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太极拳流派:后天法
本文主要介绍早期太极拳流派之一:后天法。后天法多用肘法,相传为宋胡镜子所传。由于流传不广,世人知之不多。下面就跟随学习啦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吧。
早期太极拳流派:后天法
清初抄本《宋氏家传太极功源流支派论》(据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出版之《太极拳之研究——吴图南太极功》所录古谱)记载:“胡镜子在扬州自称之名,不知姓氏,此是宋仲殊之师也。仲殊安州人,尝游姑苏台,柱上倒书一绝云:‘天长地久任悠悠,你既无心我亦休。浪迹天涯人不管,春风吹笛酒家楼。’仲殊所传殷利亨太极拳名曰‘后天法’,亦是拥捋挤按采捌肘靠也。然而势法名目不同,其功用则一也。如一家人分居,各有所为也。然而根本非两事也。后天法目:阳肘阴肘遮阴肘肘里枪肘开花八方捶阴五掌单提肘双鞭肘卧虎肘云飞肘研磨肘山通肘两膝肘一膝肘。”吴图南得《宋氏家传太极功源流支派论》,知宋书铭有家传古谱也名《太极功》,经与对照,仅标题不同,宋书铭家传的是《宋远桥太极功源流支派论》,正文内容完全相同。吴图南民国初年曾将《宋氏家传太极功源流支派论》抄送给许禹生、吴鉴泉、杨少侯、刘彩臣、刘恩绶、纪子修每人一本。民国时,许禹生的《太极拳势图解》、王新午的《太极拳阐宗》和李先五《太极拳术》诸书关于早期太极拳之源流,即根据《宋远桥太极功源流支派论》。但许禹生、王新午等人也不清楚后天法是否还有流传。王新午曰:“殷利亨之后,其法尚在,而其传不详矣”(王新午《太极拳阐宗》)。其实,后天法并未失传,杨禄禅所传之府内派十套拳即有后天法,只因杨氏将其作为秘技密传,与杨式太极大有渊源之武式、吴式、孙式也无所传,武林中更无传闻。2001年以来,杨式太极府内派传人李正公开其秘传之十套拳,才为世人所知。李正介绍说:“后天法工于外形,多属肘法、膝法。以爆发力、抖弹力等明显发力见长,外形勇猛刚烈,表现了人的本能反应。后天法与先天拳(太极长拳)的练法形成鲜明对照。”(李正《浅说杨式太极府内派功法》)杨氏所传之后天法拳谱如下:阴五掌,阳肘,反身肘,晾阴肘,遮阴肘,肘夺枪,肘开花,八方捶,单鞭肘,双鞭肘,卧虎肘,云飞肘,研磨肘,扇通肘,两膝肘,一膝肘,阳五掌。经对比,可知杨氏所传与《宋氏家传太极功源流支派论》记载之后天法拳势名称基本相同。
胡镜子所传后天法,武当道门也有流传,与杨氏所传不尽相同,为三十六式天罡肘,有追魂夺命与丹脉真传之密。武当先天六脉太极拳传人李兆生在《中国太极拳统真大典·一代英侠留鸿爪》一文介绍说:“胡镜子,初年以磨镜为生涯,隐道藏身,行迹于武林,传之后世之绝有三十六天罡肘,世人少闻,因隐行藏,世人莫知其迹。三十六肘有追魂夺命与丹脉真传之密,后人追其传踪,誉为玉镜祖师,其内传有脉,修行曾留迹江南扬州一带。”玉镜祖师三十六天罡肘拳谱如下:玉镜鉴心(桩法、肘功),游行肘,顶封肘,双分肘,伏案肘,冲肘,降肘,切肘,春风破路肘,挤行肘,山人捧图肘,行云带肘,枕肘望月,阴阳滚肘,迎风破浪肘,揖肘,起伏迎风肘,蟠龙肘,分水肘,童子学剑肘,龙虎栽肘,阴阳排肘,斗月焚香肘。绷肘,金鸡肘,伏羲肘,阴阳切挤肘,掳肘索褂,撞肘翻天,碾肘破挤,水中沉叶,肘下抛锤,就地滚翻肘,错打连环肘,龙龟蛇盘肘,执剑观纹肘。武当太乙铁松派一脉尚继承玉镜祖师之三十六天罡肘。
可见,胡镜子所传后天法为早期太极拳之重要流派,其宗传三十六天罡肘,有追魂夺命与丹脉真传之密,由道门秘传;其泛传之世有后天法十五式,杨式太极府内派尚承其宗。
太极拳:“耍拳”与“无为”修炼
形意拳中有一句名言说得好,也是内家拳其理一贯的练功诀窍。其曰:“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练功就是练这个“真意”。真意即虚无之正觉。而这个“真意”只有在不用意完全放松的条件下产生,这个“真意”是“正觉”,正是神以知来趋于上乘的高级内劲。
太极拳之内劲也正是在这个基础上产生的。它是由太极拳之“耍拳”公式,不用意,不发劲,而产生的一种强大高质内劲。而人为的有意识地去练,用心用意去追求,往往就不显于出现这种内劲。这是一种不觅自得,感而遂通的内劲。就如道门之内丹修炼,要求人静,排除杂念,松静自然。然后能松。始而能静,由静而能定,能定而现空,如此寂兮寥兮,这样就停止了识神的干扰,不用意则意静神明,神是生命的主宰,在意静神舒的状态下,才能发挥元神的自然本能,所以说不用意的“耍拳”公式是内气运行的关键。
练太极拳要极松柔、轻灵自然、中正平圆、不用力、不用意,才能达到真正的“无为”虚灵清明的境界。“无为”是自然的道。只有在孩童般天真无为、不着意的前提下,才能真正调动内气能变的动力,也是处于先天状态下的自我主宰之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因其自身的发动而知觉,这是“无为”之“道”的特性,是人体内运动规律的表现,这是太极拳的道,古丹经称此为“真意”发动。初练太极拳为之有为法,继之进入“耍拳”无意无拳之“无为”境界。
和兆元宗师首创“耍拳”之公式,其中有两个特点,一是以儿童玩耍,二是轻灵、松柔、中正、不用意。看似简单,但却是练功者之关键,这就把练功者与大自然相融合,而达到一种忘我的境界。由这个忘我境界,逐渐上升至“无为”,这个“无为”是道的“无为”,修炼“有为”,进人“无为”,而归复于天人合一的自然之道。
太极拳是以动为主,动中求静,法演先天,道肇生化,而从有为到无为,也是在修炼过程中互相转化。从太极理论方面来看,是从无到有,并从有到无的有无相生规律。“无生有”,“有生无”,造化之不息,气运之消化,此皆太极之理,无为无不为之道。
太极拳练功到一定境界就是进入“无为”的修炼阶段,而无为的基础就是我们伟大宗师提出的“耍拳”公式三条和不用意的条规。宗师苟有真知灼见,因为只有通过亲证、体知、身临其境之妙悟“无为”神而明的阶段,这是自然万物之理,也是太极拳的总旨,也只有到了“无为”的层次,才能达于出神入化的妙境,无为而无不为了。
太极拳流派相关文章:
1.太极拳的主要流派
3.解密太极三大门派
4.太极拳入门知识
5.太极拳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