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氏太极拳的五个阶段
武氏太极拳的五个阶段
武式太极拳是武禹襄先生在陈式太极拳及赵堡太极拳的基础上,根据练功方面的感悟而创编的拳式小巧紧凑,集强身、防身、修身为一体,更适合文人修炼的太极拳,后人称之为武式太极拳。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武氏太极拳的五个阶段。欢迎阅读!
武氏太极拳的五个阶段
练武氏太极拳原本没有阶段划分,或准确的讲,它的阶段之间是相互渗透不可以分得清清楚楚的,是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这里为了学者便于掌握,让初学者在心中有一个大概的框架,本人根据个人体会将练习功架的过程分五个阶段来阐述。
第一阶段 掌握功架的阶段
这一阶段属于打基础、学架子阶段,主要在架子的名称顺序和外形规范、姿势准确上下功夫,每一动势都要立身中正。
立身中正,顾名思义就是在走架子的运动中,身体竖好,中正不偏,不可前仰后合、左歪右斜、挺胸腆肚和弯腰驼背。武氏太极拳的立身中正是指头顶百会穴与支撑腿的脚跟上下串成一条直线与大地垂直。
第二阶段 改架子阶段
这是凝固架子锤炼自己的阶段。所谓改架子就是改正自己在练拳过程中不符合拳理要求的姿势,使之走向正确。
这一阶段是在第一阶段学完架子后的继续。在第一阶段学拳架的过程中如果学得较慢、较细,掌握得较好、身法毛病较少的话,那么这一阶段将会稍省些力;如果在前一阶段学得比较粗,只是在学拳架时大概地顺了下来,那么 此阶段必须一点点地校正。
第三阶段 走架子的阶段
这是在架子逐步改正后凝固成"周身一家"的架子。这时的拳架走起来比较顺,每一动势,身法均符合武氏太极拳"立身中正"的要求和规范,已经守住了太极拳的基本身法。
立身中正,举手投足无过不及,行功走架如长江大河,连绵不断,前一个动作的完成,既是下一个动作的基础,也是下一个动作的开始。
第四阶段 技击阶段
在拳架走顺以后,不再为校正架子费心劳神,也就是说自己的身法已经完全符合武氏太极拳的要求,"立身中正"再不是口头上的了,而是成为自己的良好习惯,举手投足皆合拳理,此阶段仍要坚持按照武氏太极拳要求习练。
此时的练法要逐步将精力转移到增强敌情上来,每一动势问自己,对手用大力击来,我何以对之?以何迎之、胜之?
也就是说,对手击来我怎样用太极身法拿住敌人,控制住对手。这一阶段要在走架子时把无人当有人,势势制敌,在与人打手时把有人当无人,势如破竹。
第五阶段 无畏、无敌的精神境界阶段
这是功夫上乘的最高阶段,这一阶段的到来是前四个阶段的体现,达此阶段后再不须为掌握拳架、走顺拳架、如何御敌等身法和意识上下功夫了。
也就是说防身御敌已经是自己的良好习惯和潜意识的本能动作。此时并不是说不须要练功了,此时练功有心旷神怡的忘我境界。
古拳谱说:“练功一日、技精一日。”又说:“功弥久而技弥精亦。”练不是原来的时时势势依规矩的练,而是一种更高境界的依规矩、破规矩,破规矩、还要守规矩的练。
武氏太极拳的起势
武氏太极拳的起势,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它从无极孕育到有极,是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的。
在短短的日寸问里,它容纳了兵家奇正之学、医家的吐纳和道家的导引提放。
大凡人们孕育每项工程,必然有他的思维依据和工程概念,比如首先要做的是图纸的设计、分段工程的顺序及计划进程,再就是要完成他的预期效果。
武氏太极拳起势在短暂时间内,首先要安排周身放松,行拳如对敌,身的五弓要有节序地备好,要把纯真的心态溶解到大自然中,身体亦溶化在大自然中。
当从无极走向有极时,左脚缓缓提起向左外分开时,身体的各部分有飘飘然的感觉和涌动,当左脚落地的瞬间,双脚便有生根于地下的感受。
此时脚心的涌泉穴要有从地下汲水的感念,谓之采地气。此时周身须含有腾挪预动之势。
当双手掌心向下朝上微微拾起时,双手十个指头的指尖十宣穴完全张开,和双脚趾的十宣穴相对.有把地下的水(气)向上抽吸的意念。
当徐徐上举的双手十指发胀.向上举动艰难时,上下对拉恰到好处,感觉双手沉重两手要自然内旋至手心向上。此时向上捧举显得非常轻灵。
需要说明的是,向上举的双手十宣穴,把地下的水(气)有机地和天上的水(气)联结起来,此谓采天气,接天河之水,谓之三位一体,也叫三才合一。
当双手采满天气之后,把天河水随着双掌心内合,徐徐地沐浴全身,双掌的天地之气顺着双肩的肩井穴向下输灌。
另一股水则顺着头顶的百会穴,向体内灌输,涤荡五脏六腑,然后将五脏的废气从脚心排放出去,以达到健身的预期效果。
大家都明白井和泉的作用,有井必有泉。井里有盈盈充足的泉水,才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我们采天河之水,又充实到井里,更使井里的水渊源不断地保障供给。
把天河水(气)和地下水(气)阴阳交合遍及全身,周身便鼓荡起来,周身一鼓荡,便有向四面八方喷火的感觉,这是天地之气、内外之气在周身交融缠绕所产生的效应。
习练者要注意。我们的双脚底的涌泉穴,才是我们所练的“气沉丹田”。
双手的劳宫穴为上丹田,上下丹田必须运作一致,它能够保持正确的周身协调运动,也能够保证满身轻利,因此武氏太极拳的起势,在打手应用上还有一层关键的作用。照此述去练,能达到初级应用和强身健体的作用及效果。
气贴脊背
“气贴脊背”训练,各派练法各异,然武派练法更加切实可行,以身法带动内动,意识之引导外动,就可以练出这门顶尖功夫。其练法,实属武派之精华。
武式太极拳身法主要有:涵胸、拔背、裹裆、护肫、提顶、吊裆、松肩、沉肘、腾挪、闪战、尾闾正中、气沉丹田、虚实分清等,共十三条。
“气贴背身法”,是武式太极拳的另外一种重要特色,外界了解不多,比较神秘。它是武式太极十三条身法之外的另外一种身法。
武氏太极拳的相关文章:
2.武式太极拳身法
3.武式太极拳的源流
4.武式太极拳的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