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体育运动 > 武术 > 太极拳 > 杨氏八十五式太极拳拳谱(2)

杨氏八十五式太极拳拳谱(2)

时间: 方婷698 分享

杨氏八十五式太极拳拳谱

  杨氏太极拳的步法

  1.开立步:两脚平行站立,脚尖朝前,虚实不分,起势、合太极式的步法为开立步。

  2.弓蹬步:这种步是杨式太极拳的基本步法,使用最多,具体做法是前脚脚尖朝前,后脚在前脚外,脚尖方向与前脚脚尖方向成约45°角,两脚的直线距离是练拳者自然裆的距离。前脚弓,后脚蹬,前弓脚小腿与地面垂直,前弓的活动限度为膝盖不能超过脚尖。

  3.前虚后实步:这种步法分左、右虚步。左虚步的做法是,有脚踏实,左脚提起向左前方伸出半步,以脚掌点地,如白鹤亮翅式的步法。以脚根点地,如肘底捶式。左有脚易位为右虚步。这种步法要求后腿坐实,前脚不全虚,也具有支撑的力量。杨式太极拳的左、有虚步,前脚都不是全空的,都要分担身体的重量。实腿分担的重量多些,虚腿分担的重量少些,多与少看架子的高低及以自己尾闾中正,转动自然为合适。

  杨式太极拳的步法中没有实腿分担占身体重量百分之七十,虚腿分担百分之三十这一类的说法。

  前虚后实步还有一种是后脚实,前虚脚全脚掌着地的,如倒撵猴式。

  4.横行步:两脚平衡站立,左脚向左横跨一步,右实左虚,两脚尖均向前。如云手式。

  5.独立步:单腿直立,一脚提起,膝与胯平,脚向里收,脚尖自然朝下。如金鸡独立式。

  6.仆步:接前弓后蹬步,后脚外撇坐实,身胯下蹲,前脚脚尖向前,身稍向一侧俯。

  7.骑马式:两腿开裆如骑马式,这是转换过程中所出现的步型,两脚还是分虚实的。如云手的动作过程中有此步法。

  杨公澄甫《太极拳之练习谈》中说:“两腿宜分虚实,起落犹如猫行,体重移于左者,则左实,而右脚谓之虚;移于右者,则有实,而左脚谓之虚。所谓虚者,非空;某势仍未断,而留有伸缩变化之余意存焉。所谓实者,确实而已,非用劲过分,用力过猛之谓。”在《太极拳十要》中又说:“太极拳术以分虚实为第一义……虚实能分,而后转动轻灵,毫不费力;如不能分,则迈步重滞,自立不稳,而易为人所牵动。”

  杨式太极拳对步的要求要分清虚实,下盘有根;使虚实转换清楚,绝不轻浮。

  杨式太极拳的步有进退二法,进步必后坐使前脚变虚,腰带脚掌转动摆好位置后,后腿往前送身体重量至前脚,前脚承担全身的重量,后提虚脚动步。动步时不往前脚靠近,而是向前迈到确定的位置。《太极拳体用全书》的执笔者郑曼青先生有一首《体用歌》讲到了步与前进法,“我有一转语,今为知者吐,涌泉无根腰无主,力当垂死终无补……足欲向前先挫后……”这反映了他跟杨公澄甫学拳和协助杨公澄甫写书

  得到杨公澄甫传授的精辟体会。涌泉在脚掌中,涌泉有根则步有根,步有根则腰才能有转动的基础,而脚要前进,首先身要向后坐。这种前进法是杨公澄甫所授的家传练法。本书所传的进法也是这种方法。

  退步,前脚提起向身后退一步,不向后脚靠近,直接向后落到确定的位置。这种进退步,在述架

  势时结合实际再加以具体说明。

  掌握了杨式太极拳的“手眼身法步”的要求,就能对杨式太极拳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有利于今后学习拳架和推手。至于杨式太极拳关于身体其他部位的要求比如头、肩、肘、胯、裆、膝等,结合拳式再述。

  杨氏太极拳的要领

  虚灵顶劲

  顶劲者,头容正直,神贯于顶也。不可用力,用力则项强,气血 不能流通,须有虚灵自然之意。非有虚灵顶劲,则精神不能提起也。

  含胸拔背

  含胸者,胸略内涵,使气沉于丹田也。胸忌挺出,挺出则气拥胸 际,上重下轻,脚跟易于浮起。拔背者,气贴于背也,能含胸则自能拔背, 能拔背则能力由脊发,所向无敌也。

  松腰

  腰为一身之主宰,能松腰然后两足有力,下盘稳固;虚实变化皆由腰 转动,故曰:“命意源头在腰际”,由不得力必于腰腿求之也。

  分虚实

  太极拳术以分虚实为第一义,如全身皆坐在右腿,则右腿为实,左腿为虚;全身皆坐在左腿,则左腿为实,右腿为虚。虚实能分,而后转动轻灵,毫不费力;如不能分,则迈步重滞,自立不稳,而易为人所牵动。

  沉肩坠肘

  沉肩者,肩松开下垂也。若不能松垂,两肩端起,则气亦随之而上,全身皆不得力矣。坠肘者,肘往下松垂之意,肘若悬起,则肩不能沉,放人不远,近于外家之断劲矣。

  用意不用力

  太极拳论云:此全是用意不用力。练太极拳全身松开,不便有分毫之拙劲,以留滞于筋骨血脉之间以自缚束,然后能轻灵变化,圆转自如。或疑不用力何以能长力?盖人身之有经络,如地之有沟壑,沟壑不塞而本行,经络不闭则气通。如浑身僵劲满经络,气血停滞,转动不灵,牵一发而全身动矣。若不用力而用意,意之所至,气即至焉,即意到气到,如是气血流注,日日贯输,周流全身,无时停滞。久久练习,则得真正内劲,即太极拳论 中所云:“极柔软,然后极坚刚”也。太极拳功夫纯熟之人,臂膊如绵裹铁,分量极沉;练外家拳者,用力则显有力,不用力时,则甚轻浮,可见其力乃外劲浮面之劲也。不用意而用力,最易引动,不足尚也。

  上下相随

  上下相随者,即太极拳论中所云: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 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也。手动、腰动、足动,眼神亦 随之动,如是方可谓之上币相随。有一不动,即散乱也。

  内外相合

  太极拳所练在神,故云:“神为主帅,身为驱使”。精神能提得起,自然举动轻灵。架子不外虚实开合;所谓开者,不但手足开,心意亦 与之俱开,所谓合者,不但手足合,心意亦与之俱合,形与神合一,即内外合为一气, 则浑然无间矣。

  相连不断

  外家拳术,其劲乃后天之拙劲,故有起有止,有线有断,旧力巳尽,新力未生,此时最易为人所乘。太极拳用意不用力,自始至终,绵绵 不断,周而复始,循环无穷。原论所谓“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又日 “运劲如抽丝”,皆言其贯串一气也。

  动中求静

  外家拳术,以跳掷为能,用尽气力,故练习之后,无不喘气者。太极拳以静御动,外动内静,虽动犹静,故练架子愈慢愈好。使则呼吸深长,气沉丹田,自无血脉愤张之弊。学者细心休会,庶可得其意焉。

  杨氏太极拳的发源地

  古城文化

  杨式太极拳发源地是河北永年广府。广府古城位于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县广府镇,历史悠久、自然风光秀美、文化底蕴深厚,是全国独一无二的古城、水城、太极城。

  古城广府古称曲梁,自西汉起,历代为郡、府、州、县治所。隋唐以前为土城,周长六里二百四十步。隋末唐初,夏王窦建德曾在此建都。古城内外历史文物及遗存众多,有广府古城、弘济桥、杨露禅和武禹襄故居、毛遂墓、藏兵洞等国家、省、市文物保护单位20余处。

  古城美誉

  古城坐落在面积达4.6万亩的河北省三大洼淀之一的永年洼中央,围绕古城墙四周是长约5公里的护城河。永年洼平均海拔41米,淀内长年积水,且水质优良,历史上是著名的天然水产养殖场,被人们赞誉为北国的“鱼米之乡”。

  太极城这里是杨、武式太极拳的发源地,诞生了杨露禅和武禹襄两大门派太极拳创始人,并衍生出孙式和吴式太极拳两大门派,自1991年以来,成功举办了十一届国际太极拳联谊会,大力弘扬了太极文化。2005年,永年县被命名为“中国太极拳之乡”、“中国太极拳研究中心”。


看了“杨氏八十五式太极拳拳谱”文章的人还看了:

1.杨氏太极拳四十八式拳谱

2.杨氏太极拳拳谱

3.杨氏太极拳二十四式拳谱

4.传统杨式太极拳28式拳谱

5.103式杨式太极拳拳谱

785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