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高一化学教学效率的方法
在新教材的实行过程中,最让我们关注的是如何高效的实施教学过程,以改变课时量相对较少而作业量偏多的情况,通过新教材的教学实践,对高一化学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教学效率,今天小编分享一些其中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要多深入研究教材,掌控好新教材的“度”
新教材的教学中“度”难以把握,高中化学课程由若干课程模块构成,包括两个必修模块、六个选修模块。选修模块是必修课程的拓展和延伸,知识点的呈现方式呈螺旋式上升趋势,而老教材的编排是一步到位。在新的知识体系里,必修模块具有化学基础知识普及型,内容覆盖面广,知识延伸不深入的特点,很多知识的拓展留给选修模块来完成。新教材为了更加有利于探究性学习,因而知识结构发生了较大的改变。教材中以实验为基础,通过探究得出结论,因此造成理论知识很少,只提供了基本框架,而相应内容必须由教师来引导和补充,这就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因而对教师整合、处理教材内容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到底补充多少知识,补充到什么程度,没有统一的标准。如果严格忠实于教材,什么都不补充,可以教得很轻松,进度也快,但会造成容量不够,无东西可教,学生课后完成作业困难;若凭借自己的高考复习经验大量进行补充,这将会造成课堂容量大,教学进度慢,课时不够,不能按时完成教学任务等问题。例如:在 “物质的量”的教学中,我就是严格忠实于教材,什么也没加,结果造成学生解题困难,无法解决配套练习上的习题。只好在后续教学中又加以必要的增补,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显得很被动,教学效果也受到很大的影响。在必修一“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中,我适当增加内容,又完不成教学任务…… 经过不断的摸索,我觉得,“度”的把握,加什么?加多少?什么时候加?确实是以后教学中值得认真推敲的问题。通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我认为高一年级应该以以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为准绳,适当添加部分内容,切不可“一步到位”。
二、要多研究探索,寻求最佳教法
新课改促进新的教法,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避免采用长期形成的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将化学学科知识内容设计成有准确结论的格式,以主宰者的身份,把学生头脑当作化学知识记忆的储存器灌输到学生头脑中去。学生获取化学知识与技能的训练完全处于被支配的地位,学生学习化学知识与技能的兴趣被抑制,不能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新课改要以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念,构建一个以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以物质及其变化现象为切入点的、在化学实验基础上进行科学探究为主要特征的化学教学模式。为此,我们化学备课小组在教学中经常交流探讨;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探究式”教学模式。每节课四位老师多方面查找资料以我校“三三五”导学案为模式编写好导学案,科任老师再根据所带班级进行微调、二次备课后再进行教学;教学中强调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参与、平等对话、探究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动手能力、判断和鉴赏能力得以训练,科学素养得到提高。例如:必修一“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或还原性”的教学中,我设计从铁元素与人体健康入手——介绍铁及其化合物——再复习引入氧化性或还原性的概念——最后延伸至分析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或还原性。这样师生共同探究有关化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与技能间的转化,并将探究的结果加以整合,及时矫正在教学过程中探究活动的不足,使得教学效果良好。此模式优点为:提供师生平等对话的教学环境,创设了融洽的教学氛围,实现了提高科学素养的目标,体现了全面发展的要求。
三、充分挖掘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品质
要了解学生的学科知识基础、知识技能基础和学习动机,既要了解学生智力因素,还要了解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如学习习惯及态度、情感特点以及兴趣爱好、情感需求、性格心理特点等。在教学进行一段时间后,我们科任老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更为了解:高一年新生主要特点是思维活跃,探究意识强,自我表现欲望高。然而,由于义务教育阶段知识要求层次较低,很多学生基础不够扎实,对有些学科知识只是似曾相识,常出现表达不清或不到位,特别是一些化学用语、化学方程式模糊不清,一知半解。在进入高中一段时间的学习后,仍在很多知识点的理解上有问题。如物质的量、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等知识点。通过找一些学生了解到部分相关知识在初中没掌握好或没学过。初中的课程改革使高中一些知识概念的切入点、核心知识已经发生改变。这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了解初中化学教材的内容,了解初中相关知识体系,对一些概念要做重建工作。 同时部分学生认为化学是很容易学的学科,没在化学上做多一点的思考与练习,还以初中化学的学习方法与要求在对待高中化学的学习。 另外大多数学生出现对必记忆内容有遗忘的情况。例如新课标要求学生对课堂演示实验铁丝在氯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描述、对活动探究中金属钠与水的反应现象加以解释、记住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步骤、所需仪器等,但时间一长学生全忘记了,学生根本没对化学做太多的练习与巩固。因此我们要不时贯穿科学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认识高中学习和初中学习的内容和方法的不同,要拓展思维,培养“重在理解,贵在记忆,细微处见功夫”的学习态度。
另外我们在教学中,以激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为出发点,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弘扬学生的探究精神,激发他们相互交流以及师生交流的的热情。在教学设计上重视学习方法的引导;重视化学核心知识的教学、技能的提高、化学方法的指导;加强问题意识、分析探究能力、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的培养。教给学生巧记化学概念、实验现象的方法。如在设计《化学必修一》“氧化还原反应”一节的新课引入中,我们可以在引导学生复习已学过的相关知识时进行如下设计:我们在初中曾经学习过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是从得氧失氧的角度来判断的,请大家结合实例分析一下,在这类反应中化合价的变化情况,和学生一起总结:
得氧——化合价降低 失氧——化合价升高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在反应过程中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化学反应叫做氧化还原反应。
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进一步找出元素化合价变化的本质原因:是发生了电子的转移。
由教师进一步指出:得氧失氧——化合价升降——电子的转移。
最后,总结出化合价升降是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电子的转移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由于存在电子转移,人们把反应物中的两类物质定义为还原剂和氧化剂,可记为:高氧低还,中氧还(注:对于变价元素,反应物中该元素价态比生成物中高,对应物质为氧化剂;反应物中该元素价态比生成物中低,对应物质为还原剂。多价态元素在反应物中处于中间价态,该物质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这种教法就是在分析学生的学科知识基础上设计出来的,循序渐进,设置知识阶梯,既能顺利地引入新课、完成新课,又能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教无定法,但教不可无法。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在研究教材、探索教法、研究学生的基础知识、研究学生的学习风格的同时还要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兴趣、方法、理解层次等非智力因素多一些关注,帮助学生顺利进入高中化学的学习轨道,在高中学习阶段取得更大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