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励志>成功学>成功案例>

银行理财营销成功案例

时间: 小兰676 分享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推出和发展,一方面拓宽了投资者的投资渠道,满足了投资者对于资产保值增值的需求,另一方面有利于银行缓解资金压力、增加中间业务收入,扩大市场份额。 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银行理财营销成功案例,欢迎阅读!

  银行理财营销成功案例1:

  渤海银行渤鑫27号理财产品和农银汇理增强收益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在“中国金融创新奖”评选中获得“十佳金融产品营销奖”。这是渤海银行继在该评选活动中获奖之后,再次夺得殊荣。

  渤海银行一直致力于探索通过创新模式增强整体的竞争力,从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再到营销创新,都体现了对客户需求的深刻理解,对政策和形势的准确把握,对个人零售市场的细分,及对服务流程的不断完善。这次“理财产品及基金承销营销案例”即是渤海银行在理财产品和基金承销工作中,以客户需求为中心,从产品设计和服务入手、以创新模式取得成功营销的具体体现。

  “中国金融创新奖”评选是由《银行家》杂志社、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产品中心共同主办,并携手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凤凰财经、中国证券报、新华网、搜狐网等联合发布的。活动体现了中国金融创新功能、动态、趋势的风向标。评选以其专业性、权威性和实践性成为中国金融创新的最具影响力品牌之一。本届“中国金融创新奖”评选活动参与单位范围广,评选过程公平公正,真实客观,共有工、农、中、建等全国性及地方性银行报送的超过600余份案例参选,案例全面涵盖金融产品、品牌策划、市场推广、金融服务等主题

  银行理财营销成功案例2:

  因银行理财产品在销售过程中出现的系列问题,导致客户与银行产生的纠纷日益增多。这两天也有媒体报道称,一客户在兴业银行买理财产品才9个月,23万元只剩15万,直呼“坑爹”不说,还指责银行“虚假介绍”,说兴业银行不负责人,“口头介绍一套,实际操作又是另一套”。此外,一客户抱怨光大银行的一款理财产品,理财到期收益缩水五成,真是始料不及。有媒体还对“那些坑爹的银行理财产品”进行了盘点。

  为何银行理财产品在营销过程中纠纷、质疑不断?为何有的投资者会直呼“坑爹”?目前国内理财市场处于“爆发性”增长阶段,在理财产品的销售过程中,银行方面往往忽略了给投资者的风险提示,而单纯向其强调潜在收益,这样会误导投资者选择一些与自身资产、风险不匹配的产品,从而诱发投资风险,造成客户与银行的纠纷。

  有分析就认为,银行在销售过程中存在夸大收益,掩饰风险,信息披露不充分,推销产品不分对象等问题,从而导致纠纷不断。

  其实,银行在销售理财产品时,要综合考虑客户所属的人生周期以及相匹配的风险承受能力、客户投资目标、投资期限长短、产品流动性等因素,为客户推荐适合的产品。此外,银行从业人员应客观地向客户说明产品的各种要素,让客户在购买产品前对产品类型、特点、购买方式、投资方向、收益预期、市场风险等有全面的了解。

  只有这样,才能体现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一个专业性,体现出社会责任感。目前来看,客户的专业知识是匮乏的,而银行应当为客户着想,敢于对客户说“不”。不要为了销售出去这款理财产品,不分对象、不分风险承受能力,轻易的推荐给客户。银行应本着对客户负责的态度,“对症下药”地去推荐或销售适合客户的理财产品。

  银行理财营销成功案例3:

  近日,中国光大银行自主研发的阳光理财·资产配置平台(AAP)荣获“2013-2014年度中国杰出营销奖”。从光大银行了解到,阳光理财·资产配置平台的研发思路和服务理念是对大数据思维的一次成功运用,开创了国内银行零售金融服务支持系统的先河。

  在申报此次“中国杰出营销奖”的所有案例中,光大银行申报的AAP平台应该是最“老”的一个案例。事实上,早在2012年年中,光大银行就面向全行的财富客户和私行客户推出了这一平台。光大银行零售业务部负责人表示,“不同于别的营销案例在结案之后立即可以申报,我们做的是金融服务的创新平台,那么就需要将这一平台投放市场后,对它的运作效果进行一个较长周期的检验。”

  截至今年3月25日,AAP平台直接和间接促成的理财产品、代销基金、代销保险和其它产品的销售总额达到84.28亿元,其中通过AAP平台直接促成的销售额为28.73亿元,基于AAP平台生成的财富管理报告书达成的销售额为30.81亿元,预估通过门户网站达成的销售额为24.75亿元。

  如何看懂银行理财产品?

  随着6月将至,银行业又将迎来年中储蓄任务的考核。小编了解到,全国多地不少银行近日推出的多款理财产品年化收益已普遍“冲6”,个别收益率甚至超过7%。而互联网宝宝的收益跌破5%。对此,不少伙伴们也开始对银行理财产品动心。

  银行除了几十年为我们提供存钱服务之外,近年来又提供了大量的这样“无/低风险投资”的产品,所以,造成了大家都爱银行、天然觉得银行安全的印象。

  但是最近频频爆出新闻:顾客被银行客户经理忽悠,买了自己不需要的银行理财产品,并因此大受损失。

  实际上,信任与惯性思维驱使他们给“银行理财”的评分都很高,一般认定银行理财:低风险、回报相对高、有保障。其实,银行销售的理财产品中,从无风险到高风险的投资,一应俱全。

  小编讲过,投资“投熟不投生”。不做不懂的理财,理财产品说明书一定要看懂了再决定买不买。就好比化妆品的说明书,只有读懂了是怎么回事、产品的性能怎么样、用了以后是什么效果、如何使用,才可以往脸上擦。如果也不看说明书就胡乱擦一通的话,很有可能会把一张细皮嫩肉的脸毁得找不到“另一半”。

  那么,面对某些“天书”一样的说明书,投资者到底该重点关注哪些、哪些只是简单了解就可以的呢?理财产品说明书中同样有其性能、效果、使用方式,只要我们抓住了这些关键词,对该理财产品的了解也就八九不离十了。

  先来看一下理财产品都有哪六大关键词。

  一、投资方向和风险等级

  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方向一般有货币、债券、混合、股票---确定了投资方向,基本就能了解产品的风险高低了。

  风险等级划分没有统一规定,各家银行对理财产品的风险等级采用了不同的符号。

  主要有以下几种:R1级至R5级;数字1级至5级;汉字一级至五级;一颗星至五颗星;字母A至E等,风险按由低到高排列。

  小提示:买理财产品还有一个简单的判断方法,看产品投资组合里面是否有“股票”字样,如果有风险级别至少在R3以上(中风险以上)。

  二、保证收益与预期收益

  在投资者关注保证收益与预期最高收益率的时候,一定不要被一些诱人的数字所误导。应该明白的是,预期收益只是理想状态下的收益率,并不是实际收益。

  比如某理财产品,银行会给出50%的收益率。但实际情况是经过市场价格浮动和风险的洗礼,预期收益率很难达到。

  投资者也应该关注一下,对方给出的收益率是否年化,有的理财产品说明书上会玩文字游戏,比如18个月收益率为18%,其实就是年收益率为12%。

  三、认购期

  认购简单理解就是预购。投资者往往不看清楚认购期就急于投资,总害怕过了投资的最佳时机。其实完全不用急于购买,要给自己留出足够的时间,仔细斟酌该产品是否适合自己。

  如果认购期时间较长,认购期初期就匆匆购买,认购期之间的资金是没法享受收益的。在金额比较大的情况下,完全可以做一个7天通知存款或者购买几天货币基金,这样打时间差也可以让自己得到一笔不错的收益。

  四、提前终止权

  大多理财产品的提前终止权都在银行手中,当投资者提前终止时,就要支付一定的费用,或是不能享受相应的高回报率。

  所以投资者在阅读说明书的时候,一定要留意这方面的有关规定。别以为是占了便宜,实际上是吃了亏。

  五、关于提前赎回

  理财产品的提前赎回通常有两种情况,一种银行和投资者双方都没有提前终止权,是不能提前赎回;

  一种是客户可以提前赎回,这种赎回权下面还有具体的各项细分规定。提前赎回需要投资者支付相关费用,同时也不能再享受到期保本或保证收益的条款。

  一般来讲,提前赎回都是需要支付一定费用的,所以投资者一定要谨慎考虑,如果真的需要资金,可咨询该产品有无质押贷款等增值业务,这样就可以在保障产品稳健收益的情况下,实现资金流动。

  六、到期日、到账日和相关费用

  到期日,就是规定产品到期、停止运行的日期。但是银行把本金和收益返还给投资者是需要等到“到账日”那一天的。这中间有个时间差,投资者也应该给予关注。

  关于费用方面,不同的理财产品需要投资者交纳不同的费用。

  例如:认购费、管理费、托管费、赎回费等等。投资者要理性计算各项成本,成本越大就会在越大程度上减少收益,而不单单是以收益率来计算自己的收益。

  注意:理财产品有隐性的投资日期,即销售期和到帐日之间的真空期,如果这段时间够长,折算下来,收益率会有所降低。

  另外如果各种认购费管理费等过高,又会将收益率大打折扣。

  理财提醒:只要投资者读懂了理财产品说明书的六大关键词,就可以成功避免银行理财产品的许多陷阱。理财产品说明书并不难懂,难的是投资者要理性分析,合理投资。

银行理财营销成功案例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推出和发展,一方面拓宽了投资者的投资渠道,满足了投资者对于资产保值增值的需求,另一方面有利于银行缓解资金压力、增加中间业务收入,扩大市场份额。 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银行理财营销成功案例,欢迎阅读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525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