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抒情类文章教学方法
语文课本中,有相当一部分篇幅的课文,属于抒情类的文章。我们不妨把这类文章称之为叙事文抒情类文章,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语文抒情类文章教学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抒情类文章教学方法
一、紧扣抒情载体,有的放矢
抒情类文章主题多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认真研读教材,找出抒情载体,更深地理解文章,感悟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许多抒情类的文章是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抓住这一人物的特征,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动作、形态以及与周围人发生的事情来了解这一人物,把握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如在教学老舍的《草原》时,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认真的阅读把握蒙古草原的基本特点,蒙古的草原“一碧千里”“绿”“雪白的羊群”“辽阔”,等等。除了这些特点,作者还写到草原上好客的蒙古族人,大家在一起欢歌笑语不忍离别的情景。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进行朗读,在朗读中体会蒙古草原的辽阔以及草原人们的热情,进而能够感受到作者对草原以及草原人们的喜爱之情,让学生通过阅读文章对草原产生向往与喜爱之情。教师在教学中可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展示相关的音频或者视频,拉近学生与草原的距离,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
二、把握抒情方式、方法,加深理解
抒情的方式主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抒情,另一类是间接抒情。直接抒情就是作者直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间接抒情就是作者通过描写、议论、叙述等方法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抒情的方法也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较为明快的抒情,另一种则是较为含蓄内敛的抒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剖析作者的抒情方式、方法,采用合理的教学手段,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从而能够更好地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从文本的语言入手,让学生从中体会作者抒情的方式、方法,在学生诵读文本的过程中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提升语文学习的效率。如在教学《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这一课时,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体会到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与喜爱之情。作者将自己这种感情融入字里行间,通过对“挺拔的翠竹”“苍劲的松柏”“热情的野花”等的描绘,流露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同时,教师在教学中可通过开展相关的实践活动,如在秋天带学生走进丰收的果园,让学生亲身体会到大自然的美妙,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三、分段教学,提升教学效率
小学阶段的学生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其理解能力和知识经验会有很大差异,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掌握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采用分段教学法,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低年级学生处于情感的适应期,这一阶段的教学内容多是儿歌、小故事和童谣,大部分是以直接抒情的方式呈现,这一阶段的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大量积累抒情词语,并能够运用这些词语准确表达情感,能够对自己感兴趣或者是喜欢的景物表达自己的感受。
中年级学生处于情感丰富期,在这一阶段,不仅要唤醒学生丰富的思想情感,还要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这一阶段的教学内容多是现代诗歌、古诗以及写景状物类的文章,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在阅读中逐步把握作者的情感变化,通过抓住文章的关键词或者是关键句来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同时能够初步理解抒情的方式、方法,能够在阅读文章中体会到作者是直接的抒情还是间接抒情。
高年级处于情感的提升期,在这一阶段教师要通过抒情文章的教学让学生在学习中提升自己的审美意识和责任意识。这一阶段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设学生能够联系上下文语境,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义,理解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词语在文中的表达效果。同时能够运用准确形象的语言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
1、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具体的、浅显的、熟悉的、形象鲜明的事物去说明或描写抽象的、深奥的事物。这样可以把事物的形象描写得更生动、具体。打比方的双方要有共同特征。
2、拟人是借助想象力,把事物当作人来写。即赋予它们人的言行、思想、感情等。
3、排比运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句子或词组,排成一串。这样的句子可以加强语言的气势,表达强烈的感情,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4、夸张对描写的事物有意识地加以夸大或缩小,以突出事物的特征,表达作者的感情,引起读者的联想,加深印象。
5、设问为了引起读者的注意或思考,先自行提出问题,再自己进行回答。即自问自答。
6、反问将明确的意思用问句的形式表达出来,即只问不答,问中有答。
7、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词性相同或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手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