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体育运动 > 武术 > 太极拳 > 感悟太极拳中的“无极”

感悟太极拳中的“无极”

时间: 方婷698 分享

感悟太极拳中的“无极”

  学习太极拳是从低层向高层练习阶段,学习太极拳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太极拳的特点柔和缓慢,想要提高太极拳的境界,就需要精心修炼,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感悟太极拳中的“无极”。欢迎阅读!

  感悟太极拳中的“无极”

  无极是太极拳的另一种表现,也是太极拳的至高境界,是每个习武之人梦寐以求的梦想,静心修炼太极拳,不断提升太极境界。

  “无极”既有情义又有信用,既与世无争又可以传播和接受,可以得到却又无法见到,无极有自己的根源,它的根源在于心,务必相信它的存在。

  无极是太极拳中永恒而唯一的基础和精髓之所在,它既模糊又清晰,既无形而又有意,它存在于日常生活之中。

  无极并不是一个可获得的实体,因此,并不是求于知识,而必须求于心灵,需要我们静心领会和体会。

  在满体松弛、精神内敛、腹部坚实点等中去参悟无极之所在。理解无极并不是用语言所能表达的,必须自己切实体悟。

  对不明白无极的朋友来说,无论用什么样的语言都无济于事,必须由自身进行亲自实践,才会认识。

  “无极”有如柔弱的水,水的本性是往下流,它从不违反自然规律从下往上走。

  心静是练好太极拳的基础,也是基本要素,练习太极拳前,要排空思想杂念,做到心静体松。

  它认定了目标后就一个劲往前奔,任何障碍也挡不住它,石头挡住了去路,它就绕道而行,大坝挡住了去路,它就将大坝灌满,然后从坝上向前流去。

  在奔向目标的过程中,水从来不互相嫉妒,互相倾轧,互相排挤,而是互相包容、互相团结、互相激励,由小河流入大河,由大河投入大海。

  水能以其无所不能的包容,无论是空中的风雨,地上的露泉,无不滋润着大地,养育着生灵,却从不和万物争功,水在草木丛中静静流动,它心性空虚而深沉清明,它从不望回报的爱心施予着我们,在它的平静中映出我们丝毫不差的影子,涛涛奔流代表着它的自然代谢,公正地洗去污垢,它秉性柔弱,能方能圆,冬凝为冰夏化为水,应时而动,应时而止。

  由于水最为柔和恭顺人们可以随意指挥它、改变它。因此水却能贯穿金石,所以柔弱能胜刚强。

  水没有人那么多小聪明,不会玩弄花招,人似智而实愚,水则似愚而实智,因为人喜欢违背自然而玩弄小聪明,水遵循本性而抛弃智巧。

  水教我们以清静,当浑浊的流水在静止后便可以得到逐步澄清,我们的精神也当如此,通过宁静而达到满体松弛、精神内敛的清明境界,而精神越清明时使我们会发现对无极功法认知的奇迹。

  如何把太极拳练到无极境界

  一、要想虚静空灵,心先虚静

  太极功夫始于足下,想要提高太极境界,首先要下盘稳定,只有这样上身施展才能圆润大方。

  太极拳功夫的提高取决于虚静功夫的深入。陈鑫论述:“心中一切无所着,一念无所思。”他说的“心中一物无所着”,就是不在心中存放任何东西,心不执着于任何事情,因为有了任何的执着都可能会失去平静的心。

  虚静,首先是心能虚静。心为一身之主宰,心能静则全体皆静,心能虚则周身皆虚,五官百骸皆从心也。身心虚静则神能安宁。神宁则念有所止,气有所归,一念无思,一物无有,周身内外一片空灵,中气存于中。

  初学太极拳都要求慢练,因为在慢练中可体会太极拳的精髓所在,也正是因为慢才能提高太极境界。

  太极拳既是动中求静,亦是静中有动,静待其动。静待其动一是在行拳时,一势既完时静待下一势的“势”动,即动而复静,静中有预动之势,内气若能运到十分充足则下势之机自然跃跃欲动。

  二是在推手较技时的静待“彼”动,即舍己从人,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三是实战时,若能身心虚静,则精神内固,气不散乱,神气合一,意在人先,人不知我,而我独知人,以静制动,后发先至。

  二、要想虚静空灵就要意守丹田后撑命门

  太极重命门,气功重丹田。练太极拳要时刻注意发挥命门穴的枢纽作用,命门穴是全身重心之所在,执中达四旁,劲贯脊中,力由脊发,命门穴为原动力之源泉,知命门方可知太极了。

  每位习武者都非常重视丹田,因为丹田是人体力量的集合地,通过练习气沉丹田,可以提高身体的平衡性。

  三、要虚静空灵就要让气团旋转

  要虚静空灵就要让气团旋转,让气团旋转,就要畅通经络,要畅通经络,就要打通大小周天。

  通过不断提高太极拳运动水平,气撑后命门才能打通大小周天,疏通经络,使体内之气随心所欲的运行于全身或蓄聚到任何一个部位,灵活无滞,强化内劲,修身养性。

  提到气团旋转,就是说让手臂带领身体内气旋转,而在体外感觉有一个更大的气团也在旋转,好像将沙石树叶都骤了起来。这要求行拳走架时,动作要舒展,抱球要大,有气贯山河的虚静空灵感。

  而太极起势和收势时,要体现内气的小周天运行。太极行拳走架时,要体现内气的大周天运行,意领气随,气走经络,贯通周身。

  提到小周天,是指按人体子午线,即前南后北,前任脉后督脉,两脉所构成的环状脉线。先通过太极拳的练习,气沉丹田,让小腹膨胀。再进行“行气”。气在体前下降,过会阴,气在身后上升,最后依次冲过尾闾、夹脊、玉枕三关,复归丹田,正好一周。

  无极桩功要领

  拳理说:“太极者,无极而生也。”练习此桩时身体处于高度放松状态,意形合一,阴阳相调,无形无象,是一种平衡和谐的内在运动。

  1、桩势

  两脚平行分开,与肩同宽,身体自然站立,脊柱松直,头微上顶,下颔内收,两臂自然下垂于体两侧,掌心向内,掌指向下,口轻闭,舌抵上腭,双目微闭。

  练太极桩功为今后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本功,练习太极拳能提高身体的稳定性,老年人练习还能预防骨质疏松。

  2、要领

  十趾抓地,足心含空,两腿微屈,敛臀松胯,含胸松腹,沉肩坠肘,精神集中,全身放松。

  3、呼吸

  以鼻呼鼻吸,呼吸自然、均匀、缓慢、细长。

  4、意念

  排除杂念,意念专一,使内气充盈,任内气自然周流全身,并达到身体内处的统一。

  练习太极拳要用意念带动四肢,这样才能做到意动,在练习中不要有任何杂念,静心修炼,练完太极拳你会身心轻松。

  5、要求

  每次静站10—30分钟,每日站1-2次。

  6、作用

  培养元气,放松身体,稳固身体重心,端正身体姿势,增强腿部力量。

  无极者,一物未有也,心静如水,无物所著,无念所思。内固精神,外示安逸。

  身桩端然恭立,思想松静无为,头颅正直,顶劲虚领,肩井穴下沉,双肩松脱,膻中穴内含,心气下降,横膈膜下沉,束肋合腹,腰部向后撑平而下塌,松胯圆裆,开膝合膑,双脚内旋,涌泉穴虚而含吸地气之感。

  双脚外侧与肩同宽站立,周身放松合住劲,清浊之气共同浑合至小腹之内,等待阴聚阳震之机。功积力久,渐悟无极桩。待无极桩锻炼纯熟后,内气已较充盈,并有阳震之机,即可进行太极桩的训练。

  无极桩功与太极桩功一样,是意识训练和体能训练同步进行的一种内功修炼,即可增加内功又可增加腿部力量。“站桩如插柳,根繁枝叶自然茂盛”就是说站桩就好像插柳一样,只有根部旺密了,树枝和树叶才能茂盛起来。

  站桩是固根,是在增加自身的稳固性,更是对自身极限挑战。练习方法如下:脚步与肩同宽,双手呈抱球状或双掌心向下外撑置于胸前或腹前,两肩放松,沉肩坠肘,身体下沉,两腿微微下蹲。虚领顶劲牙齿微拢,舌顶上腭,下颌微收,双眼虚视两掌心,其要领如下。

  意守丹田像球旋,“气海”“关元”四指间。

  凝结玉带随腰绕,上虚下实何等闲。

  随着缠丝螺旋劲,大圈小圈四梢尖。

  形断劲断意不断,劲断形断意再连。

  无极桩功中身法,挑战极限功可圆。

  无极桩功在意识及形体上要求,“上虚下实”和“劲走螺旋,达于四梢”,上虚是指上肢各节要放松,下实是指下肢肌体要稳牢。四梢是指四肢之梢节的两手与两足。

  两足是固已之根本,两手是击敌之重器。将劲传于四梢之根本就是要用意识去支配。只有意达才能神达,换句话讲只有意达才能劲达。在练习过程中下肢肌体和膝关节一直处于亢奋状态,肌体血液也比较充盈并会加速血流量,使周身热血沸腾。

  练桩要领

  调心

  这个环节十分重要,口诀有八个字:“无念无欲,毋妄毋助。”这对很多人来说显得很不可思议,怎么可能什么也不想呢?

  其实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就是会在某一时间头脑中出现片刻空白。也许站桩十五分钟只有一秒是这样的,也许连一秒也没有,但随着日积月累这样的时候越来越多,渐渐连在一起,站桩的质量也就提高了。

  有人主张“一念代万念”,但我师曾教我,这一念最终也必须除掉。习惯了一念代万念以后,要除这一念反而难上加难。这也是要注意的。“妄”与 “助”是更难戒除的。

  从师学习无极桩时切不可追问下一阶段感受会是如何。老师今天说了,也许你明天就找到了这样的感觉。

  但这是你自己根据老师的说法想出来的,就是“妄”的。排除“妄”字就是要踏踏实实练功,加上老师的指点,进步会很快的。

  “助”也是练功者常会遇见的。某一天站得很舒服,觉得身上很满,不免会想时间更长一点,身上更满一些,更大一些,这就是助。练功不要心急,最要稳步求进,渐次循升,否则得来不是真货矣。

  调息

  呼吸纯任自然。就是不必去在意呼吸,有人讲“忘息”,也是这个意思。任无极桩的太极内功来塑造你,而不是刻意去制造某种模式。功夫久了,呼吸上自然就有变化,人为去追求往往适得其反。

看了“感悟太极拳中的“无极””文章的人还看了:

1.自然是太极拳的根本

2.太极哲理与太极拳

3.陈氏太极拳小架的无极式和裆劲

4.太极拳锻炼要领

5.杨式太极拳起势的重要性

6.掤劲在太极拳中的作用

7.太极拳理论十篇

1093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