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锻炼的精神
体育运动,可谓源远流长。纵观古今中外,哪里都有着体育运动的精神。你知道体育运动的精神所在吗?下面就让学习啦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吧。
体育运动的精神
广义地讲,体育运动包括用于增强身体素质的各种活动,内容包罗万象。多多参与体育运动,不仅能够锻炼出强健的体魄,还能够磨练自己坚韧的意志品质,对于每个人,尤其是大学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从锻炼身体的层面上说体育是不可替代的养生方法。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拥有一个强健的身体是从事一切事业的基础良好,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会使人受益终生。先看几位名人,他们都有那些运动嗜好。曾国藩是个近代史上颇有争议的风云人物,他在清朝咸同中兴中的重大贡献使他名列三大名臣之首,而他是个文臣,不会舞刀弄棒,但他很是注意锻炼身体,他的运动是饭后千步走,虽然单调了点,但是很实惠,又不耽搁他的思考。众所周知,毛泽东先生喜爱游泳是出了名的,他一向推崇他的老乡曾国藩的治家安邦之策,对其养生健身之道也大力效法。毛泽东曾以“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作为他的座右铭。至于建国后,毛泽东多次畅游长江,那既是一种政治造势,也是一种潜台词的运动宣言。正因为毛泽东酷爱运动,所以他身体健壮,精力充沛,可见,运动的好处实在是太大了。邓小平先生也是一个运动迷,他喜爱登山和打桥牌,而且一直坚持洗冷水澡。在70岁高龄时,小平还登上庐山,以求登高望远而胸怀天下,这种在大自然中陶冶情操、修身养性的运动情结着实令人佩服!美国独立运动时期的著名人物富兰克林也是一个自律很强的牛人,他在运动上也严格要求自己。他体格健壮,年轻时被称为是“喝清水的大力士”,因为他粉碎了当时盛传的喝啤酒可增加力气的谎言。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也是运动的高手,他曾经用单杠上的技巧折服了一个心高气傲的青年,晚年时,他在大路上负重行走磨炼自己时,竟被过路的儿童所误会。伟人马克思又是一个运动家,他孜孜不倦的撰写《资本论》,积40年心血乃成,这需要超乎常人的精力和毅力,他如何能做到这一点呢?因为他是登山和击剑的好手,他创造的“伦敦流亡剑法”被传为一时的佳话。
体育更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它以身体活动为基本手段,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及其培养人的各种心理品质为目的。尤其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人们对精神方面的需要高于对物质方面的需要。人们对于体育的认识不只限于强身健体的方面,希望通过体育活动的参与得到更多的精神享受。例如,人们观看体育比赛,优美的体育动作,扣人心悬的竞赛等都能给人们以美的享受,还有在比赛现场,随着比赛的进行,人们可以大声的叫喊,可以
尽情的发泄自己的情感,使人们在精神上有一种轻松感。一次成功的射门,一个漂亮的投篮,随着快节奏的音乐跳健美操等,不只是健身,更重要的是给人们的一种快感、成就感和心情的舒畅感。这些都是体育带给人们精神方面的价值。生活水平越高,人们越是注重体育精神层面的价值。
体育也有助于培养人们勇敢顽强的性格、超越自我的品质、迎接挑战的意志和承担风险的能力,有助于培养人们的竞争意识、协作精神和公平观念。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体育运动提供给人们沟通和交流的平台。在共同配合和竞争之中,更有助于友谊的培养和发展。
而在竞技体育中,运动精神则主要体现在下面两方面:全力争胜与公平竞技。
全力争胜,就是超越自己,挑战极限。而这种精神不仅仅局限在运动场里。92巴塞罗拿奥运会夺得5枚金牌的白俄罗斯体操选手谢尔博,凯旋后与女朋友结婚,本来一切都沿着幸福的轨道进展。可命运之神却突然变脸。谢尔博的新婚妻子在一次车祸中丧生。谢尔博从此意志消沉,自暴自弃,整天沉沦在酒精之中。然而四年后的亚特兰大奥运会,人们依然看见他熟悉的身影。可是由于他的技术已经荒废多年,人们再没有看到他颈上挂着的金牌。但是,他从巨大的痛苦和绝望的颓废中重新振作,再次站起来。他超越了自己,战胜了命运,他已经是胜利者,是人生赛跑中胜利者。 运动会上,我们经常听到一句话这样说:友谊第一,比赛第二。但这并不是要我们放弃竞争:人生难得几回搏,我们应该在运动和生活中力争上游,争取更高,更快,更强,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创造超越自我的奇迹。这种追求在公平竞争努力奋斗而取得的胜利,对个人和社会都是有积极意义和价值的。
当然,通过努力得到的胜利并非功利主义,而为了胜利不择手段,破坏了运动精神中提出公平竞技的原则则落了下乘,正是违背竞争精神的毒瘤。做到真正的公平竞技相当困难,因为现代体育给了胜利者巨大的利益,每个人难免都把胜利看得过重,而背弃道德。只有通过自己的拼搏换回的胜利才有真正积极的价值,这才符合真正的竞技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