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功夫的“养”及健身作用介绍
太极功夫的“养”及健身作用介绍
时代的发展离不开一些辅助的运动,所以太极拳被越来越多的人喜爱。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太极功夫的“养”。欢迎阅读!
太极功夫的“养”
太极拳有两大心脏,一是养身功夫,而是技击功夫,两者统一便是太极之道。明理、会练、懂养是练好太极拳的必备条件。
练拳不懂养,百练功不长。既要明理会练,又要得法懂养。不会练即不会养,不懂养即会伤,会练会养才能成功。
第一要懂养什么
即内养三宝精气神,外养三体身手步。
太极拳的练习对全身起着作用,内可以养津血液,外可养筋骨肉,长期的练习身体起着很好的健身功效。
第二要懂如何养
修心养性,修身养拳,全凭心意用功。心为一身之主,人之七情六欲皆由心生,活动太过则损三宝、伤先天。所以,会练懂养,一在心、二得中、三逆运。
一在心,即清静之心能养精,平和之心能养气,虚无之心能养神,宽容之心能养性,行善之心能养德,诚敬之心能养道,平淡之心养五脏,舒畅之心能养形,中正之心能养拳,坚韧之心能养志。
二得中,即行拳练功,推手较技,处世待人皆要致中达和,心诚中和,身形中正,不偏不倚,阴阳平衡,不顶不丢,刚柔参半,无过不及,恰到好处,行于中,转于中,开于中,合于中,伏于中,发于中,择其中和之道而行之,得其中和之道而养之。
太极拳得以成行是结合阴阳之说,使人体的阴阳保持平衡,练习太极拳最重要就是保持心静,在这繁华的尘世里,练习太极拳得以修身养性。
如:后天之精满则溢,若耗损过度,则先天元精受损;逆运者练精化气,使精液上升练化为气血还原于身则为养。如:心为离火,肾为坎水,火性炎上,水性就下,若心肾不交,久之会伤;逆运者意守丹田,使神下行,气沉足底,引火归源,以水济火,心肾相交则为养。
如:人习惯用后天拙力,大力胜小力,手快打手慢;而太极拳主张用意不用力,四两拨千斤,逆运者以先天混元气发动肢体运动,劲由内换,力从人借,引进落空,以小力胜大力。修炼太极拳功,不懂逆运之理,就不会练,不会养。
第三要懂怎样练为养,怎样练会伤
如:静练为养,急练会伤;慢练为养,快练会伤;放松练为养,紧张练会伤;用意练为养,用力练会伤;中和大方练为养,心存打人念会伤;敛神聚气练为养,片面发劲跑气会伤;练拳似休息为养。
疲劳身心练会伤;练拳似行气为养,努气练会伤;推手善柔化松放者为养,顶力相抗不善运化者会伤。 会练懂养既可却病延年,使精气神三宝亏者复原,圆者更圆;又能增长功力,使自身混元太极体的气能、电能、磁能不断增强,形成威慑力,出神入化,功夫攀入大成。
太极拳的健身作用
一、强心
“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练太极拳特别强调“心静用意”,用意识引导动作,使心神安静,意念集中,机体放松,脏腑之间发挥正常的功能,从而取得相对平衡。心神安定,可使思维敏捷,语言流利。
心气运行流畅,更能发挥其统辖血液循环的功能,减少和消除体内瘀血。血液通畅充盈,面色自然红润。
二、养肝
练太极拳时,意境清静,情绪安宁,以意行气,内外放松,动作轻柔圆活,如春风杨柳,生气盎然,可使肝气舒和条达,从而肝体得养,肝血得藏,有助于脾胃消化,不致横逆克土。练拳时以意运气的腹式呼吸,有助于行气活血。
眼神贯注动作,动作圆活连贯,对养肝明目、舒筋活络大有好处。可见,太极拳对于“护肝”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所以我们是有必要经常练习的。
三、健脾
练拳时的腹式呼吸,“气势宜鼓荡”,内脏加强蠕动,好比对肠胃等内脏器官进行自我按摩,使三焦气机通畅,脾胃升降和顺,新陈代谢加强,中土运化水谷功能健旺。心情舒畅,饮食自然香甜。
化源增加,营养充足,肌肉丰满光泽,四肢强健灵活。脾气旺盛,营血充盈,统血功能亦必正常。
四、补肺
练太极拳要求气沉丹田,从而加强了肺主气的功能,增加了肺活量,有利于肺的肃降。通过吐故纳新,能进一步推动气血在全身的运行,使身体各部都得到营养与活力。
练拳时使肺的呼吸与皮毛的开合联系起来,与动作的开合虚实和起伏转换结合起来,练拳后皮肤温暖或微微出汗,有利于肺气的宣发和水道的通调,并能充卫固表,不易感冒,使皮肤润泽,感觉灵敏。
五、固肾
太极拳论认为“腰为主宰”,“命意源头在腰隙”。故练拳时十分重视肾之府——腰的作用,以腰为轴来带动四肢和全身协调运动,使劲路完整,气机畅达;要“牵动往来气贴背”、“中气贯脊中”;还要悬顶、吊裆、提肛、尾闾中正。
以加强肾命并调通任督二脉之气。并且以心为令、气沉丹田,使心肾相交,水火既济。这样就加强了两肾和命门的功能,使肾精充实、阳气旺盛、行动轻捷、二便调和、骨强齿坚、发泽耳聪。
太极功夫的“养”相关文章:
1.论太极功夫
3.太极拳的三种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