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体育运动 > 武术 > 太极拳 > 太极拳把握好六个“度”

太极拳把握好六个“度”

时间: 方婷698 分享

太极拳把握好六个“度”

  “度”无处不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存在着度的把握,事与事之间的平衡中存在着打理度的水平。对度的把握说起来容易,做起来是件不容易的事情。作人做事如此,学练太极拳也是如此。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太极拳把握好六个“度”。欢迎阅读!

  太极拳把握好六个“度”

  练拳最关键的是把握好尺度,有度制衡,衡而适度,就能挥洒自如,打出水平,达到境界。主要包括:速度、角度、幅度、力度、柔度、和高度。

  太极拳把握好六个“度”一、速度要慢。

  太极神韵在于她的缓慢柔和,拳架中的每一招式都要以意导气,以气运身,每组造型,只有慢才能完成。为什么要慢,其中道理深刻。

  1、慢可以矫正动作。对初学者而言,只有慢才有时间纠正修改不顺、不畅、不灵、不实动作,以使动作更加规范,姿势更加正确,还可以细心揣摩每一个动作的来龙去脉、攻防含意。对套路熟悉者来说,慢可以保持呼吸自然深长,才有时间去感悟丹田之气与周身相随的感觉,才能领悟太极拳的奥妙所在。

  2、慢容易镇定放松。习练太极拳要求全身放松,内脏器官、四肢百骸、筋脉皮肉等身体各个部位,完全处于放松状态,使其不受任何拘束或压迫,做到“动中求静,虽动犹静”。放松后就可随屈就伸,舍己从人。慢动作可以逐步体会和纠正全身内、外不放松之处。

  3、慢能够强身健体。动作慢,刚少柔多,只有慢动作才能轻灵活泼,举动美妙,仪态万千,在美妙况味中造就内功,达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之目的。

  4、慢是太极拳特点。拳架中的每一招式都要以意导气,以气运身,四肢百骸无所不到,只有慢才能巧妙完成。只有慢才能将内气与外形合二为一,才能开合蓄发,粘沾相随。

  太极拳行功盘架必须慢,慢求的是功力、劲道。如果盘架子时打的过快,内在的功力劲道就体会不出来,拳打慢了,气就会下沉,松柔自然就有了,因此,练拳时慢才能练出水平,达到太极的境界。

  太极拳运动速度的慢,是同其他武术相对而言的,慢也是有度的,慢以气势连贯、呼吸自然、动作不间断为度。若速度过慢,势必造成呼吸与动作脱节,因此讲,慢并不是越慢越好。

  太极拳把握好六个“度”二、角度要准。

  练太极拳的方向,要以起势的方向为准,起势的方向确定之后各势的方向相应确定。练拳必须严格按照各势规定的方向进行,不可任意偏转。所谓太极拳的方向,包括两脚的相对位置、动作的方向,眼神顾及的方向,两手的相对位置,手指所对的方向等。

  练拳时扣脚、转腰、迈步、落脚、出手方向都要规范。如右揽雀尾的丁步抱球:要重心左移,身体右转90度,右脚外撇;左单鞭的丁步按掌:上体右转45度,重心右移;且记,凡落脚都要有适当的位置,都要有适度的脚尖方向。

  太极拳的角度是依据太极拳八门、五步十三势的方向确定的。要求“发劲须沉着松静,专注一方”,太极拳只有八个方向,即南、东、西、北、西南、东北、东南、西北。方向不可偏差,角度均应合度。

  从道理上弄明白了以后,练起来能使心底豁亮,路数清楚,目的明确,动作才能到位,并能有效地发挥太极拳的技击功能和健身效果。动作自然也就规范了,比如“云手”它主要是个防守动作,用于拨打对方的进攻,以保护自己,当手运行到左边或右边时,则可用分靠之力变守为攻,或击打对方,这就是太极拳中所蕴含的防中有守,守中有防的哲学思想。

  太极拳把握好六个“度”三、幅度要圆。

  “圆”是对太极拳行拳走弧线的基本要求。圆指习练时要圆满、活顺、自然,身体的各个部位处处走圆,防止动作直来直去,出现棱角及僵硬的动作。太极拳运动,实际上就是“开与合”的运动。开合的变化是内外统一的,是在意识指导下先内动而后外动的。在练习时要求“里边不动,外边不发”,每个动作都要求“始而意动,继而内动,而后外动”,这里所说的动作包括肌肉、骨节、内脏器官机能的内部运动和身驱四肢的外部运动,只有这样“内动导外形,外形合内动”,才能称之为内外合一。当然,开合是有变化的,即“开中有合,合中有开”,“开中有开,合中有合”,开合互为其根。

  太极拳拳架科学合理,舒展大方,架势开阔,气势庞大,立身中正安舒,支撑八面。一般初学者,先求姿势开大,以松其筋肌,舒筋活血,使身体强健。而后再研究内含“精、气、神相聚”,外延“筋、骨、肉合一”。内外兼修,动静结合,由开展而紧凑,由健身而理解攻防意识。架子的开展与紧凑均须有度。拳论要求“无过不及”,过于不及皆失重心。手臂伸出将直未直为度,弓步的蹬腿以将直不挺为宜。双臂和两腿都不可直挺,但也不能缩手缩脚、弯腰驼背。

  太极拳把握好六个“度”四、力度要匀。

  太极拳的劲力要刚柔相济。这里的匀指匀速匀称,要做到劲力的匀速匀称,必须强调两点:一是呼吸要匀,呼吸匀速,身体自然放松。二是行架要匀速,要连续、圆活、轻松、自然的做好每一个动作,中间不能有停顿处,连绵不断,行云流水。招式过渡要匀称 ,如倒撵猴,脚步从提起到落实,速度要均匀;下势,腿下坐的速度要均匀;动作与动作之间连接恰到好处,一个动作的结束就是下一个动作的开始,使劲力绵绵不断,周身一家,完整一气。劲力起于脚根,主于腰间,形于手指,发于脊背。前进后退,无丝毫散乱,曲中求直,蓄而后发,方能奏效,即借力打人,四两拨千斤。

  太极拳把握好六个“度”五、柔度要刚。

  太极拳又称柔拳、绵拳。什么叫柔?柔就是要做到有控制的紧张,在保持适当紧张的同时做到最大限度的放松。练柔,首先要放弃动作中原有的僵劲、硬劲,“有心求柔,无心求刚”全身放松。当然,这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待这一过程过后,练刚的过程既随之开始。打拳,要求有柔有刚,刚柔相济。太极拳的“柔”不是无弹性的柔,“刚”也不是鼓劲的刚。刚柔是变换的,在神气上是通过隐与显而表现出来的,隐则柔,显则刚;在姿势上是通过开与合而表现出来的,在动作过程中表现为柔,在动作达到落点时表现为刚。这个变换是由精神意气的隐显来掌握的。以此做到柔中寓刚,棉里藏针,动如江河,静如山岳。

  太极拳把握好六个“度”六、高度要适。

  练太极拳的架子可高可低,高架子运动量小,适合于年老体弱者;低架子运动量大,适合于身体强壮者;专业运动员、练功夫的人,架子可以更低。架子的高、中、低,要根据习练者的身体状况和熟练程度来决定。但是,不管是采取高、中、低任何一种架式,从起势开始就要确定高低尺度,整套动作自始至终都要保持同样的高度。

  太极拳脚步的大小与架子的高低要相适应,练拳时迈出的腿长度是固定的,步子的大小完全取决于坐实的腿下蹲的高低,下蹲得越低,步子就越大。但是,拳架高低必须根据习练者体质和腿上功夫而定。勉强降低架子,必然会产生虚实不分等毛病,但练一套拳保持架子高度一致是必须的。拳论指出:无使有缺陷处,无使有凹凸处。有人练拳时有意把架子压低,以显示自己腿上功夫,结果使弓腿膝盖 超出脚尖,甚至上体前俯等。上步撤步时,脚步也不可过高,务必贴地而行,脚抬的过高,从练身讲,下盘不稳;从技击角度讲,容易受制于人。保持稳定的架子高度,就是保持稳定的运动量,就是保持骨肉之间稳定的气血流通。

看了“太极拳把握好六个“度””文章的人还看了:

1.体悟太极拳六松

2.习练太极拳如何预防膝盖痛

3.太极拳“贯通劲”与“两节劲”之别

4.如何认识太极拳的慢练与快用

5.太极拳的心理轨迹

765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