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武德
中华传统武德
尚武武德为上,为人仁厚善良;修身注重礼仪,养性抛弃豪强。济困驱邪扶正,莫争高低短长;积善必有余庆,积德百世流芳。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专门您整理好的:中华传统武德。
中华传统武德
练功习武,既是为了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的武术遗产,也是为了锻炼筋骨,陶冶性情,磨练意志,增强体质,祛病延年,还是为了防身抗暴,振兴中华,振奋民族精神,抵御外敌。至于凭借功夫而好勇斗狠,乃至为非作歹,从来为武术界所切戒,习武者,必须牢记于心。
练武之人,应以武德为重,所谓持之以庄,临之以敬,接之以和,秉之以公,练之以勤,行之以义,存之以仁,归之以忠,而切忌恃强逞能,做无意义之自古以来,习武之人,首当讲究德行,人有奇才异能,便当善自韬藏,不炫己之长以骄人,这样才可以养德,可以保身。古往今来,恃才者终以才败,恃力者终以力败,恃势者终以势败……有武有德,藏而不露,侠肠义骨,济世扶危,除贪劫忘,戒淫忌恨,而切忌恃强逞能,见利忘义。
山有仙则名,水有龙则灵,侠有义则正,武有德则成英雄不为利所动,善者不以恶语伤人,要在人世流千古,还在自己行素!*强中还有强中手,劝君人前少夸口;功夫本为防身用,切忌逞强自出丑。凡修习内家武功之时,总要心存慈悲仁善之念,如有菩萨心肠,倘若不以佛学为基,则练武之时,必定施及自身,武功越深,自身伤之越重。
艺高者手下留情三分,口上留德七分 冤家宜解不宜结,得饶人处且饶人。未曾学艺先识礼,未曾习武先明德。文依凭心,武以观德。徒弟技艺高,莫忘师傅劳 严师出高徒,重道得真谛。万两黄金不卖艺,十字街头送志人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退一步风平浪静,让三分海阔天空 吃些亏处原无碍,退让三分也无妨。
中华传统武德
中华传统武德的概念在上古时代就已产生。《史记·五帝本纪》记载:“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貙虎。”黄帝不仅重视“武”,而且重视“德”,并把二者结合起来。对修德振兵思想阐述较为全面的是《吴子》,其《图国》列举了承桑氏和有扈氏之君因“修德废武”、“恃众好勇”而导致国家灭亡的正反两方面例子,说明只有“内修文德,外治武备”,才是强国辟土的正确之策。先秦以降,“武德”一词开始作为军旅德性的专用术语出现在文献典籍之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左传·宣公十二年》记载的楚庄王“武有七德”说,即“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众、丰财者也”。“武”与“德”二字连用,则始见于《国语》:“有孝德以出在公族,有恭德以升在位,有武德以羞为正卿,有温德以成其名誉。”这里的“武德”特指军人从武、用武、尚武所表现出来的德性。后来随着武德文化的发展,其内涵也不断丰富和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