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知识大全>十万个为什么>

大学为什么要学语文

时间: 邢纳1094 分享

  教育部要求高校必修语文课,汉语不过关不能毕业,说到底就是素质教育.语文是其他各科知识的基础,影响人的思维和综合能力发展,基础不行,不会说不会写,很难有大成就.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大学要学语文的原因和大学生学好语文的标准,一起来看看吧!

  大学要学语文的原因

  语文,中国的文化和底蕴,中国人首先要学好自己的语言,汉语作为中华文化的承载工具,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汉语不学好,将来做什么事都会显得吃力,所以从小学到大学都必须把汉语学好.通过看国家电视台的主持人频频出错,就能够看出语文的重要性,不重视民族语言就是一种国耻.说到底必要的语言文字修养是一的基本素质,中国的语文博大精深渊远流长,不刻苦下一番功夫是不行的,尤其是新一代大学生,作为社会的重要构成分子,是社会的文明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学习好语言,是每个大学生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大学生怎样才算学好语文呢

  怎样才算学习合格要有个标准,当然我们不能以文学家的标准去要求大学生.可是现在的某些大学生如果中文没学好,写一篇文章都要从网上下载,是极为可悲的事情.大学生们运用语言和写文章的表达能力明显退化.语文不过关的表现:一句简单的话语存在着错字和语句不通等等很多毛病,文章写不出,字又写不好.有的大学生甚至连汉字都写不好,甚至自己的名字都写得不像样子,这样的"人才"不能算人才。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与英语一样.不过就是四条:听说读写!生活处处有语文语言能力很重要.自古到今凡有文化的中国人都应是"能说会道",写得一手好字,写得出好文章,能呤诗作对,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使一个人终其一生有待提高的能力,个人连基本的说写能力都不能胜任,还能立足社会?

  母语不好的人一定无法学好外语,过于重视英语教育也是大学生语文水平普遍降低的原因之一.拿来一篇外语自己翻译,不同语文水平的人翻译出来的是大不一样的.对语文不够重视,认为只要是个中国人就语文没问题了,会说中国话就行了,转而去刻苦攻读英语.很多人英语学了也等于白学,学了十多年英语到最后还是个"聋哑人",过不了"听说"关,英语成了摆设,这不能不说是教育的失败!但国语和英语两者不可偏废,学习掌握两种语言是对高级人才的基本要求.现在的研究生、博士生毕业后,若不从事专业研究,步入仕途的那些高材生们没有哪一个是使用外语从事行政管理的,因为中国大多数老百姓只会说汉语。你说呢?相对与现在高校对英语的重视,我更觉得要重视语文,毕竟我们大多数人用的是汉语.

  教育部的规定大学生必修语文课,语文自然是必须的。语言是人们生存的基本工具.只有熟练地运用它,才能更好地与社会交流,与社会共同成长.国语不行还谈什么大学毕业?我们只有先把自己母语学好,才能体会到汉语的魅力,才有利于汉语的传播和发展,不能让外国文化"逾越"我们的本国文化.应大力加强汉语教育.不能够要求每个大学生都成为文学家、汉语学家、作家。但至少不应该出现大学生写的东西白字连天,文理不通,别字成串。看看一些电视台的中文字幕,就知道国情了。对理工科大学生不从事语言教育研究的中国人来说,不能要求过高,古汉语语法知识基本是多余的,但是现代汉语必须得通顺而且能够准确表达意思就可以了。

  语文的历史起源

  据《六十年”语文“史论(1887-1950 》,“语文”一词产生于19世纪末,在解放前已是一个常用词了,但作为课程名称的时间较晚。1905年,清朝在废除 科举制度以后,开始开办新学堂。当时的课程以至教材,都是从西方引进的,只有称为“ 国文”课一科,传授的仍是历代古文。 五四运动爆发以后,提倡 白话文,反 对文言文,国文课受到了冲击,小学于是改设“国语”,教材具有鲜明的口语特点,选用的都是白话 短文或儿歌、故事等。 中学仍设国文课,白话文的比重也明显增加,选用了 鲁迅、 叶圣陶、冰心等新文学作家的作品。在20世纪30年代后期,叶圣陶、 夏丏尊联名提出了“语文”的概念,并尝试编写了新的语文教材,可惜因日本侵略中国而被迫终止。全国解放后,叶圣陶先生再次提出将 “国语”和 “国文”合二为一,改称“语文”。这一建议被华北政府教育机关采纳,随后推向全国,从此,“语文”成了中小学甚至扩张到其他国家的一门 主课。

  旧中国,语文是古今书面语言作品—— 语体文和文言文——的简式统称。现今,语文是学科名。语文,还是一个 人文素质衡量术语,指人的内部言语机制品质和外部言语技术能力综合水平。(陈金海《释“语文”》)

  1932年,上海 大江书铺刊印了 复旦大学 陈望道先生的 修辞学名著《修辞学发凡》,书中大量使用了“语文”一词!有“汉语文”、“语文分离”、“语文合一”、“语文正常关系”、“语文改进”、“语文的体式”、“完美的语文”等。大教授这些“语文”是指什么呢?细读《修辞学发凡》全书,清楚得很,“语”是来源于口语的书面语,“文”是来源于文言(文饰之言)的书面语,未形成文字的口语叫“话”,形成了文字的是“文”。陈望道先生花费笔墨篇幅要说的是“‘ 语辞’和‘文辞’都是需修之辞”。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都走上了新的发展道路,与上层建筑关系密切的语文教育也面临着创新发展的需要。恰逢此时,时任 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主任的 叶圣陶先生提出了“语文”这个新概念。 1949年8月,叶老主持草拟《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及《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时,第一次使用“语文”作为学科名称,用来取代当时在小学称为“ 国语”、在中学称为“国文”的课程。

  1950年,由国家出版总署编审局编写出版全国统一使用的中小学课本时,统一名为“ 语文”,并在初中语文教材的“编辑大意”里作了如下说明(小学教材中也有大致相同的陈述):说出来的是语言,写出来的是文章,文章依据语言,“语”和“文”是分不开的。语文教学应该包括 听话、 说话、阅读、写作四项,简称为:“听说读写' 。因此,这套课本不再用“国文”或“国语”的旧名称,改称“语文课本”。

大学为什么要学语文

教育部要求高校必修语文课,汉语不过关不能毕业,说到底就是素质教育.语文是其他各科知识的基础,影响人的思维和综合能力发展,基础不行,不会说不会写,很难有大成就.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大学要学语文的原因和大学生学好语文的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3636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