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完后怎样放松肌肉才科学(4)
运动完后怎样放松肌肉才科学
运动后放松肌肉的方法步骤
这种一般在锻炼后24小时后出现的肌肉酸痛在运动医学上称为"延迟性肌肉酸痛症"。锻炼后24-72小时酸痛达到顶点,5-7天后的疼痛基本消失。除酸痛外,还有肌肉僵硬,轻者仅有压疼,重者肌肉肿胀,妨碍活动。任何骨骼肌在激烈运动后均可发生延迟性肌肉酸痛,尤其长距离跑后更易出现。长跑者可出现髋部、大腿部和小腿部前侧伸肌和后侧屈肌的疼痛,在肌肉远端和肌腱连接处症状更显。在炎热夏天进行极量运动后,除肌肉疼痛外,还可出现脱水、低钙、低蛋白等症状。 这种肌肉酸痛的确切原因还未完全清楚。
一般认为,运动后造成肌肉酸痛的原因为:
1、肌肉的张力和弹性的急剧增加,可引起肌肉结构成分的物理性损伤。
2、新陈代谢的增加,代谢废物对组织的毒性增加。
3、肌肉的神经调节发生改变,使肌肉发生痉挛而致疼。
放松肌肉的方法/步骤:
在发生了肌肉酸痛之后,我们可以采取做伸展运动、涂抹药膏、冰敷、温水浴及桑拿浴等方法减轻疼痛。不过,以上方法都只能提供短暂的解脱,在运动时,我们就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根据不同体质、不同健康状况科学地安排锻炼负荷,不要一味逞强;
2.锻炼时,尽量避免长时间集中练习身体某一部位,以免局部肌肉负担过重;
3.运动前做好准备活动,注意对即将练习的局部肌肉动得更充分;
4.运动后要注意进行一般性放松练习,重视肌肉的伸展牵拉练习。
另外,不要一锻炼完就冲向浴室洗澡,这很容易影响身体的血液循环,增加心脏的负担。尤其是蒸气浴和桑拿浴,训练后立刻使用很容易导致头晕、恶心甚至心率衰竭。所以运动后做一些简单的放松和伸拉练习,一定要等心率在每分钟120次以下5-10分钟、身体“冷却”之后再去洗澡。
放松肌肉其他方法:
(1)热敷:用热水浸透毛巾置于酸痛肌部位,无热感时立即更换。每次敷15分钟以上,每天2-3次。热敷能使酸痛肌血管扩张,改善血液循环,可缓解肌肉痉挛,又可利于受损组织的再生修复。
(2)电疗:多采用电兴奋疗法和间动电流疗法。
(3)按摩:多采用揉捏手法,四指并拢、拇指分开,手成钳形,将掌心及各指紧贴于酸痛肌皮肤上,拇指与四指相对用力将肌肉略往上提,沿向心方向作旋转式移动。亦可配合采用点穴按摩。确定作用点后,用中指和拇指指腹对作用点施加压力。手指连续缓慢地向深处加压、旋转。每个作用点按摩1-1.5分钟。
(4)口服维生素C:每日服用维生素约为日需要量的两倍,持续服用30天可防止或至少可减轻运动后的肌肉疼痛。其作用机制还不清楚。
(5)伸展练习:伸展练习不仅可帮助防止延迟痛,而且可减轻已有的延迟痛。但使用伸展练习时不能太急剧或太猛。过猛可能进一步损伤结缔组织。伸展练习中的静力牵张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时间不易过久,中间应有休息而利于血流通畅。
(6)针灸:艾灸疗法是用艾绒制成的艾炷或艾条烧灼或熏烤酸痛肌部位。针刺疗法缓解延迟痛作用显著。多用手针刺有关穴位或斜刺(顺肌纤维走向)酸痛肌阿氏穴。亦可采用电针疗法。针刺可在延迟痛时进行,亦可在运动后延迟痛尚未出现时进行,对延迟痛起一定的预防作用。另外还有理疗、水疗和药物疗法等。
运动之后放松肌肉的常见方法
不少人参加体育锻炼后,会在睡眠中出现小腿抽筋、肌肉酸痛、睡得不踏实或在第二天仍感疲劳。这是未能重视运动后放松及运动后的恢复,或是突然参加大运动量的运动,人体各方面机能难以承受而出现的不适状态。大运动量后如何放松和恢复,方法主要有下面几点。
一、运动之后的4种放松方法
健身运动后的放松又叫休整运动。专业运动员为了加强训练效果,都很重视训练后的放松。放松可以加强训练质量,对训练计划的进行是有力的保证。而大众的群体休闲运动后的放松,重视的人却很少。运动后认真放松,能使人从运动到停止运动之间有一个缓冲、整理的过程。舒展的慢动作和正确的气息运用可以使紧张的肌肉逐渐放松,过速的脉搏逐渐减慢,恢复正常,升高的血压逐渐降至正常,兴奋的情绪逐渐恢复平静。全身放松的内容应包括:
1、上肢放松活动:站立,上肢前倾,双肩双臂反复抖动至发热止。
2、下肢放松运动:仰卧、举腿、拍打、按摩,颤抖大腿内、前、后侧和小腿后侧,以及臀、腹、侧腰部。
3、团身抱膝放松运动:双手抱膝,下蹲,低头,反复上下颤动至腰椎发热止。
4、全身休整运动:站立,双膝屈,双手体前扶地,充分运用气息,深吸气于胸,“屏息”(即不呼也不吸,不是憋气)慢吐气于腹(即丹田)。如此反复几次,同时上肢慢慢抬起、直立,直至脉搏恢复至运动前正常脉搏止。
只要放松方式的选择正确、放松时间的充分保证将会得到事半功倍的减肥效果。如果需要下肢减肥,有氧练习一小时后,可做下肢放松运动(方法同前)。仰卧改变了下肢的重力,改善了下肢的血液循环。保证10分钟以上的放松运动,体内多余脂肪的供能可达65%—90%,甚至90%以上。因为重力作用,下肢血液循环比上肢好,此时体脂的消耗主要便由大小腿、腹、侧腰、臀部等多余脂肪完成。自然,你也就如愿以偿地完成了下肢的减肥计划。
二、运动之后如何放松肌肉
1、热敷:用热水浸透毛巾置于酸痛肌部位,无热感时立即更换。每次敷15分钟以上,每天2-3次。热敷能使酸痛肌血管扩张,改善血液循环,可缓解肌肉痉挛,又可利于受损组织的再生修复。
2、电疗:多采用电兴奋疗法和间动电流疗法。
3、按摩:多采用揉捏手法,四指并拢、拇指分开,手成钳形,将掌心及各指紧贴于酸痛肌皮肤上,拇指与四指相对用力将肌肉略往上提,沿向心方向作旋转式移动。亦可配合采用点穴按摩。确定作用点后,用中指和拇指指腹对作用点施加压力。手指连续缓慢地向深处加压、旋转。每个作用点按摩1-1.5分钟。
4、口服维生素C:每日服用维生素约为日需要量的两倍,持续服用30天可防止或至少可减轻运动后的肌肉疼痛。其作用机制还不清楚。
5、伸展练习:伸展练习不仅可帮助防止延迟痛,而且可减轻已有的延迟痛。但使用伸展练习时不能太急剧或太猛。过猛可能进一步损伤结缔组织。伸展练习中的静力牵张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时间不易过久,中间应有休息而利于血流通畅。
6、针灸:艾灸疗法是用艾绒制成的艾炷或艾条烧灼或熏烤酸痛肌部位。针刺疗法缓解延迟痛作用显著。多用手针刺有关穴位或斜刺(顺肌纤维走向) 酸痛肌阿氏穴。亦可采用电针疗法。针刺可在延迟痛时进行,亦可在运动后延迟痛尚未出现时进行,对延迟痛起一定的预防作用。另外还有理疗、水疗和药物疗法等。
三、运动后做放松整理活动的6大作用
1、改善心理性活动的紧张状态和激动的情绪。学生在进行剧烈运动中,呼吸及心血管系统的活动保持在较高的水平。肌肉处于紧张的收舒状态,适时的采取有效的放松整理,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解作用,能改善血液循环,使机体逐渐恢复至相对的平静状态。
2、促进运动后氧债的偿还,课上由于肌肉的剧烈活动,因而需氧量较高,如果机体不能满足肌肉对氧的需要量,能量物质的氧化不彻底产生乳酸,导致血乳酸浓度升高,即可出现课后股肉酸胀疼痛与疲劳现象,放松整理能加速血液中氧债的偿还及代谢产物的运输,使血乳酸的消除速度提高两倍,减轻肌肉的不良反映。
3、避免由于局部血液循环不良影响正常的生理代谢,教学中往往因复习某一技术动作,局部肌肉关节骨骼受力较重,出现机体反应部位血液循环加快,代谢增强现象,若不很好的放松,将会导致单侧或局部肢体发展使整个身体的发展失去均衡。
4、恢复和提高肌纤维的弹性。肌肉受力后,肌纤维收缩,肌小节的粗丝和细丝相互滑动,肌小节缩短,肌肉感觉紧、硬、胀、酸疼。如果收缩的强度大,时间长还会产生肌痉挛,肌纤维于收缩后即出现舒张,肌肉的舒张,如果经常不充分,肌纤维的弹性就会下降。运动后很好的放松,可使收缩的肌肉舒张的更充分,产生更大的爆发力,更有利运动能力的提高。
5、缓解心脏缺血作用。完成基本的教学内容后,学生在学习动作时身体力量消耗很多,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身心疲劳。特别是在大强度、大运动量的练习后,人体的大部分血液分布在四肢、大脑,而心脏严重缺血,这时突然停止运动就会使静脉血回流困难,破坏了正常的血液循环,造成头晕、恶心,严重时可产生呕吐。在夏天有时还会造成重力性休克。这些现象在田径、球类的教学训练中尤为普遍。因此,在运动过后做一些轻微的整理活动,能帮助肌体的静脉血回流与心脏血正常输出,消除不良感觉。
6、补充氧作用。事实上,运动对身体所引起的生理变化,并不是随着运动的停止而立即消失的。运动时有的机体经常是在缺氧的情况下坚持工作,无论呼吸怎样加强,都不能满足运动时对氧的需要。这样,在运动以后内脏器官还在继续高速工作,以补偿运动时机体内缺少的氧气。如果不做整理活动而突然的处于静止状态,那么,身体的静止姿势就会妨碍强烈的呼吸动作,影响氧的补充,同时也必然影响静脉血的回流,心脏血液的输出量也因而减少,血压必然降低,造成暂时脑贫血,出现一系列不良感觉,甚至出现“重力休克”,因此体育课的整理活动不是可有可无的。
四、大量运动后如何放松与恢复
不少人参加体育锻炼后,会在睡眠中出现小腿抽筋、肌肉酸痛、睡得不踏实或在第二天仍感疲劳。这是未能重视运动后放松及运动后的恢复,或是突然参加大运动量的运动,人体各方面机能难以承受而出现的不适状态。大运动量后如何放松和恢复,手段主要有下面几点:
1、运动后放松运动后可躺在海棉垫或藤垫上休息片刻,,平躺时脚放置的位置应略高于头,或是与头的高度平。切不可躺在有水汽的地上。休息片刻后可进行头手倒立或是靠墙手倒立,时间3-10秒,可进行几次,有利于下肢血液回流心脏。然后再抖动四肢,先抖动、拍打大腿或是上臂,后抖动小腿或前臂。
2、运动后按摩运动后按摩是消除疲劳的重要手段。按摩的主要手法有抖动、点穴、揉捏、叩打、推摩等。首先是抖动四肢,主要是放松肘、膝关节以及四肢肌肉群;上肢常用点按穴位有偏历、曲池、手五里、臂月需等穴,可解除手臂、肘部的酸痛和肿痛,以及肩臂痛、颈项拘挛等运动后造成的各种不适症状。下肢常用点按穴位有承扶、委阳、承山、昆仑、足三里等穴,可解除腰骶臀股部疼痛、腿足挛痛腰腿拘急疼痛、项强、腰痛、膝胫酸痛等症状。揉捏叩打时,先推摩大肌肉,后推摩小肌肉,一侧推摩后,再推摩另一侧。如是相互间进行全身推摩。背部的俞穴多位于脊椎旁开1.5寸处,推摩放松多以脊椎旁开1.5寸处和肩部的肩外俞、肩井、肩胛骨处的天宗为主,可解除背部疼痛、颈项强直。几种手法结合可起到良好的放松效果,且恢复快。对人体的五脏六腑也有保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