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倒计时20天的复习方法经验分享
2023高考倒计时20天的复习方法经验分享
距离高考只有20多天的时间了,那我们该怎么复习才能在最后的时间为自己争取一些分数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考倒计时20天的复习方法经验分享,欢迎大家来阅读。
高考前20多天如何备考
一、调整好学习状态。因你在高考两周前,都还整天埋着头做高考模拟试题,对答案,找错误,听老师评讲,这对成绩的提高,确实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到现在综合题,模拟试题应该已做了二、三十套足够了。在离高考只有两周时,放缓做题节奏,缓和紧张情绪,保持平静心态。应当清楚题是做不完的,高考是考不到现题的。因此,要静下心来,调整好生物钟,要保证上午9点到12点,下午3点到5点,精力最充沛,中午饭后要睡午觉,晚上不能再加夜班,至少应保证晚11点前睡觉。同时,也要注意学习和锻炼相结合,课后可以跳一跳,课间与晚睡看跑跑步,只有这样才可恢复疲劳,保持充沛的精力,迎接高考的挑战。
二、回头重温知识体系。把减少做模拟题的时间腾出来,用于对高考要考的内容重新复习一遍。复习的方法,可采用:
一、看教材。看教材时,边看边想边理解边记忆,注意关键内容,关键字句,特别是教材中的边脚知识(书下边的注释),也不要忽略,要做到凡考到教材上的内容不能失分为标准,对教材知识熟记于胸。
二、看习题。把教材后的习题再浏览一遍,对习题的解法要仔细思考,并注意习题可能的变换形式。因高考命题的知识,一般源于课本,但又高于课本,它是对课本知识的拓展与延伸。这对高考是很有帮助的。
三、看知识点。将每章、每节、每个专题的知识点,象放电影式的重新回忆一遍,唤起记忆,让所有的知识点,象网一样,牢牢印记在头脑里。便于高考考试时,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之效。
四、看试卷。试卷分考试卷与模拟卷,应将这些试卷按章或按专题,整理好。看试卷时,要先看题干,能快速抓住题干中的关键字词,迅速破题,找到解题方法与技巧,然后再看答案。若相同,说明掌握了。若不同,再找出原因。若这样的话,就可以把原来所掌握的知识再巩固一遍,熟悉一遍。这对高考的迅速解答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高考前最后的20天怎么复习
1、不要害怕问题,要学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学习问题的产生,并不是我们所能左右的,而且是随时都可发生的。
因此,计划赶不上变化,并不是同学们的执行力不够,而是学习本身就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影响的因素相当之多。同学们只能先将眼前的事情或者问题先解决,因为这是目前而言最重要的事情,也是最为现实的,而且又是同学们自己本身的,这样从时期内发生到解决的过程,就是更好的复习过程。
2、不同学科要有不同的复习方法
我们以数学为例:
代数中的函数、数列、不等式、三角基本变换;立体几何中的线线、线面、面面的平行和垂直关系,特别是线线角、线面角、面面角三大角问题;解析几何中圆锥曲线方程以及性质;新增加的向量、概率统计、导数等构成高中数学的主干知识。
同时要注重对化归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数学阅读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综合运用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3、准备一个随身携带的记事本
建议大家把每天要进行的复习内容都记在一个本子上,一条条写清楚,在完成一件事以后,可以在本子上打个对号,或者把那件事划掉。让自己的一整天有条理规划。
高考倒计时20天的复习秘籍
语文:关注“语用之变”,提高实战能力
所谓“语用之变”,指近些年来考试评价强调“语言运用”而带来的变化。这种变化基于真实情境,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重视语文学习的“实用”。
值得留心的是,“语用之变”带来了题型的变化。比如20__年山东卷和20__年测试卷,在“语言文字运用”的5道题中,除了病句修改,其他4道题都不相同。山东卷题型分别为选择破折号作用、分析比喻特点、比较改写效果、新闻压缩,测试卷分别是选择填写语句、选择修辞手法、据语境填写语句、概括段意。这种大幅度的题型变化,在之前的高考试卷中是不可想象的。从“语用”角度看,善变且无套路,才是语言文字运用的真实形态。
这种变化意味着,试卷中出现陌生的文本内容和没见过的题型将成为常态。这提醒我们,最后阶段的复习,应多在真实情境中进行“实战”,切实提升自己用语言文字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科学训练,增强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精练精讲,控制训练强度。高考最后阶段,教师要自己沉入“题海”中,精选题目,而让学生跳出“题海”,要让学生练一题会一类,吃透该类试题的题型特点、答题思路、答案组织、过程书写等。教师在讲评试卷时,要讲学生理解不了的疑点、易错点、盲点,讲学生归纳不了的方法、规律,提高学生思维灵活性;要尽可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多讲,给学生时间去总结、体会试题的考查意图,总结答题感受和方法。
政治:精准把脉,切勿机械刷题
政治学科的时效性决定了政治高考的命题情境必须具备新颖性、简明性、丰富性、真实性、典型性,一定要紧扣时代脉搏,反映时代热点。把好热点的脉,才能抓住复习备考的核心,把握综合训练的有效载体。在最后冲刺复习阶段,我们依然要以双循环发展格局、“十四五”规划开局、中央一号文件、科技自立自强等长效热点为背景切入,梳理其中的微热点,按照“主题—话题—情境—问题”的逻辑,模拟高考命题方式,在综合训练的基础上穿插进行微热点专题的复习,在思维训练、综合提升的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热点,理论联系实际,从解题走向解决问题。
历史:做精准备考的研究者
做好考前模拟演练。后期备考一般会进行六至七次模拟考试。七套题目要有整体规划,第一、二套总体难度适中,突出基础内容、基本方法和规律的考查;第三、四套难度适当加大,突出信息提取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的考查;第五、六、七套力争贴近高考,关注热点问题。第七套试题的命制通过双向细目表分析考查内容的分布、频度和难度。
命题应遵循历史学科“无材料不问题”的原则,特别突出对于原始材料的挖掘,突出对最新科研成果的运用。命题立意要突出历史学科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凸显对学生能力与素养的考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观念,同时强化史学理论与史学方法的考查。
地理:关注社会发展,提升学科素养
近几年高考地理试题所提供的材料大多选自真实情境,素材既来源于生产、生活或国家发展战略,也同时关注全球的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凸显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因此,冲刺阶段的复习,教师可在课堂上多与学生分享社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解读这些地理时事热点背后所体现出的地理概念、原理与规律,以及立场、观点与思维方法。
社会发展等地理热点问题仅仅是试题的情境,复习时切忌让学生去记忆热点本身所涉及的知识内容,而应通过与学生交流探讨时事热点话题,关注学生运用时事热点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英语:依据学生学业水平精准施策
成绩中等的学生往往在各种题型上都有不足,多少总会失分,而且发挥不稳定,成绩忽上忽下。究其缘由,无论词汇还是解题技巧,多半是一知半解。鉴于此,建议这一部分学生鼓舞斗志,逆势而为,其中“落地”是黄金法则。针对基础薄弱学生,“看不懂”是基础薄弱学生的共性。我建议这一部分学生要勇于取舍,在复习最后阶段“有所为有所不为”,抓住主要矛盾。
物理:聚焦必备知识,强化关键能力
聚焦热点,强调应用,关注前沿科技话题。教育部考试中心提出要深化考试内容改革,优化情境设计,增强试题开放性、灵活性。因此复习时既要兼顾基础性,又要注重新颖的物理情境,关注前沿科技话题,尤其是国家重大科技工程,比如天问一号拍摄高清火星影像图、华龙一号核电机组、远距离量子纠缠纯化、高温超导高速磁浮工程化样车、嫦娥五号返回地球等。
化学:对知识与方法进行重构
在最后的复习阶段,化学教师要转变观念,从“练+讲+考”的循环圈中跳出来。通过对高考真题的深入研究,追本溯源,通过“主题”链接教材重点课题、热点知识专题和创新功能性试题,对教材知识和解题方法进行重构,让学生对知识专题进行自主构建,从而寻找复习的聚焦点和突破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