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解词的方法
要准确、鲜明、生动的使用词语,除了靠平时的学、说、用外,掌握一点解释词语的方法也是十分必要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语文解词的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1小学语文解词的方法
1、扩充解释法
扩充解释法就是将需要解释的词进行适当扩充而对词语进行解释的方法。其中组词法是常用方法,如:
欢乐--欢喜、快乐 宽阔--宽敞、辽阔
幽香--清幽的香味 电灯--用电发光的灯
诚实守信--为人诚实、遵守信用
2、近义解释法
近义解释法是用需解释词语的近义或同义的词或词组短语等进行词语解释的方法。如:
增添--增加 关怀--关心 美丽--漂亮
3、反义解释法
反义解释法是用需解释词的反义词或相反意思的词组短语等前面加否定副词进行词语解释的方法。如:
紧张--不镇定 懦弱--不勇敢 缓慢--不快速
4、归类解释法
根据词义有概括性和模糊性的性质,对一些比较简单但又不好解释的词语可以采用把需解释的词语进行归类的方法进行解释。如:
苹果-- 一种水果 机枪-- 一种现代兵器
玫瑰-- 一种花朵 火车-- 一种交通工具
5、比喻解释法
比喻解释法是将需要解释的词与一些常见的、具体的事物联系起来用比喻句式进行词语解释的方法。如:
红色--像鲜血一样的颜色 绿色--像树叶一样的颜色
6、功能解释法
功能解释法就是用需解释词的使用功能进行词语解释的方法。其中“形容”是一种常见形式,如:
马虎--形容做事不认真。人山人海--形容人非常多
震耳欲聋--形容声音非常的大
7、下定义法
用简练的语言对词语所包含的事物的本质特征作确切的叙说、解释。它适用于解释某些有关科学概念的词语和一般性名词。如:
学者--在学说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沁园春--词牌名。
8、描写说明法
描写事物、概念的性状;说明词语的引伸义、比喻义。如:
莽莽--①形容草木茂盛。②形容原野辽阔,无边无际。
忸怩--不好意思或不大方的样子。
9、比喻揭示法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通过打比方来揭示很难用确切语言释义的抽象概念。如:
血洗--像用血洗了一样,形容残酷的屠杀人民。
10、同义词解释法
用同义词解释,必要时作适当限制、补充。如:
休憩--休息。
竣工--(建筑物)完工。
11、 反义词解释法
用反义词加“不”解释。如:
野蛮--不文明。
12、翻译法
像翻译文言文一样解释词语。如:
聊叙--姑且谈谈。聊,姑且。
13、 分析综合法
有些词语,语素意义和词义之间关系比较明显,可以先分析语素意义,然后综合起来解释词语整体意义;也可以先综合解释,后分析语素意义。如:
漠然置之--漠然,冷淡,不关心;置之,把它放在一边。指对人对事物态度冷淡,毫不关心。
14、联系语境法
将词语本义同其所处语言环境联系起来揭示词语在特定的上下文中的临时意义。如:
落第--科举时代应试不中叫“落第”。这里指考试不及格。(鲁迅《藤野先生》)
下车伊始--旧指新官到任。这里指刚到一个地方。伊,助词,没有实在意义。(毛泽东《 〈农村调查〉序言》)
2小学语文词语的教学方法
一、模糊意会法
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过程具有递时性,要经历“模糊→清晰→模糊”三个步骤,并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词语,学生只要意会,基本上知道其意思,能运用就可以了,不一定要求他们理解得很 确切。随着对文章的深入阅读和阅读量的增大,学生经历一个自我模糊、不断理解的过程,并由模糊趋向清晰 。教师教学时采用意会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激发他们自我探求的兴趣。
例如《十里长街送总理》 一文中“不约而同”一词,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是“同时站直了身体的意思”(这是模糊理解);经过查字典 知道是“没有经过商量而彼此一致”的意思(这是规范清晰的理解);最后经过深入阅读课文,又渐渐领悟到 :这就是人民群众送别周总理时同样的悲痛心情,以及对周总理无比爱戴的共同情感的表现。通过这种对词的 分步体会,学生就可领会课文的中心。教学实践证明:把这种词语的理解方法教给学生,有利于促使学生在认 真阅读中领悟词义,提高品词解句的水平,也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提高阅读的速度。
二、比较琢磨法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些词语虽然含义并不深奥,却用得准确、传神。教学这类词,教师可指导学生运用 比较、琢磨的方法增强语感,意会词义。例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中“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熄 灭”一句,其中的“才”是表示战友焦急、痛苦的心情,而“从发起冲锋到战斗结束才20分钟”一句中的“才 ”则是表示时间短。教学时,教师可指导学生通过对比琢磨加以理解,从而知道作者因心境不同,运用相同的 词所表达的感情色彩也不相同。这样,可使学生的认知水平从对词义的理解升华到对句子的理解、对中心的把 握上来。比较法理解词义,是小学语文词语教学中一种常用的方法,学生比较容易掌握。
三、互换教学法
阅读时,可用互换词语的方法理解词义。换词不但能联系旧的知识,启迪新的知识,还可以学到作者运用 语言的独到功夫。例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中“落叶在林间飞舞”一句的“飞舞”,教学时,教师可指导学生 进行换词训练。学生把“飞舞”换成“飘落”,然后通过比较,并联系上下文深究词义,知道“飞舞”的落叶 除了有“飘落”的意思外,还有忽上忽下、忽左忽右、飘飘悠悠的姿态,从中体会作者用“飞舞”的特别含义 ;知道有些词既有近义的特点,更有程度深浅之分。通过这种换词练习,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准确用词的高 明之处和独特的写作技巧,体会到文章显得生动、具有美感的原因所在。
四、演示实验法
词语理解最容易也最让学生感兴趣的方法是演示实验。例如教学《乌鸦喝水》时,写水“渐渐地升高”一 句中的“渐渐地”,教师可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理解词义。指名让学生把事先准备好的小石子往装有半瓶水( 稍带红色或蓝色)的瓶子里一粒一粒地扔下去,其他学生仔细观察水面的变化。当学生看到瓶子里水面逐渐升 高的情景时,教师稍加点拨,学生马上就会领悟到“渐渐地”就是“慢慢地”的意思。
五、动作释义法
比动作也是一种理解词语的好办法。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描写动作的句子,教学时,教师可通过比动 作让学生领会动词的意思。例如《鸬鹚》一文,在描写鸬鹚捕鱼和渔夫取鱼的情景时,作者运用了一连串动词 :钻、拍、跳、抓、挤、甩。这些动词把鸬鹚捕到鱼的欢乐、渔人取鱼的利索劲儿写得十分生动、形象。教学 时,教师让学生通过想象,比一比“钻、拍、跳”的动作,做一做“抓、挤、甩”的动作。学生就不难领会渔 人熟练的动作与欢乐的心情,而课文描绘的情景也就栩栩如生地再现在学生脑海中。
六、电教演示法
使用现代化电教媒体,可以将词语所表示的意思直观地再现在学生眼前,便于他们准确地理解。如《赵州 桥》这样描写桥上的雕刻艺术:“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 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句中生词较多。教学时,教师可用 投影把千姿百态的龙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学生眼前,使他们更好地理解“互相缠绕”、“互相抵着”、“遥望” 等词语的意思。
录像的使用可以变静态为动态,再现课文所描述的优美境观,既释词又解句,使学生更好地把课文了然于 心。教学实践证明,电教手段的使用是优化释词过程的重要途径。
3小学语文词语理解的方法指导
⑴、词素法:先对词语中的每个词素进行理解,然后整体理解。
例如:
“置之不理”一词先分别理解每个字意“置”--放置,“之”--指它,物品,“不”--表否定就当“不”理解,“理”--理睬、过问。
因此“置之不理”的意思就是“把那个东西放置在一边不去过问理睬,让它自生自灭。”
⑵、重点字词法:重点分析理解重点的字。
例如:
“赞叹不已”一词先理解重点字词意“不已”中的“已”--指停止,“不已”--不停止。
因此“赞叹不已”的意思就是“不停止地称赞或赞叹不停。”
⑶、语境法:把词语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加以体会理解,这就是“词不离句”“在上下文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
例如:
“这块不毛之地,不可能种粮食。”中“不毛之地”一词的理解就应放入句中去体会,不能种粮食就是说很荒凉,不肥沃。
因此“不毛之地”的意思就是“土地荒凉,不肥沃,连草都不生长。”
⑷、引申法:理解词语的基础上,联系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对词语进行理解。
例如:
“千钧一发”一词先理解本意“钧”--是重量单位30斤,千钧重的东西吊在一根头发上。这样理解不够,还得想想这“千钧重的东西吊在一根头发上”说明了什么?--情况十危急。
因此“千钧一发”的意思就是“形容情况十分危急。”
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是灵活运用的,有时是几种方法同时使用,而最多的是“把词语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理解去体会”。
4小学语文词语积累方法
一、想象法
选取几个各自独立的词语,展开想象的翅膀,形成一段有意义的话。学生联想和想象的能力是难以估计的,而且他们也乐于去联想和想象,去创造新的东西。比如课文《飞向蓝天的恐龙》中出现了很多四字词语“五彩斑斓”“欣喜若狂”“形态各异”“茹毛饮血”“毋庸置疑”“毫不相干”等等,任选四个,或写人或叙事或绘景。通过学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原来几个各自独立的词语在新的语境中联系起来了。
这个联系起来的过程,就是词语被运用的过程。而通过运用内化成自己的语言是最有效的积累。随着学生能力的增强,对他们的要求应不断升级。开始,只要学生能文从字顺地表达一段有意义的话就行,对于表达特别好的一定要给予大力表扬,让学生感兴趣的同时树立自信。训练一段时间后,难度要加大了,得让这段话的内涵丰富起来语言生动起来,比如要求围绕一段话写一个意思,要揉进某种修辞手法,等等。还可以适当增加几个词语,扩大积累,加大语段的内容含量。这样,学生不仅积累了词语,表达能力也增强了。
二、串联法。
以一个词语为基准,横向扩散,联成一串。最典型的就是词语接龙,词与词之间首尾相接,如:“光明正大—大同小异——异曲同工——工工整整——整装待发——发号施令——令行禁止……”这在平时课堂上一般不采用,在游戏竞赛中用得较多。
三、发散法。
以基准词为中心,向四周扩散,由点及面。汉语词汇中大量同义词和反义词的存在不仅给我们准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细致地表达思想感情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也给词语积累带来了契机。有时同一事物、同一现象,可以用几个、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同义词来表示,比如表示看的动作。反义词同样也很丰富。这样,通过同义和反义的方式以一带二、带三,甚至更多,由点扩大到面,积累量剧增。比如课文《巨人的花园》里面有许多需积累的成语,就可利用此法。像“锲而不舍”,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它的同义词有“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坚持不渝”“始终不渝”等,它的反义词有“半途而废”“虎头蛇尾”“有头无尾”“浅尝辄止”等。以它为中心,向四周扩散,形成了它的同义词圈:“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坚持不渝”“始终不渝”……和反义词圈:“半途而废”“虎头蛇尾”“有头无尾”“浅尝辄止”……一至少聚八,积累的量扩大了。
所谓同义词者,近义词也,大同中存在小异。学生积累这些词时,既要弄清楚它们之间的相同点,更要仔细辨析弄清它们之间的不同点,这样才能准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细致地表达思想感情。如此,积累的质也提高了。
词语积累的方法还有很多。比如讲故事法,即用讲述故事的方法来积累词语。有些成语本身就是由一个小故事来的,或一则寓言的概括,或一则典故的浓缩,文学的,历史的。能讲述这个故事,这个成语就记牢了。如:亡羊补牢、买椟还珠、指桑骂槐、毛遂自荐、风声鹤唳等。这种方式的积累可以安排在课前三分钟的演讲当中。还有如游戏法,寓积累于游戏之中。
小学语文解词的方法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解词的方法
上一篇:小学语文突破难点的方法
下一篇:小学语文课信息化处理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