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答题的技巧和方法
记叙文答题的技巧和方法有哪些
相信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尤其是在写作中有着很重要地位的记叙文,记叙文根据写作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写人的记叙文、叙事的记叙文、写景的记叙文、状物的记叙文几大类。我们要怎么去写这类型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记叙文答题的技巧和方法,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记叙文答题的技巧和方法
一、记叙的要素:
1、记叙的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原因、经过和结果。
2、掌握六要素,有助于分析文章的结构,理清事情的发生、发展的脉络,概括文章中心或段落大意。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这三个要素,是记叙文的主体部分,内容的展现,人物的塑造,中心的表达,就是通过这些来实现的。阅读记叙文要能明确这三个要素,即使不要求准确概括,也须达到能大体将这三点说出来的地步。
把握六要素技巧,即: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谁?干什么?
二、记叙线索:
记叙文的线索是贯穿全文始终的一条脉落,体现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它把所有材料联结成一个有机体。所以说线索是文章的纲,抓住了这个纲,就能理顺文章的内容,掌握文章的结构,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线索是重要的,但不是什么都可以成为线索,只有那些能够体现各种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体现文章主题思想的具体事物,才能作为贯穿全篇的线索。
线索类型:物线、事线、人线、感情线、时间线、地点线、见闻线。
线索大致分六类:
(1)以具体事物或事物的特征为线索。如《白杨礼赞》以白杨树的不平凡为抒情线索贯穿全文
(2)以人物或人物的特征为线索。如《背影》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
(3)以中心事件为线索。如《变色龙》以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事件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
(4)以思想感情为线索。如《荔枝蜜》、以“我”对蜜蜂的感情变化为线索组织材料,不大喜欢——想去看看——赞赏蜜蜂——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
(5)以时间推移或空间变换为线索。如《藤野先生》以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为叙事线索组织材料,在东京的见闻和感受——到仙台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离别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
(6)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如《孔乙己》以小伙计“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塑造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
技巧:注意题目、文中多次出现的字眼、议论抒情的句子。
“线索”是连贯文章始终的脉络,是文章的纲。
①文章的标题
②反复出现的词或事物
③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
④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
⑤“我”的所见所闻所感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答题套路:如:文章以“……”线索,中间串写了“……”、“……”几件事,组成一种“冰糖葫芦”的“串”式结构,选材典型,脉络清晰,主旨鲜明。
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答题方法
一)标题:
1、记叙文标题的含义:
题目——在文中指的是——,实际上是指——表现了(批判、揭露、赞扬、呼吁)——
2、记叙文标题的作用:
(1)点明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或环境,(2)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3)暗示了文章的主旨;(4)设立悬念,吸引读者;(4)点明了文章的叙事线索;
3、标题的妙处:语言特点+标题作用
①运用比喻,拟人等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
②用问句,引起读者思考,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③引用诗句或者歌词,有文学色彩,富有诗意
④用对比,反差强烈,发人深思,设立悬念
⑤化用诗句或者有悖常理,新颖巧妙等
⑥是否贯穿全文的线索,是否概括了文章的内容,是否暗示了文章的主旨
⑦吸引读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二)段落
1、记叙文第一段的作用:
(1)开篇点题,总领全文;(2)描绘——的环境,点明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季节、环境等,渲染气氛,(3)交代了——,引起对――的回忆,(4)抒发——的感情,奠定全文的抒情基调(5)为下文写――做铺垫,(6)设立悬念,吸引读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记叙文最后一段的作用:
(1)总结全文,呼应开头(或题目),使结构显得完整;(2)画龙点睛,点明中心,抒发了作者——的感情。(3)突出了人物------的特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 。(4)言有尽,意无穷,发人深思,令人回味无穷。
3,记叙文中间段落的作用:过渡,承上启下由上文对――的描写过渡到下文对――的描写(介绍或议论)
一、常见考点
1.筛选整合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分析结构,理清思路;
2.赏析作品的语言、表达技巧,理解文中重要词语或句子的含意;
3.分析、评价人物形象;
4.拓展延伸,创意表达。
二、命题角度
1.整体感知概括故事情节;
2.人物形象分析概括;
3.语言品味;
4.主旨把握;
5.作品感悟等。
三、语段阅读题答题总规则
1.先读题干再读文章。读题时注意从题干中找出“题眼”(答题关键点),带着问题读文章;
2.读文章时要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3.准备作答时,再次细读题目,找准“题眼”;
4.答题时,具体题目涉及到相关段落,就要对相关段落反复研读;涉及全篇,就要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和思想并做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