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哲理小故事及人生感悟_人生哲理小故事和启示(3)
人生哲理小故事及人生感悟_人生哲理小故事和启示
人生哲理小故事篇8:赵本山成功的秘密
作为一位草根艺人,赵本山连续19年登上春晚,演绎了中国小品界的传奇。在大众娱乐明星群体里,他在中国民众中的受欢迎程度,几近无人可比。
现在,从“企业家”这个角度来解读大众眼中的娱乐明星赵本山,会让熟悉他的人觉得很“意外”。因为这颠覆了“小品之王”“春晚之子”赵本山的娱乐形象,让人们发现那个“土味”十足的赵本山的另一面:办学校,招弟子,推动造星活动,建立“刘老根大舞台”连锁表演平台,经营影视产业(《乡村爱情》《关东大先生》等),其旗下资产竟高达数亿元,已然成为一家集团公司。这一切不禁让人发问,赵本山是如何成功转型,又是如何做到的?
其实,早在很久之前,赵本山在保持自己娱乐明星地位的同时,就已悄然向企业经营者和管理者转型。他成功利用一个小品演员的影响力,为自己捞到第一桶金,并利用自己的人脉资源进行投资,构建起自己的商业帝国,进而完成从实业家到投资商的转型。此刻,了解赵本山的创业过程,对于每一个人学习如何利用身边的资源,形成自己的影响力,进而发展自己的事业,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春晚成就了诸多明星,但只有赵本山完成了从文化英雄到财富英雄的华丽转身。这让他有别于同是从辽宁走出来的潘长江、巩汉林,也让他超越了姜昆、冯巩等著名笑星。而赵丽蓉过早地驾鹤西游,陈佩斯与春晚舞台早早地分道扬镳,都是赵本山转变为财富英雄的绝好注脚。可以说,赵本山的每一步都契合了时代的脉搏,他的成功归功于他比一般明星看得远,会做人,也更是他历经艰辛、奋力打拼的结果。
现在看来,赵本山的创业之路与中国成百上千积累起可观财富的名人基本相似,只是他走得比较扎实。他早年将铁法(铁岭法库的煤矿)的煤拉到本溪卖,后来筹办饮料厂没成功,入主辽足沾了一身腥而退出,最后锁定影视演艺事业。在赵本山那些CEO同学眼中,本山传媒能成功,主要归功于他的为人——非常低调、真诚和实在。
不论赵本山如何成功,最让人佩服的一点就是他并不忘本。在历届春晚上,他成功地把家乡铁岭推向全国,也带动了东北二人转的发展,他本人俨然成为沈阳展示给全国的一张名片。这是赵本山的一种营销手段,也是他的聪明之处。说起自己的生意经,赵本山用一句话来形容:“过去别人经营我,现在我经营别人,也经营自己。”
赵本山的经历,是一个小人物奋斗成功的典型。他的成长不仅仅是关东的传奇,也是中国的传奇。他的成长看似顺风顺水,实际上每一步都恰巧迎合了这个时代的需要。
【人生感悟】多少年来,赵本山在春晚表演小品,让压抑了一年的芸芸众生得以释放,他把这个时代的神经拿捏得恰到好处,让观众欲罢不能。我想,这就是赵本山成功的秘密所在。
人生哲理小故事篇9:世上本没有黑色的花
他从小就表现出极为活跃的运动能力。有一次,他恶作剧似的在父亲的帽子里塞满了狗屎,父亲发现后追打他时,发现他跑得比狗还要快。
为了他的将来,家境贫寒的父母还是将他送入了体校,但这需要花许多的钱。父亲是个生意人,每天风里来雨里去的不着家,但收入甚微。母亲为了他白天去扛麻袋,晚上坐在油灯前给富人家缝补衣服。
这一切,他似乎没有感觉到,他只是若无其事信马由缰地按照自己的思维逃学缺课,直至有一天,父亲询问他的成绩时,老师将一份极为糟糕的成绩单甩到父亲面前。父亲看后,痛苦不已,揪着他的耳朵回到家里。
他被父亲软禁在家里闭门思过,他的工作就是去叔叔的花园里侍弄鲜花,那儿缺少一个花匠。
叔叔是个很幽默的人,开玩笑说他学成回家了?他没好气地埋怨叔叔。
叔叔说道,你看看这些花五颜六色、姹紫嫣红的,可你见过有黑色的花吗?
有呀,他不假思索地回答着:墨菊呀,我见过的,它是黑色的花。
你错了,孩子,它并不是黑色的花,应该属于深紫色,说着,叔叔将他领到墨菊前面,他弯下身去,仔细地端详后,恍然大悟。
叔叔,为什么这世上没有黑色的花呢?难道是不好看吗?他歪着小脑袋问叔叔。
这是长期适者生存的规律。花儿也是一种有灵性的生物,黑色容易吸收太阳光,而过多的太阳光会将花蕊晒伤,为了防止自己被晒伤,时间久了,它们逐渐淘汰了黑色的花素,转变成了其他颜色,就是这些,孩子。
他似乎有所感悟,低着头不吭声。
叔叔转移了话题:孩子,世上本无黑色的花,世上也没有绝对黑色的人生,所有的困难、黑暗都是相对的,拨开了黑云,你就会发现阳光,战胜了困难,你就可以取得成功。人也必须学会适应自然、社会和生命,等到你的奋斗到达理性状态后,你就会发现,黑暗早已经远远地躲开了你,你收获的都是色彩缤纷的花,就像那些花儿,抛弃了黑暗,坚强地绽放着。
这个叫博尔特的孩子哭泣着离开了叔叔的花园,他找到了父亲,给父亲许下一份承诺,如果不成功,决不返回家园。
天道酬勤。博尔特所取得的成功是空前的,绝无仅有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他连续创造男子100米和200米的世界纪录,2009年,他更是以提高0。11秒相同的成绩打破了男子100米和200米的世界纪录,成为史上第一人。
【人生感悟】世上本无黑色的花,世上也无绝对黑暗的人生。
人生哲理小故事篇10:洛克菲勒的四季
16岁那年,在离高中毕业只剩两周的时候,因为贫穷,他不得不离开了校园,开始在社会上闯荡。43岁那年,他完成了人生的质变,从一无所有的穷小子变成了美国首富,创立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个托拉斯。他,就是赫赫有名的石油大王洛克菲勒。
正应了“乐极生悲”这个成语,在洛克菲勒的事业达到高峰的时候,他的身体却突然垮了。那天,他突然晕倒,医生诊断出他患有心脑血管病和其他多种慢性疾病,他表面上看起来很强壮的身体实际上非常虚弱。医生表示无药可救,最乐观的估计,洛克菲勒活不过48岁。
面对这个让人沮丧的事实,洛克菲勒一夜之间白了很多头发。在商界,他有呼风唤雨的本事;在生活中,他也是个强人。然而,面对疾病,他无能为力。其实,他早有预感。近30年来,他每一天都是在极度劳累中度过的。只要工作起来,他常常不分白天黑夜连轴转,有时候甚至会两天两夜不睡觉。在别人看来,他总是充满激情和力量,但只有他自己知道,他太累了,该休息了。
不过,洛克菲勒并不悲观,毕竟,他已经奋斗到了首富的位置,他的人生理想已经基本实现了。剩下的日子,他开始着手培养接班人。
一天,公司需要派人去非洲考察。洛克菲勒决定亲自去,于是便带着随从去了非洲。正是这次非洲之旅,改变了他的一生。
在路上,他们的车陷入了泥坑中。洛克菲勒和当地的导游去寻找帮助。他们走进了附近一个村庄,这是沙漠里的一片绿洲。洛克菲勒发现那里的人都在休息。洛克菲勒表示,只要能帮他把车弄出来,就给他们很多钱。没想到,那些人拒绝了。导游告诉洛克菲勒,原来,当地人认为当时是冬天,所以不要钱。洛克菲勒不明白冬天和钱有什么关系。
导游解释说,这里的人信奉一年四季。见洛克菲勒还不明白,导游就详细地讲解起来。
这里的人在生活上非常遵循大自然的规律。他们认为,既然庄稼是春种、夏耕、秋收、冬藏,那么人类也应该是这样。春天要开始种庄稼,做打猎的准备;夏天要侍弄庄稼、打猎;秋天开始收割庄稼,并最后一次捕捉那些成熟的猎物;到了冬天,他们就不再出去干活了。
他们只留够冬天吃的食物,剩下的都捐出去,捐给那些年纪大的和因疾病不能自食其力的人。他们整个冬天都如动物冬眠一样,待在家里不出去,最多只和附近几个邻居在一起说说话。
洛克菲勒有些鄙夷地说:“难怪他们不会成为富人。要做富人,一定要努力,要勤奋。无论是春天,还是冬天,都要辛勤工作。”导游将洛克菲勒的话翻译给了当地居民。当地居民鄙夷地看了洛克菲勒一眼,说了一段话。导游告诉洛克菲勒,他们觉得他为了钱,违背了大自然的规律,放弃了很多体验自己人生的机会。他们的一生由很多个春夏秋冬组成,而洛克菲勒的一生只有一个春夏秋冬。他们还警告洛克菲勒,如果再不改变人生态度,恐怕连体验第二个春天的机会都没有了。
洛克菲勒深受震撼。的确,童年的他,如同春天,一直在课余时间做小工,赚点儿小钱,是人生的预备阶段;青年时期是他的夏天,他起早贪黑,终于白手起家,创立了石油公司;中年就是他的秋天,硕果累累,成为了美国首富;现在,他就要进入冬天了,他还有机会看到第二个春天吗?他曾经设想过,如果可以返老还童,他愿意拿出一多半的家产来换,他希望再重新奋斗一次。如今功成名就,反而没什么前进的动力了。
这次非洲之行让他很想要第二个春天,想过很多个春夏秋冬,不想人生就一个四季。返回美国后,洛克菲勒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的决定。他决定以后每年至少捐出100万美元用于慈善事业。在他去世前,要捐出大部分遗产。此前,洛克菲勒可是著名的“铁公鸡”,不但从来不捐1分钱,连朋友结婚,他也只送很廉价的礼物。但这次,他说到做到。他先给非洲很多地区捐了款,接着,他又在世界范围内大量捐款,主要用于普及教育、消除疾病、保障医疗等方面。
那个冬天,洛克菲勒捐出去了100多万美元,赚钱的事情却很少做。但是,他收获了心灵的快乐。由于不用再煞费心机地想着如何赚钱,他睡得很香甜,他的身体也开始奇迹般地恢复健康。
第二年春天,洛克菲勒才又开始开拓渠道赚钱。此后,每年冬天,洛克菲勒都会捐出大笔钱财,还成立了庞大的国际性基金会——洛克菲勒基金会,用于日常捐助。中国著名的协和医学院就是洛克菲勒捐建的。周口店“北京人”的发掘和考古工作,也是在洛克菲勒的资助下完成的。
洛克菲勒把自己对于一年四季的感受郑重地传给了儿子和孙子。他的儿子和孙子后来也都成了著名的慈善家。洛克菲勒在去世前,已经捐出了他95%的财产,只给他的儿子留下了2000多万美元。
原本被医生判为只能再活5年的洛克菲勒最后活到了98岁。遵从了一年四个季节规律的洛克菲勒的儿子和孙子也分别活了87岁和95岁。
【人生感悟】在经历了无数个春夏秋冬后,洛克菲勒的人生完美地谢幕了。那么,朋友,你的生活是一年四季,还是一生四季呢?
看过"人生哲理小故事及人生感悟"的人还看了:
3.人生哲理小故事
5.古代哲理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