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励志>成功学>成功故事>

成功女性的故事6个

时间: 小兰676 分享

  看成功女性的经历,就像看一部女性励志片,他们艰苦奋斗,成就了今日的成功事业,以下是学习啦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关于成功女性的故事,欢迎阅读!

  成功女性的故事1:张海迪

  1955年,张海迪出生在山东济南。在5岁之前,张海迪有一个幸福的童年,快乐而活泼,成天蹦蹦跳跳地跑来跑去。

  可惜,蹦蹦跳跳的时光是那样短暂。还不到6岁,小玲玲突然得病了。妈妈抱着玲玲,坐在医院走廊的椅子上,等待医生的检查。看完病后,玲玲感觉到妈妈的双腿在抖动,却不知是为什么。

  玲玲得了什么病,竟然这样可怕?她患的是脊髓血管瘤,病情反复发作,非常难治。5年中,她做了3次大手术,脊椎板被摘去6块,最后高位截瘫。这样,原来天真活泼的玲玲,现在只能整天卧在床上。

  看着伙伴们高高兴兴地一起跳皮筋,高高兴兴地一起背着书包上学校,玲玲幼弱的心灵,简直要被痛苦压碎了。幸好,听说了玲玲的不幸后,过去的小伙伴们常常来看她,给她讲学校里的事。

  玲玲家住的是一座红色的三层楼房,每当她坐在窗口,向外看着那些过往小孩的身影,心里是多么羡慕啊!已经到了上学的年龄,而玲玲只能呆在家里,她也想去学校读书啊!

  玲玲听到窗外传来的“我怎么忘记带伞了?唉,我的书包怎么忘了呢!心里很难过,她很想亲身感受一下与他们一起去上学的欢乐,也想感觉一下在雨中奔跑的清爽。然而,这一切都是一个梦,对于玲玲来说,只能是轮椅上的梦。一天,玲玲终于按捺不住心中的渴望,就对妈妈说:妈妈,我要上学!

  尽管玲玲非常有决心,但病情却是无情的,每当病痛折磨她时,坚强的玲玲没有流泪,疼得实在厉害时,为了分散注意力,她就猛揪自己的头发,打算用一种疼痛来代替另外一种疼痛。渐渐地,她揪下来的头发,都能编成一条辫子了,她忍受了多么大的痛苦啊!

  对玲玲来说,家是一所特殊的学校。在这个学校里,聪明、好学的玲玲学会了很多知识。在所有功课中,玲玲最喜欢学习语文,在10岁时候就能读长篇小说了,虽然读得很辛苦,但她不气馁。她很喜欢读《卓娅与舒拉的故事》。

  除了语文,玲玲对别的功课也非常用心,一点儿也不肯浪费时间。在整个童年,她以顽强的意志,认真学习,始终用心对待每一个字,每一行句子,自学了小学、中学的全部课程,实现了轮椅上的梦。用玲玲自己的话说,她没有愧对自己的童年,也没有愧对那些美好的光阴。

  在那里,张海迪度过了15年的时光,爸爸妈妈的爱,小伙伴及朋友的爱,也使张海迪更有信心面对未来。

  1970年4月,张海迪跟着下放的父母,坐着一辆大卡车,来到山东莘县十八里铺尚楼村,开始了农村生活。起初,张海迪感觉农村非常陌生,没有电灯和自来水,生活也十分艰苦。但是,在那些淳朴的村民身上,张海迪却感到了更真、更朴素的爱。

  刚到莘县那天,天空很晴朗,天上的白云像大棉花一样。不久,一群十一、二岁的孩子们跑过来,围到张海迪身边,抢着问道:玲玲姐,你是城里来的吧?你的脸怎么这么白啊!你的腿怎么了?望着孩子们的笑脸,张海迪笑了,慢慢的把自己的故事讲给孩子们听。

  仅仅才过了半个月,张海迪就同乡亲们相处得十分融洽了。乡邻们争着抢着往玲玲家送地瓜、咸菜等东西,还为她做了一张木轮椅。孩子们都愿意推张海迪出去散步。这个男孩子说:玲玲姐,我推你!那个男孩子抢过来说:我推,我推!经过几番争执后,由孩子们轮流推着,来到了田野里。

  为了回报这些朴素的爱,张海迪也想为大家做点什么。于是,她开始在昏暗的油灯下学习一本本医学书,还让父亲给她买来体温计、听诊器和针灸用的银针,成了一名靠在轮椅上给人看病的乡村医生。

  在莘县生活期间,张海迪为群众治病一万余多人次,针灸技术也在当地出了名,前来看病的人络绎不绝。由于经常靠在轮椅上给人看病,她的肋间神经总会感到剧烈的疼痛,脊椎甚至弯曲成了S型,但是,为了治好村民的病,回报他们的爱,张海迪始终坚持着。

  知识是一笔财富。忍着病痛,刻苦学习的张海迪终于拥有了自己的财富。凭着这笔财富,她终于自学成才,取得了成功。

  1981年12月,《人民日报》首次报道了张海迪的事迹;1983年2月,张海迪被山东省政府授予劳动模范称号,被共青团中央授予优秀共青团员称号。还曾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自强模范等称号。

  1983年起,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了《海边诊所》、《小米勒旅行记》和《丽贝卡在新学校》等英文作品,创作了《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绝顶》等作品,其中,《轮椅上的梦》已在日本和韩国出版。

  1993年4月,通过发愤苦学,张海迪获得了吉林大学哲学硕士学位。

  1997年,张海迪被日本NHK选为世界五大杰出残疾人,她的事迹,从此传向世界。

  在这些荣誉面前,张海迪并没有停止追求。虽然在轮椅上生活了漫长的44年,但在这44年来,她从未被病痛所打倒,始终艰难地向上着,绝不放弃每一分钟的努力,也没有白白度过生命的每一程。

  今天,当我们读着张海迪写出的那一本本散发着油墨香的书时,就能看到一颗健康的灵魂,感受到深藏在其中的,长达44年的爱。与那些不珍惜生命的正常人相比,张海迪更加热爱生命,热爱生活,也更加顽强,更加勤奋。对张海迪来说,知识是一种财富,但自强却是更珍贵的财富,有了它,就能够战胜一切困难,把爱心洒遍人间。

  一个在黑暗与孤寂中成长的女子像一朵美丽的奇葩,用她那独特的清香为光明世界的人们打开遮掩双目的屏障,让迷失在现实生活中的人们懂得生命的真正意义。

  成功女性的故事2:程华英

  “挫折使我不断成长,梦想让我创业信心百倍,只有不断创业,才能让我心里踏实。”——程华英

  25年前,揣着50元程华英开始干起摆地摊卖青菜的生意,经过10年的苦心经营,在武汉黄陂城区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家,还积累了近百万元积蓄。不过,不甘平庸的她又在不惑之龄,毅然地把身子扑到田埂上创业——这是女强人程华英用25年青春谱写的农业梦。

  迄今,程华英的家庭农场已经拥有固定资产2000余万元。谈起自己的创业经历,50岁的程华英感慨万千。

  住上了“小洋楼”,拥有百万积蓄,对于上世纪90年代的人来说已经很富足。可是忙碌惯了的程华英,压根儿坐不住,一闲下来总感觉心里空落落的。1998年,在一位朋友的影响下,程华英决然地毅然踏上了到农村租一片土地进行创业的“闯”业之旅。

  经过多方考察,1998年12月,程华英带着自己积攒多年的80万元资金来到武汉生态园北湖旁的六指街大咀村,承租下了200余亩地,开始了农业开发。

  开荒复垦后,千辛万苦种下了第一批80亩良种西瓜,看着西瓜一天天长大,再苦再累再忙她心里也偷乐。不过,正值西瓜上市之际天公不作美,连续下了15天的连阴雨,西瓜烂在了地里,损失近6万元。

  程华英并没有被打倒,而是重振信心,又购进300棵杉树、500斤桃树种子,引进了50亩橘子苗和梨树苗,开始了新一轮的尝试。不过,老天并没有怜悯她。由于气候、土壤及夏天干旱高温原因,所种的苗木死了一大半,损失惨重。

  程华英并没有选择退却。2000年,她将园区的低洼地改造成5口鱼池,又种了80亩花生,嫁接了20万株油桃。不料,期间黄陂遭遇了百年大旱,大部分嫁接了的桃苗旱死,损失近十万元。

  经过前三次的失败惨痛教训,她悟出一个道理,一定要依靠科技力量发展农业种、养殖。2001年,为了凑足资金东山再起,她毅然把城里的房子变卖,揣着变卖家产换来的20万元又一次踏上了生态农庄的道路。

  这次,为了将每一分钱用到实处,她什么事情都自己动手,先后建成50个竹制大棚,20吨供水水箱及自动喷淋系统。不管刮风下雨,她和丈夫总是驾着拖拉机满载蔬菜送到城里批发市场去卖。工夫不负有心人,由于销售对路,当年获利20万元,这次的成功让她重拾信心。有了资金回笼,2003年投资肉鸭养殖,获利180万元。2004年,又扩建鸡舍、鸭舍,全年光销售现货禽类产品就获利98万元……

  成功后的程华英又将带领周边农民一起致富为己任。她以“公司+基地+农户”模式,采取四提供一回收办法(提供种苗、饲料、药品、技术,回收产品),为农户免费送树苗、技术资料,请当地农民至农庄观摩、学习种养殖技术,累计带领200余户农户开展种养殖,与区科技、畜牧部门联合培训农业种养殖人员累计1000余人。

  如今,公司已发展成为集养殖、种植、科研、培训于一体的规范化综合农业企业。程华英告诉记者,她计划进一步开展肉禽和水产养殖、林果种植实用技术和经营管理方面的实习培训,逐步实现每年培训1000~1500名农村妇女科技致富带头人的目标。

  回顾自己的创业经历,程华英深有感触地说:“挫折让我知道,只有不断学习、实践和创业,才能让我的创业梦得以实现,能够带领农户一起致富过上好日子,我觉得心里特别踏实。”

  成功女性的故事3:居里夫人

  居里夫人是在波兰出生、长大的。那时的波兰正处在俄罗斯的统治之下,玛丽从小就尝够了做亡国奴的滋味,她私下里接受了许多抵抗侵略的思想,从心底热爱着自己的祖国,她发誓要为了祖国的解放而学习。在玛丽很小的时候她妈妈就去世了,父亲因为亡国失去了工作,仅靠以前的一点积蓄和在家给别的孩子上课挣点钱养活她们,家里的生活非常艰苦。艰苦的环境磨炼了玛丽姐妹的意志,在学校里,他们都是最优秀的学生,深受老师喜爱。

  玛丽中学毕业了,由于才学出众,她获得了金质奖章。可是她却不能继续上学了,因为沙俄统治下的波兰,大学里面是不收女学生的,到巴黎上学,家里又拿不出那么多钱。要知道,同样获金质奖章毕业的姐姐已在家呆3年了,去巴黎上学的愿望还没有实现。

  玛丽回到了家里,父亲因供不起女儿上学伤心地落下了泪,玛丽一边劝父亲,一边想着办法。她和姐姐商量先由她做家教,供姐姐读书,姐姐毕业后有了工作就可以供她读书了。就这样,姐姐拿着全家人凑起的钱迈向了巴黎,玛丽一边学习一边挣钱,终于在1891年也进入巴黎大学理学院学习。

  玛丽到巴黎后,先是住在姐姐家,因为姐姐家离校较远,为了节省时间且有一个更为安静的学习环境,玛丽搬到了学校附近的一间小阁楼上。阁楼条件相当艰苦,冬天又无法取暖,玛丽常常被冻醒,她不得不起来,把所有的衣物都盖在身上,有时甚至把凳子压在身上增加重量。玛丽生活极其简单,每天仅以几片面包充饥,有几次连这也忘了,正在读书,突然昏倒,多亏同学发现通知了姐姐。玛丽的姐姐为此操透了心,玛丽自己却为这事发笑了。

  所有的艰苦条件,丝毫没有影响玛丽的学习。她每天总是早早地第一个来到教室里在前排座位上坐下来,认真听老师讲课,晚上10点钟图书馆的灯熄灭了,她才依依不舍地离去,回到自己的小屋,煤油灯又常常是亮到了夜里两三点钟。短短的两年,她连续获得物理学和数学两个硕士学位,这个穿着破旧毛衣、脸色苍白的女孩于1893年以第一名的成绩从巴黎大学毕业了。

  玛丽没有因成绩优异而满足,她要再接再励,继续攻读,摘取人类历史上第一顶属于女性的博士桂冠。就在这时,玛丽遇见了法国优秀的物理学家皮埃尔•居里,共同的理想,两人走到了一块,他们相爱并且结合,成为人类科学史上的一段佳话。

  他们从朋友那儿借来一间破旧的贮藏室,居里夫人把它打扫了一翻,又用平时积攒的钱购置了一些必需的仪器设备,两人开始了艰苦卓绝的研究。居里夫妇把凡是能够找到的化学试剂、矿物一一进行了精心的检测,发现沥青铀矿具有明显的放射性,他们判定该矿中含有某种放射性新元素。居里夫人在简陋的条件下对几十千克的沥青铀矿进行了一系列的处理,终于找到了这种具有放射性的新元素,玛丽用她的祖国的名字命名了这种新元素,这就是“钋”。

  “钋”找到了,居里夫妇却没止步,因为在提炼“钋”的过程中,他们发现分离出的钡化合物具有更为强烈的放射性,据分析这是又一种未知的放射性元素。他们把这种元素称为镭。居里夫妇向世界公开了这一发现,因为没有人亲眼看见过镭,许多人对这一发现持怀疑态度。为了证实镭的存在,居里夫妇投入了更加艰苦的奋斗,他们要提炼出镭来。

  没有实验工厂,他们向朋友借了一间破木棚作工厂;没有资金购买贵重的沥青铀矿,他们买来了廉价的废矿渣。居里夫人穿着一身油污的工作服,不停地出入院子和屋子之间,她时而在院子里加煤烧火、熔炼矿渣,时而在屋里结晶浓缩物,20多公斤重的容器居里夫人不断的要搬进搬出。无论严寒还是酷暑,居里夫妇没日没夜地干着,几万次的提炼,整整4年的奋斗,1902年,他们梦寐以求的镭盐终于被分离出来了。

  1903年,居里夫人获得了历史上第一个女博士学位。同年,他们夫妻又荣获诺贝尔奖。居里夫人成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一个女性,她的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青年成长,她的名字被亿万人传颂着。

607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