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励志 > 成功学 > 成功故事 > 果断放弃却成功的古代事例

果断放弃却成功的古代事例

时间: 臻炜1064 分享

果断放弃却成功的古代事例

  放弃该放弃的是无奈,放弃不该放弃的是无能,不放弃该放弃的是无知,不放弃不该放弃的是执著!学习啦小编精心为大家搜集整理了果断放弃却成功的古代事例,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果断放弃却成功的古代事例篇1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有一天,他带领几个弟子来到一块麦地边。那时正是麦子成熟的季节,地里满是沉甸甸的麦穗。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弟子们陆续走进了麦地。到处都是大麦穗,哪一个才是最大的呢? 他们埋头向前走,看看这一株,摇了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虽然有人也曾试着摘了几穗,但想到前面可能还有更大的,于是就毫不犹豫地把手里的麦穗扔掉了。就这样,他们一边低着头往前走,一边用心地挑挑拣拣,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突然,他们听到苏格拉底苍老的、如同洪钟一般的声音:“你们已经到头了。”这时两手空空的弟子们才如梦初醒。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最大的一穗应该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选择眼前的手中的,放弃“前面还会有更大”的欲望,把握眼前的机会,放弃非分之想,就是拥有。人生如同行走在麦地中,而我们大多数人也和苏格拉底的那群弟子一样,挑过来、捡过去,对得到的、拿在手里的总是不满意,总觉得还有更“大”的、更“好”的“麦穗”在前面等着自己,结果错失机遇,老是心怀更大的欲望,而舍弃就在眼前的东西,结果在人生的旅途上两手空空,唯有遗憾。

  能把握的才是最好的,想将人生的花好月圆,良辰美景都收之囊内,为己所有,那只能是天真的想法。

  果断放弃却成功的古代事例篇2:神医华佗拒绝做官

  东汉末年,神医华佗的美名在民间传开了,这引起了东汉朝廷的注意。朝廷于是举华佗为“孝廉”。通常被举为孝廉的人,都出身名门贵族,被举为孝廉, 就有希望做官。像华佗这样的平民百姓能够被举为孝廉,实在是难得。

  乡亲们得知华佗被举为孝廉时,不禁喜忧参半。喜的是华佗可以做官了,可以了却父母的心愿,光宗耀祖了;忧的是如果华佗做了官,谁来为乡亲们看病呢?

  可是很多天过去了,却不见华佗有丝毫离开的意思。“难道消息是假的吗?”有乡亲问华佗。

  “不,是真的。”华佗说,“但我拒绝了。举孝廉,对那些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来说,也许是做官发财的阶梯,但对我来说,只不过是一个虚名罢了,哪里有我为乡亲们治病更有意义呢!”

  几年后,同样的事情又发生了。而这次不再是徒有虚名的“孝廉”,而是来自都城洛阳太尉府的征辟信,只要被应征到都城的太尉府,马上就可以成为朝廷的正式官员。这次乡亲们仍然舍不得华佗走,但他们还是打心眼里为华佗髙兴。

  “这回你可不能再拒绝了。”有乡亲说,“这可是真正的官,你会有府邸、奴仆、家丁,有权有势……总而言之,好处多着呢!吃了这么多年苦,你也该享受一下了。”

  “是啊,别再拒绝了,你父亲临终时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你能做官,为华家光宗耀祖,你可别再让他失望了。”

  华佗笑着摇了摇头,说道:“谢谢乡亲们的好意,但我还是决定不做这个官。做官不适合我。况且,我最擅长的是医术,如果周旋于宫场,那便是民间少了位良医,官场多了个庸才,于国于民都不是件好事。至于光宗耀祖,我多救几条性命不是更有意义,更对得起华家的列祖列宗吗?”

  于是,华佗再次拒绝人朝做官,坚持做一个平民百姓,钻研医术,救死扶伤。

  果断放弃却成功的古代事例篇3

  朱棣带兵去寻找北元的军队,想一举歼灭他们。大军长途跋涉了好几天,冒着大雪终于找到了北元军队,并神不知鬼不觉地安插到了乃儿不花(北元太尉)营地的眼皮底下。让所有人没有想到的是,朱棣没有发动进攻,而是命令大军在此安营扎寨,埋锅做饭。朱棣的这一反常决定让他的副将感到不可思议:“大军远道而来,已经到了元军的眼皮底下,而且元军没有任何准备,毫无提防,这是歼灭元军的最佳时机,为何滞留不前呢?”带着这个疑问,副将急匆匆地去见朱棣,朱棣听了笑了笑,说:“我定有打算,吩咐下去,安顿好军队。”

  安顿好军队后,朱棣一边派观童去元军大营见乃儿不花,一边命令所有的将士,待观童到了元军大营时就开始磨刀。观童按朱棣的吩咐到了元军大营,并将明军的政策告诉了乃儿不花,劝他投降。乃儿不花听了,不假思索地同意归降。观童将这一好消息告诉了朱棣,高兴之余,他又觉得纳闷:乃儿不花爽快地答应投降,是不是其中有诈呀?于是,他提醒朱棣千万要小心。朱棣听了,胸有成竹地说:“你多虑了,这种结果在我的预料当中。你想想,明军如若全力进攻,元军所有的将士早就人头落地。明军之所以按兵不动,埋锅做饭,就是要告诉元军,我军是有备而来,没有直接发动进攻,是在给他们活命的机会。还有,你刚才面见乃儿不花时,有没有听见明军磨刀的声音?再不归降,明军的磨刀石就换成他们的脑袋了。我相信过不了多久,乃儿不花定会前来归降。”果不其然,乃儿不花前来投降,朱棣亲自在大营外迎接,以招待贵宾的礼仪来款待他,乃儿不花十分感动,回营后立即召集人马列队归降明军。就这样,朱棣圆满地招降了元军。

  按常理说,面对有利时机,全力消灭敌人才对,可朱棣不那么想,在他看来,元军已是囊中之物,如若再发动进攻,不但自己的大军有所损伤,元军更会死伤惨重,那样的结果是他不想看见的。为何就不能以智取胜呢?朱棣给元军一个不进攻而又不得不投降的假象,乃儿不花果然中计。在双方没有损伤一兵一卒的情况下,不但消灭了元军,还增加了明军的实力。这种意想不到的结果,让人不得不佩服朱棣的智慧。

3282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