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体育运动 > 武术 > 太极拳 > 练习太极拳套路要注意的问题

练习太极拳套路要注意的问题

时间: 方婷698 分享

练习太极拳套路要注意的问题

  每式太极拳都有着自己的套路,按照套路练习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你知道在练习太极拳套路的时候会出现哪些问题么?下面跟随学习啦小编一起来详细了解了解吧。

  练习太极拳套路要注意的问题

  一、中正问题

  何谓中正?广义地说,由不同原则。思想甚至可以是互相对立的矛盾的双方,融通协调,最后产生一个恰到好处的点。这点能满足不同方面的要求,做到这点是正确的,超过它或不及它都将损害原则,那是错误的。简言之,能无过不及,正好达到这一点,这就是中正。

  “立身”不是人的某个姿式、动作、造型,而是一种行为,是指练太极拳时,如何处理协调好意形诸方面的矛盾冲突,其内容极为丰富,笔墨难以详述。举一例:如“虚领顶劲”与“气沉丹田”这对矛盾的协调、处理。前者要通过挺膝。顶腰、拔背、竖项等形方面的安排,配合以自下而上的虚领意气做成;后者要有足踏实地,身如根植大地的体验。往上虚领顶劲一端,往下气沉丹田一端,这两端是个相反的操作过程。初学者不可能一开始就做到既满足这一端,又同时满足另一端,就是全力做一端也困难。必须一端一端来,可一时期专执往上一端,另一时期专执往下一端,而后,执两端兼而有之,最终获得这两个相反过程的中正。这才是“立身须中正安舒”的真意。‘气宜鼓荡”与“神宜内敛”,“极柔软”与“极

  坚刚”,“内固精神” 与“外示安逸”,“曲”与“直”等的协调处理,都是“立身须中正安舒”的内容。《十三势歌诀》中有“尾闾正直”。尾闾是人体中一个很小的部位,相对整个人体近于一个点。由于小,它就像几何学中的“点”的概念一样不存有是直是弯、是偏是正、是长是短的讨论。尾闾中正是要求练习者在操习时保持以尾间为中心的不大的范围有得力感、存在感,不是对形方面的要求。

  太极拳中所讲的“中正”是指身体内部的顺达得力,非简单的形态之谓。百会与会阴在一竖线上直竖着身躯,没错;前俯、后仰、倾斜,只要尾闾不失得力感,无不可以。一个标准,即各部不失互争互抗味道,没有必要在形迹中过于局限呆板。任何拳种都有立身中正的要求,东倒西歪的醉拳也不例外,且对此要求较高,难度不小。太极拳走中庸之道,最忌绝对,每动都留有余地,都着意相反过程的存在,在每一对矛盾的相反过程都下一番功夫,最终练出能同时满足矛盾双方要求的中正功夫。中正这一点不是固定不变的,它要随功夫的变化而变动。随着练功的深人,中正的质量日益提高。

  二、呼吸问题

  “快练是拳,慢练是功”,说得是凡快练的练的是拳,练习过程要突出一招一式的技术含义。凡慢练的如太极拳,练的是功,练习过程要突出对每动得力感的体认。快慢相间的陈式、杨式和吴式的快架,个别动作快练是要突出动作的攻防意识,慢练匀缓连绵时要突出对得力感的体认。凡做攻防想象时,动作由小到开大到发劲,是取呼,发劲前取吸。凡匀缓连绵时,取自然呼吸。

  慢练,匀缓连绵的走架,它不像快练,不是练拳练的是功,所以拳式中不存在某招如何去攻击,某一手法如何去化解。要说有攻击和化解,那就是式式势势都在化解,也同时都在攻击,这是内家拳法的整体观和整体效应。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不会去管迈左腿摆右臂是先呼还是先吸,人在不经意情况下的呼吸为自然呼吸,无意识呼吸,是“忘息”,人并不察知自己在如何呼吸,甚至忘记了自己在呼吸。人在猛然发力时的呼吸也是无意识呼吸,是一种有规律的无意识呼吸,是条件反射使然。如,猛力抛掷物体,其发力的一刹那必定是用呼,不会用吸。又如,冲拳的瞬间发力也必定用呼。发力之瞬间用呼不用吸,那是人人都会,无需专教,从生活经验自然而就。若就此而专论专讲,反而要把它弄复杂了,无事生出事来。

  练陈式太极拳时要施爆发劲,在爆发瞬间用呼,很自然,如改用吸,非但爆发不出来,还十分难受,除了爆发时用呼,其余均取自然呼吸。

  问题在于:1、呼时有劲整力实的感受,那么吸时肯定不能保持这种感受。对于那些断断续续的他种运动,可以有反差较大甚至极大的张弛,但唯对于匀缓连绵。无始无端的太极拳,不能有如此大的反差。必须做到无使有凸凹,无使有缺陷,无使有断续,周身一家,浑然一体。打拳中尽量减少或避免有时得力、有时不得力的凸凹、缺陷、断续现象,即尽量做到呼也得力,吸也得力,时时得力,处处得力。要达此,只有忘息,取自然呼吸,舍此别无他途。二套路的动作姿势是固定不变的,但行拳的快慢、架势的高矮是随意的。打一遍拳可以是40分钟或更长,也可以是10分钟或更短。这样就势必出现同一动作快打时2秒完成,慢打时8秒完成的现象。如果打拳时动作配合呼吸,那么用2秒完成时就得急吸急呼,用8秒完成时就得屏息闭气,这哪儿是在练功夫,简直是害命。

  在我们身边,因动作配合呼吸练拳的受害者不是少数,他们的共同症状是胸闷气短,头昏脑胀。如果练太极拳纯是为健身,那么可以把太极拳当作气功来练习,取几个式子出来,配合呼吸,速度不变地反反复复练,其健身作用是明显的。

  练太极拳功夫就是从粗到精深,从方到圆,从粗疏走向境密的过程。因圆、缜密,使得精深阶段的架子更趋匀缓、无始无端、浑然一体。如此,此阶段的走架绝对是忘息,只有忘息才可能处处得力、时时得力。把精力放在呼吸上,对于技击、养生到底有多少收益?值不值得?大家都要去思考一下。

  三、内气问题

  气功功法各异,有些讲究体内内气导引,如大、小周天功,有些立足“人身无处不丹田”,对于体内诸如胀、麻、冷、热等气感不做导引,任其自然发生或消失。少部分人练气功气感微弱,甚至练很长时间没有气感。导引内气、任其自然或气感不能感知,于强身健体效果难分仲伯。气功用于技击,其效应与用于强身健体时的情形极为相似,内气被导引、不导引和不能感知,于技击几无二致。直白地说,外气伤人不可信,内气在技击时的作用几乎为零,国内外搏击现实即为明证。有人抗击打能力强或奇强,是内气作用还是靠千百万次的锻打?泰拳手的硬度世间少有,靠烟打;自由搏击选手的硬度靠煅打;太极拳手的“硬度”靠千百万次劲力的搓揉,百炼成钢。

  心窝为人体薄弱部位,其抗打力的培养有两个可做比较的练法。一是意念导引结合硬棒抵心窝;另是不导气引气,直接硬棒抵心窝。只要循序渐进不操之过急,效果几无二致。如果没有硬棒抵心窝或其他形式的力的假打,只凭脑子用功,只凭引气导气,导上一辈子也无用。

  走架时意守丹田,沉溺于丹田的冷。热、蠕动,意守手指尖、手掌心、某穴,导弓呐气等,在健身方面毋庸置疑。走架的目的是什么?求内气?若果真如此,不如改练气功来得直接来得快。从技击角度讲,太极拳手具备一举动周身浑圆,周身无处不得力才能在技击时打出内家拳风格。而意在局部的发麻发热,热衷气感,做气感的奴隶,与太极拳的整体观、周身一家相。浮,不可取。要于技击几乎无作用的气感还是要实实在在的体内各种劲道,这是要捡芝麻还是要抱西瓜的问题。走架着意于有限的一把钥匙开一个锁的每动的招式招术效能,还是立足无限的每动皆是攻击,同时皆是防守的思想,同样是要捡芝麻还是要抱西瓜的选择。此类问题在太极拳里还有不少,播什么种子结什么果。

  古人太极拳文献中出现的“气”字,主要作气势、意念、存想解,与呼吸的问题一样,简单朴素,不玄虚。

205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