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对抗掤劲为先
太极对抗掤劲为先
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是一种自然规律形成于客观社会中的文化现象,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是中华民族武术宝库中的一支奇葩。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太极对抗掤劲为先。欢迎阅读!
太极对抗掤劲为先
掤劲意即向外、向上捧托之劲。就是手臂呈弧度撑开、撑圆。掤劲时手臂屈肘要大于直角,不可成锐角。从力学上讲,弧形的抗压能力要强于其它形状。掤劲不是向外硬顶、硬撞之劲,而是一种具有沾、粘、连、随的灵活之劲。它似松非松,柔中寓刚,犹如棉里裹针,要求外形上柔和而又内含坚刚,身法上灵活而又稳重,而且在劲路上还富有弹性和韧性。
掤劲在太极拳技击中非常重要。出手都是以掤劲为先,掤劲就像战场上机警的侦察兵,又好像一道牢固的防线。利用掤出手臂的听劲(耳听、眼观、肌肤、汗毛的触感),迅速从中判断出对方进攻力度的大小和方向,以便采取相对应的方法,或打或化,随机应变。
掤劲是太极拳基本技击方法,因为掤劲在太极拳技击中应用的重要性,所以被排在太极拳的八种技击方法之首。从太极拳技击上讲,掤劲不只是一种简单的掤式技击方法,而且还是其它种技击方法应用前的试探劲,也是一种防守反击的劲。在太极拳技击中是必不可少的一种劲路,掤劲是在应用其它种技击方法时的通用劲,应该时时、处处都含有,贯穿于太极拳整个运动过程,任何时候都不可缺少。
掤劲是一种横劲,主要是以化解直劲和反击直劲的一种劲路。当对方以直劲进攻发力时,我应逆着对方的来劲螺旋向上、向外发力,但必须与来劲互呈角度和走弧线,达到使对方之力改变方向或被掤劲击倒。掤劲要应用好,全赖腰的转换,腰到掤劲自然就会到,腰化掤劲既化。还必须要做到下盘的稳固和灵活,掤劲发力时,心气下沉、足蹬地、转膝、拧裆转腰、转胯、旋脊、转背、旋膀,将掤劲从手臂螺旋发出。要求周身上下一家,发力要内外一致、意气结合、以腰为轴、螺旋缠绕、节节贯穿、刚柔相济、松活弹抖。真正做到一动无有不动,一静四肢百骸皆静。只有这样的掤劲,既不失刚猛之力,而又有灵活之劲。
要想将掤劲应用好,必须要做到不丢不顶,圆活自如。在太极拳技击中讲的丢劲其实也是扁劲,就是掤劲防守不足,刚劲缺少,容易被对方压扁,外掤之劲力度不够,所以也叫软手;顶劲其实也是抗劲,就是柔劲不足,进攻过度,容易被对方借力或被大力者取胜,外掤之劲用力太过,所以也叫硬手。掤劲要做好,必须注意容易出现的丢、扁、顶、抗这四病,要想克服这四病,就要做到无过不及,随屈就伸,不偏不倚。在掤劲时手臂要撑开、撑圆,保持一定的弧度,劲力上要浑圆,方可圆满而又有张力。在任何情况下手臂都要呈一定曲度,做到劲曲蓄而有力,但又不可掤力过大,过大容易失控前倾或被借力。进攻时随机应变、圆转自如,做到有力而不过,柔顺而不软。
要想练好掤劲,必须要先去僵化柔,然后再练柔成刚,只有练到刚柔相济,蓄发相变,对敌应用时才能做到守可自保,攻可取胜。
掤劲不光有掤的外形,而且还得有掤的内劲,如果只有外形没有内劲的充斥,那么掤劲也是空虚的,不堪一击。就好像皮球是圆的,如果充气不足,它只要一受压就会扁下去。所以只有充足的内气支配掤劲,才能做到内外一致,形气合一。
掤劲在技击应用方面非常有效。例如:当对方出右拳向我面部击打过来时,我心气下沉,重心落稳,下盘做到稳而灵,上身做到松而活,同时迅速抬起右臂,用右小臂逆缠丝螺旋劲由内向外,由下向上将对方的来拳拨挡开,使其发力方向改变,不能作用到我身上,进而上右步重心右移,上下合力,左脚蹬地,右小臂继续向前向外发力,用掤劲将其掀翻击倒,此式是太极拳技击中讲的直劲来力横劲破的方法。如果对方用双掌或双拳击打过来也是同样道理,都是用横劲破直劲的方法,用掤劲来接挡试探出对方来力的方向和大小,同时采取相对应的方法,如果对方发的力量小,我迅速加大掤劲的力度将其击倒;如果对方发力过大,我用掤劲将其来力方向改变,然后再寻找机会进攻。也可以随时加上捋、挤、按、采、挒、肘、靠的任意一种技击方法或多种技击方法合用,效果会更好。
所以只有理解掌握了掤劲的含义,才能在实战技击应用中进可攻、退可守、攻守兼备、刚柔相济、克敌制胜。
看了“太极对抗掤劲为先”文章的人还看了:
1.太极论之掤劲
4.求太极掤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