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式太极拳缠丝劲四个分类
螺旋缠丝劲,是陈式太极拳中的典型劲法,想要学好陈式太极拳,就该对缠丝劲有所了解和学习,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陈式太极拳缠丝劲四个分类。欢迎阅读!
简述陈式太极拳缠丝劲四个分类
关于陈式太极拳的螺旋缠丝劲的理解,我们大致可以分为顺逆缠丝、开合螺旋、腰,胯,裆的螺旋运化和身法螺旋这几种。
1、顺逆缠丝
顺逆缠丝是陈式太极拳的主要特征之一,也是此拳的精华。陈鑫讲:“拳者,缠法也。”“不懂缠丝劲,即不懂拳。”陈照奎先生讲:“以顺缠和逆缠为基本缠丝劲。”缠,本义为围绕、缠绕之义。《说文》中有“缠,绕也。”因而缠绕即为走螺旋。诗日:。人人都会冲一拳,看吾冲拳玄不玄,太极冲拳螺旋劲,缠丝拧出快如电。”
在陈式太极拳中以小指领劲向手心方向旋转,同时,大指和小指相合形成瓦垄掌,为手的顺缠;以大指领劲,向掌心方向旋转,同时大指与小指相合,形成瓦垄掌,为手的逆缠。
由此可见,陈式太极拳缠丝劲对于手指也是有着非常细节的要求的。
当出腿或收腿时,如以脚掌外缘领劲,向脚心方向旋转,膝部向裆外方向旋转,即为腿的顺缠:如以脚跟里侧领劲,向脚心方向旋转,膝部向裆内方向旋转,即为腿的逆缠。无论顺缠还是逆缠,都以螺旋运动为主要形式,再结合手法、腿法,形成陈式太极拳特有的缠丝劲。
2、开合螺旋
陈鑫说:“学太极拳,学阴阳开合而已。”“太极拳之道,开合二字尽之。”一般讲,所谓开,是指肢体和内劲向外伸展放大的意思;所谓合,是指肢体和内劲向内收敛缩小的意思。
但是,开合不仅仅是肢体的简单缩放,陈照奎先生讲:“开,在螺旋中开,而不是掰开;合,在螺旋中合。”行拳中强调中节开,梢节合,在“单鞭”“懒扎衣”“白鹤亮翅”中讲求两肘相开,两手相合,两膝开,两脚合。“外三合”即手与脚合、肘与膝合、腰与胯合,这六个点形成了一个立体空间,把自己重心稳固住。
开合螺旋,需要大家调节后身体四肢部的功能与运用。
在“左右裹鞭炮”中,双腕交叉逆缠略往里转,双拳向前下沉,再以腰为主轴,结合丹田内转带动身体先微向右转,再向左转,同时略上升再下沉再向左转旋转上升,再运用松活弹抖向左右两侧沉肘发劲。
两拳先在合中“裹”劲,再在开中“发“劲,像被压紧的弹簧在突然问失去束缚一样,展现出一种强大的反弹劲。
3、腰,胯,裆的螺旋运化
常言道:“腰裆膝,太极拳的发动机。”《拳论》中云:“紧要处全在胸中腰间运化。”在行拳中讲求“腰不动,手不发”,即使很小的肇始动作,也先从腰部运动,由腰而背、而肩、而臂、而手,回来同样由腰部牵动,并且要求走螺旋劲。
裆、胯的运化,多在立体螺旋的前提下,走一个横“8”字,从左右大腿处上下缠绕,里外翻动,出入劲皆交于会阴穴处;形之于外,则表现在沉左臀翻右臀,或沉右臀翻左臀,两臀上下立体螺旋翻沉。上下对拉拔长、上下相随都是通过松胯、圆裆、旋腰的螺旋运化而完成。
4、身法螺旋
武术中常讲“手、眼、身法、步”,太极拳套路练习中,全靠身形带动肢体,由身体的螺旋运转带动臂、手、腿的”非圆即弧”运动。打拳过程中,要求式式立身中正,左右旋转,不出自己的方圆。全身上、中、下形成一个球,胸腰形成一个立体螺旋的轴。使对方打到自己身上的力沿切线方向出去。
如“白鹤亮翅”定式后接“斜行”,身体先向左螺旋下沉,重心偏右,再向右螺旋下沉,重心移到左脚,最后身体先略右转螺旋上升,再向左螺旋下沉,重心是先向右移下沉,渐变到左脚,同时,右手顺缠向左上画弧,再由前上变逆缠经身前中线,随身右转下沉至右大腿外侧略前,连贯起来,右手运行呈“S”型。
从技击上讲,螺旋缠丝能减轻对方来力的强度,利用曲率半径的变化,迫使任何加于这螺旋半径上的力化去,使对方直来的劲力改变方向,变为我动作弧上的切线,使对方劲力不受阻,或不能组合,迫使对方劲力落空:我可趁机继续旋转,利用同圆切的惯性出方点,击打对方空背之处。
要想真正认识缠丝劲,其次,还要了解人体的气血。人体的内气,是有先天与后天之分的,二者合称为“中气”。先天之气秉受于父母,是人的根本元气;后天之气,是指大自然之气和水谷生化之气。“中气”居人体的丹田部位,又称为“丹田气”。中医指出:气催血行。所以,人体每天二十四个小时的每分每秒,血液都在身体内周流;如果气血流动滞缓,疾病就会丛生。因此,中医上认为:痛则不通,通则不痛。
缠丝劲在人体内,是随着经络、血管、筋脉等等的曲线去运行的。大家可以自己在手臂上,去查寻一下自身的血管、筋脉,你会发现它们是忽隐忽现的、一下子就不见了踪影。这正好说明,人体的血管、筋脉都是随着筋骨在走曲线;那么,血液在人体中走的也就是曲线。所以,经常练习缠丝劲是可以疏通经络,引导血液周流的;并能使气血永不滞缓,人也就不会生病,身体强健,精力还自然充沛。
陈式太极拳缠丝劲的形成
缠丝劲现于外形,则是肢体的螺旋运动,现于内则是丹田之气旋转运动后达于皮与现于外的缠丝劲相结合。因此在了解缠丝劲形成之前,首先必须弄明白内气的来源及其运行。因为二者相互关联,缺一则形不成太极缠丝劲。关于内气的产生,贮存和运转,概括起来就是气生于肾,贮于丹田,出入于命门,顺骨而行,充于肌肤,发于丹田,同时也归于丹田。我国医学中很重视肾气的培养,认为肾为性命之源。习拳者必须清心寡欲,培其根本,才能做到练精华气、练气化神以及练神还虚。内气的收放同手足的屈伸是密切结合的,凡是手足向外伸展发放,则内气从丹田向外发至手足四梢;凡是手足向内弯屈收缩,则内气从手指足趾向内收归丹田。拳论中讲的内气顺骨而行,实际上是气循着人体内部的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运行。特别是任督二脉,乃是内气运行的通道。练习太极拳更是如此,使之顺逆往来,循环无间,调养血气。内气掌握得好,既可防身(用于技击),又能养身(养生)。
陈式太极拳缠丝劲四个分类相关文章:
陈式太极拳缠丝劲四个分类
上一篇:吴式太极拳放松的基本意义
下一篇:杨式太极拳的发劲练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