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体育运动 > 武术 > 太极拳 > 陈氏太极拳是以丹田为核心的运动体系

陈氏太极拳是以丹田为核心的运动体系

时间: 方婷698 分享

陈氏太极拳是以丹田为核心的运动体系

  陈氏太极拳是一种起源于明末的汉族拳术。是 太极拳流派之一,分 老架、新架和小架三种,清初 陈王廷(约1600~1680)创编。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陈氏太极拳是以丹田为核心的运动体系。欢迎阅读!

  陈氏太极拳是以丹田为核心的运动体系

  关于陈式太极拳的预备式

  从预备式开始就要做好准备,形成丹田为核心,全身各个关节都要符合太极的要求,松肩、沉肘、含胸、塌腰、开胯等等,都来支持丹田,才能形成丹田为核心。当形成了丹田为核心,这个要求贯通了全体,全体安静——这就是预备式。

  动起来的时候依然以丹田为核心,一动全动,节节贯串。我们练习什么套路,老师和老师不一样,这些都不重要,关键是这一“以丹田为核心”构建的运动体系。

  关于“以丹田为核心”

  陈式太极拳始终遵循着以丹田为核心的运动规律。

  太极拳的运动规律只有一个:以丹田为核心。这个运动规律很抽象,丹田动,首先影响腰的缠丝;影响肩、肘、手,肩、肘、手的缠丝;影响胯、膝、踝,胯、膝、踝的缠丝。丹田受到全身的支持,又能影响全身,形成以丹田为核心,一动全动,全身缠丝——这是一个运动形式。

  第二个运动形式是起式,没有缠丝,有胸腰的折叠运化,丹田是前后旋转,这是第二个运动形式。

  第三个运动形式,是在第一个运动形式和第二个运动形式之间的变化,左变后、后变前、左变右、右变后,在变的时候,既往后、又往右、又往左、又往前,又往左、又往后、又往前,每一变得变四个方向。

  所以总结来说,太极拳一个运动规律:以丹田为核心,一动全动,节节贯串;三种运动形式:一个是缠绕螺旋,丹田左右旋转;一个是丹田前后旋转,胸腰折叠运化;第三个在第一和二之间,既有前后又有左右。这三种运动形式同是一种运动规律,前后左右既有前后又有左右,都是以丹田为核心。

  所有套路,包括刀、枪、剑、棍,还有推手,都只有“丹田为核心”这一个运动规律。

  关于练拳的“误差”

  我经常会讲到“误差”,什么是误差?

  在练拳的过程中你首先要知道什么是误差?知道什么是最准确的,凡是不准确的都是误差。知道自己哪一点没有达到最准确的地方,知道自己的误差,一遍一遍的练,缩小误差,水平就会提高。练拳的过程就是缩小误差的过程,缩小误差的过程就叫下功夫,不知道缩小误差就叫白下功夫。

  误差越大,气的流量越小;误差越小,气的流量就越大,缩小误差就是为了达到一气贯通。

  真正的基本功不是表面上看,而是找到、抓住太极拳的运动规律,全身通过遵循这一个运动规律形成一个运动体系。

  我们练拳是个手段,目的就是为了达到这个运动体系。什么时候抓住这个运动规律了,自然就可以构建起这个运动体系。

  因为外形引动内部必然有相当大的误差,但是只要你首先明确运动规律,一遍一遍地练习,就可以缩小自己的误差。

  开始的时候误差大没关系,重要的是你要明确有误差的存在。当缩小了百分之四十的误差,你便有了百分之六十的贯串、合理、协调。内气的流量加大到了一定程度,运动质量就会产生变化,以内导外,内气不动,外形皆然不动;内气一动,外形随气而动。百分之六十的时候,运动质量发生了变化,由外到内变成了由内到外,功夫不断累积,到了这个程度也就是大圈画出来的时候。

  我经常说练习太极拳就是由大圈到中圈到小圈到无圈的过程。无圈是最高境界,内有虚实变化外边看不见,不是真正没有,而是小到看不到。太极拳失传没失传就看大圈画没画出来。如果有人练到大圈,掌握到这个运动规律,就可以精益求精,就没有失传。不是一个套路器械用法失传了,或者是一个老师留一手越传越薄,这些都是外行话。抓住最关键的基本功。表面上基本功就是缠丝的方法。

  陈式太极拳风格特点

  陈氏太极拳采取阴阳学说,以动静开合之理,与刚柔虚实之法,为轻沉迟速互练之术;拳势动作,均以螺旋进退,称缠丝劲,为陈氏独创之奥秘,世代口口相传,颇少文字记载。在陈氏拳谱中,

太极拳经关于理法者,仅为「拳经总歌」及「打手歌」两篇,为陈氏第九代陈王廷所著。此两篇文字说明纵放屈伸与诸靠缠绕,运用缠丝劲,及引进落空,四两拨千斤,与舍己从人,还是由己之理。「打手歌」陈王廷原著为四句,后由子孙衍为六句。

看了“陈氏太极拳是以丹田为核心的运动体系”文章的人还看了:

1.球的力学原理与太极功法解析

2.陈氏太极拳小架的技术核心“合”

3.陈式太极拳的发源地

4.陈氏太极拳练习概要浅解

5.陈氏太极拳的内外相合原理解析

884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