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教学方法 >

小学语文课上5种朗读的教学方法

时间: 慧良21230 分享

  朗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要的教学方法,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有利于陶冶情操,奠定语文知识基础。小编整理了相关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

  小学语文课上5种朗读的教学方法

  01

  要保证读书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读

  教师(或学校)可根据年级、学情、教材特点规定每节课的朗读时间,并自我监控达成度。要留有充分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要求用普通话,声音响亮,吐字清楚,读准字音,不读破句,特别是自学性朗读,要让全班学生都读完、读好,切不可做个读的样子,匆匆过场,草草收兵。

  在初步理解基础上的表达性朗读,要留够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切不可未准备好就仓促上阵;要留读后评议的时间,通过评议,强化对朗读的激励功能、诊断功能和调节功能。精心设计问题,让繁琐冗长的“讲讲、问问、答答”让位给读。说实在的,有的课文浅显易懂,语言平平,实在不必“循规蹈矩”在“分析”的漩涡里打转转,还是多读读吧。

  应调动全体学生参与

  02

  朗续训练,必须想方设法调动全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特别是低段学生,年龄小,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短,单调的阅读方法只会使学生读得口干舌燥,昏昏欲睡。要适当地创设情境,创设气氛让学生愿读、乐读、争着读。如学生朗读时放些相应的背景音乐,有时请学生配配画外音,也可把学生的朗读现场录音进行比赛等等。

  03

  理解与朗读相互依存

  在阅读教学中,把朗读与理解截然割裂的现象并非罕见,分析前读一遍,讲解完后再朗读一遍,甚至根本没去理解,就要求学生读出感情来。例如《鸟的天堂》,其中有一句:“这是一棵大树。”怎样才算正确地读?想必有的人把重音落在“这是”上,有的一见“大”字,就把重音落在“大”上,显然,对上下文的理解还未到位。

  只有联系上下文有关句子,弄清楚这句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经过比较,应重读“一棵”,从而强调上文说的“许多棵”、“二棵”都是错误的。朗读到位了,对榕树之大体会也更深了。

  精选练点,锤锤有声

  04

  叶圣陶先生把有感情的朗读叫做“美读”,“设身处地读、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务期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然而真正能读出感情来并不容易,需在朗读技巧上作必要的适当的指导,如停顿、轻重、缓急、语气等等。

  但这些指导不可能课课皆有,次次具备。因此,要精心选择朗读训练点,每次训练有个侧重点,锤锤敲打,锤锤有声。

  如《桂林山水》中的“啊”的读法,可进行音变、气声的训练。“啊”的具体读法是:“静啊(nga)、清啊(nga)、绿啊(wa)、奇啊(ya)、秀啊(wa)、险啊(na)。”还可告诉学生,随着读“啊”字,气流也轻轻带出,以达到“以情带声,以声传情”之功效。《山里的孩子》文质兼美,行文活泼流畅,语言颇具层次美、节奏美、形象美,是进行朗读节奏训练的较佳训练点。

  “满山遍野/都有/他们的脚印,在山冈,在竹林,在小溪,在草丛……带着重号的读得稍重且慢,“在竹林”要读得轻快而短促,读出明丽清脆,“在草丛……”要读得渐慢渐轻并有余音,体现省略号的余味无穷。这样读,“大珠小珠落玉盘”,叮当有声,错落有致,读出了语言的韵味,读出了语言的音乐美。同时,学生一旦掌握技巧后,将举一反三,极大地提高朗读教学质量。

  05

  形式多样,合理运用

  朗读的形式纷繁多样,不一而足,但各种形式的朗读有各自的功能和适用范围。当需要激情引趣或学生读得不到位时,宜用范读指导;当需要借助读来帮助学生分清段中的内容、层次时,宜用引读;当遇到对话较多、情趣较浓的课文时,宜采取分角色朗读;当需要渲染气氛、推波助澜时,宜用齐读……但要注意的是:

  范读只是引路而已,只能起“示范启发”作用,而不是让学生机械地模仿,因为“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必须引导学生“入境入情”,因情而自得,按“得”去朗读。一节课中范读不能太多,要尽可能多地留些时间让学生自己练读。

  慎用齐读。齐读虽有造声势、烘气氛之妙用,但也是“滥竿充数”和产生唱读的温床。

  每种形式的读放在不同的环节,它的作用又有区别,如范读与学生的试读,先后次序互换一下,它们各自所担负的任务、执教者要体现的目的意图也就不同。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朗读训练过程,科学合理地选择好每一环节读的形式,让它们各尽所能。

  总而言之,朗读作为一种有声音的语言艺术,对于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而言至关重要,朗读的水平会直接影响一名学生语文素养的高低。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时,需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策略,循循善诱,精心设计语文朗读的教学方案,使学生在课堂的学习中,充分体会到朗读的乐趣,感受到朗读的魅力,从不读到愿读,从愿读到会读,从而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简单三招,提高孩子语文能力

 
识 字

  采取多种识字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感受学文字,学语言,用语文的乐趣  朗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要的教学方法,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有利于陶冶情操,奠定语文知识基础。小编整理了相关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

  小学语文课上5种朗读的教学方法

  01

  要保证读书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读

  教师(或学校)可根据年级、学情、教材特点规定每节课的朗读时间,并自我监控达成度。要留有充分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要求用普通话,声音响亮,吐字清楚,读准字音,不读破句,特别是自学性朗读,要让全班学生都读完、读好,切不可做个读的样子,匆匆过场,草草收兵。

  在初步理解基础上的表达性朗读,要留够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切不可未准备好就仓促上阵;要留读后评议的时间,通过评议,强化对朗读的激励功能、诊断功能和调节功能。精心设计问题,让繁琐冗长的“讲讲、问问、答答”让位给读。说实在的,有的课文浅显易懂,语言平平,实在不必“循规蹈矩”在“分析”的漩涡里打转转,还是多读读吧。

  应调动全体学生参与

  02

  朗续训练,必须想方设法调动全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特别是低段学生,年龄小,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短,单调的阅读方法只会使学生读得口干舌燥,昏昏欲睡。要适当地创设情境,创设气氛让学生愿读、乐读、争着读。如学生朗读时放些相应的背景音乐,有时请学生配配画外音,也可把学生的朗读现场录音进行比赛等等。

  03

  理解与朗读相互依存

  在阅读教学中,把朗读与理解截然割裂的现象并非罕见,分析前读一遍,讲解完后再朗读一遍,甚至根本没去理解,就要求学生读出感情来。例如《鸟的天堂》,其中有一句:“这是一棵大树。”怎样才算正确地读?想必有的人把重音落在“这是”上,有的一见“大”字,就把重音落在“大”上,显然,对上下文的理解还未到位。

  只有联系上下文有关句子,弄清楚这句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经过比较,应重读“一棵”,从而强调上文说的“许多棵”、“二棵”都是错误的。朗读到位了,对榕树之大体会也更深了。

  精选练点,锤锤有声

  04

  叶圣陶先生把有感情的朗读叫做“美读”,“设身处地读、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务期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然而真正能读出感情来并不容易,需在朗读技巧上作必要的适当的指导,如停顿、轻重、缓急、语气等等。

  但这些指导不可能课课皆有,次次具备。因此,要精心选择朗读训练点,每次训练有个侧重点,锤锤敲打,锤锤有声。

  如《桂林山水》中的“啊”的读法,可进行音变、气声的训练。“啊”的具体读法是:“静啊(nga)、清啊(nga)、绿啊(wa)、奇啊(ya)、秀啊(wa)、险啊(na)。”还可告诉学生,随着读“啊”字,气流也轻轻带出,以达到“以情带声,以声传情”之功效。《山里的孩子》文质兼美,行文活泼流畅,语言颇具层次美、节奏美、形象美,是进行朗读节奏训练的较佳训练点。

  “满山遍野/都有/他们的脚印,在山冈,在竹林,在小溪,在草丛……带着重号的读得稍重且慢,“在竹林”要读得轻快而短促,读出明丽清脆,“在草丛……”要读得渐慢渐轻并有余音,体现省略号的余味无穷。这样读,“大珠小珠落玉盘”,叮当有声,错落有致,读出了语言的韵味,读出了语言的音乐美。同时,学生一旦掌握技巧后,将举一反三,极大地提高朗读教学质量。

  05

  形式多样,合理运用

  朗读的形式纷繁多样,不一而足,但各种形式的朗读有各自的功能和适用范围。当需要激情引趣或学生读得不到位时,宜用范读指导;当需要借助读来帮助学生分清段中的内容、层次时,宜用引读;当遇到对话较多、情趣较浓的课文时,宜采取分角色朗读;当需要渲染气氛、推波助澜时,宜用齐读……但要注意的是:

  范读只是引路而已,只能起“示范启发”作用,而不是让学生机械地模仿,因为“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必须引导学生“入境入情”,因情而自得,按“得”去朗读。一节课中范读不能太多,要尽可能多地留些时间让学生自己练读。

  慎用齐读。齐读虽有造声势、烘气氛之妙用,但也是“滥竿充数”和产生唱读的温床。

  每种形式的读放在不同的环节,它的作用又有区别,如范读与学生的试读,先后次序互换一下,它们各自所担负的任务、执教者要体现的目的意图也就不同。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朗读训练过程,科学合理地选择好每一环节读的形式,让它们各尽所能。

  总而言之,朗读作为一种有声音的语言艺术,对于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而言至关重要,朗读的水平会直接影响一名学生语文素养的高低。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时,需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策略,循循善诱,精心设计语文朗读的教学方案,使学生在课堂的学习中,充分体会到朗读的乐趣,感受到朗读的魅力,从不读到愿读,从愿读到会读,从而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简单三招,提高孩子语文能力

  识 字

  采取多种识字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感受学文字,学语言,用语文的乐趣,通过加强知识,能力,情感,态度,过程,方法的不断整合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在书本中识字的自觉性。

  (1)寓教娱乐,在游戏中识字。认姓名,记住本班小朋友的名字,认实物。如门、窗、讲台、黑板、电视机等。让学生逛商场、超市时认字。在教室设置识字园地,同学之间互相识字。

  (2)举一反三,在思考中认字。在教学中不事立地教学生识字,而是要创造一种情趣,一种氛围,让学生有兴趣学。

  (3)勤于实践,在生活中识字。鼓励同学们在生活中识字,一方面从衣食住行入手,仔细观察生活,拓展识字。另一方面,还可以从互联网上认识新字,学习成语。

  (4)走进大自然,在大自然的氛围中识字。通过观察大自然及其事物的变化,认识生字,生词,说一句完整的话。一周有一次展示课:把自己从课外认识的字放到一个大盒子里,我们取名识字宝囊,也有叫智慧袋的,到时候让同学们从里面抽取考考大家,胜出者为“识字大王”给五枚校徽的奖励,每次同学们的兴趣高涨,都超出老师的想象,识字量大增。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注重给学生做示范写,凡是板书的内容我都是认真规范地书写给学生们看,我认为,我的一笔一画运笔走势间架结构定能给学生们以目染,让学能生们感受到汉字的美,然后启发他们效仿我的写字感觉,促使学生们自己写字时也要严肃认真并且把字写好看。好字是练出来的,有好的指导不去反复练习是写不好字的。我重新燃起“在一张张白纸上留下美丽的汉字”的希望,我想培养出一大群“小书法家”。我还加强了写字作业练习,加强课堂写字作业的同时还设立了家庭写字作业本——“月亮本”。目的是让学生们在家长的监督指导下认真写字。我批改作业时用小星星表示,得三颗星就是小小书法家。每次发下作业本学生们第一件事就是看看自己得了几颗星,获得小小书法家称号的同学自然就高兴得不得了。写字需要心平气和,平心静气地写字的过程也是优化性格的过程。写一手好字是内在美的体现,字练好了,休养自然就提高了。指导学生写好字,是我们的责任,不得半点懈怠与忽视。

  表 达

  口头表达能力有了比较大的提高。我班每天都有观察说话的时间,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得到较为系统的说话训练。每天上课之前我都会拿出五分钟练习说话,说说你的心情如何、说说你的愿望、说出你对同学的看法,还可以说说你的烦恼……经过这样有计划的训练,每一个学生都能把话说得比较完整比较有顺序,而且有个别学生还能做到把话说得比较生动有趣。

  语文园地中设置的口语交际,是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主渠道。我在教学中首先做到认真备课,选好话题,使学生有话可说,其次采取适合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训练,如:每周一次的看图说话表演赛,两周一次的讲故事比赛,等,都在一定程度上激活了学生的思维。采取多种形式,配以科学的学法引导,可使学生变得乐说、会说。口语训练的形式可采用“看-说-写”、“听-说-写”、“读-说-写”、“画-说-写”、“做-说-写”。在句式上,通过提供典型范例,让学生观察、理解、模仿,既达到会“说”,又能够说好。

  训练的句式如:“有……有……还有……”、“先……再……最后……”等。

  语文课堂教学是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的主要途径,我们应充分发挥低年级语文教科书的作用,利用内容简短、语言精练、故事性强的特点,让学生反复朗读品味,必要时“拿来”仿一仿,用一用,说一说,所耗时间短暂,学习频率快捷。对于解决“怎样仿、用,如何促说”这一问题,我们不断在实践中摸索方法,学习研讨。实践证明,要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必须改变语文作业设置内容和形式。因此,我要求一年级每天写一句话,先模仿写,再独立写,中间插上优美词句的积累;并让他们互相交流,以此促进“说”的训练。学生在交际时,我就在一旁认真倾听,发现语病,以适当的方式予以纠正,规范口头语言。同时如发现学生充满童趣的精彩语言,就及时给予肯定,使学生的思维更活跃,能自由、愉悦地参与口语交际。

  阅 读

  阅读能力有了提高。阅读教学是教学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每一篇课文的教学我强调学生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感,读中悟,然后同学之间互相说说自己读后的收获,对课文内容认识了多少,还有哪些地方不懂,我就在一旁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找出答案。之后,再指导学生读出感情。在学生入情入境、充分阅读、感悟的基础上,自悟也就出来了,对课文的理解就不需要教师太多的分析了,学生就能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就能有感情地诵读课文了,并能根据课文要求和自己的喜爱,正确、流利地背诵课文片段。通过一个学期的反复练习,学生对这种阅读教学法非常的喜爱,自己的阅读能力地得到提高。

  一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千多个汉字,能阅读浅显易懂的课外书了。我鼓励学生在课外多看书,多学词语,和学生一起寻找课外读物。如《小学生必读》、《连环画》和《小星星》等等,都是学生的好朋友,并且向学校图书室借书,尽可能地让学生有书可读。美国的一位教育家指出:“课堂的外延与课外的外延相等。以课堂学习为核心,能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课堂训练与课外行为训练有趣、有力、有效的结合,取得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在课程改革实践中,我们已把语文教学引入了广阔的天地,让学生阅读课外书《童话故事》《木偶奇遇记》等,通过这些收集与阅读,为学生积累奠定基础。又如《小壁虎借尾巴》、《要下雨了》等课文中的插图。由于连环图每一幅图之间都有较紧密的联系且将几幅图合起来都有一个较完整的故事。除了仔细观察每一幅图,还要根据插图设置一些问题,帮助学生弄清每一幅图的意思和所表现的内容,让学生能用几句话把图意说出来,然后引导学生把每几幅图顺次连起来观察,结合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能根据几幅图说出一个完整的故事。不断积累好词句,慢慢养成了好的阅读习惯。然后一个月内开展一次词语展评,比比谁积累的词语又多又好,以此促进学生的阅读积极性。,通过加强知识,能力,情感,态度,过程,方法的不断整合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在书本中识字的自觉性。

  (1)寓教娱乐,在游戏中识字。认姓名,记住本班小朋友的名字,认实物。如门、窗、讲台、黑板、电视机等。让学生逛商场、超市时认字。在教室设置识字园地,同学之间互相识字。

  (2)举一反三,在思考中认字。在教学中不事立地教学生识字,而是要创造一种情趣,一种氛围,让学生有兴趣学。

  (3)勤于实践,在生活中识字。鼓励同学们在生活中识字,一方面从衣食住行入手,仔细观察生活,拓展识字。另一方面,还可以从互联网上认识新字,学习成语。

  (4)走进大自然,在大自然的氛围中识字。通过观察大自然及其事物的变化,认识生字,生词,说一句完整的话。一周有一次展示课:把自己从课外认识的字放到一个大盒子里,我们取名识字宝囊,也有叫智慧袋的,到时候让同学们从里面抽取考考大家,胜出者为“识字大王”给五枚校徽的奖励,每次同学们的兴趣高涨,都超出老师的想象,识字量大增。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注重给学生做示范写,凡是板书的内容我都是认真规范地书写给学生们看,我认为,我的一笔一画运笔走势间架结构定能给学生们以目染,让学能生们感受到汉字的美,然后启发他们效仿我的写字感觉,促使学生们自己写字时也要严肃认真并且把字写好看。好字是练出来的,有好的指导不去反复练习是写不好字的。我重新燃起“在一张张白纸上留下美丽的汉字”的希望,我想培养出一大群“小书法家”。我还加强了写字作业练习,加强课堂写字作业的同时还设立了家庭写字作业本——“月亮本”。目的是让学生们在家长的监督指导下认真写字。我批改作业时用小星星表示,得三颗星就是小小书法家。每次发下作业本学生们第一件事就是看看自己得了几颗星,获得小小书法家称号的同学自然就高兴得不得了。写字需要心平气和,平心静气地写字的过程也是优化性格的过程。写一手好字是内在美的体现,字练好了,休养自然就提高了。指导学生写好字,是我们的责任,不得半点懈怠与忽视。

 
 
表 达

  口头表达能力有了比较大的提高。我班每天都有观察说话的时间,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得到较为系统的说话训练。每天上课之前我都会拿出五分钟练习说话,说说你的心情如何、说说你的愿望、说出你对同学的看法,还可以说说你的烦恼……经过这样有计划的训练,每一个学生都能把话说得比较完整比较有顺序,而且有个别学生还能做到把话说得比较生动有趣。

  语文园地中设置的口语交际,是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主渠道。我在教学中首先做到认真备课,选好话题,使学生有话可说,其次采取适合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训练,如:每周一次的看图说话表演赛,两周一次的讲故事比赛,等,都在一定程度上激活了学生的思维。采取多种形式,配以科学的学法引导,可使学生变得乐说、会说。口语训练的形式可采用“看-说-写”、“听-说-写”、“读-说-写”、“画-说-写”、“做-说-写”。在句式上,通过提供典型范例,让学生观察、理解、模仿,既达到会“说”,又能够说好。

  训练的句式如:“有……有……还有……”、“先……再……最后……”等。

  语文课堂教学是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的主要途径,我们应充分发挥低年级语文教科书的作用,利用内容简短、语言精练、故事性强的特点,让学生反复朗读品味,必要时“拿来”仿一仿,用一用,说一说,所耗时间短暂,学习频率快捷。对于解决“怎样仿、用,如何促说”这一问题,我们不断在实践中摸索方法,学习研讨。实践证明,要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必须改变语文作业设置内容和形式。因此,我要求一年级每天写一句话,先模仿写,再独立写,中间插上优美词句的积累;并让他们互相交流,以此促进“说”的训练。学生在交际时,我就在一旁认真倾听,发现语病,以适当的方式予以纠正,规范口头语言。同时如发现学生充满童趣的精彩语言,就及时给予肯定,使学生的思维更活跃,能自由、愉悦地参与口语交际。

 
 
阅 读

  阅读能力有了提高。阅读教学是教学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每一篇课文的教学我强调学生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感,读中悟,然后同学之间互相说说自己读后的收获,对课文内容认识了多少,还有哪些地方不懂,我就在一旁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找出答案。之后,再指导学生读出感情。在学生入情入境、充分阅读、感悟的基础上,自悟也就出来了,对课文的理解就不需要教师太多的分析了,学生就能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就能有感情地诵读课文了,并能根据课文要求和自己的喜爱,正确、流利地背诵课文片段。通过一个学期的反复练习,学生对这种阅读教学法非常的喜爱,自己的阅读能力地得到提高。

  一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千多个汉字,能阅读浅显易懂的课外书了。我鼓励学生在课外多看书,多学词语,和学生一起寻找课外读物。如《小学生必读》、《连环画》和《小星星》等等,都是学生的好朋友,并且向学校图书室借书,尽可能地让学生有书可读。美国的一位教育家指出:“课堂的外延与课外的外延相等。以课堂学习为核心,能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课堂训练与课外行为训练有趣、有力、有效的结合,取得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在课程改革实践中,我们已把语文教学引入了广阔的天地,让学生阅读课外书《童话故事》《木偶奇遇记》等,通过这些收集与阅读,为学生积累奠定基础。又如《小壁虎借尾巴》、《要下雨了》等课文中的插图。由于连环图每一幅图之间都有较紧密的联系且将几幅图合起来都有一个较完整的故事。除了仔细观察每一幅图,还要根据插图设置一些问题,帮助学生弄清每一幅图的意思和所表现的内容,让学生能用几句话把图意说出来,然后引导学生把每几幅图顺次连起来观察,结合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能根据几幅图说出一个完整的故事。不断积累好词句,慢慢养成了好的阅读习惯。然后一个月内开展一次词语展评,比比谁积累的词语又多又好,以此促进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小学语文课上5种朗读的教学方法相关文章:

1.小学语文的教学方法

2.朗读基本技巧与朗读教学

3.小学语文朗读技巧

4.朗诵有哪些技巧和训练方法

5.如何教好小学五年级语文

6.小学语文教学难点的突破方法

99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