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体育运动>武术>太极拳>

太极拳的阴阳入扶

时间: 方婷698 分享

  陈氏太极拳所谓的阴阳入扶,是指拳势中阴阳相互渗透和相互搀扶之意。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专门为您整理好的:太极拳的阴阳入扶。

  太极拳的阴阳入扶

  陈氏太极拳要求,无论是以形导气,还是以气导形,其最紧要者,全在阴阳协调平衡有度,及阴阳入扶程序的体现。陈鑫云:“纯阴无阳是软手,纯阳无阴是硬手;一阴九阳根头棍,二阴八阳是散手,三阴七阳犹觉硬,四阴六阳显好手,惟有五阴并五阳,阴阳无偏称妙手,妙于一着一太极,空空迹化归乌有。”可见练太极拳之阴阳,首先注重阴现阳藏。在其理念的引导下,必须细心推求:明其阳而注其阴,知其前而注其后;明其领而注其催,知其开而注其合;明其运而注其聚,知其出而注其入;明其放而注其卷,知其发而注其蓄。从而加强对阴经、阴势、阴气、阴劲,及对柔软的节段升华。松柔以后,逐渐向“柔中寓刚”迈进,到“刚柔相济”阶段后,即是陈氏太极拳阴阳入扶的功夫层次。


太极拳的阴阳入扶

  以太极拳中姿势观之,分为俯势和仰势。

  俯势:俯势虽为阴势,却可以入阳气,同时注重督脉领导诸阳经之气顺脊背直上,气升于顶,经百会穴进入泥丸宫内稍加停息后下降,随着松肩垂肘、含胸塌腰,气机经过中丹田(前对膻中穴,后对夹脊关)继续下沉于腹,由于束肋合腹的动作配合,小腹的关元、中极二穴同步内收纳气(冲震命门),使气复归于下丹田之中。内劲要求除头顶悬外,全身之劲全部松入脚底,以助足底之劲上翻传导。例如陈氏太极拳小架中的“闪通背”一式,气机三次通背,第一次遗背的动作要领就如上所述。

  仰势:仰势虽为阳势,却可以入阴气,同时注重任脉领导诸阴经之气上升,经头顺脊而下降,由命门而入丹田,构成阴阳倒转之势头。以陈氏太极拳大架中“闪通背”一式为例,气机三次通背时第二次通背的动作。

  可见太极拳的阴阳入扶程序是:以背为阳,太俯而曲,则督脉交任脉,过阳而入阴,阳与阴人扶也;以腹为阴,太仰而弯,则任脉交督脉,过阴而入阳,阴与阳人扶也。因此,在陈氏太极拳运动中,要细心体会每一个拳势中每一动的阴阳入扶程序。应当引起注意的是:无论是阴扶阳,还是阳扶阴,都要求做到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不滞不息,循环无端地运行着。入阳气时,必须使阴气扶起,否则,气机偏重于阳刚,容易导致身体内部气机死而不活,神气呆滞;还容易导致肢体与关节僵硬死板,来脉转关过节不灵,无法做到松柔圆话、旋转自如。入阴气时,必须使阳气扶起,否则气机偏重于阴柔,导致身体内部气机散而不聚,形体松懈而无劲力,毫无掤劲可言,很难形成聚合之势。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陈氏太极拳运动中,必须贯穿“阴来阳逆,阳来阴逆;不滞不息,不乖不离”的原则,每练一式,头顶必须虚虚领起,促使脑后脖颈上佐中气的两条大筋放松而直竖,保证中气畅通无阻。同时周身松紧有序,领导全身骨节与劲路的运行、转关、磨合、落点、还原总归完整一气,此即陈氏太极拳“阴阳入扶”的真义所在。

看了“太极拳的阴阳入扶”文章的人还看了:

1.解析太极拳阴阳

2.太极拳的特点之阴阳论

3.太极拳的“太极"与武术中的“阴阳”

4.陈氏太极拳中的缠丝劲的由来

5.陈氏太极拳圆圈运动论

6.陈氏太极拳圆圈运动论

7.浅谈太极“顶头悬”

8.太极拳入门六步诀

9.太极拳呼吸“出肾入肾是真诀”

10.太极拳入门动作要领是什么

574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