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山道教历史的简单介绍
在中国道教史中有着突出影响的一些真人高道都曾在武当山修炼过。武当山道教相信很多人都不是很了解吧。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专门您整理好的:武当山道教的简介。
武当山道教的简介
武当山又名太和山,山峦群峰犹如大海的波涛起伏在静止的瞬间。峰岩兀立,涧水长流,树密林深,空空蒙蒙。这大自然的神妙造化正是道士们断绝俗缘世虑,修真炼性所崇尚和追求的虚清环境。武当山是玄帝的发祥圣地,道教尊奉他为"玄天真武上帝,他又使武当山成为我国道教名山而名扬九州。
武当山道教发祥地
在中国道教史中有着突出影响的一些真人高道都曾在武当山修炼
过。春秋的尹喜;汉朝的马明生,阴长生;晋朝的谢允;唐朝的吕洞宾;宋代初年的陈抟;明朝的张三丰等等。南岩皇经堂墙壁上两个"福寿"二字就是陈抟亲笔所书。自春秋以来,武当山就是重要的宗教活动场所,在中国道教史中有着突出的地位,对传统的汉民族文化更是有着深远的影响。
武当山一直是中国道教的传播重镇,历史上有很多宗派在这流传,但现今而言的话主要是全真派,武当山最大宫观紫霄宫(湖北武当山道教协会所在地)就是作为全真教的子孙庙形式存在的,尊奉全真戒规,由此可知武当道教应属全真教之列,以内丹为主,符箓为辅。
武当山道教道德天尊
道教,这个以神仙崇拜为信仰,在我国封建社会土壤中产生出的传统宗教,
始终被一层层玄虚和神秘笼罩着……在我国历史上有位老者,道教尊奉他为"道德天尊",他还有一个人们非常熟悉的名字:太上老君。
他姓李名耳,后人尊称他老子。老子以无上的智慧写下一篇五千字的文章--《道德经》。正是这位伟大哲学家思想涵盖宇宙、社会、人生的巨大容量和他的哲学的深远玄博,历史上,无论兵家,法家,纵横家,还是武侠击技家,星相卜筮家,都在《道德经》里寻根探源,找到了自己的理论根基和行为准则。道教在这方面走向了极致,自一千八百年前张道陵在鹤鸣山创立"五斗米道"而史称道教诞生的那一天起,道教就把《道德经》奉为圣典,对"道"与"德"的概念范畴从宗教角度加以阐扬,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神学原理,并在此基础上派生、演绎出教理教义。经过道教徒长期的多方面的神化增饰,最终老子从一个人、一个哲学家而被推崇为创世纪的宇宙至尊天神。
道教不仅使老子变成了神,而且几乎继承了汉民族原始崇拜中的所有鬼神,同时,在发展演变过程中,又创造出了许许多多的神魔鬼仙。武当山的宫观中,道教崇拜的神济济一堂。一尊尊按照道教传说塑造的神、仙祀像,造型上生动逼真,充分显示出古人的智慧和技艺。在这里,人们在以看出他们地位的尊卑,神职的大小,以至他们的职能、性格和心态。
武当山道教玄天真武上帝
武当道教是中国道教的一个重要组成,但同时又有着自己的鲜明特性。武当道教在崇奉的众多神灵中,最高天神的"三清",最高天帝的"四御"都排在了不显眼的位置,而在显赫位置上供奉的却是玄天真武上帝。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东西南北四方都有神镇守着。真武是镇守北方的神。古人把北方星宿想象为龟蛇相缠的形象,称为玄武。古书上记载:玄武,北方之神,龟蛇合体。 武当山道教之圣地
武当山道教之圣地
据宋朝方田子编撰《太上说玄天真武本传神咒妙经》记载,太上老君八十二化身为真武,黄帝紫云元年托胎于净乐国善胜皇后,于三月初三产母左胁降临人间。王太子不愿继承王位,潜心会道,十五岁辞别父母进太和山修练。在绝壁的岩洞里,太子苦修四十二年,于九月初九的清晨,得道升天。
"非真武不足当之",太和山由此改名武当山。相传,真武被五条龙捧拥着升天的时刻,天上散下的花朵象下雨一样弥漫山谷,树林一起摇动奏出天国仙乐。如此仙天盛况,李白在一首神仙诗中是这样描绘的: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下来;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真武被人格化的一个典型情节是"铁杵磨针"。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这个故事不仅以其深刻的哲理启示激励着后人,同时也在暗示着人们,真武是真实存在的,这位王太子如果不是紫气元君化做一位老太婆以铁杵磨针点化他,他将耐不住深山老林中的寂寞和风餐露宿的折磨而功亏一篑。
在宋代之前,道教就完成了真武从人到神的塑造。到了宋代,武当山本山的和传入的许多教派在长期共处中,相互尊重,交参传道,逐渐融合,形成了以崇奉真武为主要特征的武当道教。
据史料记载,宋、元两代,武当山已形成了相当规模的道教团体。元代前期的太和真人张守清就在武当授徒四千人。而每在真武出生和升天的纪念日,来朝山进香的民间信徒"骈阗辐辏",就是说,在这天向武当山聚集的善男信女们象车轮的辐条一样从四面八方向轴心汇拢。那时的武当道教建筑也己是"广殿大庭,高堂飞阁,宫宇巍峨"了。可惜,宋元两代的道教建筑大都毁于战乱兵火,人们只能从幸存下来的一隅来遥想当年了。
武当山道教扶植道教
自宋代起,几乎历代的封建皇帝都极力推崇真武,扶植武当道教,以至到了明朝,武当道教从兴隆走向鼎盛,武当山成了全国最大的道场。
要说历朝各代皇帝推崇真武的原因,则需要讲讲真武升天后的作为。真武升天后,道教传说中的彼岸世界-天界里,魔妖迭起,打斗厮杀。元始天尊在天宫中说法传道时,黑毒血光秽杂之气都冲进了南天门。元始天尊盛怒之下,命真武镇魔除妖。真武以其勇猛,率三十万天兵天将一夜之间降伏了妖魔。"始判六天"就是对他那次出征战绩的评价。打那以后,元始天尊就命真武镇守北方,并要经常下降到人间"普福生灵,操扶社稷"。
这位维护天界秩序的猛将下降到人间自然也应该是保皇权、扶社稷的灵应之神。考察历代封建皇帝对真武的封号,几乎都少不了"保祚佑圣、护国定乱、社稷家神"等内容,这无疑从一个方面说明了真武在皇帝心目中的真正价值。
没有皇帝的推崇,真武有如此高的地位是不可想象的,没有皇室的扶持,武当道教在较短的时间里就走上兴盛也同样是不可想象的。《真武经》开篇第一句是"当今皇帝万岁万万岁",以忠君为鲜明特征的武当道教就是这样从民间进入皇室。
明成祖朱棣夺取皇位后,把武当道教推上了顶峰。这位皇帝从营建武当道场的勘测设计,遣功臣贵戚现场督工,到武当道人如何修持等都亲下圣旨。明永乐年间,通往武当天柱峰的一百四十华里的神道两旁丹墙翠瓦,布满了建筑。宫观庙宇,经堂道房多达两万间。皇帝还派官达四品的内臣太监提督管理武当山的一切事务。武当山以"治世玄岳"的崇高地位成为全国的道教活动中心。
武当山道教法事活动
明朝,武当山做为皇室家庙,经常奉皇帝的旨意,在各大宫中设坛建醮,祭祀神灵,以求风调雨顺,保帝业永固。
这种称做"醮"的法事活动有着严格的程式,首先要设坛,而后上香、鸣鼓、迎驾、祝神、唱神等等。整个过程伴随着念咒颂经,步罡踏斗等规定仪式,充满着浓厚的宗教气氛。
实际上,这是一种与神沟通的仪式。道教认为祈福禳灾,求仙延寿,超度亡人等等人力所不及的事情都能通过这种形式求得神的威力而得以实现。据记载,武当山专为皇帝举行的"金篆大醮"时间长达四十九天,皇帝的命臣及武当山的法师、高功、经师等上千人参加。
在斋醮等法事活动中,音乐贯穿始终。明成祖朱棣营建了武当道场后,从全国各大道教名山钦选四百名精通经典和道乐的高功道人来武当山办道,使武当山道教音乐荟萃了全国道乐精华而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嘎玉撞金,鸣丝吹竹,击金鼓镗*,鸣玉*琅琅……"这段来自古人的描写,是说武当山道教音乐美妙得象是从仙国云端飘来的天籁之音。
抒咏性的诵唱是武当道教音乐的一个组成,保持了最纯、最古老的道乐本色。每日清晨和黄昏诵颂经文真诰,是武当山出家道人自我修持的日常功课,被视为升仙者的阶梯。每次诵唱时间约一个小时,其目的是陶淑性情、虔诚其心,以做到一心向道。
在飞梁绕柱的钟磬之声中,出家人的心灵在净化,尘缘俗虑也在渐渐消淡。然而,仅仅如此是远远不够的,出家道人在住行坐卧、一思一念上都要遵行道教的清规戒律。
武当山道教影响
在漫长的封建时代,道教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思想都发生过深刻的影响。随着封建制度的崩溃,道教也走向衰微。但是,这个有着汉民族古宗教意识特点,有着近两千年历史的宗教仍然影响着人们。
在民间,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对福、禄、寿、财等等利益的欲望渴求,仍在通过烧香、许愿、布施等等途径得到心理上的满足和慰藉。
不知有多少虔诚的信徒在武当山南岩宫两米多长的龙头上烧香时跌下悬崖,也不知有多少善男信女在飞升台上效仿真武升天而坠下深渊。血渍斑斑,目不惨睹,以至到了清朝,地方官员不得不明令禁止这种狂热的宗教行为。
上武当山朝山进香早已是民间信士的宗教习俗,他们或组成进香团,或者以家庭为单位个体进香。但不管怎样,他们把朝山进香当做重大而神圣的事情,斋戒沐浴,神情肃穆,沿途遇庙烧香,见神叩头。这种习俗,千百年来一直沿袭至今。
在武当山,信徒朝拜真武还有一种特殊的形式,叫苦行进香。进香人用五寸长的金属剑从肋颊或锁骨对穿,然后忍着巨大的疼痛,攀爬过百里神道,到金殿求得神的怜悯和保佑。当然,现在这种实行自我戕害的烧大香的人己绝迹,但像三步一拜,五步一叩的进香人还是经常可见的。
信仰者满怀着宗教热情,到这里寻求信仰的果实。在他们眼里,神是善良的,只要心诚,便有求必应;同时神也是威严的,只有匍匐着,叩拜着,才能接近。这种信仰是深沉的,甚至也是残酷的。
在一个宗教信仰自由的国度里,叩也好,拜也罢,都是无可非议的。但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高道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持身正大见吾不拜又何妨,心怀狡诈叩破头皮也无宜。
鲁迅先生说,中国的根柢在道教。那么,重要的是在道教的历史积淀中去发掘出民族智慧的金砂宝藏。
猜你喜欢:
2.道教的简介
3.七大拳系的简介
4.胡玮哲道长的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