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励志>成功学>成功故事>

因为兴趣而成功的故事6个

时间: 小兰0 分享

兴趣就是永葆的新鲜感,兴趣能够让你对工作和生活,永远斗志昂扬。有人说,当一个人在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时,哪怕再苦再累也会义无反顾地坚持下去。以下是学习啦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关于因为兴趣而成功的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因为兴趣而成功的故事


更多成功的故事相关文章内容推荐(↓↓↓)

成功的寓言故事10篇

成功的寓言哲理小故事简短的

成功寓言故事欣赏

成功的寓言哲理小故事简短的

关于成功的寓言小故事推荐


【因为兴趣而成功的故事】一

沈云清是个文静的女孩,娃娃脸,皮肤白皙,看起来像学生妹,而她做养房保姆已经有一年多。这一年多,她和同伴专心伺候着87个“孩子”。

大学毕业,她竟然成了一个管家

养房保姆和她的87个“孩子”1986年,沈云清出生在山东威海。2002年她的家乡银滩被批准为国家4A级景区,小渔村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幢幢别墅拔地而起,一辆辆旅游大巴,一波波操着外地口音的人进进出出,这些人也包括她大学的室友林小茜。

一天,沈云清接到林小茜的电话,说要来小渔村。林小茜的爸爸在这儿买了套海景房,物业一直电话不断,今天水管改造,明天电路出错入户排查,她爸爸没时间处理,就让林小茜过来看看。

打开房间门,她们发现地板上尽是绿斑,存在漏水等问题。林小茜等物业收拾好残局后,临走前把房子钥匙交给沈云清:“拜托照看房子。”就这样,沈云清工作之余便去林小茜家的房子打扫卫生,开窗户通风等。两个月后,她接到一个电话,对方称是林小茜爸爸的朋友,他在同一个小区里购买的房子,也想托她照看,并且每个月支付一定酬劳。

一周后,房主张先生就将钥匙和一份交予物业的委托书快递给了沈云清。委托书大致意思是:房内的一切家具、家电都交予沈云清保管,有事物业可以直接找她联系。

创业进行时,变身专职“养房保姆”

将委托书交予物业时,主管的一位阿姨随口问道:小姑娘,你这么年轻就当了“养房保姆”啊?什么是养房保姆?沈云清一脸疑惑。就是给异地置业的房子当保姆。阿姨很热心地解释。沈云清觉得这个养房保姆有点意思,继而向阿姨咨询起来。

原来,和林小茜的爸爸、张先生一样,很多异地购房者都面临这样的难题:房子空置率高,无时间打理,发生失窃、着火、漏水的几率很高。一些家政公司便和这些业主签订服务合同,代为照看房子,这就是阿姨口中的养房保姆了。

回家后,沈云清萌生专职做养房保姆的打算。她查了很多资料,了解到本地的商品房住宅近年来至少新增了6万余套,尤其是海景房项目多由外地人购买。

掌握这些情况后,沈云清和四个姐妹开始商量开一家养房保姆公司。说干就干,找好店面后,家政公司在某个清晨的鞭炮声中开张了。

升级品质,每个青春都值得尊重

开业一周,沈云清傻了眼,上门咨询的少得可怜。从其他公司取经后,她们才知道,由于店面位置不好,加上没有宣传,更谈不上联合物业公司,所以,异地业主不知道有这么个养房家政公司存在。

找到问题,沈云清她们拿着宣传单开始四处联系物业公司,让他们帮忙招揽生意,这一招还真灵,很快她们就接到几个委托,两个月后,她们已经是20多套房子的“保姆”了,小有成就的她们觉得生活也安逸起来。

直到有一天,她们公司来了一位不速之客——沈云清高中的校长,出了名的老古董。果然,校长一进门就给她们上课,现在的大学生啊,含金量太低,毕业了卖糖葫芦,当挑粪工……你们几个去给人扫地,读大学有什么用呢?一番恨铁不成钢的口气,剩下一脸尴尬的沈云清和同伴们面面相觑。

是啊,现在所做的工作,是一个正常人就能做的事情,虽然说职业不分高低贵贱,但既然是大学生,是不是也该做出一些什么成绩呢?从创业之初的喜悦迅速降温,她们开始考虑将来。最后她们决定,只有将养房保姆的服务升级,才能真正体现价值,也才能将事业维持下去。为此,沈云清专门请来了培训师,对她们进行培训,包括日常的房屋保养,花草养殖,还有宠物的饲养。她们帮业主打理花草,定期给房屋细节拍摄视频,让业主了解房屋状况……

一次,一个企业老板和沈云清联系,要安排公司员工来度假,住在委托给她们的别墅里。沈云清抓住这次机会开拓了一项新业务,她联系当地一家口碑不错的旅游公司做地接工作,制定详细的行程安排。员工们的度假被安排得非常满意,回去之后反应很好,老板亲自给沈云清道谢。而这个老板以后也成了沈云清的贵人,后面好几个接待都是他介绍过来的。

客户的肯定和支持,稳定的客源和收入,沈云清的养房保姆做得越来越有劲头,目前她们已经给87个业主提供了服务,还打算再新招几个保姆,进一步扩充新的业务。

【因为兴趣而成功的故事】二

创业是很多“拼二代”的梦想,特别是现在的年轻的“拼二代”,他们心中总是涌动着无限的激情,他们总是希望能够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于是,在创业的路上,怀抱美好的愿望,他们风雨兼程,不怕任何的困难。

把梦想坚持下去,敢拼才会赢孙竹林,30岁,父亲是镇上中学的普通校工,母亲是一名平凡的家庭妇女,没有父辈荫泽的他如今却在合肥拥有两家汽车美容维修店,月收入达7万元。和传统意义上的成功人士相比,也许他算不上成功,但对于一个从农村走出来的打工者来说,拥有一份自己喜欢的事业,月入7万元已经着实让人羡慕嫉妒恨了。

2000年,当同学们还在高二的课堂上发奋学习时,孙竹林就已经坐不住了。学习并非他所长,他不愿意混到毕业然后托关系找份自己不喜欢的工作。高二还没念完,孙竹林就跑出去自谋生路了,他到煤场打过工,在理发店当过学徒,可一轮折腾下来,他发现这些都不是他的兴趣所在。没有兴趣的工作坚持不长久,虽然书念得并不怎么好,但他却懂得这个道理。后来他跟人学起了汽车维修,没想到这份工作他是越干越起劲,用他的话说,感觉自己天生就是吃这碗饭的。

为了学技术,2001年,孙竹林北上山东,一学就是5年。在济南当学徒的日子里,他一天就只有3块钱伙食费,每天只能啃馒头吃大白菜;没钱买专业书,他得空就往新华书店跑,一看就是一天……回忆起当时的种种努力,孙竹林自己都有些不敢相信,这么不爱学习这么坐不住的人居然能静下心来看书,能忍受这么艰苦的环境,并且乐在其中。现在回想起来,他很坚定地说:“是兴趣,只要是你爱的工作怎么也不觉得累。”

2006年,孙竹林学成回到合肥,给别人打工,一个月才挣200多块。这时他已经有了打拼创业的想法,可就这点工资何时才能圆梦呢?听说给人跑场子赚钱快,他便辞职给人跑场子,哪里有活一个电话,他立马赶过去。这样起早贪黑地干,他每月可以赚到七八千元,这些钱,成为他创业的启动资金。

有了钱,有了技术,孙竹林开店了。没成想,干了一年多,正待生意逐渐好转之际,店门口开始修高架了,这可怎么办?有人笑他倒霉,有人劝他赶紧放手,可他却不以为然。虽然这个店不能再开下去了,但他觉得自己积累了经验,拓展了人脉关系。处理完这一摊事后,他重整击鼓,另外选址重新开了一家规模更大的店。没钱,找家里人借,甚至借到了妻子的娘家,当时的7万元钱,对于农村的家庭来说是非常大的一笔钱了。有人劝他不要玩火自焚,最后可能欠一身债,可孙竹林却从没想过要放弃,也从没想过还不掉这些钱,他执着地认为认真干就一定能成功。

就这样,凭着一股冲劲,孙竹林的店里慢慢从他一个人发展到五六个到七八个再到如今的三十多个员工,他成功了!现在,他把年迈的父亲母亲从农村都接到了城里,老人家感叹,村里的大学生如今还没能让父母享福呢,他儿子却做到了,儿子的奋斗让他们跟着享福了!看着父母乐呵的样子,孙竹林很欣慰,他知道,如果他不打拼不奋斗,可能他现在还在那个小镇里过着节衣缩食的生活。对于他的成功,他总结了一句话:“选择好你喜欢的,然后坚持下去。”是的,朴实的一句话却道出了成功的秘密所在。

【因为兴趣而成功的故事】三

沈韵是中国独一无二的女性食品造型师,曾为麦当劳、必胜客、哈根达斯等国际知名企业“操刀”,目前国内半数以上电视食品广告的造型均出自她手。

她的多彩生活,令人大开眼界!

沈韵:80后美女食品造型师迷上“舌尖创意设计”

沈韵是一个80后美女,出生在上海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从小喜欢画画,积累了深厚的美术功底。在大学里,她特意选修了环境艺术专业。毕业后,她曾做过电视广告美术指导等职业。

沈韵还有一个爱好,就是烹饪。妈妈烧得一手好菜,各种杂乱无章的食材只要一经摆弄,就是一桌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肴。有时,妈妈还会手把手教沈韵做几道民间特色菜。每一道菜烹调出来,沈韵都会认真做下记录:色泽,味道,香气,感受……然后再进行另样的尝试。久而久之,她练就了一手烹饪绝活。

沈韵做的“清蒸鲈鱼”,堪称一绝。刮鳞后,沈韵先是用盐略擦鱼身让咸味渗入,再起油锅煎黄了鱼皮,放生姜,喷料酒,将切细的雪里蕻咸菜放入——她喜欢用碧绿的新咸菜秆,觉得味道更爽口。然后,浇一大碗清水,盖上锅盖,等大火烧开后改小火炖,让鱼肉的鲜味慢慢渗透到汤里面。掀开锅盖,鱼汤已变成醇白色,撒一把葱花起锅,把汤盛入深碗。舀一口汤,腌与鲜混合出来奇妙的鲜味,让舌头微微一烫,随即弥漫在口腔,满口生津,那味道鲜得不得了!

2000年,朋友在地铁站附近一个大型商业中心里开了一家饭店。这里大大小小的餐厅有二三十家,饭菜质量和价格都差不多,竞争很激烈。沈韵仅用一张小小的菜谱,就使朋友的餐馆门庭若市。这家人气最旺的餐厅,赢在“舌尖创意设计”,其中食品造型很有奥妙。

沈韵知道,客人落座后总要先看菜单,很多人都是看菜谱上的照片点菜,而经她的手摆弄出来的菜就颇有艺术感。比如,最简单的白菜炒肉丝,别家炒出来的大多是烂糊一片,而她不是将肉丝一股脑儿盛进盘子,而是用尖头筷子,将其一根一根地放进盘中。若觉得整盘菜的色泽还不够诱人,她会在肉丝上放几丝红辣椒,整道菜马上出彩。

沈韵在为菜谱做设计时,会从源头开始。她苛求厨师的刀功,比如白菜和肉丝一定要切得粗细均匀、长短相近,而配料的香菇、竹笋等也要切成丝状,与白菜、肉丝的 “身材”统一。装盘时,要分清主角和配角,香菇、竹笋这些配角不能抢了主角的风头。盘子的中央,恰似舞台的中心,是观众视觉的聚焦点,一定要留给主角——肉丝虽然不多,但肯定当主角。

由于职业关系,沈韵经常接触到很多拍摄食品的广告片子。她从网上了解到,其实国外前几年就有食物造型师这个新兴职业了,也就是给食品进行美化和造型的专业人员。他们用双手为食品打造出尽可能自然完美的状态,激发摄影师的灵感,拍出理想的照片。与厨师不同的是,厨师推崇美味第一,食品造型师则是视觉效果第一,让菜品看起来更美味,让人有食欲感,感觉到饿了。

欧美专业人士认为,好看的食物不亚于一件高级定制的时装,每一样食物都可以是艺术品。因为视觉认知是大多数人对食物的首选认知方式,所以,食物造型师对食品生产商来说非常重要,在市场推广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个好的创意造型,很快就会带来滚滚财富。

第一个客户是“康师傅”

2001年初,当进入这个行当时,沈韵最早接触的客户是“康师傅”,对方要求她为福满多牛肉面“操刀”。为了做好这个造型,她需要研究怎样将牛肉颜色做得够红够漂亮,怎样通过装置做出面泡好后的热气和小气泡等。

“在这期间,光是测试就做了将近两周。”沈韵口中的“测试”,是指拍摄用的这一碗面整个制作过程。“我要不停地研究面和肉怎样看起来最好吃,要把肉煮得比较有光泽,有筋有肉、肥瘦相间,而且还要看上去有一点儿热气腾腾的感觉。”

首先,她把牛肉切块,胡萝卜切丁,放入沸水中翻滚。牛肉块要立即取出,可以充分显出自身的纹理,但又不显老;胡萝卜丁必须等有些变色后才能捞起,和牛肉块一起放进酱汁中,浸泡着色——生的胡萝卜颜色太艳,容易抢主角的风头,所以要多煮一会儿。

第二步,将一束面条整齐地放入沸水中,只需稍微浸一下就捞出,在碗中摆造型,不断调整直至满意为止。

紧接着,用酱汁、凉水、食用色素等调出汤底,并切好葱段。调好的汤汁,用壶从四边慢慢注入碗内。“这个过程,动作必须要慢,以免汤汁溅到不需要的地方。”

接下来是最关键的一步,取出已着色完毕的牛肉块和胡萝卜丁,一块一块地堆放在面条上。“胡萝卜和牛肉的前后关系要掌握好,包括胡萝卜丁露出多少都要仔细观察、调整。最后的画龙点睛之处是摆上葱段,要让人看着既不觉得呆板又没有松散之感,一定要注意葱段的量及其在画面中的视觉重心和色彩的比例。”

这样,一碗好看又“好吃”的红烧牛肉面就新鲜“出锅”了。该广告在电视上播出后,给亿万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有朋友开玩笑,问沈韵是不是借机吃了很多色香味俱全的“康师傅”。沈韵大笑着说:“当你连续一个月天天对着方便面做各种研究的时候,你肯定是打死也不想吃了。”

很多人以为,食品造型师只是在录制广告片的时候忙一下,其他时间很空闲。其实,沈韵每天的工作时间长达12到16个小时,有时候甚至要熬夜拍摄。有一次,片子拍了整整2天2夜才结束,因为每个产品的需求不同,每次手法也要创新。比如拍一个汉堡,肉的厚度、皮和肉的比例或者黄瓜摆放的位置,客户都有自己的考量。沈韵调侃:“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食品造型师,除专业技能外,还应该加上能熬夜、体力好。”

日常生活中,沈韵还要随时随地地研究各种原料。比如,为冰激凌做造型的难度非常高,因为无论是多高级的冰激凌,都不能在摄影棚的灯光下拍摄——还没等摆好造型,它就已经融化了。为鼓捣出不会融化的冰激凌,沈韵在家研究了2个多月的配方。哈根达斯老板看了拍摄的广告后,觉得非常逼真,表示满意,称沈韵是“天才创意大师”。

沈韵透露,一些欧美食品造型师常用土豆泥做冰激凌。不过,不能细看,因为土豆泥的质感与真正的冰激凌有很大差距,给人一种很假的感觉。沈韵喜欢挑战,所以才研制出了冰激凌的代用食品,解决了摄影师们的难题。她的成功,是经过反复试验、用汗水换来的。

全中国干这行的不到10人

沈韵也常为一些烹饪、美食及时尚类杂志推介的菜品做造型。曾有粉丝请教:“做食品造型,跟厨师对菜肴进行装盘有什么异同?”她说:“制作菜肴,同一道菜必须有统一的造型,只有在开发新菜时才需要构思新的摆盘式样;做食品造型,要的就是别致的装盘。”此外,两者的生熟程度也有区别。考虑到拍摄时需要相对鲜亮的色彩,诸如彩椒、芦笋、西兰花等烧熟后容易变色的蔬菜,在做造型之用时,只能煮至七八成熟。不过,像番茄牛腩这样的菜式,则可以完全烧熟。

“最好的美食造型,是要摆出食欲,但要遵循一条原则:食品本身是什么样就让它呈现出什么样。”沈韵说,为一道菜做造型,根据难度系数的不同,耗时也有很大差别。“有时候,一个小时足够。但有时候,需要耗上一整天。”

实际上,食品造型师往往比其他造型师的工作难度更高,因为不仅需要对物体的美感有敏锐的洞察力,还必须了解食物的品性,并且具备一定的烹饪技能。这些综合素质包括:美术基础、摄影基础、色彩学、几何学、厨艺、食材知识、食品价格、成本控制、道具搭配、动手能力、创造思维。

2012年,沈韵应邀参加湖南卫视《天天向上》节目。有趣的是,她把林林总总的制作工具在镜头前一亮相,把众人惊得目瞪口呆。原来,除了厨师的常用工具外,她最常用的竟然是外科手术或者是牙医用的医疗器械:手术刀、手术剪、尖头筷子等等。虽然使用这些器械不存在什么危险性,但特别考验工作的耐心,干这行一定要坐得住。

2013年4月,沈韵曾做过一个经典案例,接手一家著名披萨品牌的订单。给披萨做造型,非常考验食品造型师的功力,因为要让披萨看起来美味可口,必须制造出长而细腻的拉丝效果。沈韵在披萨中加入大量的粘稠芝士,终于成功。但是怎么去切割花瓣呢?最后,她大胆尝试用电锯代替普通刀子进行切割,使得拉丝效果达到完美的境界:观众可以看到,从花瓣里拉出的芝士绵绵不断,让人一见之下顿感披萨美味可口,食欲旺盛。

沈韵说,正因为做食品造型如此“复杂”,这方面的人才在全世界都堪称珍稀。以北欧国家瑞典为例,全国不过6个人;在中国,干这行的不到10个人。沈韵的薪水是相当可观的,每12小时的收入就高达5位数。干一单大活,挣10万、20万元,小菜一碟。

39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