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教学方法 >

小学语文三年级阅读方法指导

时间: 文琼20 分享

  阅读可以引导学生从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过渡,虽然大部分学生都喜欢翻翻互颜六色的图画书,但不一定每个学生都会阅读。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语文三年级阅读方法指导,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小学语文三年级阅读方法指导

  一、抓住学生心理特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于小学生的学习来说,具有强大的内驱力。只有当学生有兴趣时,才能集中注意力,积极思维,主动地参与学习,才不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教师不能追求学生阅读的质量与数量,而应注重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让学生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让他们想读书,要读书。我充分利用每天的早读,与学生进行“每日一诵”活动。

  我每天早读都分享给学生一首儿歌,这些儿歌有的出自名家之手,有的是与他们同龄的孩子的作品,如《草莓》:“草莓,是妈妈的口红,常把我们的小嘴,涂得好红好红。”《橡皮擦》:“橡皮擦是,最没学问的东西,因为,它所读过的字,都是错别字。”通过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中的乐趣,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和创作愿望。

  除此之外,我还利用每周的班队课,为学生播放一个绘本故事。绘本故事只是以mp3的格式播放,学生只能听见声音,看不到故事内容,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激发学生阅读的强烈愿望。如《不高兴和没头脑》的故事播放之后,学生对故事中的主人公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班里几个孩子都购买了这本书,并且拿到班里和同学们一起阅读。这,正是我要的效果。

  二、充分利用绘本图画,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好的绘本不仅仅是在讲述一个故事,同时也是在帮助学生提升观察力,丰富他们的想象力,升华他们的精神境界。简明的文字与细腻浪漫的图画能让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得以自由驰骋。所以,在绘本阅读过程中,要重视学生读图能力与想象能力的培养。在“共读一本书”活动中,我与学生一起分享了《一直爱你,永远爱你》、《最奇妙的蛋》、《爷爷一定有办法》等绘本故事。

  读书时,我充分利用教室的实物投影仪将绘本的图画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充分观察图画,描述图画内容,想象故事情节的发展变化,一步步带领学生走进故事中。如在阅读《爷爷一定有办法》一书时,我先出示封面,让学生观察,猜一猜:图上的两个人是谁?他们是什么关系?他们的表情如何?从中你又知道了什么?在学生充分观察、想象、交流的基础上,再引出故事的题目——爷爷一定有办法。接着,我逐一出示了绘本中的图画,让学生观察图画,说说自己看到的和想到的,以看图说话的形式让学生讲述故事内容,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多种形式展示学生读书成果,感受读书乐趣

  对于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教师如果不关注,学生就会失去读书的动力,与之相反,如果教师能及时关注,经常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就会被充分调动起来。每天的语文课,我都会抽出几分钟安排学生分享一个成语故事;每周的国学课,我都要留出一点时间,组织学生讲述或者表演一个成语故事;我积极鼓励学生将绘本故事中感兴趣的人物或情节用画画的方式与大家见面。

  每周,我都会下载一首古诗新唱教给学生或者让学生将自己学会的古诗唱给大家听,一年下来,《村居》、《游子吟》、《《忆江南》、《春晓》等古诗,学生都耳熟能详。通过讲故事、画人物、唱古诗等形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和习惯逐渐养成,他们不再是被动读书,而是积极主动地阅读,大胆地与大家分享,阅读,变成了一种快乐。

  2小学语文三年级阅读方法指导

  (一)充分挖掘课本资源,激发学生的读书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读书习惯养成的内驱动力,有了兴趣,学生才会自觉从“要我读”转变到“我要读”,这就需要老师在课堂教学的时候,讲到名家名篇时,有意识的向学生介绍作家及他们的家庭婚姻、人生际遇、生活情趣、创作风格等,让学生有主动了解的欲望。教师还可以适当的设置延伸阅读,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寻找答案。例如杨绛先生的《老王》,他是作者笔下的一个小人物,短短几百字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个下层劳动者形象。他生活贫苦,以蹬车为生,却因眼疾致生活困顿,后在作者的帮助下眼疾有了改善,但仍是食不果腹。

  可在临死之前,他还不忘答谢作者的救助之恩,他的善良厚道、知恩图报让作者的心理感到惭愧不安。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作业:在杨绛的笔下,同样有着和老王相似的“小人物”,他们多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和知识分子,杨绛同情他们,给他们关爱和帮助,即便是我们认为是“坏人”的形象,杨绛也不大加指责、严厉贬讽,而是在调侃中寻找一种淡泊的乐趣。请你在课外阅读《顺姐的“自由恋爱”》、《黑皮阿二》、《记吴必》等文章加以说明杨绛的这一作品风格。这些问题作业是老师设置的一个个“陷阱”,强大的诱惑力促使孩子们主动查找这些文章进行阅读,它会引领学生进入到一个更加广阔的阅读世界中。

  (二)营造氛围,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

  好的读书环境可以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好多学校现在特别重视自己的校园文化,通过建设以“书香校园”、“书香课堂”等形式的主题活动,营造勤奋读书、努力学习、奋发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培养学生热爱书籍,博览群书的好习惯,在校内形成热爱读书的良好风气。当然,阅读需要氛围,为了积极推动学生的课外阅读,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尝试。

  1、开设读书课。学校可以在每周固定时间设置为读书课,读书课时间不能干其它事情,如上课或者写作业等,这是真正属于孩子们的自由读书时间,不能被剥夺和占用。

  2、办好班级的图书管理角。每个班级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喜好,由班主任或同年级老师共同商议并推荐读本,有多少个学生就推荐多少本书,每人带一本,就是几十本书,孩子们自己带书,自己管理书籍,定期更换,方便阅读。

  3、通过校园挂横幅、大屏幕显示,在走廊或者橱窗里张贴宣传标语或读书名言等方式,营造校园浓郁的读书氛围,让学生无处不感到“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像鸟儿没有翅膀”的重要性。

  4、做好学校图书室的管理、借阅等工作。现在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图书室,怎样充分做到为学生服务,做好学生的图书借阅,需要图书管理员做好相关的管理工作,让图书室真正发挥自身的价值和作用,让校园像开满花儿的公园一样,到处飘散着芳香。

  3小学语文三年级阅读方法指导

  一、发现阅读问题,采取有效措施

  小学生阅读是人生学习的起始阶段,是“一张白纸可以画新最美图画”的良机,但也极易被不慎的笔墨所涂损。小学生阅读的启蒙性及系列性主要是从识字、词等发展到句、段、篇,无论是语言形式还是思想内容都须循序渐进,才有利于掌握系统知识。但由于学生年龄小,欠缺生活经验,更不具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小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并不是天然形成的,而是在阅读实践中经过不断地积累和总结逐步形成的。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作为学生阅读的指导者,必须对学生阅读一般特点有足够的了解,并能够根据这些特点和在阅读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个体差异,因人而异地做以针对性的指导,以使学生尽快地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取得最佳的阅读效果。

  二、营造阅读氛围,激发阅读兴趣

  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让学生主动学习,兴趣是最为重要的。正所谓,兴趣是学习的先导。只要找到了可以激发出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学生自然而然地就会从以前的“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的状态,进而对阅读有了更为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样,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途径,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首先,学校努力为学生营造一种“书声琅琅,书香满校园”的良好氛围。然后,在班级环境建设中突出阅读的特色,例如学习园地、黑板报等以宣传读书为主题;其次是完善班级图书角,对书柜装饰及命名,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渴望阅读的兴趣。

  三、掌握阅读方法,培养阅读习惯

  叶圣陶先生曾说:“养成良好习惯必须实践。换句话说,那不仅是知识方面的事,心里知道怎样怎样,未必就养成好习惯,必须怎样怎样去做,才可以养成好习惯”。我们在多年教学实践中发现,由于小学生受自身心理因素的制约,个性倾向还不够稳定,表现在他们模仿性强而欠持久,兴趣易发生而很少专注,好动情感而缺乏意志,易于感知而难于抽象;他们并未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或形成耐久的读书习惯,即使上了高年级,已具备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也带有易变性。因此,必须重视小学生阅读方法的正确指导。

  1、学会精读和泛读。阅读是一种与作者心灵沟通的过程,多阅读可以丰富学生的大脑,美化学生的心灵。阅读分为精读和泛读,泛读是粗略的读,为的是博采,精读一般都按“整体感知→局部分析→整体综合”这三个逻辑步骤训练学生精读,如:查检、参考、圈点、批注等。

  针对小学生读书不用心,所得甚少的现状,我在班级中专门设立了阅读赏析课,目的就是为了指导学生学会精读。泛读是对大部分浅显易懂的书或阅读价值不高的书籍报刊采取浏览法,即“随便翻翻”,或通过看标题、目录、内容提要、前言等,以大致了解其主要内容。在这方面我们紧密结合年级课本的实际内容学习的要求,适当提出学生看一些课外读物,帮助他们深刻领会课本知识,同时对算术等其他门类的审题也发挥了辅助作用。

  2、学会选择读书。知识如烟波浩淼的大海,书多如沙砾,廖如繁星。在此中间有一部分书需要精心研读,有一部分书要远离(内容不健康的书)。读一本好书就像与一位高尚的人交谈,读一本坏书比不阅读还糟糕。因此,对于小学生课内外读什么书,语文教师要做精心指导。根据新课标要求小学生各年龄段阅读书的篇目,采取向学生推荐和向家长列书目清单等方法,让学生和家长有选择性的购买、阅读书籍,以提高学生阅读质量,扩大阅读视野。

  3、学会边读边思考。边读边思考是阅读的基本要求,也是其他各类方法的基础和前提。孟子说:“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这就是说拿自己的“意”,即思想、知识、经验来推想作者的思想。如林巧稚说“我们要得一百一十分”,其中“一百一十分”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生活中所见的倔强性格、不甘歧视顽强精神、目标动力志气骨气等“意”来逆推作者的志。

  4、学会写读书笔记。阅读只单纯地去读是不够的,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读书要做到眼到、心到、手到。我们上课和复习阶段要求学生从文字材料中迅速接收有用信息,使学生懂得这是一种在注意力高度集中下的积极的、创造性的梳理过程。教师在指导阅读时要求学生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阅读时作好读书笔记,增强读书的效果。还可灵活运用多种筛选信息的方法,只选取主要信息,尽量排除次要的或无关的信息。

  教给学生写读书笔记要摘抄原文,遇到好词佳句进行摘抄,写出所读文章的主要内容,各部分的大意,培养总结、概括的能力,抒发读书感受,评价文中的人物、事件、语言等。并要求学生复述大意、浓缩要点、编写提纲,及时反馈、检查阅读效果。

  四、运用各种手段,提高阅读效果

  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运用又是更主动的学习。常言道:“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阅读课程资源,实现课内外阅读教育的衔接和整合,加强对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和阅读方法的指导,鼓励学生课内外阅读,做到质和量相统一:既要让他们完成量的规定,更要让他们在阅读中真正受益,努力使每一次阅读都成为丰富语言和精神的有效阅读。指导学生从易到难,从少到多,循序渐进,以点带面的实施原则,通过采取各种有效的手段,提高学生阅读的效果。

  1、建立读书汇报制度。教师每天上阅读课抽出10分钟时间,安排两名学生讲述自己读书收获,其余同学评议。如此一来,不但能矫正学生课内外阅读中的不足,还能借助同学之口,拓宽其他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也锻炼了学生口语表达的能力。并且,每隔一段时间组织一次集体读书汇报活动,可口述、可展示,也可以用书面形式汇报自己的读书成果,还可以做图书卡片、剪贴报、手抄报……,通过多种多样的读书汇报形式让学生尽情吸吮精神营养。

  2、形成制度,确保读书时间。小学生自控能力相对较低,加上贪玩的天性,绝大部分学生需要老师监督指导。课内阅读要有充足时间来保障,要求课外阅读也要有一定时间做保障。教师要将课外阅读纳入日常教学管理之中,把课外阅读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结合起来,经常把学生领入阅览室、图书室,让学生在浩瀚书海之中自由泛舟。并且,平时要求学生每天坚持读书至少20分钟,做好读书笔记,将自己感兴趣或觉得优美的词、句、段、篇记录下来。时间长了,学生的习惯就成了自然,课内外阅读就成了约定俗成的制度了。

  3、培养学生自学、自悟、自得的能力。让学生独立地查找资料,弄懂字词的意思,理清文章写作顺序、主要内容,画出重点词句与段落,理解课文内容,并在初读中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然后再抓重点词句与段落读读、想想、画画、演演,运用多种感观体会语言含义,与课文情感产生共鸣,探究语言规律。最后让学生谈谈自己读懂哪些语句,文章为什么这样命题?这样开头、结尾?课文写了什么?怎样写的?这样写好在哪里?你知道为什么这样写?所有这些让学生自己体味出来。

  4、坚持以读为本,重视多种形式。阅读理解能力是以感悟、体验为基础。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的熟,不释自晓其义也”。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悟,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学生可以以多种阅读方式,如:自由读、轻声读、默读、大声朗读、分角色读、分组读、吟诵、背诵、表演,等等。

  4小学语文三年级阅读方法指导

  一、激发兴趣,促成阅读。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同样的,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1、巧用故事悬念诱发阅读兴趣。故事人人都爱听,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个个精神抖擞,双耳立竖,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随着教师声情并茂,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早巳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

  正当孩子们津津垂听、情感交跌,期待大白结局之际,教师嘎然收声无不动容地告之孩子:故事情节交错复杂,后面的可更精彩呢,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此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出相关的读物。出示《一千零一夜》一书告诉他们,想知道结果就借读这本书里面还有更精彩的故事呢。学生被扣人的故事情节激起了浓厚的兴趣,纷纷要求借书。这样让听者在享受故事情节所带来的奇妙境界中感受到课外读物的诱惑,主动去进行阅读,这效果恐怕比任何说教都有效。

  2、谈自己的读书感受激发兴趣。教师要经常讲述自己(或组织学生讲)阅读读物后的收获和体会,用“现身说法”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同时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教育,从而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这样学生就会在课余时间主动地进行广泛的阅读尝试。

  二、教给方法,指导阅读。

  兴趣虽然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但是学生光有课外阅读的兴趣,只凭兴趣毫无目的。有的学生凭着兴趣,凡有生动情节的内容就走马观花地读读;有的则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吸取技巧,用到写作上。显然这样的读书方法是收效甚微的。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仅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效。作为读书的指导者,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阅读的方法有很多种,这里所要谈的是几种我们常用而又十分有效的阅读方法:

  1、选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如学习了《只有一个地球》一课,学生为了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人类与地球、自然的密切关系,有目的地阅读《人与自然》一书。同时也丰富了语言积累,提高了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2、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于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元程端礼说:“每句先逐字训之,然后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意,相接连作去,明理演文,一举两得”这是传统的三步精读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教师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3、速读法。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利用速读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如果我们的学生只会字斟句酌地读书,很难适应社会的飞速发展的需求。因此教会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需要,而采用速读法。

  三、鼓励先进,坚持阅读。

  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如果不及时检查督促,容易自流。为了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提高阅读质量,把该项活动引向深入,每学期应进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检查、评比。 其形式或是举行读书报告会、经验交流会,或是展览出色的读书笔记、经验,评比表彰课外阅读积极分子等。

  对课外阅读取得一定成绩的学生,教师要及时地鼓励,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当学生在获得成功后,会更坚持大量的广泛的阅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就随之形成。同时个人的进步往往又是同学们效仿的范例,这样班里就会形成浓厚的课外阅读氛围,其意义也就更加深远了。

小学语文三年级阅读方法指导相关文章:

1.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方法指导

2.小学语文三年级阅读方法

3.小学三年级语文阅读技巧与方法

4.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方法与技巧分享

5.小学语文三年级阅读理解方法

6.小学语文三年级教学方法

7.2020小学语文阅读方法指导

8.小学三年级语文学习方法指导

9.小学三年级语文阅读做题方法

434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