女

  8、丝竹:音乐

  9、须眉:男子

  10、婵娟、嫦娥:月亮

  11、手足:兄弟

  12、汗青:史册

  13、伉俪:夫妻

  14、白丁、布衣:百姓

  15、伛偻,黄发:老人

  16、桑麻:农事

  17、提携,垂髫:小孩

  18、三尺:法律

  19、膝下:父母

  20、华盖:运气

  21、函、简、笺、鸿雁、札:书信

  22、庙堂:朝廷

  二、作者作品:

  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 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

  5、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9、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著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11、“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13、《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叙,“异”是奇怪的事情。

  14、书法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fǔ)

  15、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主要流派及代表:

  儒家:孔子 孟子

  法家:韩非子

  道家:庄子、列子

  墨家:墨子

  16、南宋四大家: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

  17、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

  18、唐宗:唐太宗李世民 宋祖:宋太祖赵匡胤 秦皇:秦始皇嬴政 汉武:汉武帝刘彻

  19、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陶潜),他“不为五斗米折腰”。

  20、世界文学作品中四大吝啬鬼:葛朗台、夏洛克、泼溜希金、阿巴贡。

  21、中国吝啬鬼的典型:严监生。

  三、中国文学之最:

  1、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

  2、最早的爱国诗人是屈原;

  3、最早的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

  4、最早的也是最杰出的边塞诗人是盛唐的高适和岑参;

  5、古代最杰出的豪放派词人是北宋的苏轼;

  6、古代最杰出的女词人是南宋的李清照;

  7、古代最著名的爱国词人是南宋的辛弃疾;

  8、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是唐代的李白;

  10、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的杜甫;

  11、古代写诗最多的爱国诗人是南宋的陆游;

  12、古代最著名的长篇神话小说是明代吴承恩的《西游记》;

  13、古代最著名的长篇历史小说是明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14、古代最早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的《水浒传》;

  15、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是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

  16、古代最杰出的长篇讽刺小说是清代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17、古代最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是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18、古代最早的语录体散文是《论语》;

  19、古代最早的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是《左传》;

  20、古代最早的纪传体通史是《史记》;

  21、古代最杰出的铭文是唐代刘禹锡的《陋室铭》;

  22、现代最伟大的文学家是鲁迅;

  23、现代最杰出的长篇小说是茅盾的《子夜》;

  24、现代最有影响的短篇小说集是鲁迅的《呐喊》。

  四、文化常识:

  1、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2、三国:魏、蜀、吴。

  3、“四大古典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

  4、“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白蛇传》。

  5、世界四大短篇小说巨匠:契诃夫、莫泊桑、马克·吐温、欧·亨利。

  6、苏轼的散文代表北宋散文的最高成就,其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7、马致远的散曲代表作《天净沙·秋思》,被誉为“秋思之祖”。

  8、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创作了我国古典小说中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红楼梦》(又称《石头记》),它问世后就广为流传,深受人们喜爱,还出现了专门研究该书的一门学问——“红学”,“红学”现已成为世界文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

  9、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陈毅被称为“元帅诗人”;

  臧克家因诗作多为农村题材,有“泥土诗人”之称;

  田间被闻一多誉为“时代的鼓手”(擂鼓诗人)。

  10、岁寒三友:松、竹、梅。

  11、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

  12、文人四友:琴、棋、书、画。

  13、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14、四库全书:经、史、子、集。

  15、《诗经》“六义”指:风、雅、颂(分类)、赋、比、兴(表现手法)。

  16、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17、桂冠、鳌头、榜首、问鼎、夺魁:第一。

  18、三纲五常:“三纲”: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

  19、“四书”“五经”是儒家的主要经典:“四书”即《论语》《孟子》《中庸》《大学》;“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20、三皇:天皇、地皇、人皇或伏羲、女娲、神农;

  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21、五金:金、银、铜、铁、锡。

  22、五味:酸、甜、苦、辣、咸。

  23、五行:金、木、水、火、土。

  24、“永字八法”是说“永”字具有:点、横、竖、撇、捺、折、钩、提八种笔画。

  25、古代的学校有庠、序、太学等名称,明清时最高学府为国子监。

  26、三教九流:“三教”:儒教、佛教、道教;“九流”: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27、古代科举考试(从隋代至明清):

  A 童生试,也叫“童试”,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相公)资格,这样才能参加科举考试。

  B 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的一次考试,由秀才参加,考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jiè)员。

  C 会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D 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录取分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合称“三甲鼎”;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

  正式科举考试,时间每年一次,地点府(州)县,应试者儒生、童生,获取功名秀才

  乡试,时间三年一次(秋),地点省城,应试者秀才,获取功名(举人)第一名为解元

  会试,时间三年一次(春),地点礼部(京城),应试者举人,获取功名(贡士)第一名为会元

  殿试,时间会试后同年4月,地点宫殿,应试者贡士,获取功名(进士)前三名为状元、榜眼、探花

  正式的科举考试分类:乡试、会试、殿试三级。

  连登三甲(三元及第):解元——会元——状元古代科举考试。

  五、诗句与人:

  1、 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诸葛亮

  2、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诸葛亮

  3、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诸葛亮

  4、已知天下三分鼎,犹竭人谋就出师。——诸葛亮

  5、 刚正不阿,留得正气冲霄汉;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司马迁

  6、 酌酒花间磨针石上,倚剑天弓扶桑。——李白

  7、 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李白

  8、 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欧阳修

  9、 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辛弃疾

  10、世上苍痍,诗中圣哲;人间疾苦,笔底波澜。——杜甫

  11、 犹留正气参天地,永剩丹心照古今。——文天祥

  12、 深思高举洁白清忠,汩罗江上万古悲风。——屈原

  13、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在心头。——范仲淹

  14、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李清照

  15、译著尚未成书,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呐喊?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鲁迅

  16、毛泽东称朱自清:“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人。”

  17、列宁赞高尔基:“无产阶级艺术的最杰出的代表。”

  18、芭蕾舞的化身:乌兰诺娃。

  19、关汉卿被称为:“东方的莎士比亚”。

  六、一句话评书:

  1、《三国演义》:文不甚深,言不甚俗。

  2、《红楼梦》: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曹雪芹语)

  3、《梦溪笔谈》:中国科技史上的坐标。(英·李约瑟)

  4、龙争虎斗:《三国演义》

  5、帝王的镜子:《资治通鉴》

  6、隽永的说辞:《战国策》

  7、不朽的战争艺术:《孙子兵法》

  8、旧时代的葬歌:《骆驼祥子》

  七、人的称谓:

  1、称字:幼时命名由父亲长辈命名,成年(男20,女15)取字沈德鸿字雁冰,鲁迅字豫才。

  2、称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年龄不限,如李白号青莲居士,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清照号易安居士。

  3、 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如范仲淹称文正,欧阳修称文忠。

  4、称籍贯:以人的出身地命名,如孟浩然称孟襄阳,柳宗元又称柳河东。

  5、 称官名:以人的官名来命名,如杜甫称杜工部。

  6、 称官地:以人做官的地方来命名。如岑参:岑嘉州 柳宗元称柳柳州

  7、古代帝王对贵族功臣的封赐爵号(位):公、侯、伯、子、男(五等)

  八、谦称:

  1、 自称:愚、敝、卑、臣、仆

  2、 帝王自称:孤、寡、朕

  3、 古代官吏自称:下官、末官、小吏

  4、 读书人自称:小生、晚生、晚学、不才、不肖

  5、 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用家或舍:如家父、家母、家兄、舍弟、舍妹、舍侄

  6、 其他自谦词:

  尊长者自称:在上

  晚辈自称:在下

  老人自称:老朽、老夫

  女子自谦:妾

  九、敬称:

  1、 对帝王:万岁、圣上、天子、圣驾、陛下、大王

  2、 对将军:麾下

  3、 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用令、尊、贤

  令:令尊(对方父亲)令堂(对方母亲)令兄(对方哥哥)令郎(对方儿子)令爱(对方女儿)

  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和物。

  尊上(对方父母)尊公、尊君、尊府(对方父亲)

  尊堂(对方母亲)尊亲(对方的亲戚)尊命(对方的吩咐)尊意(对方的意思)

  贤:称平辈或晚辈。

  贤家(指对方)贤郎(对方儿子)贤弟(对方弟弟)

  仁:称同辈友人中长于自己的人为仁兄。称地位高的人为仁公。

  4、 称年老的人为丈,丈人。唐以后称岳父为丈人,又称泰山。妻母为丈母,又称泰水。

  5、 称谓前加“先”表已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

  称死去的父亲:先考、先父。

  称死去的母亲:先妣、先慈。

  已死的有才德的人:先贤。

  死去的帝王:先帝。

  6、 君对臣敬称:卿、爱卿。

  7、对品格高尚、智慧超群的人用“圣”表敬称,“孔子”为“圣人”,“孟子”为“亚圣”“杜甫”为“诗圣”,后来“圣”多用于帝王,如“圣上”、“圣驾”。

  十、特殊称谓:

  1、 百姓的称谓:布衣、黎民、庶民、苍生、氓。

  2、 伯(孟)仲叔季: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

  伯(孟)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

  3、 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的称谓:

  贫贱之交:贱而地位低下的时结交的朋友。

  金兰之交: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

  刎颈之交: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忘年之交:辈份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

  竹马之交:从小一块长大的异性朋友。

  布衣之交:以平民身份的相交往的朋友。

  患难之交: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

  4、 年龄的称谓:

  垂髫:三四岁——八九岁。

  总角:八九岁——十三四岁。

  豆蔻:十三四岁——十五六岁(比喻人还未成年,未成年的少年时代称为“豆蔻年华”。)

  弱冠:20岁。

  而立:30岁。

  不惑:40岁。

  知天命:50岁。

  花甲:60岁。

  古稀:70岁。

  耄耋:80岁、90岁。

  期颐:100岁。

  十一、古代官职任免升降:

  1、 迁:调职、调动,一般指升官;左迁则为降职调动。

  2、 谪:降职并远调。

  3、 拜:授给官职。

  4、 授:授予官职。

  5、 擢:选拔,提拔。

  6、 除:免去旧职而任新职。

  7、 罢:罢免、停职。

  8、 免:免除官职。

  9、 黜:废黜,贬退,也用于剥夺王位或太子的继承权。

  十二、地理部分:

  1、阴:山北水南 阳:山南水北

  2、左:东为左 右:西为右。

  3、河:黄河。 江:长江

  4、五岳:泰山(东)、衡山(南)、华山(西)、恒山(北)、嵩山(中)

  5、 佛教四大名山:五台山、九华山、峨眉山、普陀山。

  6、 六合:天、地、东、南、西、北六个方位。

  7、 八荒: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北、东北八个方向。

  8、 中国的古称:九州、神州、赤县、华夏、九土、中华、华夏。

  9、 重要城镇名,古今对照。

  苏州:姑苏

  成都:锦官城

  南京:金陵、建业、建康、丹阳、江宁、白下、石头城。

  扬州:维扬、扬城、淮上、江都、广陵。

  北京:大都、燕京、神京。

  开封:大梁、汴梁、东京。

  镇江:京口。

  杭州:临安、武林、钱塘。

  10、我国部分城市别称。

  昆明——春城

  苏州——中国的威尼斯

  重庆——山城、雾城

  拉萨——日光城

  广州——花城、羊城、五羊城

  徐州——彭城

  11、长江上的“三个火炉”:重庆、武汉、南京。

  十三、天文部分:

  1、 北斗,又称北斗七星,批晨北方天空排列成斗形(勺形)的七颗亮星,北极星,北方天空的标志。

  2、 闰年,以阴历年除以4或100(年号00除以100),能整除的那年,就是闰年。

  3、 二十四节气: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4、 传统节日。

  上元,即元宵,正月十五。

  寒食,清明前2、3天。

  重阳,九月初九。

  端午,五月初五,是为了纪念屈原。

  中秋,八月十五。

  5、纪年法。

  (1) 公元纪年法。

  (2) 皇帝、年号纪年法,庆历四年春。

  (3) 天干地支纪年法,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天干地支纪年法):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除10)4,5,6,7,8,9.,0,1,2,3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除12)4,5,6,7,8,9.,10,11,0,1,2,3

  计算方法:用公历年代除以10,余数为天干顺序。

  用公历年代除以12,余数为地支顺序。

  例如:1919年,农历年号,天干计算时,用1919年除以10,余数为1,对表“1”为“辛”;地支计算时,用1919年除以12,余数为3,对表“3”为“亥”,那么1919年为“辛亥”年,故“辛亥革命”发生在1919年。

  6、纪月法。

  7、纪日法。

  初一 朔 十五或十六(小月十五,大月十六) 望

  8、 纪时法。

  日出5-7

  食时7-9

  隅中9-11

  日中11-13

  日昃13-15

  晡时15-17

  日入17-19

  黄昏19-21

  人定21-23

  夜半23-1

  鸡鸣1-3

  平旦3-5


相关文章:

1.初中语文40个文言文常考实词

2.高考语文文言文常见实词复习资料

3.中考语文总复习:修改病句常考题型

4.2020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重点梳理

5.2020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题练习与答案

238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