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养生模式和原理
太极拳是我国优秀民族文化遗产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我国一项传统的体育健身项目。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阅读!
太极拳养生模式和原理
太极拳的养生原理源于传统文化和传统养生思想,源于孔孟之道和老庄学说。可以说,传统养生思想在太极拳中得到全面的体现,太极拳是传统养生思想在个体人身上的具体操作和实践。
1、太极拳养生模式
太极拳养生模式是整体动态养生模式。它的养生模式是在传统文化和传统养生思想的基础上展开的。这里的养生含义不仅仅是“健身”。而是涵盖人体生理、心理、自然、社会等方方面面因素的协调有序的运化和构建过程。
主张形神合一,动静结合,阴阳相济,人我互动,天人合一的太极拳,不仅积淀了中国人的生存智慧,而且也反应了中国人的超越追求。
人的健康有多种因素,有先天的遗传,也有后天的造化,人的身心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建构而改变的,养生的基本出发点就是维持和提高人的身心运动机能,以达延年益寿。
什么是健康?世界卫生组织(WHO)于创立之初,便在其宪章的第一条第一句给健康下一定义:“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满状态,而不只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
定义把生理、心理和社会三者包含在健康之中,强调人的运动和生存要做到生理适应、心理适应、社会适应。这些观念与中国哲学思想、养生理论是一致的,而且和太极拳内涵的要求是相吻合的。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对疾病的表现形式以及深层次的因果因素已有了更深的认识,使人们认识到人的心理状态、社会背景以及自然生态环境对人的健康更具重要意义。现代社会竞争激烈,物欲横流,人心浮燥,现代病的发病率越来越甚。
现代病与人的社会心理因素息息相关,所以现代医学模式也已从单纯的生物治病防病模式,发展到包括心理、自然、社会在内的“多元医学模式”,这些模式与太极拳的整体动态的养生模式十分相似。
而太极拳正是符合现代健康理念和现代医学模式的一种进行具体操作的养生模式。
2、太极拳的养生功能
太极拳的养生功能在于太极拳不同寻常的运动特点和要求。太极拳不仅讲“练”字,而更讲“修”字,更讲“养”字,光练不修不养不是太极拳。内外兼修、修身养性才是太极拳的根本。
作为内家拳的太极拳具有特殊的养生功能,太极拳应对的活动都是用通过自身生命系统的整体协调和有序进行来实现生命的价值和体现存在的意义。
所以,太极拳一方面要求“以不变应万变”,另一方面要求“以万变保不变”,特别讲求自身生命运行的稳定和持续。太极拳的“以动应变,动中求静”,就强调生命过程的能量调控,并把握能量调控的规律,在变化中求得永恒。
所谓:“有命在我不在天”、“我身自有长生药”,这就是太极拳养生的特殊功能。
3、太极拳养生原理
中国人称生命为“性命”,目的在于消除先天异化,而回到人的生命本身,即“返璞归真”和“尽心知性,尽性立命”。讲求一切顺其自然,“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
讲究“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是“性无命不立,命无性不存”,性之造化系于心,命之造化系于身。这种“身心性命学”和马列原理讲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化个人”是基本一致的。
太极拳养生原理就基于顺其自然,练心、练性、练身统一于整体行拳过程中,把“生命之道”与“存活之术”融为一体,兼顾整个生命的涵养与应对。
太极拳涵盖了生理、心理、社会的生命意义,通过内倾超越,达到自我实现,并通过练形、养气、调神的性命双修,探求太极阴阳相济的互补之术。
太极拳的特点
(一) 轻松柔和
太极拳的架式比较平稳舒展,动作要求不僵不拘,符合人体的生理习惯,没有忽起忽落的明显变化和激烈的跳跃动作。
所以,练习一两遍太极拳以后,会感到身上微微出汗,但不会出现气喘等现象,给人以轻松愉快的感觉。由于太极拳具有这个特点,所以,不同年龄、性别和体质的人都可从事太极拳练习。
(二) 连贯均匀
整套太极拳的动作,从“起势”到“收势”,不论动作的虚实变化和姿势的过渡转换,都是紧密衔接、前后连贯,看不出有什么明显停顿的地方。整套动作演练起来,速度均匀,前后连贯,好像行云流水,连绵不断。
(三) 圆活自然
(四) 协调完整
太极拳不论是整个套路,还是单个动作的姿势,都要求上下相随,内(意念、呼吸)外(躯干、四肢动作)一体,身体各部分之间要密切配合。
在练习过程中,要以腰为轴,上肢和下肢动作都由躯干来带动,并且互相呼应,切忌上下脱节或此动彼不动、呆滞等现象。
太极拳养生模式和原理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