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成功人士的正能量小故事
成功者有什么成功的秘笈吗?他们成功路上都上演着怎样的故事呢?他们是怎样成功的呢?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关于成功者故事,欢迎大家前来观看!
成功者故事篇1
——我的室友林书豪
“说真的,我一点都不感到奇怪,如果你知道书豪在大学时经历过的那些困难遭遇,你也不会奇怪。”当世界都被林书豪震撼时。NR(美国职业橄榄球大联盟)中国公司活动协调员何凯成这样说。他在哈佛大学与林书豪做了3年室友,亲如兄弟,毕业后,依然保持着紧密的联系。
林书豪第一次在NBA首发上场时,何凯成特意赶到现场支持好友。“看到书豪现在的表现,我打心里为他高兴,他的信仰支持他走到现在,也让我得到很多启发。”何凯成说。
信仰的力量
我们是在迎新会上认识的。我知道他是学校篮球队的,他也知道我是橄榄球队的,我们很快就成了好朋友。
大一时我们还不是室友,那时候新生和谁住,是学校统一安排的,到了二年级自由选择时,我俩都没犹豫。就搬到了一起。
刚来哈佛的时候,我并不是一名徒。可以说是书豪的虔诚感染了我,让我也相信了信仰的力量。
大学时,书豪特意成立了一个基督小组,规模不大,有六七个成员。我也是其中之一。在这个小组里。我们会分享很多东西,无话不说。我们会一起做祷告,尤其是当小组内其他成员遇到困难的时候。
大三时,因为伤病的影响,我被教练从主力的位置上撤了下来。那种落差让我心里很不好受,情绪很消沉。书豪看到后,开始为我每天祈祷。那些祷告,听得我耳朵都快磨出茧子了。
书豪还给我发过一封超长的邮件,里面讲了很多他如何借助上帝的力量渡过苦难遭遇的事情,他特意把圣经里能够在当时帮到我的部分都摘出来,希望能给我启示。
在大学联赛中,我和书豪遇到过很多种族歧视的事情。我还好,头盔戴上后没多少人能看出我是亚洲人,可书豪就不一样了,他完全暴露在球迷面前。很多极端的球迷会讲难听的话,可书豪对我说,他们要说什么还是会说,上帝会帮助我们渡过这些难关的。
篮球对书豪来说是一种传播自己对上帝信仰的工具,他希望用自己在球场上的一切、用他的成功来告诉人们信仰的力量有多么重要。
今年差点被裁掉的时候书豪曾对我说,如果不打球,他会去做一名牧师。
突击一下考试就能过关
虽然我们是借助运动特长进入哈佛的。但书豪的学习成绩也很棒。
他不是那种死读书的书呆子,不会把那么多的时间用在功课上,我们的共识是,在大学里应当把更多的时间用在建立人际关系上。让自己的朋友圈广泛一些。
这个家伙真的很聪明,要完成功课或者考试之前,他才会拿出课本好好看,短时间的突击就能轻松应对考试,而且取得不错的分数。
书豪喜欢打电动、看电影,兴趣很广泛,这些都没有影响到学习。
聪明是一方面,他的专注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他绝对不会分心,而是把所有注意力都集中在这件事情上,无论学习、打球,他都全情投入。这样一来,做事情的效率就会很高。
一个晚上都在投篮
刚来哈佛篮球队时,他非常瘦,跑跳能力也不是球队最棒的。他的弱点很多,比如左手突破当时很弱,但他会拿出大量的时间来训练改善,让这些弱点不再制约他。
一次大学比赛中。他在最后时刻错失罚球绝杀对手的机会,结果那一晚,这个家伙就一直在球馆里不停地投篮。
那时候他身体很单薄,于是就不停地练习力量,我亲眼看着他一点点变得强壮。体能训练非常枯燥,他是很有毅力的家伙。
大四时,他的实力已经吸引到很多的NBA球探。刚开始,书豪发现球探来看他打球,很想表现一下,多点得分,这种情况下,他就不会像以往那样,用更多的传球带动球队,比赛就会打得不大好看。
后来,他也是通过自己的信仰,转变过来,重新变成一个无私的书豪。
现在有很多人都说书豪在数据上的表现多么好,但他其实最不在意的就是球场上的数据,如果球队能够赢球,哪怕自己不得分。他都不会在乎。
成功者故事篇2
——草根小人物成就人生大奇迹
如果说《帝企鹅日记》是关于鸟的史诗,《迁徙的鸟》是关于飞翔的赞美诗,那么《天赐》就是鸟类世界中的小说《活着》。
在第四届德国科隆电影节上,中国第一部以鸟为“演员”的电影《天赐》,一举夺得“最受观众喜爱的电影”大奖,成为最耀眼的一匹黑马,其制作团队也成了颁奖典礼上最惹人注目的焦点。然而却没有人相信这部参加国际电影节并最终赢得大奖的影片竟然出自三位非专业电影科班出身的年轻人之手。
《天赐》讲述了一只孤独的小黑尾鸥与命运抗争的感人故事。这部关于一只海鸥成长经历的故事片,画面唯美、情节曲折、震撼。国际著名纪录片大师、科隆电影节评委沃尔克·诺瓦克先生对《天赐》给予极高的评价:“用纪录片的拍摄方式完成了故事片的创作,这是对电影的贡献。《天赐》是本届电影节最棒的电影!”
对!这部最棒的电影正是由他们完成,他们被朋友们称为三脚架组合,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平均年龄只有36岁,却创造了中国电影史上的一个奇迹。然而影片的背后他们的付出又是巨大的,整整七年,三个人把生命中最年富力强的七年都给了故事中的主角“天赐”,熟悉他们的人说他们“疯了”。可是在他们心中这不是疯,是执著、是坚持,因为他们都被“天赐”打动了,从破壳而出,到失去父亲、哥哥、母亲……一只孤鸟,在海驴岛滔天大浪和滚滚惊雷中颤巍巍地成长。生存很残酷,生命很脆弱,生命很顽强,生命还很美好……这几乎就是一部生命勇气和力量的再现。
曾经他们的想法很简单,自幼喜欢鸟的导演孙宪,每当从电视里看完外国人拍摄的《动物世界》,他总有一点疑惑:中国的“动物世界”在哪里?终于他们发现了一个离威海市60多公里的海驴岛,小岛离陆地只有几海里,坐船二十分钟左右的路程,海岛周围食物充足,是海鸟很好的繁殖地。每年春夏之际这里聚集着近万只海鸥和白鹭,这里可以说就是中国的动物世界的外景地。也就是从那时起,孙宪有了拍摄一部纯野生鸟类纪录片的灵感。2002年5月2日。孙宪在这“无粮”“无水”“无电”的“三无”海岛上与志同道合的两位好友,开始了艰苦拍摄与创作,只是令他没有想到的是:拍的时间越来越长。计划也从拍一部纪录片转变成一部鸟的电影:没想到拍摄的过程是如此的惊心动魄:更没想到影片是如此的成功……
孙宪高中毕业参加工作两年后,考入曲阜师范大学学了几年油画:王建涛当过农民、司机、修理工。后来到济南广播电视学院学习两年摄影。于辉高中毕业后直接跟着孙宪学徒当美工。三人都不是电影科班出身,但身为电影院里的工作人员,放电影多年的经历,看过的数千部电影是唯一也是最好的营养来源。
拍摄鸟的电影,鸟儿却不是称职的演员,从不听从导演的安排。鸟的故事必须细心去观察,并用镜头语言去表达。这种在原生态下拍摄的片子,拍摄难度不可想象。一个在影片中几秒钟的镜头,有时需要三个机位拍上半个月的时间。整部片子剪辑完80分钟,却拍摄400多个小时,耗了7年的拍摄时间。
拍摄是艰难的,可更困难的是资金的短缺。最初的启动资金是他们拿出了自己的积蓄。三人先后投入了300多万元,最困难时连顿热饭都吃不上。2004年冬,拍摄几乎使三个人陷入了绝境。此时三位“草根”电影制作人,拍摄了几百个小时的素材,但是如何成为一部作品?他们陷入了迷茫。
电影剧作家袁学强在看了他们的素材后,建议拍一部关于鸟的电影。要出一部电影仅仅是第一步,编剧本、做剪辑、配音、配音乐、制作、发行,每一个环节对孙宪和他的团队来说都是难以逾越的高山。在屡屡碰壁后,从没有学过电影制作的孙宪平生第一次当起了导演,和同伴们边摸索边制作,长达400多个小时的素材每天翻来覆去地看,根据素材,剧本有了,一个小黑尾鸥的成长之路渐渐成型。影片最终定名为《天赐》,有人说《天赐》名字太平凡,但孙宪最终没有改。因为在拍摄过程中。大家几次与死神擦肩而过,这种幸运是天赐的:拍摄的黑尾鸥也是天赐:还有那些曾经帮助过他们的人,这些都是天赐的。所以“天赐”这个名字最能传达出他所要表达的主题。
2008年1月24日。这部电影获得了国家电影局的摄制许可证,有着影视圈才女美誉的徐静蕾友情为《天赐》配音,青年歌唱家谭晶为影片演唱了主题曲。2009年10月13日,国家广电总局给《天赐》颁发了公映许可证。
至此,被朋友认为是“疯了”的孙宪带着他的摄制组在一步步实现着自己的梦想。7年艰苦的拍摄,并不都是困难和苦涩。长期的拍摄,使他们渐渐走进了鸟的生活。那些感人的画面,震撼着他们的心灵,给他们带来无比的快乐!被鸟儿的顽强生命鼓舞着,一下子所有的烦躁都不复存在了。最后撤离海岛的时候于辉对孙宪说:“下辈子如果你还要拍鸟,那我就做只鸟,你想怎么拍我就怎么飞……”
影片获奖的消息传到国内,让很多并不看好这部电影的人很吃惊,毕竟这是一个有些远离社会热点题材的故事。而拍摄《天赐》的三个人,也绝非艺术家或科学家,他们仅仅是一群普通人,几个电影院的美工。可是他们做到了。可能越是从普通人身上,我们越能感觉到这股来自内心的力量,尤其是在它被海驴岛上的黑尾鸥唤醒后。
关于拍摄片子的初衷,孙宪说:“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出自对鸟类单纯的喜爱。七年零距离地融入黑尾鸥的世界,让我们找回了对生灵应有的尊重和对自然应有的敬畏。生命是平等的,生命都有尊严,哪怕一草一木都应该尊重,我只是想讲述一个关于生命成长的故事,把看到的鸟世界里的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
2011年1月21日,《天赐》在全国公映。坚强的小天赐打动了太多人的心。
带着一个飞翔的梦想,顶着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凭着超过常人的毅力。七年磨一剑,一部温暖生命的电影最终诞生在了三个小人物的手中,创造了电影史上的一个奇迹,他们的故事如同《天赐》一般,同样让人感动、让人敬佩、让人羡慕、更让人尊重。只要坚持,小人物同样也会成就人生大奇迹。
成功者故事篇3
——女管家当上国务卿
1978年,美国吉米·卡特总统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兹比格涅夫·布热津斯基,雇佣了一位称心如意的女管家。她不仅做事精明干练,为人也相当忠实可靠。
有一次,兹比格涅夫·布热津斯基由于连续乘飞机到一些国家访问,感到有些疲惫不堪。回到家里之后,他想睡一个好觉,好好调整一下。于是,他特意吩咐这位女管家,无论是谁来电话,都不要打搅他。
事也凑巧,就在兹比格涅夫·布热津斯基刚刚入睡的时候,急促的电话铃声响了起来。女管家拿起电话,轻声地问:“喂,请问您是哪一位?”
电话里传来了卡特总统的声音:“我是吉米·卡特,请帮我找一下布热津斯基先生。”
女管家和气、委婉地说:“总统先生,布热津斯基先生刚刚从国外访问回来,很疲劳,刚刚入睡。请总统先生原谅,我暂时还不能叫醒他。”
听到这样的回答,卡特总统显得更加着急,加重了语气强调说:“我有要紧的国家安全政策问题要同他商量,请您把他叫醒吧。”
女管家依然没有听从总统的调遣,而是进一步耐心地解释说:“不,尊敬的总统先生,他确实很疲劳,刚才曾特意嘱咐过,不接任何人的电话。我现在是替他工作,只能为他负责,而不是为您负责。请您放心,等他睡醒之后,我一定将您打来重要电话的事情及时地转告他。何况只有在他休息好之后,才能精力充沛地同您讨论国家政策问题。您说对吗,尊敬的总统先生?”
女管家说得有理有据,滴水不漏,令卡特总统心服口服。无可奈何,卡特总统只好放下了电话。
兹比格涅夫·布热津斯基睡醒之后,知道了总统来电话一事,便抓紧时间见到了日理万机的卡特总统,特意表示了深深的歉意。
没想到卡特总统毫无怪罪之意,反而深有感触地对他的女管家大加赞赏。卡特总统不仅理解了女管家对自己主人的忠于职守,而且对她的为人品格产生了深深的敬意,于是,他又向兹比格涅夫·布热津斯基提出了一个令其意想不到的建议:“请转告您的女管家,如果她愿意,那就请她到白宫来工作,这里需要像她那样的人。”
这位女管家就是1996年被美国总统克林顿提名为国务卿的马德琳·奥尔布赖特,她也是美国建国200年后的第一位女国务卿。马德琳·奥尔布赖特就是凭借对主人的忠诚态度和对工作忠于职守的宝贵精神,敲开了白宫的大门,并一步步走上了国务卿的岗位。
猜你感兴趣:
1.成功人士的故事
2.成功者故事
4.成功人士故事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