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里为什么有迎鬼船的习俗
端午节里为什么有迎鬼船的习俗_为什么
在中国有一个民间习俗,叫做端午节。每个人对于这个节日习俗并不陌生,可以说是非常的了解。那么在端午节习俗里,有个习俗活动叫做迎鬼船,这里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关于端午节里为什么有迎鬼船的习俗,方便大家学习了解,希望对您有帮助!
端午节里为什么有迎鬼船的习俗
迎鬼船是端午节的习俗之一。江西南部的部分地方,流传着迎鬼船的习俗。因为这一带水浅,不能进行龙舟赛,故在五月初五这天,用纸草扎成旱船,带着去登高、游街,谓之“迎鬼船”。群鬼们十有八、九是懒鬼,就上了船。游街后在村外将旱船烧掉,为把船上的鬼烧死,不在坑害人间,使人们享受太平。
迎鬼船晒端午
在五月端五的正午时分,体弱多病的人要在太阳下晒一会儿,据说能把身上的邪气晒跑,病晒好。
迎鬼船老虎肚兜
五月端午的上午一定要给婴儿戴上“老虎肚兜”,即一块可以遮住肚皮的红布或黄布,中间彩印一只老虎,虎足下印有各种颜色的五毒:蛇、蝎子、蜈蚣、蛤蟆、壁虎(俗叫蝎虎)。传说真的五毒见了彩印的花老虎脚下踩着的五毒,就会被吓跑,故孩子戴上老虎花肚兜,夏天可不受各种禽兽和毒虫的伤害。
迎鬼船烧大蒜
在五月端五的中午,每家都要把整头的大蒜放在炉膛儿里烧熟给孩子吃。一个孩子独吃一头,不能分吃。以烧食独头蒜(整头不分瓣)为最好,因“独”谐音“毒”。孩子吃了烧大蒜,夏天不拉痢疾,腹内不长虫。
迎鬼船滚鸡蛋
在东北,端午节这天清晨,长者要将熟透了的鸡蛋,在小孩肚皮上来回不断滚动,尔后去壳让小孩吃下,据说这样可以免肚子痛。冠军,雅琪队和沙冈美林队分别获得男女标准龙舟赛冠军。
迎鬼船游百病
此种习俗,盛行于贵州地区的端午习俗。
端午节迎鬼船习俗的由来
关于端午节的起源,史籍资料中有许多不同的说法,其中,在民间影响最大、范围最广的看法,认为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投汨罗江而死的忠臣屈原。史料记载,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楚国大夫、爱国诗人屈原听到秦军攻破楚国都城的消息后,悲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写下绝笔作《怀沙》,抱石投入汨罗江,以身殉国。
沿江百姓纷纷引舟竞渡前去打捞,沿水招魂,并将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鱼虾蚕食他的身体。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深入人心。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
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从此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与纪念屈原紧密联系在一起。随着屈原影响的不断增大,端午节也逐步传播开来,成为中华民族的节日。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
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渐已消失外,其余至今流传中国各地及邻近诸国。有些活动,如赛龙舟等,已得到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界线,成为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古越民族图腾祭说等等。以上各说,各本其源。据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列举的百余条古籍记载及专家考古考证,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
端午节习俗迎鬼船有什么活动
迎鬼船
江西南部的部分地方,流传着迎鬼船的'习俗。因为这一带水浅,不能进行龙舟赛,故在五月初五这天,用纸扎成旱船,带着去登高、游街,谓之“迎鬼船
晒端午
在五月端五的正午时分,体弱多病的人要在太阳下晒一会儿,据说能把身上的邪气晒跑,病晒好。
老虎肚兜
五月端午的上午一定要给婴儿戴上“老虎肚兜”,即一块可以遮住肚皮的红布或黄布,中间彩印一只老虎,虎足下印有各种颜色的五毒:蛇、蝎子、蜈蚣、蛤蟆、壁虎(俗叫蝎虎)。传说真的五毒见了彩印的花老虎脚下踩着的五毒,就会被吓跑,故孩子戴上老虎花肚兜,夏天可不受各种禽兽和毒虫的伤害。
烧大蒜
在五月端五的中午,每家都要把整头的大蒜放在炉膛儿里烧熟给孩子吃。一个孩子独吃一头,不能分吃。以烧食独头蒜(整头不分瓣)为最好,因“独”谐音“毒”。孩子吃了烧大蒜,夏天不拉痢疾,腹内不长虫。
滚鸡蛋
在东北,端午节这天清晨,长者要将熟透了的鸡蛋,在小孩肚皮上来回不断滚动,尔后去壳让小孩吃下,据说这样可以免肚子痛。
游百病
此种习俗,盛行于贵州地区的端午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