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是清朝咸丰元年到同治三年(1851年—1864年)期间,从广西金田村率先发起的反对清朝封建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农民起义战争。下面学习啦小编就给大家具体介绍太平天国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背景
鸦片战争后, 中国开始沦为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列强凭借《 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从政治、经
济各方面大肆侵华。清政府为了支付高达2800万元的战争赔款和赎城费,弥补由于鸦片大量输入而造成的财政亏空(道光二十七年至二十八年平均每年流出白银1000万元),加紧横征暴敛,增加税收一至三倍以上。兼之外国工业品大量倾销,使中国城乡手工业受到摧残,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破产。地主阶级乘机兼并土地,加重剥削。
民族矛盾的加剧促进了国内阶级矛盾的激化,广大农民饥寒交迫,纷纷揭竿而起,鸦片战争后十年间,各族人民自发的反清起义达100多次。
广西是多民族聚居区,清朝统治者对广大少数民族的民族压迫和阶级剥削十分严酷;又加以天灾人祸,广大农民苦不堪言,反抗斗争此伏彼起,终于在道光三十年末爆发了洪秀全领导的大规模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
太平天国运动历程
金田起义
1844年(清 道光二十四年), 洪秀全偕冯云山在广西传教,秘密进行反清活动。1850年夏,洪秀全发布总动员令,号召各地 拜上帝会众到 桂平金田村“团营”。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集2万余人在广西金田村正式宣布起义,建号太平天国,与杨秀清、冯云山、 萧朝贵、韦昌辉、 石达开等组成领导核心。清廷闻讯,调集兵力进行“围剿”。
永安建制
太平军向东南发展受阻后转至 武宣。3月23日, 洪秀全在武宣东乡自称“天王”,并分封 杨秀清为中军主将, 萧朝贵为前军主将, 冯云山为后军主将,韦昌辉为右军主将, 石达开为 左军主将。5月16日由东乡突围北上 象州,因遭清军堵截,折回金田地区,被包围。9月下旬,突围北上攻占 永安( 蒙山),粉碎清军围攻。太平军在永安一面抗击清军进攻,一面进行军政建设。12月,天王洪秀全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所封各王,俱受东王节制。
突围北上
1852年4月5日,太平军自 永安突围,攻桂林不下,转攻 全州,冯云山中炮身亡。后折入湖南道州( 道县),在此整顿队伍,增修战具;制备军火,并作出“专意金陵,据为根本”的战略决策。8月10日,弃道州东进,占郴州,建立“土营”。9月攻长沙,萧朝贵阵亡。12月占岳州( 岳阳),建立水营。
1853年1月攻下武昌,震动清廷。2月9日,洪秀全等率领号称50万众、船1万余艘,夹 江东下,连克 九江、安庆、 芜湖,势如破竹。3月19日占领江南重镇 江宁(南京),定为都城,改称天京。旋派军两支攻占 镇江、扬州,与天京形成犄角之势。
定都天京
太平军攻占江宁后不久,清军即赶来堵截。钦差大臣 向荣率万余人在天京城东建立江南大营,阻扼太平军东出苏、常;钦差大臣 琦善率万余人在扬州外围建立 江北大营,遏止太平军北上 中原。同时拟南北配合,伺机夺占 天京。洪秀全、杨秀清决定固守天京,同时派兵北伐京师,西征长江中游。
出师北伐
1853年5月13日,天官副丞相 林凤祥和地官正丞相 李开芳等率领2万余人由 浦口出发 ,奉命“师行间道,疾取燕都”。太平军经安徽、河南、山西、直隶(河北)长驱北上,于1853年10月29日进抵天津西南的 静海、 独流镇,驻守待援。清廷震惊,以胜保为钦差大臣,后又任命惠亲王绵愉为奉命大将军、 科尔沁郡王僧格林沁为 参赞大臣,会同胜保“进剿”。
北伐军陷于清军重兵包围之中,时值隆冬,军资缺乏,援军不至,处境日艰,被迫于1854年2月5日突围南走 束城,旋又至 阜城。清军紧追不舍,北伐军再度被围。洪秀全、杨秀清得知北伐军抵达天津附近时,才考虑派军增援。
1854年2月4日, 夏官又副丞相 曾立昌、冬官副丞相 许宗扬等统率北伐援军7500人,从安庆出发,经皖北、 苏北,直入山东。4月12日克临清,旋遭胜保部围攻,27日在南退途中溃散覆灭。5月天京再组援军未果,北伐军遂陷于孤军作战。林凤祥、李开芳得知援军北上,于5月5日由阜城突围东走,占领 东光县连镇。为分敌兵势,迎接援军,李开芳率千余骑于28日突围南下,占据 山东高唐,获悉北伐援军已败,乃筑垒固守。北伐军兵分两地,势更孤单。
1855年3月7日,连镇被僧格林沁攻陷,林凤祥被俘。僧格林沁旋南下会胜保军猛攻 高唐。 李开芳突围南走 茌平县冯官屯。5月31日,冯官屯在僧格林沁引水浸灌下失守,李开芳被俘。北伐军将士英勇善战,但由于战略上犯了孤军深入的兵家大忌,终致全军覆没。
领军西征
在北伐的同时,1853年6月3日, 春官正丞相 胡以晃、夏官副丞相 赖汉英等率战船千余艘,步军两三万人,由天京溯江而上,开始西征。意欲夺取皖赣,进图湘鄂,控制安庆、九江、武汉等军事要地,以屏蔽天京。10日西征军占领安庆,旋进围南昌,攻城80日未下,撤围北返。
石达开至安庆主持西征战事,集中 兵力进攻皖北,于1854年1月14日攻克庐州(合肥)。继率师西攻,于 黄州堵城大败清军,乘胜再占 汉口、 汉阳,进围武昌。同时分军两支向鄂北、湖南进军。与 曾国藩所率 湘军战于岳州、 湘潭和靖港,失利退出。湘军乘势陷武汉,并突破太平军 田家镇、 半壁山防线;
1855年1月, 兵锋直逼九江。为阻遏湘军攻势,石达开率军驰援,于 湖口、九江大败湘军水师,一举扭转不利战局。旋乘胜反攻,再克武汉三镇。清廷为挽救败局,调集兵力围攻武汉,西征军与湘军在武汉周围激烈争夺。
1855年10月上旬,曾国藩自江西遣军援鄂,武汉形势危急。石达开又率部西上,败湘军于 咸宁、 崇阳,并乘虚挺进江西,连占7府40余县,困曾国藩于南昌,西征军事达到巅峰。
1856年3月,石达开奉命率主力回救天京,西征作战结束,基本实现预定战略目标。自太平军北伐、西征后,天京一直处于清军江南、江北大营的包围之中。
1853年12月,太平军弃守扬州,江北仅占瓜洲。1854年夏,清军自广东调“ 红单船”50艘驶抵天京江面, 天京上下游交通受阻。
1855年8月,芜湖失守,镇江危急,天京外围的军事形势日趋严重。是年底,洪秀全、杨秀清决定从西征战场调兵回救。
1856年2月,燕王 秦日纲率数万人白天京援镇江,北渡瓜洲,4月攻破江北大营,重占扬州,旋又南渡,连破镇江外围清军营垒后撤 回天京。时石达开率部从江西前线赶回,太平军兵力更厚,6月攻破江南大营。向荣败走 丹阳,不久忧愤而死。至此, 天京的威胁基本解除。
天京事变
1856年8月, 杨秀清居功自傲,逼洪秀全封他为“万岁”,洪秀全密令韦昌辉、石达开回京相救。9月初,杨秀清及其部属数万人被 韦昌辉残杀。
不久,韦昌辉又被洪秀全处死。合朝文武迎石达开到京辅政。石达开因遭洪秀全疑忌,于1857年5月负气出走,率数万将士脱离 天朝,独立作战。虽继续反清,但远离根据地,于1863年6月在四川 大渡河畔覆灭。
经此“内讧”,太平天国受到极大损害,军事形势不断恶化,武汉、九江相继失守,湖北、江西根据地大部丢失,只有安徽战场控制地区略有扩大。从此,太平天国开始衰败!
防御战
此时,在太平天国影响下,全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处于高潮,加之洪秀全起用 李秀成、 陈玉成等一批年轻将领,才使军事形势没有发展到恶化的地步。
1858年初,清军重建江南、江北大营,再次围攻天京。 为解京围,后军主将李秀成请命出京,与前军主将陈玉成在安徽 枞阳举行会议,确定作战方略。
会后,陈玉成率部首先攻占庐州,后南下会李秀成部,于1858年9月27日攻破位于浦口的江北大营。此时,湘军自湖北两路东犯,南围安庆,北攻庐州。湘军悍将 李续宾率5000之众于11月3日进抵庐州南面的 三河镇,陈玉成得报,约李秀成等部先后赴援,在 三河外围全歼李续宾部,并乘势收复舒城、 桐城等地,迫使进围安庆的湘军撤回湖北。
1860年初,江南大营再次合围天京。忠王李秀成与干洪仁玕商定采取“围魏救赵”之策,解救京围。2月10日,李秀成率2万余人经皖南入浙,攻占杭州,诱使江南大营分军往救。俟清军援兵抵杭,即弃城昼夜兼程北返。4月下旬,各路太平军进抵天京外围。5月2日,再破江南大营。旋乘胜东征,连占 句容、丹阳、常州,6月2日占领苏州。接着进军上海,因内应被破坏,又遭英法侵略军阻击,未能得手。正当太平军进攻上海之际,清 两江总督曾国藩、湖北巡抚 胡林翼督率湘军水陆师5万余人东下进围安庆。9月,洪秀全调集大军,西上救援。陈玉成率军走江北,李秀成率军走江南,约定次年4月“合取”湖北,迫使湘军回救,以 解安庆之围。
1861年3月,陈玉成占领湖北黄州,由于受到英国侵略者恐吓阻挠,停攻武汉,4月下旬返回安徽。李秀成部迟至6月才抵武昌外围,得知陈玉成部先回安徽,也东返浙江。“合取湖北”计划彻底落空。此后,洪秀全增调兵力,三次强攻围困安庆之敌,均为湘军所败。9月5日,安庆被湘军攻陷。陈玉成坐守庐州,束手无策。
1862年初,派扶王 陈得才、遵王 赖文光等赴河南、陕西招兵,皖北兵力更加单薄。李秀成率部再次进军上海,因英法侵略军与清军联合抵抗,未能得手. 4月至5月间,署江苏巡抚 李鸿章率淮军6500人自安庆分抵上海,东线军事形势日渐严峻。 5月,荆州将军 多隆阿率清军来攻,陈玉成弃城走寿州,为团练头子 苗沛霖诱擒,解送清营遇害。天京西部防线瓦解,东南方面却有所发展,太平军于年底攻占杭州及浙江大部地区。
1862年3月下旬,湘军水陆师2万余人从安庆沿江东下,5月底直抵天京城郊。 洪秀全急令在上海前线督战的李秀成火速回援。9月,李秀成等“十三王”统率10余万人自苏州等地回救,急攻40余日,未能取胜。
不久,洪秀全又责令李秀成率部“进北救南”,企图取道江北西入湖北,迫使围城湘军回救。李秀成部在西进途中遭湘军节节阻击,进至 安徽六安被迫折返,途中又遭湘军拦截,损失精锐数万。
与此同时,李鸿章淮军在“常胜军”支持下,由上海西进,于1863年12月攻陷苏州、无锡,兵锋直逼常州。 浙江巡抚 左宗棠率部自江西攻浙江,于1864年3月攻陷杭州,并基本占领浙江全省。 曾国荃部湘军则逐一攻占天京城外要点,对天京形成合围。 苏州陷落后,李秀成自前线返回天京,建议“让城别走”,遭洪秀全拒绝,乃布置死守。
太平天国运动评价
太平天国革命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革命,从1851年起共坚持了14年,势力扩展到17省,有力地打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和外国的侵略,促进了封建社会的崩溃,阻止了中国殖民化的进程,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极其重要的一页。
但是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教训同样是非常深刻的。这场由千百万群众参加的伟大战争,由于领导集团政治上过早的封建化,组织上不能始终保持领导核心的团结,军事上战略决策一再失误,以及外交上缺乏经验,太平天国所鼓吹的“同教一家”,使其领导人没有真正认识到列强的实质,最后遭到内外镇压,陷于失败。
猜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