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年级语文作文教学方法
作文教学在任何阶段的语文教学中都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小学的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涵盖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几乎所有的知识点,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中年级语文作文教学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小学中年级语文作文教学方法
一、作文教学应重视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作文是语文学习中最复杂的脑力劳动,如果学生没有写作愿望,那么习作的教学目的就很难达到。我在作文教学时重视让学生体验成功,树立自信,调动写作积极性。我的做法是:
(1)以熟悉的内容引导激发兴趣。作文的命题紧紧围绕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以他们周围的人或事、景或物作为作文的内容,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产生一种自我表达的愿望。
(2)开展丰富多样的作文交流活动。有时,我会激情地朗读学生的出色作文;有时请学生上台来自己放声朗读;有时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每个人朗读自己的得意之作。在同学们掌声和充分肯定的评价中,在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读中,让学生逐步树立起作文的自信心,人人都觉得自己行。
(3)每期编辑一至二集属于自己班上的《出色作文集》,让学生感受收获的喜悦。当同学们看到自己的作文变成了铅字,漂亮、工整地从打印机打出,再配上美丽的、富有联想的插图,装订成书,心里别提有多高兴。这样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作文情趣。
二、作文教学应重视积累,从细处入手
1.仔细观察,从生活中学习作文。
丰富多彩的生活本身就是学生作文的源泉,小学生从家庭到学校,所见所闻是有限的。为了让学生写好作文,教师在平时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良好习惯,帮助学生去认识事物,注意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人和事,花鸟虫鱼、风雨雷电,注意抓住事物的形状、大小、颜色、味道、习性,人物的衣着、神情以及景物的静态和动态等方面的特点细致观察,学会写观察日记,鼓励学生把他们在各种学习活动中所见、所闻、所感写在日记里。这样,既丰富了作文素材,解决了“无米之炊”的难题,又有效地进行了练笔,提高了学生认识水平和表达能力。
2.加强学生谴词造句能力的培养。
谴词造句是习作的奠基石,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在平时就应加强以下两点训练。
(1)句子结构要完整:结构完整是写好句子的前提。一个完整的句子不仅要能回答“谁在干什么?”或“什么怎么样?”更要能够回答“什么时候,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怎么干?”或“什么时候,什么,在什么地方干什么,怎么干?”
(2)内容要生动:文章是由句子构成,为了使文章生动,句子的表达首先就要生动具体,必须加上适当的修饰语。如教学“抚摸”一词造句时,有学生说:“阳光抚摸着大地”,就可以因势利导启发学生:“在怎样的季节里,阳关如何抚摸着什么样的大地?”经过引导学生造出“春天,柔和的阳光轻轻地抚摸着一望无际的大地。”显然第二句要比第一句表达得更准确、鲜明、生动。因此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学生谴词造句能力的培养,为习作打下牢固的奠基石。
三、有效的作文教学应重视读写结合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必须注重寻找阅读与写作的结合点、仿写点,运用迁移的规律,让学生在模仿、借鉴中学会写作。在读写结合的形式上,我初步探索出了以下几种:一是模仿性读写结合,就是让学生模仿课文的写法进行写作,引导学生在仿写的过程中掌握写作的要领,学会写作的方法。比如:学习《我爱故乡的杨梅》后安排仿写《我爱家乡的柑橘》等。
二是延伸性读写结合。就是对课文中的空白处,或者写得不详细处进行补充性续写,如对《凡卡》一课结尾进行补写,写《凡卡从梦中醒来后……》。三是改动性读写结合。就是对学习的课文进行改写,或者改动人称,或者改动记叙的顺序,或者改动文章的结构,或者改动表达方式。四是评议性读写结合。就是让学生在对课文中的人和事进行评议,或谈体会,或谈感受,或谈评价。这样的读写结合,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而且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实现了读写的互补。
语文教材只是教师对学生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的例子,要想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并把知识形成能力,就必须加大课文阅读量,利用课外阅读来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在阅读的过程中,将好的词、句、片段、格言警句等及时搜集到“采蜜集”(作文素材收集本)中,作文时可随时借鉴和运用,并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学习作文。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积累更多的语言材料,增长见识,提高认识水平,才能提高作文能力。
四、重视作文评改
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说:“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要考察学生对作文的内容、文字表达的修改,也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由此可见在评改作文的过程中,必须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来改变作文评改的现状。
(1)学生方面:叶圣陶先生明确指出“‘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该是属于作文的本人,体现了作文教学的改革精神,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的表现。”在评改学生作文时,可以采取两种方式:即自主评改和交互评改。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既利于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习惯,又使学生在自改作文过程中尝到了“自改成果”,产生了浓厚的写作兴趣。
(2)教师方面:在批改作文时要坚持精批、面批的原则,用激励性的语言评价学生的作文,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欢愉,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明白自己的文章好在哪里,差在哪里,应怎样努力,学生的写作水平一定会有所提高。因此我们在平时作文批改中一定要写好学生作文的评价,对于不同情况的学生写出不一样的评语。充分调动学生写好作文的积极性,也能提高学生的认识。
2小学中年级语文作文教学方法
一、强调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写作热情
强调个性发展,注重个性教育是当代世界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小学生的习作过程是最具个性和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作文就是极具个性特征的精神产品。
首先,语文教师要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针对学生的天性,语文教师千万不要强化在学生心目中的“保姆”和“任务下达者”的形象,让学生过度依赖自己,或者畏惧自己,写作文都是在教师的要求和指导下为了完成任务而进行的。语文教师在上课讲解课文的过程中,应该以启发引导为主,让学生学会生字和词语的同时,学会去揣摩作者的写作意愿和写作动机。多问学生换位思考类的问题,比如,“如果是你,你会如何表达当时的心情?”在课堂上启发小学生积极思考,并鼓励他们积极发表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其次,语文教师要开动脑筋,多搞“花样”。如果语文教师只是形式化地布置学生每周写篇周记或短文,小学生就会接收到周记的任务信息,从某种角度来说,周记完全是为了完成教师所布置的作业,而并不是自己主动积极去完成的。因此,教师应该多观察学生的心理需求,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想成名”的心态,多创办一些竞争类的写作活动,并为这些活动冠以形象化的名称。
比如,创办班级自己的期刊,并发动家长积极参与,并用班级的昵称命名,如“金太阳之光”等。鼓励学生投稿,并制定具体的奖励措施,每发表一篇文章奖励一朵小红花,小红花积累到五朵,就可以换一颗大的红星,一颗红星就可以得到一张“小作家”的奖状,当然,也可以给予学生适当的物质奖励。
二、在集体氛围中进行作文写作训练
1、在集体活动中强化口头表达能力训练。小学生作文能力是口头表达能力的重要体现,日常生活中口头表达能力强的小学生,作文水平一般会强于不善表达者。于小学生而言,从学说完整通顺的一句话到书写句式的造句都是作文入门的开端。为了避免小学生下笔无话可说,茶壶煮饺子——有话吐不出的负面情形,语文教师应该强化平时学习生活的训练,尤其是语言表达的训练。要抓住班会或其他集体活动的机会,多举办学生参与的活动,不要一味地自己站在台上说教,应该鼓励学生多多参与。如“故事会”“主题班会”等,让他们自己主持,自己表演,自己沟通和交流,而教师仅仅是指引者和最后的总结者。
2、创办集体性的阅读项目。大文学家杜甫曾深有体会地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一个人如果生活经验欠缺,书本知识贫乏,写作时必然腹空笔涩。阅读能力是指学生积极涉猎书海,不断接受文化熏陶,主动培养审美情趣,为作文大量储备知识的能力。小学生除了学习各科知识以外,更多的是平时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学习技能的培养。要想提高作文写作水平,提升阅读能力是根本。
众所周之,自小阅读古今中外文学名著,不仅可以培养学生静坐的习惯,也可以引发他们的写作欲望,逐步丰富他们的词汇、知识面,提升写作技巧。除了鼓励小学生在家多看书,在学校也可以训练集体阅读的氛围。“一日之计在于晨”,让小学生从小充分发挥晨读的效用,大声朗读语文课文或者其他名著。在大声阅读中扩大词汇量,增强对好词好句好文章的记忆效果。语文教师可以在班上创办图书角,鼓励学生捐书,集中保存在教室里特制的图书角,大家借阅。如此,不仅可以培养小学生共享的意识,也可以打造集体阅读的氛围,增强小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从而为写作奠定基础。
三、制定明确的写作规划,确保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滴水穿石,积少成多。语文教师应该在结合小学生实际情况的前提之下指导所带班级的学生制定明确的写作计划,因人而异。同时,以鼓励和奖励为主,诱导小学生自觉写作。
1、平时积累“采蜜本”。为小学生量身打造一本“采蜜本”,告诉学生要做一只勤劳的小蜜蜂,平时多采花粉,年终才有甜蜜。“采蜜本”主要包括好词语、好语句、读后感三部分,要求小学生在看完一篇佳作或一本好书之后,及时记载书中的出色词句,养成记录的好习惯。
2、鼓励小学生坚持每天“一小记”。“一小记”其实就是随记,但小学生毕竟年幼,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即可。因此,语文教师可以鼓励和督促学生每天坚持小记,不要求主题,不要求字数,只要是他们心里想说的,用文字表达出来即可。
3、要求每周“一大记”。“一大记”其实就是写话或周记。周末可以给学生布置一篇周记,有具体的字数要求,而且出色的作品可以在班上公开诵读,并粘贴在光荣榜上。
3小学中年级语文作文教学方法
一、培养阅读习惯,丰富作文材料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大文学家杜甫曾深有体会地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平时阅读习惯培养的重要性。一个学生缺乏阅读能力或者说这种能力低下,知识心理就发育不全,很难激发作文兴趣,写作时必然腹空笔涩。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阅读期待”的心理,先从童话故事入手,让他们对阅读充满浓厚的兴趣。通过大量阅读别人的文章,扩大学生的生活视野,扩宽知识面,并且要求学生在阅读时读的流利,读出感情,让学生在朗读中理解,在理解中体会选材,并品味遣词造句的妙处,学生从不同的文章中,学到不同的写作技巧。通过阅读逐步丰富他们的语言、词汇、写作素材,领会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规律,达到“语言积蓄”的目的。
二、体会观察乐趣,学会感知生活。
观察是认识的源头、写作的起点,我们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观察周围的人、事、景,培养敏锐的感知力,逐步养成观察的习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看山如此,观察一个人、一件物、一件事也如此。我们还要鼓励学生在观察时学会变换角度,引导学生观察事物时,除了要系统地感知事物的各个方面,还要变换观察点多层次地观察事物的各个方面和各种关系。通过多角度、多层面的观察,才会更好地启发学生的思维,这样才可以使他们的习作逐渐丰满起来。
为了让观察与写作更好地结合,我在双休日安排学生帮助父母洗碗,并把过程详细地写下来。其实,这些家务三、四年级的学生完全可以承担,或者也有很多的学生已经在做这样一件事,但是,平时是为了做家务而洗碗,这次是为了写作而洗碗,要求不一样,那么学生在对待洗碗的态度上也出现了不同,在洗碗的过程中,他们关注的程度要比以往都集中,对每一个步骤的进行也要比以往更清晰。这种主动投入,正是观察的本质体现,当中有个学生为了把涮碗的动作写仔细,在写草稿时,边写,边拿着纸巾和一个碗在模拟涮碗。
所以她能写下“我把碗放在滴有洗洁精的洗碗盘里,左手大拇指抓住碗边,其余四个手指扣住碗底,右手拿起洗碗布,沿着碗边开始转动,妈妈说,饭碗的边比较难洗,我就多转几圈,这时候,左手还要配合好,碗才能转起来。”如果不是学生在观察的时候写作,在写作的时候观察,这些细节有怎能如此清楚呢?
我曾布置学生写《我的爸爸》,很多学生不会作细致客观的观察,只会写“我的爸爸很严厉”、“我的爸爸很勤劳”、“我的爸爸很关心我”之类空洞的句 子,到底如何严厉,如何勤劳,如何关心我,写不出来。相反,同样写《我的爸爸》,有个学生则善于用心观察,从日常生活的细致处观察爸爸。他发现——“爸爸吃饭很奇怪:我喜欢吃肉,爸爸‘喜欢’吃菜;我专挑少骨多肉的鱼腩肉吃,爸爸专挑多骨的鱼头鱼尾吃;我吃菜专挑最嫩的芯部吃,爸爸专挑较老的吃……”他带着疑问继续进行分析思考,终于知道爸爸这样做是为了将好吃的留给其他人吃,并非饮食喜好与众不同。
这个学生就因为善于用心捕捉“爸爸吃饭”这一虽不显眼却平凡见伟大的生活小节,将爸爸写活了。我以这个浅显例子启发学生,使学生更理解细致观察的重要性,结果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经过这样分析之 后,让学生再观察一次然后写《我的爸爸》,要观察生活中的爸爸,写生活中的爸爸。大部分学生都能通过自己的观察把平常的一些细节写了下来,令一些看到自己孩子习作的家长感动不已。
三、激发写作兴趣,自主开放作文。
习作是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用自己的耳朵聆听,用自己的大脑思考,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的动态过程。这个过程任何人都不能代替,具有自主性。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才是真正的主角,他们自主地参与,充分地体验,自由地表达。并在教学活动中自悟——领悟生活的真谛和写作的规律。
例如:让学生写《春天来了》这篇作文的时候,我让学生带着相机并带他们到公园去捕捉春天的影子,并让他们拍下来,回来后运用多媒体展示学生照的照片,并让学生谈春天来了,自然界发生了那些变化;通过讨论后,再写作文,学生们非常兴奋,而且习作效果非常好。
兴趣,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开放,才能体现自主。趣味开放式教学是素质教育的召唤。活动化作文教学的开放性包括:教学渠道的开放,除课堂教学外,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活动和家庭社会活动都可以为写好作文服务。
例如:写《一项体育活动或游戏》的作文,我把“贴鼻子”等简单游戏搬进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学生在玩中体验,边玩边写,思维活跃,作文也很生动。
4小学中年级语文作文教学方法
一、重视语法训练
小学时候的作文其实要求特别的简单,而且对字数也没有特别严格的要求,但是其中有一点就是要求语言通顺、连贯、得体。因此,我觉得老师们应该在这上面下点功夫,得让学生作文中尽量少出现语法的错误。从我们牙牙学语时,就开始接触了语文,语文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因此,即使小学时还没有像初中、高中那样仔细讲讲语文的语法,但是孩子们基本上也没有什么大的错误。
但是,写作和说话又有一点不一样,说话的时候每一个人都有一种天生的语文语感在里面,在交流中好像并没有出现过什么问题。但是在批阅了一些小学生的作文以后,证明了这一点,担忧不是杞人忧天。很多孩子在语文表达上颠倒,并且有些写法让人看不懂,当我让孩子向我解释的时候,他能解释的清,但是就是存在书面表达上的问题。
因此,我觉得老师们在写作教学中应该注意一下这一点。小学生已经在逐渐接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先从简单的主谓宾语开始讲解,先让学生学会句子的组成,再让他们连贯地表达。写作中当然还要注意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连贯、通顺。在平时的教学中我觉得还有一点重要的是老师要注意学生们的本土语言特点,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的小方言,小学生都是跟着家长学习的语言,他们语言中有些语法就是错误的,这也是为什么有些学生接受语文的能力会差一点的部分原因。语法,是小学作文中不可小觑的一部分教学。
二、注重积累素材
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写作文困难的学生虽然兴趣被激活了,但往往还是“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因此,教师有必要帮助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广泛地搜集素材。重视生活实践作文离不开生活。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学生自己看到、听到、想到的内容丰富了,作文的素材也就多了起来。教师可以经常安排学生在生活中观察事物,展开想象,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实践,切实体验生活方方面面的酸甜苦辣,这样才能把学生思维的引线打开,使学生举一反三,去想生活中的事,从而积累生活素材,为写作开启鲜活的永不枯竭的源泉。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增加阅读量也是积累素材的重要方法。作文所需要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阅读。读书能积累累语言,提高语文素养,学生才能准确生动地表情达意。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注意语言积累,要赋予语言生活气息,要能把语言还原于生活,发表一定的见解。
在课外阅读中,对自己喜欢的语言,要能大体理解它的意思,摘抄下来;同时教师还要抓住教学时机,布置名篇阅读。新课程实施以来,新选入的课文具有极强的时代感,内容丰富,语言优美。教师要抓住每篇课文的特点,加强练习训练,使学生从中学到好的表现形式、手法,并应用于作文中来。
三、联系生活写作
叶圣陶曾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作出什么样的文字,否则就会陷入不切实际的唯技巧论。”对认真练习写作是有妨碍的。”学生写作的过程,是从客观外界汲取必要的素材。经过头脑中的加工制作,再运用文字符号表达出来的过程。离开了“生活”这个最基本的素材源,所有作文便只是空中楼阁、海市蜃楼。
小学生写作文最主要的就是生活中题材,所以,小学作文的教学一定不能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一定要让学生感觉所写的就是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游戏,自己的兴趣所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走进生活深处,去认真细心的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的点滴细节,比如要写春游类的话题,就可以适当的带领学生去郊外踏青,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可以带领学生去附近的公园做一次简单的游玩。
通过这种学生参与生活的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作文热情,也可以为学生提供现成的写作材料。这样的话,写作文就不会再让学生那么痛苦,反而可以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在老师没有要求的情况下,也会因为有感而发,从而产生写作的愿望。就可以改变过去“要我写”而成为“我要写”的新情况,所以,不仅是作文的写作素材要从生活中去找,作文的命题也要从生活中去挖掘,去创造。
四、营造良好氛围
营造良好的表达氛围宽松、和谐、愉悦的写作环境是学生自由表达、袒露真情所必需的。因此,教师要创设一个民主宽松的习作氛围,消除学生畏难的心理,让作文成为他们的一种内在需要。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对习作的内容、形式、字数等不作任何限制,只要心中有话就可以写进去;可以鼓励学生写自己的真实想法,做到我写我看的、我写我想的、我写我做的,增强他们写作的自信心;可以允许他们对同一问题有不同看法。这样一来,学生敢想、敢说、敢表达了,作文也就不在是什么难事了。
学生作文完成,需要鼓励和帮助。“善表现”是学生的天性,教师要想方设法为学生创设展示作品的机会。充分利用好校内公共平面媒体教师要充分利用好班级的墙报、校园内的黑板报和红领巾广播站等宣传阵地,使学生在墙报上能读到自己的作品,在广播站能里听到自己的作品,将会大大增强学生的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经常鼓励学生把其成功之作向报刊杂志投稿学生的作文一旦获奖或发表,成功的喜悦会引发一种强大的创作动力。同 时还会带动很多学生,从而形成良性循环,让所有的学生都把写作当成一种乐事。
小学中年级语文作文教学方法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