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体育运动 > 武术 > 太极拳 >

太极拳拳理思想外延

时间: 彦刚1197 分享

  太极拳以道家哲理为基础,其运动形式和功能价值处处体现所蕴涵的哲学思想,无不体现着阴阳互化,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专门您整理好的:太极拳拳理的思想外延。

  太极拳拳理的思想外延

  “太极十年不出门”,意旨练成太极拳很费功夫。社会上之所以出现大量外形酷似“太极”的操练,其原因之一就是练太极不可能一步到位,需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习练者可以通过明师指导和自己努力逐渐掌握内在功法,最终达到外形与内劲相合,练成具备养身和技击功用的太极拳。

  当然,如果习练伊始就有条件(优秀的指导老师、充沛的习练时间、合适的习练场地等)按照规范训练,效果固能最佳。而作为大众健身的“太极操”亦无可非议,决不可忽视其普而广之的意义。我这次在美国讲学,沿途经常看到各门各户的院落里大都安装了篮球架。这使我想到,美国的篮球之所以称雄世界,与全民普及是分不开的,每个打球的人未必都受到过专业训练,但正是在“全民篮球”的氛围熏陶下,造就了总体的高水平。

  在我国,大多数太极爱好者,都有一段认真努力学习的经历,却常苦于得不到真传。这不必失望,只要你按太极要领做到了放松身心,肢体能够流畅运行,即便练成舞蹈形式,也能够对身体机能产生积极影响,虽然,这与太极功夫有本质区别,但这种运动方式在健身强体方面与“正式太极”有着“异功同曲”之妙,其普及的意义功不可没。

  太极拳拳理的思想外延一、太极拳与人社会性活动的关联

  打太极拳首先要放松心境,再将四肢百骸放松,然后内气方能在体内通畅运行。放松的前提是心要静得下来,排除杂念,使自己进入练功状态。人生活在现实社会的物质世界里,很难做到绝对的超脱,都要解决衣、食、住、行问题,只有在没有强烈的困扰时,才能专心致志练拳。因此,只有把世事处置得当,才能练好太极拳。反过来讲,使用修炼“太极拳”而获得的思维方式来应对世事,也会显得游刃有余,别开生面。

  为人世故,处事圆滑,对应该干的事毫不负责、互相推诿、明哲保身,常被比作“打太极”。外观太极推手,可以说比喻得惟妙惟肖,但实际上内在情况却与之大相径庭。

  道家鼻祖老子在《道德经》中论述了“道法自然、无为而无不为”的理论,太极拳拳理正体现了“道家”的这种内涵,即在自然运行中,达到修身养性的效果。太极推手是提高和检验太极功夫的一种方式。练习时需要全身心投入其中,在与对方接触中,摸清他力的动态,据其变化而做出相对的反应;顺其势,借其力,以柔克刚,“四两拨千斤”,洒脱自如地将对方放出。这种将对方的力“掐”得非常精确,并能在瞬间做出恰当反应的能力,需要经过长期认真刻苦训练才能得来;必须劳其筋骨,开启智慧,才能勘破世事,终顿悟明性。

  “太极”讲究虚实转换,利用阴阳变化规律使身体在运行中不偏不倚、中正安舒,达到重心的持续稳定和动态的平衡。这是太极的基本功,也是“中庸之道”在太极拳中的体现。高手与人过招,外柔内刚,能在接触中摸清对方动向,不顶不丢,无过无不及,进退有余地,这亦是太极实战能够化解各种攻击的诀窍所在。这样的功夫练到身上后,即使遇到突然袭击也能够从容应付、左右逢源,立于不败之地。这好比驾驶汽车,当有经验的驾驶员在运行中观察到前方出现弯路时,他便会转动方向盘,并适时“回正”,以保证车与运行路线一致。由此可见,老手能够准确地预见路况,以其丰富的经验做出下意识的正确操作,这是行车安全的保证。但新手驾驶,当发现前方情况时,往往打方向打得不当,车就会跑偏,在慌乱中再向回“打轮”抢救,就会形成“画龙”,这种左右晃动的车行驶在公路上极易造成事故。以此类推,人类在客观世界里纵横驰骋,只有先掌握现实境况的变化规律,并依据变化随时调整方法,才能畅通无阻。

  长期在“太极”理论支配下生活,就能练就出对待事物冷静淡定、办事不偏不倚的思维模式。做事如同练太极,首先要做到“身正不怕影子斜”,是非分明;其次,在待人接物的方面,有了随机应变的思维方式加之丰富的人生阅历,就能在处理各种事务过程中游刃有余。面对社会黑暗面,只要运用太极功夫的思维加之胆识魄力就能做到与狼共“武”。

  太极拳拳理的思想外延二、“太极”与生存哲学的关联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密切的联系,整个世界是一个有机整体。只有以客观实际为依据,利用矛盾正反两面的相克相生,达到对立的统一,方能促进事物的发展。

  太极理念源于祖国传统文化,包含道家的天人观念和儒家中庸之道,又与《易经》一脉相承。

  老子讲:“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此乃谦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则能为百谷王。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此乃柔德;故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坚。因其无有,故能入于无之间,由此可知不言之教、无为之益也。”以上篇章描述了水的优点,其实,水也就有两面性,它既可润泽万物,也可泛滥成灾。如何正确利用已经掌握的客观规律为人类服务,才是我们要面对的问题。

  若以社会就是一艘前航的帆船作比,当这艘船遇到一般风浪时,船长若见风使舵,还能保证正常运行。可是,如果遭遇恶劣天气,一旦桅杆折断,木船就会失控,汹涌的波涛使船向右倾斜,出于自救本能,大家于是都向左船舷甲板集中,力争不让船向右翻倒,结果矫枉过正,使船又向左翻,于是大家再向右集中,这样反复下去,不论船过左或过右倾斜都有颠覆的危险,只有在船长统一指挥下,根据船倾斜的趋势,进行宏观调控、统筹计划、合理布局,大家各尽所能,按要求稳住前、后、左、中、右,不擅自行动,相应地调整在船内的位置,使船身倾斜度与波峰值相对称,船才能维持动态平衡。如此,通过大家齐心合力,才能共渡难关。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只有做到正确的航行调度才能确保安全。为了应急,盲目行动,以走极端的方式来应对船体的重心偏移,不论哪一侧出现极端倾向,都会导致翻船。社会进步只靠豪迈的气概是无法实现的,只有以修炼太极的精神来掌握规律、认识规律,才能让社会运行顺畅。

  太极拳拳理的思想外延三、感悟太极

  周而复始地练习同一套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本体认知的不断提升,在不知不觉中内功就会渐渐发生变化,由形似到神形俱备,由量变到质变,这个跨越,妙不可言。客观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只有让主观意识符合客观世界的变化,所付诸的行动才能成功。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只有转不过来的脑筋。只有有了执着的精神加以正确的方法才会有所成就。

  “道可道,非常道”,可以说出的道,必然不是永恒的道,道是变化无端的,绝对不变的方针是不存在的;因此,同一种模式在不同的环境中产生的效果是不一样的。把某个阶段正确的方式奉为真理,墨守成规,到另一个阶段就可能导致错误的行动。

  由于人类生命有限,而宇宙无限,虽然人能不断探索自然界的规律,寻找适合的方式来解决面临的问题,但无穷无尽的变数常常决定着人类的命运,这种不期而至的状况,人们常常可以感受到,却无法言表。中国古人把世界万象经过归纳,描绘成“太极图”,示意其运行法则。开启这扇大门,展现在人们面前的大“道”虽似乎“虚无缥缈”,但又确实存在,这正是“太极”奥妙所在。道济身,无为而无所不为。

  太极拳的教学方法

  太极拳的教学方法第一种教授拳架。

  学习的人主要是上了岁数的老人和一些女性爱好者。主要以锻炼身体为目的,其中也有些人架子练得很不错,看上去舒展优美。这种教法目前占大多数,有种称呼叫“太极操”,大概是指这种教法和练法,只是外在肢体的活动。

  太极拳的教学方法第二种教授推手。

  这样教法除了拳架外,还教授推手,但主要以各种用力技巧为主。老师会教你如何松下来,如何松肩、松腰、松胯,如何沉肩坠肘,如何手上不用劲而以腰为轴带动用上周身的劲,如何引进落空,以及如何巧用杠杆原理等等,这些是太极拳与外家拳不同的用力技巧。进一步老师还会讲解如何气沉丹田,如何用棚履挤按发人摔人等。一般来说,能在外面教授这些东西的老师都是练得很不错的,对太极的这些基本东西掌握和运用的都很好。这样的老师我知道的就有五、六个,比如陈式拳的田老师、孙式拳的白老师、北海的马老师等等。这些东西慢慢学习会觉得很有意思,其中的乐趣远非光练拳架能比。不过真正的练家子也许会说:那是玩的劲,意思是碰上凶狠的歹徒,这些东西派不上用场。

  太极拳的教学方法第三种教授散手。

  老师 在教拳架的过程中仔细讲解每个动作的技击格斗含义,也就是说直接教授太极散手。这种教授方法目前我知道的只有马来旺老师一人。但这种教法对初学者来说难了点,种种实战方法若没有较深的功夫根本就用不上,因此这种教法惟有相当武功底子的人学来才事半功倍。这种教法披露了太极拳招式中实战技击的秘密,这些东西过去拳师只是私下教授给功夫已经不错的弟子们,俗称家里练,不轻易传给外人。这种教法我的感觉是教的人很辛苦,学的人也很累,因此就算有真功夫的老师也不大愿这样教。

  太极拳的教学方法第四种教授神意气的练法。

  神意气的练法在杨式太极拳里面讲的最多,魏树人的书里就披露了炼神、炼意、炼气的方法,还有以锺喻人的内气运行线路,拳架中也强调意念的配合。魏先生曾在社科院教授杨式老六路拳,不知是否讲授这些东西。形意拳云得意而忘形,太极亦如 此,但真正得其意者,罕见也。

  太极拳的教学方法第五种教授先天的练法。

  这种教授方法公开场合肯定是见不到的,因为只有极少数人能够理解。这种教法走的是道家太极修炼的路子,神意气的修炼毕竟还是后天的东西。道家所谓“心死则神活”,不着任何后天意念,先天的东西自然就能出来,从拳术的角度来说,应当是极高明的境界了,正如形意拳所说的: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不过真正能练出先天真意者如凤毛麟角。一般人终日俗事太多,实难静下心来进行这方面的修炼。

3995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