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脑力开发 > 快速阅读 > 快速阅读原理 > 快速速读记忆的感知途径

快速速读记忆的感知途径

时间: 炳剑632 分享

快速速读记忆的感知途径

  速读,作为一种现象,古今中外,均已有之。我国古代,《北齐书》曾记载王孝瑜“读书敏速,十行俱下”。前苏联大文豪高尔基看杂志,往往是“几页几页地翻”。经科学地速读训练,其读速更大得惊人:日本加古德次先生精心训练的速读能手长江美子,最快可达每分钟读20万字。我国北京铁路二中程 汉杰老师,台北师专附小谭达士校长训练的学生其阅读效率也是成倍、成数倍地增长。本模式实验表明:学生 阅读效率一般可提高4—5倍,达到1500字/分。大量经验表明,速读能力同其他技能一样:通过训练,才能提 高;通过有效的训练,就能迅速地提高。

  全脑速读记忆是以视觉感知为主要的感知途径,在这个阅读过程中,视觉对文字信息进行直接加工占据了主导地位,从而使得灵敏的视觉机能,成为能否成功达到全脑速读记忆学习状态的重要生理保障!

  视觉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感觉通路。人的外界信息的90%以上是经视觉系统传入大脑。在视觉系统中,最重要的感光部位是视网膜,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通过双极细胞与神经节细胞相联系,再通过视神经将信息传至大脑。在视网膜的中心有一处叫中央凹,它是视锥细胞最密集的区域。落在此处的物像,比落在视网膜其他任何部位都显得更加清晰。但中央凹所能看见的,不到整个视野的4万分之一。如果在 60厘米外看一行印刷体字,大概只有3个字是落在视野中心,我们在传统阅读中利用的主要是这部分视野。

  落在中央凹以外的信息,表现为离中央凹越近,形象越清晰,全脑速读记忆正是利用离中央凹最近的15度角以内的准清晰区视觉来感知信息的,这部分视觉表现在距眼30-40厘米处的书页上时,为9.5-10厘米,正好是32开书的正常版心宽度,即1行所占用的宽度。所以我们讲,全脑速读记忆是建立在我们既有生理基础上的科学可行的训练方法。

  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不能一个词一个词地读,逐字阅读速度慢,而且不利于将词与词联系起来理解,见木不见林。科学的阅读方法是以意群为单位进行阅读,要训练我们的整体感知范围。以意群为单位进行的阅读符合人类眼睛的阅读习惯和人类的理解习惯。科学家发现,阅读时人的眼睛不是持续地移动,而是跳跃式移动。两次跳跃之间有一次停顿,停顿的时间称为一次“眼停”,约四分之一秒。每次“眼停”的感知到的信息数因人而异。一般的读者每次“眼停”可看到1-2个字或词,经过训练,每次“眼停”可感知一组词,一段话。意群划分的大小反映出了一个人阅读能力的强弱。我们开始训练时可划分小一些,以后逐渐增大。

  经过训练的人与没有经过训练的人,差别是很大的。我们都知道飞行员的“眼力”特别好。这里的“眼力”不仅是指视力好,同时也是指视觉范围广,穿透力强,在短时间内能辨认出前方敌机的架数和型号。那么,飞行员的好眼力是与生俱来的吗?当然不是,是经过训练获得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空军面临一个严峻的问题:许多驾驶员在飞行过程中不能及时地辨认远处的飞机,他们的瞬间感知能力亟待提高。为此心理教育家设计和发明了一种叫做“速视仪”的装置,他可以让敌机和友机的形象在屏幕上以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尺寸显示,然后逐渐缩短显示的时间和尺寸。人们惊奇地发现,当小得像一个斑点似的飞机图形,以1/500秒的速度在屏幕上闪过时,经过训练的飞行员仍可辨认。人眼的瞬间感知能力是多么的强大啊!

152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