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读书成功的人物事例
通过读书成功的人物事例
读书是好的,但必须记住,书不过是书,要自己动脑筋才行。以下是学习啦小编分享的通过读书成功的人物事例,一起来和小编看看吧。
通过读书成功的人物事例篇1
俄罗斯作家克雷洛夫少年时代,酷爱写喜剧。有一次,他写了一部喜剧性歌剧,自认为挺不错,便去找一个名叫布列伊特科普佛的老板,请他看看是否能够出版。布列伊特科普佛是个德国人,矮矮的,胖胖的,显得有些笨拙:但他肚子里学问不少,对戏剧尤其内行。他接过克雷洛夫的剧本,刚看了个开头,就喜形于色,马上与克雷洛夫攀谈起来。一老一少,越拉越投机。
过了些日子,克雷洛夫又来找布列伊特科普佛,问他读完了剧本没有。
布列伊特科普佛笑容可掬地说:“这出戏太逗笑了!你对生活观察得很仔细啊!”说罢,就掏出六十卢布,打算作为稿酬付给克雷洛夫。六十卢布,这在当时是一笔不小的钱数。十四岁的克雷洛夫心花怒放,暗想,有了这些钱,就可以接济一下家庭拮据的生活了。他刚要伸手接钱,立刻又改变了主意,要求布列伊特科普佛把这笔现金换成拉辛、莫里哀、布瓦洛等名作家的作品。
布列伊特科普佛答应了。克雷洛夫抱着一大捆书,兴高采烈地回到了家中。
通过读书成功的人物事例篇2
司马光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也是当时了不起的大学问家。流传千古、影响深远的历史著作《资治通鉴》就是他编写出来的。
司马光小时候在私塾里上学的时候,总认为自己不够聪明,他甚至觉得自己比别人的记忆力差。为了训练自己的记忆力,他常常要花比别人多两三倍的时间去记忆和背诵书上的东西。每当老师讲完书上的东西,其他同学读了一会儿就能背诵,于是纷纷跑出去玩耍了。司马光却一个人留在学堂里,关上窗户,继续认真地朗读和背诵,直到读得滚瓜烂熟,合上书本,能背得一字也不差,才肯罢休。
他还利用一切空闲的时间,比如骑马赶路的时候,或者夜里不能入睡的时候,一面默诵,一面思考文章的内容。久而久之,他不仅对所学的内容能够记诵,而且记忆力也越来越好,少时所学的东西,竟至终身不忘。由于他从小学习一丝不苟,勤奋用力,为他后来著书立说奠定了很坚实的基础。
司马光一生坚持不懈地埋头学习、写作,往往忘记饥渴寒暑。他住的地方,除了书本,只有非常简单的摆设:一个板床、一条粗布被子、一个圆木做的枕头。
为什么要用圆木做枕头呢?原来是这样的,司马光常常读书到很晚,他读书读累了,就会睡一会儿,可是人睡觉的时候是要翻身的,当他翻身的时候,枕头就会滚到一边,这时他的头自己会碰到木板上,这样一振动,人也就醒了。于是,他就马上披衣下来,点上蜡烛,接着读书。后来他把那个圆木枕头看成是有思想的东西,给它起了个名字,叫“警枕”。
就是凭着这种永不自满、永不懈怠的精神,司马光和他的助手,花了整整19年时间,编成了《资治通鉴》这本历史巨著。
通过读书成功的人物事例篇3
十年秘书长生涯,他曾奋力将巨石推上山巅,也一度在重压之下抑郁失语。他就是科菲·安南。
或许很多人都记忆犹新,那一刻,这位有着贵族血统的黑人激扬地说,自己可以踏出联合国的大门,但联合国却离不开自己的心灵之窗。回望安南十年路,功过是非无须多言,我只想说,即便出身有别,奋斗的路上却有言不尽的相同。
美国《纽约时报》曾用大篇幅连载安南的故事。安南是个不那么出色的小伙子,至少毕业的时候是那样的。进入联合国,他只能从最低职位做起,而且,他常推诿一些工作,更不愿意过多接触直属上司。“他简直不适合待在那里,因为不会与人打交道的人最终只有一条路——离开。”
可是,安南向所有人证明,他成功了,而秘诀正是别人言之凿凿的缺点。“是的,我不愿意太接近上司,更不愿意去完成上司要我去完成的某些事,因为一不小心,你会发现,其实那些事不适合你去做,或者说,你不应该知道,否则,很可能被人认为是热心过度。”
难道不是吗?帕丽小姐作为安南的同事,后来在采访中证实了这一点。她因为主动过去帮别人复印材料,却看到“离婚协议”四个字,着实让双方尴尬。其实,帕丽小姐遭遇的尚算轻度事件,据她讲述,有一位同事因为去帮隔壁部门的领导调试电脑,点击之下,竟然发现十余张“激情”网页,这是中毒,还是人家的爱好?无论你怎么解释都没有用,因为窥见秘密,便是“怀璧其罪”。
安南的成功秘诀便在于“科学地懒惰”。有一次,一位中国外交官要给各国大使发送一些文件,而联合国的电脑系统并不为他人所熟悉,所以,通常工作人员会直接帮对方完成任务,因为这样更方便快捷。但安南没有,他硬是通过电话遥控就在不远处的中国外交官,哪怕耗费了一个多小时才完成任务,他也不愿意移步去看看。
远离别人的秘密,安南自始至终坚持这一做人原则,所以经过多年的努力,他从世界卫生组织的预算干事一步一步做到部门分部负责人、主任、助理秘书长的部门领导人,然后是副秘书长,最后成为秘书长。
从最下层直至最上层,他比大多数人更了解这一组织,而且他差不多了解它的每一个细节。所以,有人表示怀疑,他难道从来不知道别人的秘密吗?当然不,有些秘密他必须知道,只不过自始至终没有人知道他知道罢了。
那些关于制裁伊拉克,关于世界卫生组织的资助,还有中国的人权问题等,安南必须过目相关文件,但当这一切变成争议,变成国际问题时,他却从不发表任何意见。他曾在日记里写道:“一个事实,如果我通过别人整理的观点去认知它,那么,我便失去了对这一事件的评判权,因为我的思想已经不再独立。既然如此,便有悖独立的原则,所以,我什么都不知道。”
保守秘密,即便自己已经离开,再无瓜葛。他也很少提及那些他所看到的、听到的事件,这便是他远离别人秘密的更高的层次——让世界和自己变得简单而干净。
看了通过读书成功的人物事例的人还看了:
4.读书成功的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