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书籍推荐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书籍推荐
科学发展的终点是哲学,哲学发展的终点是宗教。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书籍推荐,欢迎阅读!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书籍推荐:
1.为“三纲”正名
方朝晖 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书的一大新意在于,从全新的角度回答了“三纲”与民主的关系。 “三纲”的本义是指从大局出发、尽自己位分所要求的责任,其核心精神是“忠”,而这种精神是现代民主政治不可缺少的成份。
2.平民尚书
叶立群 著/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神秘的《尚书》记录了什么信息?传世本《尚书》可信度如何?诸多大儒名家对《尚书》的解读是否成立?传说中的尧舜禅让到底是怎么回事?草根出身的虞舜为什么能驾御诸多贵族?大洪水发生在哪里?《平民尚书》将为您一一解密。
3.丧家狗:我读《论语》(修订版)
李零 著/山西人民出版社
本书讲述了:孔子不是圣,只是人,一个出身卑贱,却以古代贵族(真君子)为立身标准的人;一个好古敏求,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传递古代文化,教人阅读经典的人;一个有道德学问,却无权无势,敢于批评当世权贵的人……他很栖皇,也很无奈,唇焦口燥,颠沛流离,像条无家可归的流浪狗。读他的书,既不捧,也不摔,恰如其分地讲,他是个堂吉诃德。
4.星空与帝国:秦汉思想史与占星学
章启群 著/商务印书馆
作者以为秦汉之际之所以“大一统”观念及儒学占据国家政治思想领域的主导地位,与中国古来有之的占星学密不可分。作者试图超越现存既有的解释框架,将占星学作为关键字来重新勾勒秦汉之际的思想剧变,以求引起学界对秦汉思想、学术、政治、科学甚至历史学已有版图的重新审视。
5.陈来儒学思想录:时代的回应和思考
陈来 著 翟奎凤 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书是陈来三十多年来儒学思想的集中体现,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儒学与现当代、古典儒学新诠、论现代新儒家、国学论衡等方面展示了作者的文化观、儒学观和国学观,展现了新时代儒家思想在实践智慧方面作出的新探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6.儒学与女性
[美] 罗莎莉 著 丁佳伟 曹秀娟 译/江苏人民出版社
作者依据儒家伦理并结合中国历史对守节、缠足、纳妾等现象进行了深刻探讨,罗莎莉的这些研究为未来儒家女权主义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并使儒学成为妇女解放过程中一个可供选择的道德范畴。
7.沟口雄三著作集:中国的思维世界
沟口雄 著,三刁榴、牟坚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本书为“沟口雄三著作集”之一本,从观念史的角度研究中国传统的思维特性。前半部分(1—6),在与日本进行比较的前提下,阐明中国的哲学概念如天、理、自然等等诸种观念的特性,在此基础上,后半部分(7—10)揭示中国理气论以及天理观的形成过程,进而,对于天人合一的中国特性,以及中国哲学中中国原理的独特性进行考察,共收十篇文章。
8.孔子如来
鲍鹏山/岳麓书社
本书从道德修养、社会政治理想、教育思想、孔门人物品藻、生死天命观等方面,在“知识正确”和“价值观正确”的基础上,以散文化的笔触、隽语性的思辨,对孔子言论进行解读,体悟孔子的思想智慧和正知正见,阐发孔子思想的现代价值,传递文化的涵养和力量。
9.由巫到礼·释礼归仁
李泽厚/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本书由正文4篇、附录3篇构成,其中2014年新作3篇,是作者有关由巫到礼归仁为中华文化关键所在学术思想的文章结集。周公将传统巫术活动转化性地创造为人际世间一整套的宗教一政治一伦理体制,使礼制下的社会生活具有神圣性,是为“由巫到礼”……
10.风物长宜放眼量:季羡林谈传统文化
季羡林/重庆出版社
本书文字是作者感性认识与理性思考相结合的精华所在,先生其情也真、其言也善。通过本书的阅读,读者将从先生的体悟与沉思里,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东方文化的深厚底蕴;也才有可能在全球化的语境中,坚持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强化文化认同,树立文化自信。
11.论天人之际:中国古代思想起源试探
余英时/中华书局
本书主要在探讨中国思想的一个主要特色,大致以“天”代表超越世界,以“人”代表现实世界。这两个世界在“轴心突破”以前已存在,但两者之间的关系则因“突破”而发生了重要变化。这是余英时先生自称为“收官之作”的重要作品。
12.新纲常:探讨中国社会的道德根基
何怀宏 著/四川人民出版社
为了寻找出路,作者对传统的三纲赋予新的涵义:民为政纲、义为人纲、生为物纲,又对五常重新定义,将之分为两部分:五常伦,即五种经常性的需要人来处理的社会关系;五常德,即人应当具有的五种持久性的德性。通过这样的阐释,作者希望一种温和而坚定的中道力量能够兴起且成为稳固的主流,如此,观点的差异乃至比较极端的观点对立也就不足惧,而且是必要的。而他本人也希望本书的探讨能为中国社会的平稳过渡尽一点力量,甚至进而言之,成为未来长治久安的社会之道德根基的一个可供选择的设想。
13.经学的瓦解
陈壁生 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书展现了西学东渐中,中国学术研究的主流整体性从章太炎的“以史为本”转向胡适之的“以史料为本”,新文化运动、整理国故、古史辨相继兴起,全面移植西方学术分科,从而实现中国学术现代转型的基本历程。从经学角度对现代分科之学赖以成立的一系列预设提出质疑。中国文明的核心即在经学,经学大义之相传,方能保礼乐文明之不坠。作者提出:重回经学!
哲学不等于马哲原理,真正的哲学很有趣
哲学是一个谜,对中国人来说,哲学像是一个穿着破烂衣服的青葱少女……第一眼污浊不堪,仔细一看,心生爱慕。
因为高中政治课本和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折磨,年轻人对哲学的理解有两种:一种是心灵鸡汤,一种是唯物主义。
心灵鸡汤往往要冠上哲学的帽子,声称是人生哲学,装作一副救世主的样子。唯物主义则面目可憎,除了废话就是废话,考试的时候还折磨人。
由易到难,这次分享的12本书按照难易程度划分为:小学版、中学版和大学版,分别对应的是:哲学零基础、哲学入门、哲学专业三个层次。话又说回来,我只推荐对哲学感兴趣的同学看小学版,中学版和大学版留给学有余力的同学好了。
问题:学有余力的同学是谁?
小学版:
1、《不疯魔不哲学》
这本书是清华大学的博士师姐的作品,主要写的是哲学人物小传,里面穿插了不少段子,读起来很轻松。虽然我这么说,他读起来仍然有一定的难度,主要是一些哲学理论部分稍微枯燥了一点。
这本书曾风靡豆瓣文艺青年圈子,放在第一位置推荐。
2、《苏菲的世界》
如果没有《不疯魔不哲学》,《苏菲的世界》应该成为第一推荐。
这是欧洲一位哲学老师为孩子们写的小说,通过苏菲的故事把哲学史上的经典理论都串联起来。它后来被改编为一部电影,名字也叫《苏菲的世界》,不想看书的同学可以看电影。
我知道,你这么懒肯定会看电影版的。
3、《公正》
这本书的流行还是因为网络公开课。
第一课里就有一个有意思的问题:铁道上有五个人,岔道上有一个人,现在列车必须选择一条路,你选择撞死铁道上的五个人,还是赶紧拐到岔道上撞死一个人?
这是一个引发了数千年伦理学争论的经典问题——什么是“善”。
4、《洞穴奇案》
政治哲学的入门书,适合用来刷新三观。这本书后面有N位大法官关于同一个案件截然相反的判词,读起来真的是——三观碎成饺子馅。
如果你看惯了新闻联播,此书值得拥有。
中学版:
1、《哲学通论》
推荐孙正聿版本的,比较适合用来给高中政治和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解毒。
一本就见效。
这门课我考了97分?记不太清楚了。
2、《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为什么推荐这篇呢?
字数不多,理解难度不高,而且是恩格斯同志撰写的。中文译本是国内最顶级的翻译家完成的(当政治任务来做,不计成本),翻译质量高到违反广告法。文辞优美、赏心悦目,是文学与哲学的完美合体……
说这么多是为了证明我自己有眼光:我大一哲学通论课期末作业写的就是这部作品的读书报告……
3、《道德形而上学基础》
我知道你是看不懂康德的其他书的,这本书大概是正儿八经康德哲学书里最好懂的一部了吧。
这是一部道德哲学作品,适合对伦理学感兴趣的同学。坦白说,能读完这本书,说明你具备了读懂绝大多数哲学著作的能力——德国人写文章真的太墨迹了。
4、《伦理学简史》
作者是麦金泰尔。这个人牛到什么程度呢?如果你能跟着这个老头读博士,我觉得国内的大学哲学系你随便挑……
当代为数不多的巨星级别的伦理学大师。
《伦理学简史》是一本很薄的伦理学史作品,读起来不费劲儿。忘了说了,对初学者来说,不必区分所谓的伦理学与道德哲学。
大学版:
1、《纯粹理性批判》
这本书很厚,很晦涩,大概没有几个哲学系的学生能在毕业前认真读完它。
但作者康德是一个大水库,他之前的哲学家就像涓涓小河,最终汇入这个大水库,后面的哲学家就像水库的下游分支,和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对有志于入门哲学领域的人来说,这本书是第一个障碍和桥梁。
2、《存在与虚无》
这是海德格尔,不,是保罗·萨特的代表作。海德格尔的作品叫做《存在与时间》,也是哲学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
萨特是人类历史上少有的奇葩,比如,他拒绝了1964年的诺贝尔文学奖。
是的,你没看错,他获奖了,但他拒绝了。
偶像啊……这才叫真正的装13。
3、《逻辑哲学论》
据说这是维特根斯坦在战场上写下的笔记,后来整理出版,轰动了哲学界。我说的轰动和你理解的万人夹道欢迎是两码事——包括罗素在内的大哲学家在人前都说”小维这本书写得不错啊“,转眼没人的时候会骂”维小子写的什么乱七八糟地,横看竖看看不懂“。
这是现代西方哲学的重要奠基之作。
4、《阿特拉斯耸耸肩》
对于被某些理论洗脑过的人来说,集体主义就像天上的太阳一样,永恒正确……
在遥远的美国,政治哲学领域曾出现过一个”客观主义哲学“运动,发起人是原苏联人安·兰德(这是她去美国后重新起的名字),这个运动的圣经是一本小说《阿特拉斯耸耸肩》。
最著名的一句话是:我永远不为别人而活,也不需要别人为我而活。
看过“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书籍推荐”还看了:
5.论中国哲学的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