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摩杖杂谈
达摩杖是少林派武术中的特有兵器,又叫少林单拐、祖师拐,传世甚少,但这种兵器用法独特,招法奇妙,是一种不可多得的民间武术经典套路。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专门您整理好的:达摩杖杂谈。
达摩杖杂谈
达摩杖相传是达摩平日为自我强身、防身而创。达摩,本名菩提多罗、菩提达摩(Bodhidharma),通称为达摩。达摩生于南天竺(印度),种姓刹帝利,婆罗门族,传说他是香至王的第三子,出家后因极为倾心大乘佛法,后从般若多罗大师研修。南朝梁普通年中(520~526,—说南朝宋末477~479),他自印度航海来到广州。梁武帝信佛,达摩遂从广州出发北行抵建业会梁武帝,因面谈不契,又“一苇渡江”,北上北魏都城洛阳,始以禅法教人,遂在中国始传禅宗,终为中国禅宗之始祖。
所谓“杖”,乃中国传统武术器械之一。“杖”是象形字,以甲骨文字为例,像人之手持一长柄勾头器,可取物,可作祭典道具,亦作打击乐器,后渐用为兵器。一般说,“杖”是古代一种用竹或木制成的,主要用于冲击或仪仗前导等作用的兵器,如《诗经·卫风·伯兮》云:“伯也执受,为王前驱。”《毛传》:“殳长丈二而无刃是也。”《说文解字》云:“以投投人也。《礼》:‘殳,以积竹、八觚、长丈二尺,建于兵车,车旅贲以先驱。’从‘又’、‘几’声,凡‘殳’之属皆从‘殳’。”段玉裁注:“杖者,殳用积竹而无刃;殊(杸),断也。”1978年于湖北随县曾侯乙墓葬中发现有三支积竹木为柄的武器,其铜制套筒上有铭文:“曾侯越之用‘殳’。”(《文物》1979年第07期《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发掘简报》)另又于1955年安徽寿县蔡侯墓中还发现过一种三棱矛,根据随县的铭文也正名为“殳”。这就是《方言》所说的“三刃枝,南楚宛、鄙谓之‘匽戟’。其柄,自关而西谓之‘秘’,或谓之‘殳’。”现考古学界以无刃者称为“晋”或“晋殳”;有刃者称为“殳”或“锐殳”。总之,先秦时期以至汉魏,“殳”即“杖”,其制式,大都以竹木为长柱状,柱头置铜质横钩状器,用于士兵作战武器与仪仗祭典。至后代,则“杖”又有了“棍”“梃”或“拐杖”之类的衍生物。“达摩杖”之“杖”,即属上述之类。
达摩杖杂谈
达摩既不以达摩杖传人世,又不轻易示人,故经千余年后,确已真伪难辨。笔者涉猎所得,仅集得不足十种较有价值的“版本”。后经一番集校、精选、整理,终得一流传广,又为历代所认可者。笔者进而又反复为之选调、按调,配乐,定调,终于辑成“起势”“童子拜月”“开门见山”“黄龙搅尾”“雀过技左(二)”“雀过技右(二)”等四十式的达摩杖。笔者所整理的这一达摩杖,以少林达摩杖等为底本并汲取各本之长,其一大特点是最具“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之长。因它不轻易示人,更不轻易传授,故常人对于真传杖法之内蕴,知者甚少,传者罕识。
“杖法”既具短棍之能,又具钩镰拐之长。其式朴实无华,招法奇特,身如狡兔,杖如游龙,慢如行云,疾如闪电,风生水起,攻防自如。其劲忽隐忽现,虚虚实实,天马行空,变化莫测,最被历代武术家所珍爱。达摩杖后经历代僧人不断探索、锤炼、编排,丰富,又经后人融进太极拳之拳理与风格,便逐渐形成了风格独具、诸多流派交融的“太极达摩杖法”。其中,“起势”即源自武当之敬神九拜礼之一的“稽首”。“童子拜月”呈“静虑”“面壁”禅味之静功法。“开门见山”启迪于“愚公移山”而出其神韵。
“马后加鞭”“走马回首”“套马回头”三式中之“马”,由其中“走马”一词的提示,知此“马”应是神马(龙马)“八尺贼”,决非一般普通之马;而此三组动作应属一个系统,相辅相成,互为呼应。“回头望月”则体现“弃恶”后深深感恩“天、地,君,亲,师”之象。“刘海戏蟾”,亦有作“刘海戏蝉”的,从“达摩杖”招式中多取义于神话传说而言,应作“刘海戏蟾”为是。“金鸡上架”亦取法《山海经》“神鸡”之典的喻意。招式“砸地成泉”不应作“扎地成泉”;“扎”应为“砸”。
“黄龙搅尾”亦有作“黄龙摆尾”的。作为特例的,是“雀过技左(二)”“雀过技右(二)”两式,需做较详尽的说明。笔者所见各类不同版本,均作“雀过技左”“雀过技右”;但在演练这两个连续式子时,即可发现其中似有缺漏,常有不连贯,不匀称之感;而且,运杖至此,配乐上也总不合调合拍,不是过长,就是偏促。后经笔者反复查找资料与演练,终于顿悟。一是“左”与“右”是表方向性的“角”之意;则“过‘左’”必是“右”,“过‘右’”又必是“左”。所以它是示意出这是一“左”一“右”、实际上应有四个方向的运杖内容。
二是所谓的“雀”,实是“朱雀”;而“朱雀”又对应,兼容着“玄武”,并由此“朱雀”“玄武”推及到“青龙”“白虎”二物;因此,一“左”一“右”便应各包含两个“角”,合计又应是四个方向。三是古人惯称动物为“虫”(《庄子·逍遥游》称“蓬间雀”为“虫”;《水浒传》称“吊睛白额虎”为“大虫”)。这是因为古人常把凡有羽毛,皮毛的动物统称为“羽虫”;如“雀”与“虎”;古人又常把凡有鳞甲的称为“鳞虫”,如“龟(玄武)”与“龙”。
因此,左“雀(虫)”中实际上还包含着一物,即“龙(鳞虫)”,右“雀(虫)”中实际上也应包含着一物,即“虎(羽虫)”;两者综合起来,正好是四个方位。再者,古人又十分注重阴阳五行乏说,所谓东方为木,其色青(苍);西方为金,其色白;南方为火,其色赤(红);北方为水,其色黑(玄)(尚有中为土,其色黄)。古人并常以四神兽青龙(东),白虎(西),朱雀(凤凰,南),玄武(龟、北)分置四方。
问题一经发现,笔者便悟出达摩杖的“雀过技右”与“雀过技左”每式中,其实应该各含有两个相对应着的动作,“雀过技右”与“雀过技左”两式中共应有四个动作:同时,还应从“青龙”“白虎”“朱雀”“玄武”这四方中认识到它们应是“东”“南”“西” “北”四个站位的动作。
笔者又据资料所及,从另外两个方位重新设计两个新动作。这样再按四方位动作演练,便觉节节流畅,式式匀称;而且,配乐也丝丝入扣,分毫无差。因此,笔者以为“雀过技左”“雀过技右”应该是“雀过技左(二)”和“雀过技右(二)”;括弧中的“二”,表示“左”有左,右二式;“右”有右,左二式,应是东,南,西,北四个方位之招式。事实是否如此?仅是个人之见,当不能作为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