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体育运动>运动常识>

体育运动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

时间: 汝钊1071 分享

  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全面健康的青少年、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性人才,而学校体育则担负着对当代青少年进行健康教育的任务。下面就让学习啦小编告诉你体育运动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希望对大家有用。

  体育运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1 青少年心理健康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健康对人一生的幸福和成就所产生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心理健康问题已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但我国青少年、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却不容乐观。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就业、升学、家庭、恋爱、人际关系、金钱物质、色情暴力等一系列问题都对青少年产生了不同程度的侵扰,由此引发的青少年心理问题日益增多,因心理和行为问题导致的恶性事件时有发生,吸烟、酗酒、吸毒、缺乏公共道德、少女怀孕、自杀、暴力犯罪等现象不断出现。不仅青少年中存在着心理健康问题,而且一些中小学生同样存在心理问题。

  2 心理健康的含义及标准

  2.1心理健康的含义

  心理健康是从人的“健康”内涵中扩展和升华出来的现代文明概念,是一种内心世界平衡稳定、人格健全,能以社会认可的方式积极适应外部环境及其发展的良好精神状态。心理卫生包括:加强脑力和创造能力的系统锻炼,注意社会条件的最佳化,消除劳动和闲时的单调乏味,防止提出过高或偏低的要求,避免神经系统的超负荷。它的目的在于教会人们处理好日常生活的各种矛盾,掌握科学信息和其他信息而无损于健康,克服病态的敏感和娇气。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就是个体在校园内外各种主客观环境中,能够保持良好而持续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并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心理潜能。民主德国的心理卫生学家K.Hecht 指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心理卫生的概念应理解为:“对人的心理健康进行预防性保护,其方法是:创造性地发挥大脑机能和充分发展个人心理特征的最佳条件,改善劳动和生活条件,确立人与人之间多方面的关系,以及提高人的心理对周围环境有害因素的抵抗力。”

  2.2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标准

  2.2.1正常的智力

  智力是人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考力和操作能力的综合。对青少年来说,心理健康意味着在智力上处于正常或超常状态,使自身智力能充分发挥出来。

  2.2.2积极乐观的情绪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

  心理健康的青少年心胸开阔,豁然大度,热爱生活,乐于进取。

  2.2.3有健全的意志

  学习生活有明确的目标和追求,勇于开拓进取,在意志行动中有主见、有恒心,专心致志。

  2.2.4有和谐的人际关系

  乐于交友,善于与人相处,能正确处理互助和竞争的关系,与他人同心协力合作共事。乐于助人,有较强的同情心和道德责任感。

  2.2.5社会归属感

  心理健康的青少年对自身内部环境具有安全感,有正确的自我意识,能客观地、实事求是地了解和评价自己,也就是说要有良好的社会归属感。

  2.2.6适度的行为反应

  3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

  3.1青少年的心理特点

  当代青少年由于身体生理和心理都处于成熟时期,他们中的很多人能力突出,并各具所长,其表现为:意气风发、朝气蓬勃、无所顾忌。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在这个时期得到很大发展,对事物的认识与评价能更多地进行间接地判断与推理,对新事物敏感,勇于探索创新。由于知识阅历的增加,交往范围、生活领域的扩大,新的需要大量出现,如:独立的渴求,希望参与各种活动。另外,情绪、情感和需要是紧密相连的。

  3.2青少年心理表现

  青少年所面临的心理压力青少年所表现出来的各种心理特点,并非孤立存在,他们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当代青少年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自尊心强,思想情感、个人秘密不轻易向他人吐露。在大学集体生活中需要与老师、同学们进行大量交往,而青少年心理闭锁性的存在使青少年们产生了严重的孤独感。他们多为第一次走出家门,生活独立性差,经济上更不能独立,而他们的自主意识强烈撞击他们的心灵深处,从而与事实上的依赖归属产生矛盾。入校前的美好向往与入校后的种种不如意,使青少年们第一次感受到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对未来生活和工作的美好憧憬与现实的巨大反差,使他们感受到了现实生活中相矛盾的一面。这个时期,青少年的性机能已进入成熟期,性意识越来越强烈。但由于法律和道德的约束,使他们不能满足性的需要,这便又形成了新冲突与焦虑。

  4 体育运动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

  人的心理活动受大脑神经系统支配,生理变化影响心理活动,而心理品质也会引起生理的变化,影响人体的健康。情绪对人体健康产生直接的影响,积极的情绪会对人产生积极的作用,可以增强大脑及整个神经系统的功能。经常保持精神愉快、心情舒畅是人体健康的重要前提。体育运动是社会性的。从事脑力劳动的人需要体育运动,从事体力劳动的人也需要体育运动;全日制的大、中、小学学生需要体育运动,

  4.1自我开发性影响

  在从事体育竞赛活动时,自己给自己定任务,乐于向这个任务挑战,并通过这种挑战而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例如,在校田径运动会上,战胜对手是目的之一,向自己过去的技术水平或记录挑战,以超过它们也是目的。具体说体育竞赛活动的竞争对象既是他人或别的集体,也是对自己过去的技术水平或记录的挑战。

  4.2协同性影响

  体育运动既有个人进行的项目,也有集体进行的项目在一个集体中有领导者和被领导者,每个成员都要为达到共同的目标而互相协作。也就是说,在这个集体中,每个成员都要分担任务,要抑制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要负责地完成自己的任务,这是团结全队共同奋斗的重要条件之一。在集体竞赛项目中,如:足球或篮球,要求队员洞察和判断对方的意图和动向,本队每个成员要完成规定的任务,组成阵势,以便向对方进攻,投篮或射门。

  4.3促进个体适应能力的发展

  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是人赖以生存的最基本条件。“适者生存”是生物进化的普遍规律。人在一生中其生活环境是在不断变化着的,能否对变动着的环境保持良好的适应,是判断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标志。如在环境发生重大改变时,人人都会有些紧张。有人能随遇而安很快适应,有人则拖延很久,甚至焦虑不安、血压上升、心悸、睡眠障碍、出现各类精神症状和躯体症状。影响人类生存的环境因素既然包括了自然环境、社会环境,那么适应环境的能力也就包含了对这两种环境的适应能力。体育运动一方面促进了学生对运动技能的学习,提高了他们的运动锻炼兴趣、动机与能力,可促进他们的身体健康水平,从而提高他们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另一方面,体育课还促进了个体间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因而对于他们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也有较大的促进作用。许多研究已经证明,适应能力除与神经系统活动的强弱与灵活性有关外,还受生活经历和学习锻炼的影响。

  4.4公开性影响

  体育竞技活动是在开放的场所进行的。一般情况下,青少年作为一个参赛者,或者作为一个观众进行声援,或听广播、看电视、读报纸。在观看比赛,或听广播,读体育报道而自乐时,就把自己投射到比赛的运动员身上去,时而为心理上的默契而高兴,时而对优美的技术动作表示欣喜,好像自己将取得胜利一样。在别人面前进行比赛,自己的技术和行为也常受到别人评价,也好像给自己提供了一个能够客观地评价自己的场所。这种评价,不仅评价技术,而且也评价态度、行为甚至整个人品。此外,运动比赛是发挥平时训练成果的场所,受观众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会陷入一种紧张的状态这种状态依参赛者的能力、信心,也依观众、会场规模和期待的情况等而有所不同。比赛时,能够充分发挥出实力是颇为必要的,能够做到这一点的人,大多数被认为是一个意志坚强、情绪稳定的人。

  4.5亲和性影响

  在比赛场上队员之间的交往,多是动作、表情、眼神等身体语言的交往,这是由于表情或身体活动同言语一样具有传达信息的作用。通过表情就可知道他人是喜还是怒,进一步根据对方的动作就可以理解对方的意图。在比赛场上可用表情或身体活动,而不必用语言来互相交往,从而达到一种心理上的默契。由于有这种关系,青少年们在进行比赛时,就可以互相沟通,从而互相影响对方的想法和行为。这样一来,同学之间就会产生亲近感,就可以互相理解了此外,体育运动还能消除日常生活中由各种原因产生的精神紧张和不安。青少年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明确心理健康对青少年成才的意义,把握心理健康的标准,利用体育教育手段来影响他(她)们,以追求身心和谐发展,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去感知体育的真谛,培养学生顽强、不怕吃苦、不怕困难、敢于创新进取、敢于胜利、遵守运动规则与道德规范等,从而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形成良好的影响。

  4.6体育运动可以提高人的耐受力

  对精神刺激或压力的承受力或抵抗力统称为耐受力。不同个体的耐受力各不相同,对精神刺激的反应也各不相同。人的先天素质、神经系统强弱类型及活动特点对个体耐受力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但更重要的是后天环境的作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人格特征、认知和评价水平。耐受力水平的提高更依赖于自觉确立的进步人生观和生活信念及在生活实践中锻炼出来的坚强意志。没有崇高的人生目标,没有科学的信仰,没有为真、善、美奋斗的理想和决心,对生活中出现的变故和精神打击是难以应对的。特别是频繁的、持久的精神压力和刺激更是对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检验。我们经常提到体育运动可以塑造人的坚强意志品质,而从更广泛的论域上讲,体育运动可以提高人的耐受力。特别是在运动竞技中,人们需要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承受各种各样的压力,为完成一次竞技比赛,一个人需要经得住各种来自身体的和外界环境的刺激和挑战,这是对一个人耐受力的最好的锻炼。同样,为了准备某次比赛,个体必须付出更艰苦的训练努力,在长时间的、周而复始地重复进行着一项训练,经受大运动量的磨炼。因此,无论训练还是比赛,体育运动都是对人的耐受力的一种很好的锻炼。与此同时,体育运动提高了人们的体适能,这为他们在身体上准备好了耐受外界刺激的物质基础。

  4.7体育运动可提高人的控制力

  控制力是指自我控制和调节的能力。人对自己的情绪、情感、思维等心理活动是可以自觉地、能动地加以控制和调节的。人的情感表达、情绪反应的强度、动机的趋向与取舍、思维的方向和过程等可以受人的意识的控制和调节,也就是说都是在大脑皮层的控制和调节下实现的。人的一切活动、包括心理活动都是受大脑皮层制约的。意识是最高层次的心理活动,人的意识制约着整个心理活动过程。如果大脑皮层功能下降(如脑动脉硬化等疾病),对情绪的控制能力就会下降,表现为容易激动。当一个人心身十分健康时,其心理活动十分自如,思维敏捷、逻辑严谨、情感表达恰如其分、仪态雍容大方、举止得体、词令流畅,应对如流,随遇而安、不卑不亢,动机适宜、容易获得需要的满足,等等,都说明自我控制和调节能力水平处于较高状态。体育运动中,人们必须准照一定规则和通常的道德准则而表现自己的行为,既要在技术、战术、体能上战胜对手,又要在规则的限制下控制自己的行为,要尊重对手、裁判和观众。这时,运动者的目的和行为既协调,又冲突,正是这种既协调又冲突的情景,对运动者在行为自制方面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实践证明,运动员比一般人具有更强的自制力。

  4.8 消除疲劳

  疲劳是一种综合性症状,与人的生理和心理因素有关。当一个人的情绪消极,或超出个人的能力时,生理和心理上都会很快疲劳。青年学生持续紧张的学习压力极易造成身心疲劳,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和参加中等强度的体育锻炼则可以使他们身心得到放松。

  4.9 形成强烈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体育活动多数是以团队的形式进行的,体育活动中的团队也是多种多样的。班级、小组、教学比赛中临时结成的队组等等,都构成了团队。在集体项目中,团队更是体育活动的基本单位。体育活动非常有益于团队意识的形成。团队精神需要团队成员具有强烈的合作精神和角色意识,合作精神和角色意识不仅是一种心理和思想品质,也是一种实践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讲,合作精神渗透在角色之中,能够在体育活动中扮演好角色的人,就被认为是具有合作意识和能力的人。而体育活动提供了极为丰富的正式或非正式的角色类型。

  5 结论

  5.1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现状来看,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如孤独感、焦虑等。问题不容忽视,应该重视起来。

  5.2体育锻炼对青少年的自我开发性、公开性、亲和性等影响深远,有着很大的提高作用。

  5.3此外体育锻炼可以提高青少年的心理耐受力和控制力。

  5.4体育锻炼对于生理及心理疲劳的消除、合作精神的培养和竞争意识的形成等都有着很大帮助。

3292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