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体育运动>武术>太极拳>

太极拳的“白鹤亮翅”要点

时间: 彦刚1197 分享

  “白鹤亮翅”,是太极招式之一。最早在陈氏太极拳中被称为“白鹅亮翅”,在陈氏太极拳第八代传人陈鑫的《陈氏太极拳图说》中记载:“如白鹅之鸟舒展羽翼象形也”。下面学习啦小编整理的太极拳的“白鹤亮翅”,欢迎阅读。

  太极拳的“白鹤亮翅”

  一、用法

  接前势。如对手从我身体左侧,用双手击来,我速将右脚收回,提起向前踏出,脚尖稍斜(东南面),稍屈坐实;身体随右脚同时转向左(南),左脚移到正面前方(东)脚尖点地,左手心同时合在右臂肘的里侧稍沉,右手随即上提到右前额上展开,右手心向上向外,用我右手把对手的左手向上提。左手急往下,从左侧向下展开到左胯旁,手心向下,那么,对手的两手的力,就被我分散不整了。

  二、动作过程

  1、重心仍在左足,腰身稍左转,左胯根微内收,右足提起,同时左肘向左后撤,随撤随着臂内旋使掌心翻朝下;右掌也同时随转体自前而下,向左前弧形移于左手下侧,随移随着臂外旋使掌心翻朝上。眼神梢顾左时后撤,即转向前平看。

  2、右脚向前仍在原地落下,先以脚跟着地,随即钟尖约成45度踏实。腰渐左转,重心渐渐全部移到右腿,右腿屈膝坐实;在转腰上步的同时,右臂上提至上腹前,左掌附于右小臂里侧(面向东南);眼关到右臂。

  3、身体向左微转,左脚稍提起,移到体前(东),以脚尖虚点地,左膝微弓;同时,右掌向前上提,随提随将臂内旋,使掌心翻朝外(手指斜向上),左掌也同时弧形下落在左胯旁,掌心向下坐腕,指尖向前。眼稍关及右掌上提,随即向前平视,但眼神要关及两掌。

  三、 要领

  1、右腿提起和左时后撤,右肩下沉、要同时进行。头不要低,身体不要前俯后仰,左胯根要内收,这才显得上下一致。

  2、要有朝上的气势,但右腿仍要下坐拔腰,这样,就有着上下对拉,身体拔长的感觉,但要注意,不可形成挺腹。顶劲上领,精神就提得起,沉气落胯,下盘就稳重。

  3、成定势时,两臂要成弧形,但不可翘肘挺直,右掌虽在右额前上方,但不可抬肘扛肩,而要松肩垂肘,坐腕。身体仍须中正,不可前俯、后仰、不可挺胸、凸臀。

  四、要求

  1、虚实要清。在右脚收回和再向前迈出时,重心全在左腿;左腿要坐实,在向左转体,左腿提起,向前迈出时,重心全在右腿;右腿要坐实,重心的变换不要过快。

  2、腰为车轴。带动四肢旋转,在随腰左转,左肘向左后撤时,要求以腰带动手,不要只动手不动腰。

  3、左腿向前足尖点地,要虚,不要负担身体重量。

  4、右手上提左手下按,要右分意,不是两手互不联系,外形不露,有意即可,要用意不用力。

  5、两手分时要拔腰,要对拉拔长,要提档,不是身体柱上,而是有伸展的感觉。

  6、右掌自然斜向上,不要横掌,横掌就要抬肘。

  7、要做好含胸拔背,不要凹胸,紧张内收,而是胸部要有宽舒的感觉,胸肌放松,有利于横膈的活动。初学者要注意不挺胸、但也不能驼背。

  五、易犯错误,产生原因,纠正方法

  1、错误:右手自前下落时,左手停顿不动。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未做左手后撤。纠正:要两手都动。

  2、错误:提右腿时上体前弯。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为了想减轻维持身体重心的左腿力量,造成凸臀或弯腰凹胸、低头。纠正:上体仍正直,注意尾闾中正。要步随身换,身体歪斜就会失去平衡。进退转换时虚实不明,下盘不稳,就会失去平衡,形成身体歪斜。所以,立身须中正安舒,做到上下基本一条线。

  3、错误:右腿前迈急促落地。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重心过早前移,失去轻灵。纠正:要左腿微下沉,重心在左腿的位置不动,右腿慢慢前伸、就能轻轻落地。

  4、错误:定势时,两腿夹紧。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左脚横向距离不够,应略向左移。纠正:胯根应松开撑圆。

  5、错误:定势时低头猫腰。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对虚领顶劲不够注意。纠正:头顶百会穴轻轻上提,头部自然正直,身体也就不易前俯后仰;但也不能硬顶,形成僵直。

  6、错误:左臂夹紧,手指不向前。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肩不松。纠正:肩要松,腋下要留有一拳的空隙、左手要坐腕。

  六、 教法和练习法

  1、讲解、示范(着重手的移动和位置)建立整体概念。

  2、集体跟练。两个方向分两个段落练习,不要增加练习者既要学动作又要变方向的困难。

  3、教师从不同位置观察存在错误,从南向北看两手的移动;从东向西看两手位置、朝上的气势等。

  4、采用不同方法进行纠正得到提高、同时也增强了体质。

  5、结合用法对练: ①甲--在乙的左侧用两掌击来。⑦乙--从提手上势的姿势开始,收右腿再向前跨出,左转体,分两手.右手上提左手往下、把甲的两掌分开。

  反复操练,两人交换,体会动作的技击意义。

  6、动作口令(初练者):①收右脚,合。②出右脚原地踏。③身体由南转向东。④出左脚向东。⑤右手上提左手柱下、两手分。⑥上拔下坐。

  7、反复练习右腿收回迈出.注意上体不前俯后仰,迈步似猫行.落地要轻。右腿要用左腿下沉来“送”。落地时足掌斜向里约45度。反复体会、反复练。

  8、由提手上势来接本动作、上体微左转、左肘向左后撤,右手自前向下,同时右腿提起、反复练习,使一势接一势、不使停顿。

  9、初学者要反复做、右腿前迈、后脚跟先下地。足掌斜向里约45度,使之了解,为转体后做好脚的准备工作,不使以后的动作别扭。

  10、右腿坐实,左腿做从体侧放到体前、从体前回放到体侧的练习。其时,右侧胯根微向里抽下沉,左侧胯、腿部分肌肉放松,使左腿灵活移动。

  11、反复对照自己定势时的两手位置,互相纠正。不使太开、太高、太低。

  七、技术分析

  1、本动作是一个分的动作,所以,练习者在做两手上下分时,用意必须清楚,当然应是用意不用力。

  2、定势时是左虚步,但不能虚得全然无力,实得全然站煞。

  3、太极拳的锻炼,肘始终要有下坠劲,白鹤亮翅中的右臂上举超过肩,但肘的内劲仍是下坠而沉。所以,右手不能横掌、横掌就要抬肘。

  4 本动作在锻炼时很容易架子升高。练整套拳时、开头确定的高、中、低的架子,以后就要始终保持在同一个高度,不应忽高忽低。

  5、练白鹤亮翅的动作、容易散乱、练不好上下相随。太极拳说要做到:“身动、腰动、足动、眼神亦随之动,如是方可谓之上下相随。但是,初练者往往在提手上势接白鹤亮翅时,右腿收回,右手收回,左右两手在身前合,右脚尚未向前踏出时即形成断续。从用法上看、对手从我左侧用双手击来、我右手随沉随起,提收至右额角上展开,左手急往下、起着沾、连、粘、随的作用。在分彼之力时,既不对抗、也不断续,使其毫不得力、使彼之力分散而不整、为我所制。所以.我的手足动作要上下相随,绵绵不断.并应右手随合随起,身亦随右脚前出同时转向东、眼神亦先于手到达。这样就符合拳论所说: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的要求,也就上下相随会散乱。

  6、本势定势时,一般练不出“气势”、不是点头凹胸就是挺胸凸臀,难练之处就是练“意”。动作应该有朝上的气势,要精神提得起,要感到头顶处有一股劲往上拉,小腹处有一股劲向下沉、身体好像被两股劲拉长、外形上拳架舒展,精神上虚灵自然,动作就符合要求。

  7、练太极拳要重视“松”。就是要松开自然。口腹不闭气、呼吸深、慢、柔、匀。四肢腰腿不起强劲,整个躯体放松,精神上也随之放松,松是舒松自然、但不是松懈。初练者容易使僵力、反复久练,逐步消除了僵力、动作就舒松自然,就能获得“圆活之趣”。同时,锻炼时舒松自然,肌肉内的毛细血管开放的数量增多,使周身血脉畅通,特别对静脉血,通过肌肉的一紧一松、促使血液回流心脏;紧松交替也使血管放松,有利于血压下降、所以,两手合时坐实左腿、其他肢体要放松;出右腿坐实,则左腿等其他肢体也要放松,这样一紧一松,就能这到舒松自然,呼吸协调.血流畅通。

  8、“神为主帅,身为驱使”,练拳要重视内外相合,要重视开合。开者,不但手足开、心意亦与达俱开;合者,不但手足合,心意亦与之俱合。要内外合为一气。要先有内动而后随着外形也动。所以“练意”、“练气”、“练身”同时进行。拳论:“凡此皆是意、 不在外面”。说明特别重视“意’、因之.练白鹤亮翅、意识上的合与分。结合动作、呼吸和动作上的收、展、要内外相合, 重视“意” 的作用.才能练好动作、增进健康。


太极拳入门相关文章:

1.初学太极拳的必须知道的知识

2.初学者如何学太极拳 学太极拳的方法技巧

3.太极拳入门知识

4.杨式太极拳入门基本功

5.如何正确练习太极拳

太极拳的“白鹤亮翅”要点

白鹤亮翅,是太极招式之一。最早在陈氏太极拳中被称为白鹅亮翅,在陈氏太极拳第八代传人陈鑫的《陈氏太极拳图说》中记载:如白鹅之鸟舒展羽翼象形也。下面学习啦小编整理的太极拳的白鹤亮翅,欢迎阅读。 太极拳的白鹤亮翅 一、用法 接前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陈式太极拳增强功力的方法
    陈式太极拳增强功力的方法

    功力,是太极拳的本。一切武术的功夫高低,主要是看它功力的深浅。当然,太极拳的功力既包含外功,也包含内劲。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整理的陈式太极拳

  • 太极拳得力感的作用是什么
    太极拳得力感的作用是什么

    太极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太极拳本来是用于实战技击的,随着太极拳强身健体作用逐渐得到认可,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练习太极拳,为了大家能更

  • 太极拳入门:浅论太极拳
    太极拳入门:浅论太极拳

    何为太极?拳经曰: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无极是静,寂然不动:太极是动,感而随通。动生于静,无极生太极。太极拳是阴阳拳,拳路中只有阴、

  • 太极拳的“内劲”与“内气”
    太极拳的“内劲”与“内气”

    在中国武术文化中,对力、内气与内劲等内容的探究是历代拳师们不休的话题。探讨这些问题的实质,自然成为身在现代科学技术高度发展时代的练武人或

4037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