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式太极行拳走架特点
孙式太极行拳走架特点
学习孙式太极拳技击,我们需要掌握多方面的基本功,比如它对于行拳走架的要求,是我们特别需要掌握的。那么孙式太极对于走架有哪些要求呢?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孙式太极行拳走架特点。欢迎阅读!
孙式太极行拳走架特点
走架,在太极拳的运用中时非常广泛的,我们有必要将其学好,这是我们学好太极拳各种技法的关键一步。
孙式太极走架的意义是,通过周身内外的虚实转换、开合变化,以及进步必跟,退步必撤这种运动形式,使习者修为体悟周身劲意的阴阳互济,以达内外合一,动静合一,神气合一的效果。所谓求中和以至神行机圆。
孙式太极拳对走架要求
1、神意要专注,所谓神凝意静。专注于何?机体随重心虚实变化中内气之升降开合、劲意之阴阳互济。
此外,我们还要掌握太极里面“八大劲法”的使用。
2、气息要舒缓,开始呼吸以勿忘勿助为要。不离细微、均匀、深长,久之忘息。
3、身形运作要松、整、匀、轻、静。即肩胯要松:自然下沉,不得较劲。身形要整,头要竖起也称竖顶。
腰要塌住、尾闾下垂,有将脊椎拔伸之意,以腰带动周身,动自腰始,不离“九要”规则。运动速度要匀,其动若静。要进中寓退,退中寓进。
注意身体各部位的协调,配合自己的步法做出相应的动作,以保持身体的平衡。
身形起落要轻,起似沉、落似抬,不可忽起忽落,劲意要静,求以形断意不断,式停意不停。以上为孙太极行行拳总结。
孙式太极行拳走架特点
第一,孙太极最本质的特点是将形意拳之内外合一和八卦拳之动静合一融蓄在太极拳的阴阳混一的中和状态之中。
走架时重心无起伏和晃动,并通过活步使重心不断在转换当中。
第二,是进步必跟,退步必撤。一跟一撤有什么好处?
其一,有利于重心潜换和动静合一的能力。
其二,有利于上下相随,手足相顾,使习者在移动中不失六合之要。
上下相随是指内,即内气上下相通,内气随重心潜换如轮滚动。手足相顾是指外,即周身及四肢随重心移换要整而不散。好处还很多。
第三,孙太极是每逢转身时,多以开合手相接。
其一,可诱导习者在走架中体悟太极拳之要义——圆研之理与升降开合的关系。圆研的实质是,身体随重心之虚实转换,内气之上升下降完成自转。
在这个过程中辅以开合手便于诱导习者体会体内气息之升降与重心潜换相协调。有利于从此式中求得圆研、升降、开合三者的统一。
其二,开合手外在之形式为一开一合,内在运动是内气之上升下降,乃任督之理,开手是通夹脊、督脉之理。合手是冲胃脘、任脉之理。
就五行而言,此式有开肺经之要义。而打通气脉,肺经为其首,肺经开通,齐经具可开矣。第四,孙太极用神特点是,讲究蓄神待机,神不外张。
走架时应注意两点:
(1)不要走成忽进忽退而应走成如水漂落叶,水流而叶不动。其要领是两脚在运动转换中,始终虚实分明,重心平稳过渡,两脚犹如翘跷板的两端,身体重心在不露痕迹中由一端潜换至另一端,并要注意重心在前脚时,不得超过前脚的脚后心。
重心移到后脚时,注意其不要超过脚掌的前心,以此来保持身体的平衡。
(2)不要走成硬进硬退。而要进中寓退,退中寓进。走架在形与意上都要圆。如圈套圈,如环扣环。圈者,环者是掤、捋、挤、按、采、肘、靠,八劲之意在此中互寓、互换、互变之形成。此为走架中劲意流动的窍要。
劲意就是劲之意味,亦即动之潜在趋势。劲意状态应如身披五张弓:两肩根互撑,两肘互撑,两胯互撑,两膝互撑,背椎与肩根、胯根前后互撑。
总之,体内各种劲意要阴阳同根互寓,以守中和之势,故日太极劲。
掌握上述所说的要点,相信对大家的走架会起到很好的规范作用。
要注意,这种互撑不是用力硬撑,而是以意微撑,全身筋肉有而似无,松不着力,唯全付骨架开合相连,均承体重。
要“顺中求逆,逆中求顺”。前四字讲的是在行拳中要于周
身内外走出阴阳互逆的太极劲。后四字则是说这种劲意的转换要自然连续、圆滑、通顺。
此实为太极拳走架中窍要所在。如起手有钻形,落手有翻意。起手时内气下行,内外运动方向互逆。
同样,落手时,体内之气由腰上行,其劲发于脊背,贯于双手。一起一落内外两圆相合,阴阳互逆。
再如打“进步搬拦捶”时,切勿只管一味向前,而应走出形示于前,劲蓄于后。前捶打出时,意呈于外,要劲意深远。
同时后背要暗蓄撑靠坚实之劲,其意要幽深,藏而不露,蓄而待发。此外,在行进中,周身左右互撑,八劲或隐或现随式转换于身体内外。
看了“孙式太极行拳走架特点”文章的人还看了:
4.太极拳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