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华“武德”的传承与发展
武德是中华传统武术文化的精神本质属性,是武术的灵魂所在,当前武术文化传承中习武者的武德修养往往容易被忽视,使得武术成为失去灵魂的躯壳,最终将导致武术运动失去其原有的魅力。本文从武德的传承与发展的角度提出:保护武术传承人;借鉴跆拳道的发展经验,注重武术文化内涵;注重文化教育,重视道德教育;在建立一套完整的武德教育体系等相关建议,以期为武德规范内化、武德修养的形成、武德的保护与传承提供理论指导。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专门您整理好的:论中华“武德”的传承与发展。
论中华“武德”的传承与发展
中华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在中华武术几千年的发展中形成了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和地域特征悠久的武术文化。武德作为习武者的道德规范,是武术文化的精神本质属性,是武术的灵魂所在。但现在的武术运动在传播和发展过程中忽视了武德修养的传承,为此,本文从武德传承与发展的角度,提出适应社会发展的武德传承与发展的相关建议与对策,以期为武德规范内化、武德修养的形成、武德的保护与传承提供理论指导。
中华“武德”的内涵
我国的武术文化包含三个层面的内涵,即“武德”、“技”和“道”,其中“技”是武术文化的物质体现,而“徳”和“道”则是武术文化的精神内涵。“徳”就是武德即武术的道德内涵,它是武术文化精神层面核心的本质属性。概括来说,武德“是从事武术活动的人在社会活动中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应具有的道德情操,包括心性修养、道德作风、精神境界和武术礼仪等内容。它始终贯穿于习武者整个练武、用武、授武、比武等一系列社会活动中,用武德来规范习武者的行为,使武德观念成为武技的准则”,它体现了武术对于人的重视,重视人品的净化和人格的思想的升华。
几千年来,武德一直是习武者恪守的行为准则。从近代开始,在中西方文化的排拒和融合中,中华武术逐渐从民俗文化发展成为体育文化,武术在调适中逐步被纳入到体育的范畴,人们对武术的认识和定位也发生着变化,武术被赋予更加丰富的任务和内涵,武术在保持原有技击和文化功能的基础上,其竞技性和表演性被挖掘和推广。在这种背景之下作为武术文化精神本质属性的武德内涵也应该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和发展。从武德内涵的角度,新时期习武者应该形成义利统一,正直守信,修身养性,遵纪守法;不怕吃苦,持之以恒;尊师爱徒,团结互助;爱国爱民,见义勇为;树立理想,为国争光的道德品质。
新时期武德教育的缺失及其原因
一直以来,在中华武术的传承过程中就有“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武德比山重,名利草芥轻”的谚语,武德修养是武术造诣的前提。但是,当前,在中华武术传承和发展教育培养过程中缺忽视了学生武德修养的养成。
1.传统思想的束缚
由于传统武德所依赖的经济基础是封建社会的以“农耕经济为基础的自然经济,所以传统武德无可避免的带有封建的保守思想和封建主义色彩,具有时代的局限性和特定的范围。另一方面,传统武德始终是在宗法本位、义务本位的中华法系中生存。在宗法体系中,只有个人和宗教本位(个人基本上只有义务没有权利),这与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公民享有基本的权利和义务相背离,所以在这个层面上讲,在传统武德的导向下,人只是一种关系,人的“自己”不见了,个性、人格、自由被关系、集体、伦常所淹没,人完全被规范在这种社会关系中,人只成为了一种精神上的寄托,这种价值取向对于当代武术人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与当代社会的发展以及时代所需求的人才的发展也是相违背的。
2.时代的发展
当今,随着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增长。人类在充分地享受着现代文明所带来的幸福。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迁,与人的发展颇为密切的环境在不断的遭到破坏,人类生存的环境污染的程度越来越严重。在人类自由地享受着现代文明成果,沉浸于经济迅速猛进增产的喜悦,感受着信息公路的神奇时,道德文明缺日益被人们所漠视和忽略。由于人们过度地注重物质欲望的满足,人们道德生活中呈现出一些衰败扭曲的反文明的状态,在拜金主义、金钱主义的价值观的误导下,人们逐渐感觉到一种道德的失落以及建立在原先“和堦”的基础上的精神家园的迷失。
3.人类价值的利益化
随着世界竞技体育的迅速发展,竞技体育的产业化、商业化、职业化的步伐在逐渐的加快,世界体育经济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新辉煌。然而在世界竞技体育辉煌的背后却隐藏着与时代发展很不和谐的一面。在运动员成为一种体育工具执行赚钱功能的同时,滥用兴奋剂、“黑色竞技”、“黑哨”等现象弥漫在竞技体育的空间之中。体育道德的腐败与沦丧已严重地影响着竞技体育的发展,以传统伦理道德本可以起到净化世界竞技体育腐败堕落的道德生活领域的作用。但是,一个严峻的事实是: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所爆发的精神与思想危机也影响到武术着方“水土”。更为可怕的是,这样的一种环境严重影响到了武术人的心灵世界,并引发了一些更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当前,在中国习练武术的群体面临武德衰败以及武术人价值失落现象。
4.西方文化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西方的文化价值观念及道德理念对国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人民个体合理的需要和适度的消费逐渐被扭曲、过度的生理需求所代替,物质、金钱的刺激使摒弃了原有的精神动力和社会理想,在体育界,“金牌”和成绩成了教练员和运动员追求的终极目标。在这种终极目标的导向下,人们的精神生活及价值观失衡了,导致了在人们的精神生活领域中出现了真空。这也是现代武德失范最主要的原因所在。
5.道德教育的忽视
中华武术的核心思想和价值观是“身心兼修、崇武尚德”。一个人武学修为的高低,不仅表现在他的武术技能水平的高低上,更重要的是武德修养的高低。当前,在我国学生中出现了许多武德丧失甚至违法的问题,诸如学习不求上进;不懂遵守重道;比赛中违背公平竞技的体育原则;恃强凌弱、欺世盗名的事情,在我们的生活中屡屡出现。导致道德规范培养的缺失。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在教学的过程中,过度的重技术轻内涵的,忽视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武德的教育,这些问题的产生是学校、社会、家庭及个人等诸方面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
新时期武德传承和发展的建议
1.保护武术传承人
传承人是项目保护与发展的关键。而传承人又是传承主体的典型代表,真正熟悉和了解这个的是传承人、习练者、即圈内人士,所以传承人应成为保护的对象。人类文化的延续分为两种形式,一是以实物保存下来,二是以人的活动形式、心理、行为方式存在。而武术文化的内涵,武德的要求,就体现在习武人平常所表现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上,这一精神的内核最终实施,显然需要传承人,习练者共同的参与,引导传承者带动身边的人,调动他们的自动意识。因此,传承人在武德的传承和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借鉴跆拳道的发展经验,注重武术文化内涵
跆拳道是古代朝鲜的一种民间技艺,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经过韩国(当时称南朝鲜)人民的改造将原来的民间技艺与东方武道文化和哲学思想相融合,形成了现在的跆拳道运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跆拳道巳经成为一项认知度非常高的体育项目,在世界范围推广,并成为奧运会项目。跆拳道能够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获得全世界的认可,可见韩国人民对跆拳道的推广和改造是非常成功的。从文化传播的角度进行审视,笔者认为,跆拳道的成功与其对武德修养的重视有直接关系,这种重视直接表现在对“礼”文化的传承和重视上。
跆拳道运动的内在精髓在于不仅要求练习者学习跆拳道的技术,更注重练习者礼仪和道德的养成,“以礼始,以礼终”是跆拳道运动推崇的尚武精神。谈起跆拳道给人们留下最深的印象就是练习跆拳道的人在训练和比赛中总是在鞠躬,不同场合都要行礼鞠躬。因为跆拳道把“礼”作为训练的重要内容,无论是训练还是比赛都以“礼仪廉耻、忍耐克己、百折不饶”为宗旨,强调从礼开始,以礼结束,以此激发练习者顽强果敢、吃苦耐劳的精神;培养练习者礼让谦逊、宽厚待人的美德;磨练练习者坚忍不拔、积极向上的品质;造就练习者热爱祖国、勇于献身的思想。当前,很多家长送孩子参加跆拳道训练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希望孩子能够通过跆拳道运动,磨练孩子的意志,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这一点就足以证明跆拳道队武德修养的重视是其得到广泛认可的主要推动因素。
与其它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相比,武术一直受到人们的格外关注,这种关注主要是把武术作为一种工具来满足人们的需要。近年来由于跆拳道、柔道等外来体育项目在我国的广泛传播和发展,武术逐渐失去了它的魅力,关注武术的人越来越少。要想扭转武术在传播和发展过程中的不利局面,实现武术运动的魅力必须从武术本身入手,借鉴跆拳道、柔道等运动的发展经验,注重武术文化内涵的传承,通过武术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同时充分发挥武术的道德规训作用,继承和发扬传统武德的精华,通过武德教育提高人们的道德规范,从而扭转人们对武术运动的片面理解,使他们认识到武术的作用和意义,投入到武术运动中来,促进武术的全面、健康的发展。
3.注重文化教育,重视道德教育
教育是武术文化传承的基石。教育对武术文化的作用表现在教育是武术文化延续和更新的必不可少的条件,是武术文化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无论是哪一类文化的延续,都离不开对人的教育。武德教育也一样,不仅要重视技术的培养,也要注重道德文化的培养。“尚武”即崇尚武术,参与武术运动。通过武术锻炼体魄,习练攻防技巧,以求武勇有力,争斗有术,自强不息。“尚武”能培育“自强不息”的精“神。“崇德”即推崇道德,遵守社会公德,承担社会责任,履行社会义务。以求做一个奉公敬人、急义救危、“厚德载物”的社会人,“崇德”能培养“厚德载物”的气度。武术文化教育传承重视武德教育,强调通过武德修养,养成尚武崇德的精神。这种精神,既重视自强不息,又重视厚德载物,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缩影。
4.建立一套完整的武德教育体系
一直以来,武德规范是以一种思想共识的形式存在于每个习武者的思想意识中,每个门派都有各自的武德标准(门规、戒律),每个习武者对武德规范也都有自己的理解,在武术界一直没有成文的武德规范体系来指导和规范所有习武者的行为,这就是当前武德教育缺失的一个重要原因。为了提高高校学生整体的武德修养,应该实现以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为主要传播的基地,上线建立起与武管中心、传承人和组织的连接,下线建立起与馆校、体校、中小学的传播体系。各高校应该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的需要,结合传统武德规范的内容,建立一套完整的武德规范,并形成条文性文件用以规范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的言行,将学生在理论课中建立起来的对武德的认识和理解具体化到各种行为标准上,要求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严格执行,让学生理解习武的真正目的和意义,把武德规范内化到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当中,形成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武德修养。
论中华“武德”的传承与发展
上一篇:中国武术的动静开合
下一篇:论武术的中线理论与流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