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把小学语文课变得有趣
对于小学生来说,培养学习兴趣是极为重要的。不仅锻造学生以后的语文学习基础,而且能增强学生融入生活上的多姿多彩。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语文课怎样变得有趣,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小学语文课怎样变得有趣
一、营造好的课堂氛围,有助于教师的教学以及学生的学习
课堂氛围是一种能够让学生切身感受、体验的环境体验。在不同环境的氛围中,可以勾起人们想做不同事件的欲望。教师在教学中若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有渴望学习的冲动。教师在这样的课堂中教学获得的教学成就感是巨大的,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学习,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去思考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获得的知识、技能也是受益终身的。教师想要让自己教学的课堂达到这样的效果,那么就要投其所好,选择学生喜欢接受的教学方式为出发点。
在教学的起初阶段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教师再在自己的教学中加入一些趣味的教学方式,这样就能很好的征服小学生,让学生好好地学习语文。在反复的教学试验中,我们发现:小学阶段的学生都爱游戏,在游戏的教学中,他们会很享受地接受知识,同时在游戏教学中,课堂氛围能够被营造的相当适合教师的教学以及学生的学习。总而言之,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采用游戏教学的教学策略,能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有助于教师的激情教学以及学生的高效学习。
二、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多向化思考的思维模式
语文知识本身是富有活力的,它并不是单一、乏味、无趣、死板的学科,但是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很多语文教师都将知识固定化,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形成了定向思考的思维方式。虽然这样的教学能够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一个较为满意的考试成绩,但是从长远来看,这样的教学并不利于学生语文知识的长远学习。
小学阶段的学生,有着发散的思维,教师只需加以简单的引导就能够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去获取答案。在小学语文的教学,我提倡教师采用游戏教学的教学策略,因为在游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一定的安排,让班上所有的学生都参与游戏。这样一来,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另一方面可以打破学生对问题定向思考的思维模式,培养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的去看待一个问题。因为游戏过程中,游戏规则与游戏方式都是灵活的,教师可以根据游戏教学的具体情况,对游戏的规则及相关信息做一定的改进,让学生在游戏教学课堂中能够学到更加全面思考问题的思维模式。
三、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让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动手能力是学生需要掌握的重要能力之一。我们在许多已有的教学报告中发现:有的学生在学业上取得了优异的成就,但是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几乎为零,想必这样的学生在毕业之后也很难在社会上生存下去。动手实践的能力是在不断的实践中积累、锻炼、总结出来的。小学阶段是学生接受教育的良好阶段,在此时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可以让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锻炼,同时还能让学生在看待某些问题时更加深入。除此之外,学生的身体也能得到锻炼,因为学生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总是会先经过思考,再采取实际行动的。因而学生在采取实际行动时便可以锻炼到自己的身体,同时还可以锻炼思维,在不断的思考中,学生的大脑接受到外界的刺激,大脑经过一定的分析,对刺激做出相关反应的过程中,还可以建立更多的反射弧,有助于学生今后对问题的思考分析。
四、多利用夸张的表情和手势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在学习《卢沟桥的狮子》一课后,我让同学们收集歇后语,开展了“歇后语大赛”活动。活动中,好几个同学一口气背了几十条歇后语。问他们为什么能背这么多,原来大部分同学都收集了几十条歇后语,有的还找来了厚厚的《歇后语大全》在读背。这以后,我们班先后开展了“成语大赛”、“个人技能竞赛”、“小制作比赛”、“课文剧比赛”、“口头作文竞赛”、“小实验活动”等。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既激发培养了同学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又提高了同学们听、说、读、写能力,开发了学生的创造思维。
所谓表情,就是指从面部的变化上表达内心的思想情感。一个人的喜怒哀乐全部都可以在面部表情上反映出来,所以,对于低年级孩子的兴趣激发上,要运用好面部表情语言。教师在课堂上常用的表情语言包括:微笑、气愤、严肃、庄重等,这些表情,一方面可以调节课堂气氛,另一方面教师结合教学内容运用表情语言,会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觉,便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了解。所谓手势,就是指表示意思时用手做的姿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为不断提高学生的兴趣,不仅要做到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等,而且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细心揣摩体态语言。只有这样,教师才有可能成为讲台上的“表演艺术家”,才会吸引到学生。
如何让小学语文变得有趣
一、灵活运用多媒体设备,活跃课堂氛围
多媒体设备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越来越多地使用起来,多媒体设备可以将比较单调的文字变成较为生动的图片或者视频,可以将比较抽象的知识变成比较直观的内容,这些都是方便学生理解的。小学阶段的学生感性思维占主要地位,他们对感性内容的接受更容易,对这些内容的理解可以更到位,所以,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应该多运用多媒体设备,帮助活跃课堂氛围。如,在学习有关季节自然景色的课文时,可以找一些关于自然节气的视频图片,让学生自己谈谈对这些气候的感受,说说这个季节出现的独有的特色;在学习自然景观、文物名胜的课文时,播放一些切题的图片或拓展图片,使学生的求知欲望被激发,让学生尽可能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课堂氛围也就活跃起来了。通过这些方法,让学生更愿意学习语文,将学习语文当作一件乐事而不是一种任务。
二、让生活走进课堂,让语文与实践相结合
语文来源于生活,生活处处是语文。小学阶段在课本中学的内容大多与生活密切相关,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将生活融入小学语文课堂中。让学生认识到所学习的语文与生活的关系非常密切,也通过融入生活中学生可以理解的、经常接触的内容,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信心。
如,在学完拼音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家给爸爸妈妈主持一段天气预报,用拼音完成播报稿件的写作,提高学生对拼音学习的兴趣;学习一些描写名胜古迹的课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讲讲自己去过的地方或者想去的地方,让他们知道,语文课文中学习的内容就在生活中,不是距离他们遥远的知识。与生活结合是学习语文最好的方法,生活就是最好的语文教师,学生说话、做事或者其他一些行为活动,都离不开语文。让生活进入语文,学生自然也就明白语文对生活的意义和价值,内心就会自然而然地认定:必须学好语文。
三、采用合作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合作学习最重要的是两种方式:教师与学生的合作;学生与学生的合作。第一种合作是最常见的合作方式,也是语文课堂中最常用的合作方式,教师讲课,学生听课,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这就是最简单的合作。第二种方式是不常使用的方式,因为对小学生来说,他们自己合作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如,把握不住学习重点,容易浪费课堂时间等。
但教师更应该注意到,小学生开展合作学习,让他们自己学习,自己研究,对他们的成长会更有帮助,对他们能力的培养也会更有帮助。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是完全放手的,应该给予学生一定的引导,引导他们思考问题,引导他们寻找答案,当然也要给学生最大的自主权,让他们可以运用发散思维、联想思维这些思维方式,找到自己满意的答案。
四、因材施教,多种教学方法并行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该注意教学方法的灵活使用,如,年纪较低的学生,在学习一些课文时,教师可以采用游戏教学法,给学生设定游戏场景,将课本中的内容融入到游戏中,让寓教于乐成为可能;对较高年级的学生,应该注意向更高年级的教育教学衔接,手把手地教、扶上马还要送上一程的做法应该松一松了,更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对语文的教育也应该更有深度,从单纯的感性教育转变为强化的理性教育。语文是陶冶情感的重要学科,小学生可以通过对语文的学习,了解更多自己在生活中不曾注意的内容,可以通过语文学习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可以通过对语文的学习搭建沟通其他学科的桥梁。
怎样使小学语文课变得有趣
一、要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最活跃的是师生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学生都是有情感、有思维的教学统一体。课前,教师应先建立一个积极的课堂环境,让他们有心灵自由。“心灵自由”是“自主学习”的前提,它要求教师放下架子,把微笑、鼓励、情趣带进课堂,让学生敢想、敢议、敢做,真正实现轻松学习。这样,消除了学生的紧张感和顾虑,使学生有情绪上的安全感。课堂中,要构建学生自主的课堂教学环境,关键一点就是学生要有足够的情绪安全感。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展示自己的内心世界,才会勇于表现自我,个人的主体能动性才能得到发挥,才会以良好的心理状态迎接他们面临的各种挑战。此外,教师还要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没有压力和负担,充满自信地进行学习。
二、设计教学情境,引发学习兴趣
如教学《春光染绿我们双脚》这首诗歌时,教师可先用高低轻重的语音,抑扬顿挫的语调描述:此时此刻,我们教室里师生聚集一堂,暖意融融,而窗外,草长莺飞,春意盎然。这阳春三月,是纸鸢腾飞翱翔的季节,是百花争艳聚会的季节,当那贵如油的春雨淅淅沥沥地滋润着大地的时候,这更是一个植树造林、绿化地球的季节。那同学们有没有植过树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启发学生在情境中读书:乡郊野外那清新的泥土气息,同学们手中丁当碰撞的劳动工具,无不给我们的大自然送去了第一声问候,当看到那清澈的泉水瞬间消失于泥土缝隙时,大家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你能读好这样的文字吗?这样,激发了学生兴趣,启发了学生思维,愉悦了学生情感,使学生读得入情入境。
三、精心设计导语,“点燃”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是教师上好一课的关键一环,而解决这个“关键”的关键便在于导语的设计。一个好的课文导语设计,往往是成功授课的开始。如在教学《墨梅》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参观王冕画展的情境,并设计三个问题:①“王冕画的是哪儿的梅花?”学生或以王冕的身份引用诗句“吴家洗砚池头树”作答,或以教师身份讲解这句话的意思来作答。
②“他画的梅花在色彩上有什么特点?”学生很自然就理解了“朵朵花开淡墨痕”的意思,且回答的都是经过内化后的自己的语言,交流是自由的,不受形式的拘束。③“为什么不给梅花上点颜色呢?不是会更好看吗?”反向的、激将法式的提问,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大家发言踊跃,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在争先恐后的发言中,学生体会了梅花“朴素淡雅、贞洁自守”的可贵品质。整个古诗的教学过程中没有生硬的诗句的翻译理解,但学生却个个掌握了这首诗的意思及内在含义,学得轻松愉悦、活泼而富有情趣。
四、创造想像空间,激发学习兴趣
美国著名教育家托兰斯提倡的创新教育方法之一就是:不要满堂灌,而要向学生提供必要的线索和信息,留出更大的余地让学生推测和预料,使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在这种环境中得到发展。实际上学生的这种想想力就是一种独特的创造性思维。在教学《月光启蒙》这篇课文时,教师可根据课文景美、情美的特点,运用优美的语言文字引发学生在情景中体会、想像、感悟课文的语言美。“童年的夏夜永远是美妙的。暑热散去了,星星出齐了,月亮升起来了,柔和的月色立即洒满了我们的篱笆小院。这是孩子眼里最美的时辰……”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自由地读,注意让其捕捉内心的感受,再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同学听:读了文章,我想像到,那篱笆小院里一定长着很多的野草、野花,白天我在小院里采花捉虫,在树下掏知了,晚上在凉风习习的小院里……
五、运用教学机智和教学艺术
苏联教育家维特洛夫这样说过:“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艺术与教学中各种偶发因素巧妙结合,会呈现出一种教学机智,而幽默的教学机智往往可以活跃整个课堂。例如,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执教《小稻秧脱险记》一课,文中讲到杂草被喷雾器大夫用除草剂喷洒过后说:“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来了。”有一个学生读这句话时声音很响亮,于老师笑了笑说:“要么你的抗药性强,要么这除草剂是假冒产品,我再给你喷洒点儿。”同学们都笑了,该同学也会心地耷拉着脑袋有气无力地读了起来。我们不难看出,这一招显然要比直接告诉学生怎么读要高明得多。古人就很重视”引笑时机“,因为它是幽默机智是否奏效的关键。正如相声艺术一样,“包袱”要抖在最关键处。这一点在教学中同样重要,它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同时也让学生享受到了教学机智的幽默美。
六、激励成功,赏识每一个学生
马斯洛关于人的需要理论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被人爱和受人尊重的需求。那些学习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往往更渴望老师的关心,而作为九十年代出生的学生,则更加在乎教师的对他尊重和喜爱。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运用激励机制,拨动愉悦的琴弦,使学生产生乐学的愿望。如在作文批改中,教师可尝试用高分激励的方法(即使不够理想的作文,也不打低分),不看重与他人的比较,而在乎学生本人每次的进步。教师在写评语的时候,要特别注意找他们的优点,并加以热情的鼓励,从而保护他们写作的积极性;而对于比较优秀的习作,成绩可以一律为“A”,并打印出来让全班欣赏。这样一来,无论是差生还是优生,都能充分享受到成功的欢乐。
如何使小学语文课堂变得生动有趣
一、开展有趣的朗读活动
语文的文学性注定了语言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核心。语文课堂离开语言,就像鱼离开水,花儿离开阳光,语文教学就失去了应有的特色。而要研习语言,朗读先行。因为朗读不仅是一种再创造活动,可以创造性地表现出原作的思想感情和语言文字的音韵美,而且是提高学生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等语文素养的前提。朗读在古代教育中也备受推崇,从“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等名句,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那位摇头晃脑而又沉醉其中的读书先生,沸反盈天的读书场面,足见朗读备受青睐。
首先,要让朗读变得有趣,首先要让每个学生敢读,愿意读,而且是趣味盎然地读。有一次,我要三个内向学生站起来背朝讲台一起朗读。我悄悄地录下他们小而涩的声音。朗读完毕,播放录音,将音量调到最大。传入耳朵的声音既有磁性又有穿透力。从三人惊喜的眼神中我看到了他们转变的未来。第二天朗读时,他们表现相当积极,不再脸红:少了胆怯,多了自信;少了被动,多了主动。这种方法让许多学生感到了朗读的趣味性。有时学生朗读完毕,我会及时点拨朗读技巧,并给予鼓励。学生在自己的劳动成果得到认可和赞同时,有如沐春风之感,会悄悄爱上朗读。
其次,选择有趣的朗读方式。整句较多的文本可采用男女生间隔朗读方式,即全体男生读一句后,全体女生读一句。男声的雄浑粗犷与女声的温柔清脆相交织,就像高山伴着河流,河流绕着高山,又像蛟龙在高山与白云之间穿梭。读者听者皆身心愉悦。散句较多的文本可采用集体朗读方式。学生将书摆在桌上,端正坐着,挺直胸膛,吐字清晰,铿锵有力。每位学生总感觉有双眼睛在关注他,所以朗读非常投入。他们精神饱满,激情澎湃。读到高兴处,声音活泼欢快,有酣畅淋漓之感;读到伤心处,哀婉低回,有柔肠寸断之感。在这高亢低婉过程中,他们已调动全身心的情感,亲近文本,让自己在与作者对话,也在用感动自己的方式感动别人。此时自卑者不再失落,怯懦者不再彷徨。整个课堂,早已生机勃勃,春色满园。
如果朗读充满趣味性,人声寥落的晨读定会书声琅琅,死水般的课堂定会春意盎然,三缄其口的学生定会爱上朗读没商量。而爱上朗读,学生就已走近文本,爱上语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