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体育运动 > 运动常识 > 体育与心理的健康论文

体育与心理的健康论文

时间: 汝钊1071 分享

体育与心理的健康论文

  在体育教学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新世纪教育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推荐的体育与心理健康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体育与心理健康论文篇一

  《体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关探究》

  摘 要:在体育教学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新世纪教育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作者结合心理教育及体育的发展现状,采用理论研究的方法,对在体育教学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了研究,为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体育教学 心理健康教育 体育心理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界在20世纪80年代末提出的一个基本概念。21世纪知识更新迅速、信息传递快捷、竞争日趋激烈,除了对人的知识结构、创新能力有较高要求外,更要求人具有积极的自我概念,应对挫折的承受力,强烈的竞争意识,与人共事的合作能力,以及妥善管理自己的情绪情感的能力,等等,这些都对人的心理素质提出了较高要求,同时对体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体育教学的功能之一就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经过多年的研究和讨论,体育心理教育理论界对体育心理素质教育、体育心理素质的内涵和特征等问题已达成了一些共识。学者们认识到体育心理素质教育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发展的体系,体育心理素质教育的本质特征是促进大学生心理全面发展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大学生的心理教育、是促进大学生有效成长的心理教育。

  一、健康、亚健康及心理健康

  (一)健康的定义

  健康是一个相对的、动态的概念。随着时代的变迁、医学模式的演变,人们对健康的认识不断提高、完善。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认为:没有疾病就是健康。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其宪章上将健康定义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身体的、精神的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的总称。1990年,WHO在有关文件中对健康的定义加以补充,认为健康应包括四个方面: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道德健康。由此可见,伴随社会的进步、医学的发展,健康的概念也在不断地拓宽。从单纯的躯体健康,逐步扩展到心理健康、社会健康及道德健康,即理想的健康状况不仅仅是免于疾病的困扰,还要充满活力,与他人维持良好的社会关系,处于健全、美好的状态。

  (二)亚健康的定义

  所谓亚健康,通俗地说,多指无临床症状和体征,或者有病症感觉而无临床检查证据,但已有潜在发病倾向的信息,机体处于结构退化和生理功能减退的低质与心理失衡状态。一般来说,亚健康状态由四大要素构成,即排除疾病原因的疲劳和虚弱状态,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中间状态或疾病前状态,在生理、心理、社会适应能力和道德上的欠完美状态,以及与年龄不相称的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的衰退状态。

  (三)心理健康的定义

  目前在心理学理论中,特别是在人格心理学和临床心理学中,美国心理学家杰哈塔(Jahoda,M.)的“心理健康”定义最为著名,他提倡一种“积极的精神健康”(positve mental health),对于现代社会中的人们来说很有教益。其主要包括六个方面:

  1.自我认知的态度。心理健康的人,能对自我作出客观的分析,对自己的体验、感情、能力和欲求等作出正确的判断和认知。

  2.自我成长、发展和自我实现的能力。心理健康的人的心态绝对不会是消极的、厌世的或万念俱灰的,他会努力去实现自己内在的潜能,自强不息,即使遇到挫折,也会成长起来,去追求人生真正的价值。

  3.统一、安定的人格。心理健康的人能有效地处理内心的各种能量,使之不产生矛盾和对立,保持均衡心态。他对于人生有一种统一的认知态度,当产生心理压力和欲求不满时,有较高的抗压力与坚韧的忍耐力。

  4.自我调控能力。对于环境的压力和刺激,能保持自我相对的稳定,并具有自我判断和决定的能力。不依附或盲从于他人,善于调节自我的情绪和能力,果断地决定自己的发展方向。

  5.对现实的感知能力。心理健康的人,在现实生活中不会迷失方向,能正确地认知现实世界,判断现实。

  6.积极地改善环境的能力。心理健康的人,不会受环境的支配、控制,而是顺应环境,适应环境,并积极地变革环境,使之更适应人的生存。在这样的环境中,他热爱人类,适当地工作和游戏,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并有效率地处理、解决问题。

  由此可见,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内心世界与客观环境的一种平衡关系,是自我与他人之间的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的维持,即不仅能获得确保自我安定感和安心感,而且能自我实现,具有为他人的健康贡献、服务的能力。

  二、体育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一)体育教学过程是发现和消除学生心理障碍的过程。

  体育教学过程是进行知识、技术和技能的传授过程,这个过程也是情感上获得成功感的愉悦体验。情绪是心理健康的具体反映,是学生在学习过程和身体活动过程中的行为、表情、意志等的外在表现,是其心理状态的真实反映,教师在此过程中很容易发现存在不同心理障碍的学生。

  (二)体育教学过程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过程。

  体育教学通常在室外进行,学生不仅要经受大自然的考验,而且要承受一定的负荷。采用体育竞赛,运用学生共同认可方式和规则,以相互间身体对抗的形式挑战极限、超越自我的竞赛活动,在伴随成功与失败的情感体验后,学生会感受生命存在的价值,培养团结协作与开拓进取的精神,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奋勇拼搏,塑造关心他人、关心集体的良好品质。

  (三)体育教学过程是培养学生良好社会交往能力的过程。

  体育活动是一项群体活动,学生通过体育活动,相互交往、相互保护、相互协作,能促进自身的社会化。从社会文化的视角来看,体育教学过程实质上就是社会交往的过程,许多教学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就是一种社会生活的模拟,在这过程中,学生能获得胜利与挫折、成功与失败、优势与劣势、群体与个体、合理与不合理等种种体验。

  (四)体育教学过程是使学生消除精神紧张、培养自信心的过程。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有计划地控制学生运动强度,尽可能多地安排学生进行有氧运动。实验研究证明:有氧代谢运动能逆转精神紧张、忧郁症等恶性症状,使自信心增强,使焦虑和压抑等情绪障碍得以缓解。有氧代谢运动影响情绪平衡用生理学方法来解释有两个方面:一是缓解情绪紧张。在运动中,机体的代谢增强,有助于消除体内积蓄的肾上腺素和其他代谢产物,使储存在肝、脾的血液大量进入循环,有利于脑的血液供应。二是内啡呔效应。内啡呔是在有氧代谢运动中由脑垂体腺分泌的一种吗啡类激素,它的镇痛作用比吗啡强200倍。据研究,许多坚持体育锻炼的人能经常保持饱满的精神和生活信心,与内啡呔效应有关。生理学上的这种解释与1980年美国学者迪什曼(RK. DISHMAN)所做心理实验的结果是一致的。他发现进行体育活动(慢跑、游泳、自行车、力量训练等)对于抑郁症的治愈率达85%,于焦虑症的治愈率达60%,对于化学药有依赖性的治愈率达45%。

  三、心理健康教育对体育的作用

  (一)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转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态度、情感、意志,推动他们进行各种体育学习活动,激发他们自觉进行体育运动和养成终身体育运动的习惯。

  (二)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改善在体育教育中出现的各种不良心理状态,排除心理困扰,纠正心理缺陷,克服心理障碍,开发心理潜能,提高心理品质,确保体育运动的正常、顺利进行。

  四、大学体育心理健康教育建设的宗旨

  根据新的学校体育教育的总目标,参考学生心理品质培养的整体要求,结合体育对学生的心理效能,确定体育心理健康教育建设总的宗旨是通过体育的心理健康教育建设,促进学生心理生活的健康和谐,促进学生心理品质的完善与充实,达成普遍意义上生活质量的提高,真正实现体育“心灵”与“躯体”本质功能互为一体的教育与养成作用。具体化为以下几个方面:

  培养学生积极、合理、健康的自我认知,提高知觉和反应的敏感性,提高自信心;提高社会的交往与沟通能力,培养和谐、理性的人际关系;培养有社会意义的竞争、合作、团队、领导、生态等意识和观念,提高学生健康的社会健康心理能力;塑造优良的意志品质和耐挫力,提高学生的意志力;培养健康的学习心理,发展学生理性和稳定的情绪,提高情绪的自控力;培养学生持续的进取精神,发掘生活体育潜能,培养自我心理疗治调适的能力,提高生活质量。旨在培养和健全学生自尊自信、忍耐坚强、开拓进取、沉着果敢、勤奋踏实、公正诚实、体谅友善、互助合作、责任心强、善于思考、乐观、理智等品质,促进个性完善与人格健全,预防形成不良的心理品质。教育途径有:寓于严密的体育组织教学之中;作为德育的一个重要部分来抓,与体育德育教育触为一体;结合体育教材特点;发挥体育教师自身的言传身教作用;通过学生自我心理活动与体验来教育、培养。方法有说服法、锻炼体系竞赛法、课堂教法。

  五、体育与心理教育的综合运用

  (一)体育心理咨询。

  咨询的形式有会见、电话、书信等多种。有的学生存在生活中的困惑、成长过程中的烦恼,或者来自家庭中父母不和所带来的痛苦,这些深层次心理问题难以在心理课、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得以解决,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运动,在运动中体会成功和失败的酸甜苦辣,在运动中减轻心理负担,同时也可以求助于体育心理咨询。体育心理学教师应本着为学生保密、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做学生的密友,帮助他们排忧解难。

  (二)体育心理档案。

  在学生刚入学时施行一些心理测试,如情绪稳定性测试,性格测试、自我概念测试等。通过这些测试,了解学生的基本状况及个体差异,为学生设立心理档案,并根据测试结果将学生中情绪不稳定、性格存在偏颇、过于抑郁、自我概念极低的学生筛选出来,进行特别的辅导,使他们尽快回归正常行列。

  (三)心理协作小组。

  由学生自发组成,在课余时间交流和阅读心理学科普书籍,就各自感兴趣的话题在电话或网络上沟通。一致存在的难以解决的问题可以求助于体育心理学教师。组内成员以帮助与被帮助的方式进行疏导,交谈的话题不设边界,自由、广泛而富有开放性,以学生自己的方式关注和解决自身问题。

  (四)体育心理资询室。

  体育教学部门成立专门的体育心理咨询室,接受学生的心理咨询,为学生提供专门的心理知识,强化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五)心理辅导站。

  建立体育教研室与心理辅导中心联接体系,用运动方法和语言暗示疏导学生,建立行之有效的心理辅导站,并对部分学生(心理障碍明显者)建立个人运动处方,“对症下药”。

  (六)改进教学方法。

  将健康教育和心理教育融入体育教学,使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体育教学内容方面安排适当的课时,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实践和理论的相关教学。

  六、结语

  综上所述,体育心理素质教育是以发展学生健全个性心理素质为目标的教育。当代的大学教育,个性化心理素质教育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体育心理素质教育不仅对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身心健康、事业成功和人生幸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适合当代社会对新型人才的需要,它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体育心理素质教育还具有更为广泛的社会意义,它是一种超越了的学校体育教育,是一种面向社会的教育。我们希望体育心理素质教育能够像基本的健康教育或基本的素质教育一样,在我们当代的生活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311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