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励志 > 成功学 > 成功案例 > 成功的教育案例分析_教学中的成功案例(3)

成功的教育案例分析_教学中的成功案例(3)

时间: 小兰676 分享

成功的教育案例分析_教学中的成功案例

  成功的教育案例分析七

  陈景润不仅是数学奇才,在教育孩子方面也有独特的见解。儿子名叫陈由伟。“陈由伟”这个名字是陈景润起的。陈由是他与夫人各自的姓,伟则希望其对人类有伟大贡献的意思。

  陈景润对独生儿子的培养方法是:民主对待儿子。家庭民主,父子民主,母子民主,使孩子能自由自在成长,使他的思维方法更具有个性。陈景润认为,孩子有个性才能成才,文艺家、政治家、科学家都靠个性的发展才获得成功。陈景润希望儿子将来也当科学家。陈由伟天生聪明,每当他拿玩具,便好奇地把玩具解剖──拆开看个明白。一个玩具几十元,当母亲的便拉下脸来严肃批评儿子。这时,陈景润总是乐呵呵地站在儿子一边说:“孩子有好奇心是件好事。他能拆开玩具证明他有求知欲望,能研究问题。当父母的要支持他才对。”儿子上小学后,常常向陈景润谈自己的事,学习、劳动或与同学的往来。陈景润认真听着,然后为孩子当参谋,或表扬或批评纠正。很快,他就获得了孩子的信任,和儿子成了朋友。陈景润认为,教育培养孩子,要因人而异,不同环境、不同性格,教育的方式方法也要不同。这正是这位举世闻名的数学家的过人之处。陈景润与由昆欣慰地讲,教育孩子要灵活,要分阶段。孩子的成长与教育方法分不开。

  这是经验之谈,值得广大父母借鉴。

  成功的教育案例分析八

  挨女儿批评。“我那时把我一辈子的饭都做了。”说起1993年女儿出世的第一个月,自称从不做饭的水均益很有成就感。到央视后,水均益工作压力陡然增大,和女儿相处的时间少了。做起节目来,父女有时一周也见不了几次。不知不觉中,孩子长大了。而使水均益第一次强烈意识到这点的,是女儿的哭诉。女儿三四岁时,一次,水均益批评她。一向听话的女儿一反常态,忿忿不平起来:“你还说我!你看,沙发都烂了,你不管;别的小孩玩具有专门的柜子放,我呢,就一个破纸箱,你也视而不见。”水均益大吃一惊,没想到女儿会这么振振有词,对身边的事已经有了自己的判断和看法,而且这种想法不无道理。他感到了解孩子、探究孩子的内心世界是一件多么重要而艰难的过程。

  和困难较劲。在水均益看来,要想和孩子沟通,先得从“骨子里”尊重孩子。他说,作为父母,理应为孩子提供一个正常的、尽可能良好的生活和受教育的环境,而人生的种种机遇或变故都得靠孩子自己去面对。水均益坚决反对溺爱孩子。“如果让孩子形成这么一个思维模式,即他要什么就有什么,将来吃亏的是他自己。”水均益笃定地说。但紧接着,他朗然一笑,解释道,他并不是不爱孩子,也从来没有虐待欺负孩子的记录。恰恰相反,他强调,如果真正爱孩子,就必须让孩子明白,世界上总会有各种各样的困难,没什么一帆风顺的事。生活本身就是在和困难较劲。当然,怎么才能和困难较劲而不输,水均益有他的招数。鼓励孩子自己动脑子解决问题、不越俎代庖是他的一个原则。这或许是个懒办法,却非常奏效。水均益举例说,他带小女儿去翻斗乐,女儿被一种供大孩子攀爬的游戏吸引,却苦于个小力单,不能上去。求助父亲不成,小小年纪的她把目光转向了场内服务的阿姨。在阿姨的协助下,她成功了。给孩子品尝成功的机会或许是父母送孩子的最好的礼物之一。当问道女儿的特点时,水均益不假思索,脱口而出:“聪明、悟性好、胆儿大、不怵、和任何人不到两分钟就熟。”这自然和水均益夫妇从小的鼓励分不开。一有机会,他们就带着孩子出门,鼓励她和人打交道。水均益很清楚,其实从呱呱落地开始,小孩子就注定要和社会和人打交道。对此,他对女儿有明确的要求。待人接物,一定要有礼貌、有教养。一旦发现孩子有以自我为中心、甚至自私苗头时,他会毫不留情地遏制。即使是接听电话有没有礼貌这样的细节,他也不会放过。

  向父亲学习。毫无疑问,父亲的威信不是靠唠叨树立的。自认向来严厉的水均益从来不跟在孩子屁股后面说这指那,他关注的是原则问题。而只要他要介入某事,一定非常严肃、一查到底,甚至不惜动手,以让孩子留下深刻的记忆。譬如他要求孩子诚实、不说谎。如有违规,他在充分体谅孩子躲避惩罚的心理前提下,决不姑息。孩子尝到说谎话的苦头也能尝到讲真话的甜头,自然会养成实话实说的习惯。

  水均益认为打屁股(当然是对小小孩)是必要的,同时他也坦言自己脾气不太好、方法有时趋于简单。在这一点上,他承认自己比父亲差远了。水均益最希望女儿拥有的东西是:健康、快乐、大方,乐观的性情和坦荡的心胸。

  “”期间,在兰州大学当教授的父亲一夜之间成了反革命,上小学一年级的水均益放学回家曾被手拿砖头的孩子追打。当时的恐惧和郁闷可想而知。但扫厕所的父亲回到家里,从来没有唉声叹气。“每天全家一起吃饭是件特愉快的事。”水均益说,“吃完饭,桌子不撤,一家人围着桌儿开侃。”在水均益眼里,父亲是个讲故事、讲笑话的高手,什么以前怎么骑高头大马啦、自己的辉煌历程啦、在哪儿遇到什么怪人啦,等等,无所不讲。可以说,父母的乐观、父母的笑声成了安抚少年水均益的一抹清风、一味良药,更熏陶出了他自己终身受用的性格财富。

  成功的教育案例分析九

  卡尔-威特的儿子小卡尔,是19世纪德国的一个著名的天才,8、9岁时能自由运用六国语言,16岁获得法学博士学位。然而,谁会相信,这样一个禀赋极高的孩子出生后并未表现出怎样聪明,相反却被认为是痴呆儿。

  奇迹的发生全在他父亲的教子有方。卡尔-威特有一套被世人称为金典的早期教育理论,一百年来使许多人受益,造就出无数个不同凡响的人物。为了您孩子的未来,也为了祖国的明天,我们在此将卡尔-威特早期教育的金典内容向你介绍。

  教育儿子先从母亲开始历史上的伟人都拥有一个善于教育孩子的母亲,母亲在儿子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潜代的作用。如果母亲只关心孩子的健康,而忽略孩子的品德的形成和智力的发展,那就是错误的、不负责任的行为。

  卡尔-威特说,小卡尔的母亲勇敢和快乐的精神深深地影响着儿子,使儿子后来步入社会时,即使遇到困难,也无所畏惧,永不失望。卡尔-威特认为,母亲的工作不能由旁人代替,孩子的教育必须由母亲承担,把自己的孩子托给他人,恐怕只有人类才这样做,这种作法有失天性。催逼会毁灭天才生下来就具备高超禀赋的孩子,再施以高明的教育,孩子的前途是不可估量的。但父母对天才的教育往往是失败的。父母往往只着眼于孩子的天赋,而不注重全能的培养。对孩子要求过高,施加压力过大,这样做多半使孩子半途而废。

  儿童潜能递减法则儿童具备潜在能力,但这种潜在能力是遵循递减法则的,如果从一出生就给他进行理想的教育,那么他的潜在的能力就可能达到100度。如果从5岁开始教育,即使是施以最优秀的教育,他的潜能也只能达到80度。

  而从10岁开始,不管教育方法怎样好,潜能也只能达到60度。也就是说,教育开始得越晚,儿童潜在的能力实现得就越小。不要让孩子的精力只用于消化卡尔-威特说,孩子出生后的头半个月,我们坚持定时给他喂奶,喂水,使他的生物钟一开始就形成规律,直到他能吃饭后,两顿饭之间仍然只许喝水不许吃别的,免得他的胃老是得不到休息,血液总是在胃部工作而不是集中在大脑。如果让孩子的精力只用于消化,那么大脑就不会得到很好的发展。愉快是健康的关键孩子生活的周围环境,如果气氛阴郁,孩子必然会消化不良,身体不健康。因此,孩子居住的房间从最初起就应该是令人心情愉快的。

  卡尔-威特说,天气晴朗时,我们经常把孩子带到田野里,让他眺望绿色的原野。天气好时经常让他在屋外睡觉,以便接受阳光沐浴,呼吸新鲜空气。在婴儿睡觉时,我们决不把它裹得紧紧的。每天都坚持给孩子洗澡、按摩手脚,这样即能发展他的触觉,以能促进血液循环和肢体的灵敏度。

  成功的教育案例分析十

  蔡志忠喜欢狼,“是狼启发了我”,他始终这样认定。蔡志忠相信,狼在大自然那极度恶劣的生态圈中一代又一代所形成的顽强竞争力,正是得益于“不加施教”。所以,他决定对独生女儿也“不加施教”。让女儿自己拿主意。记得那时女儿还不识字,每当带她上餐馆点菜,蔡志忠从不为她擅作主张,而是拿起菜单,一一念给小家伙听,让她自己选择想吃的餐点。带女儿去动物园玩,他又会在关着狼的笼子前驻足。他问女儿,你知不知道“狼”字为什么从“良”,而不是从“劣”?女儿摇了摇头,他便娓娓解释道:因为是狼淘汰了生物圈中所有不胜任的角色,狼是兽中之良者哦!后来女儿念书了,一次数学考试竟然考了个零分!妈妈在旁又气又急,好脾气的父亲却并没有怎么骂她。他一边安抚妻子不要太焦虑,一边郑重其事地和女儿讲,要不要做功课,要做什么才好,你自己判断。一家子后来移民加拿大,到了周末,当女儿缠着说要开车郊游时,父亲还是让女儿自己拿主意,“那你自己想去哪里?”女儿于是又得歪着头,自己来找答案。在这“不加施教”中,女儿却潜移默化地接受了生存能力的教育,明白了“我想要什么”,“我该怎么做”。

  巧引女儿学画。画加拿大的学校选修课特别多,如何让女儿选择一个方向去发展?她不是爱画画吗,于是,从此蔡志忠画室里多了一张画桌,跟父亲一起画吧。

  又是星期六,女儿要去动物园,路过一个美术馆,进去看看吧?“不加施教”中暗地施教,“听之任之”中巧妙引导,艺术甘霖悄然流进了女儿的心田,那里也绽开了一束自由生长的花。

  女儿开始了成为一个设计师的梦想。她画各种画,妙趣横生,人小志气大,不服输的她向编辑讨价:“为什么我爸爸四幅可赚2000块,我的却只有200块?”她也像爸爸小时候一样,经常突发奇想∶“三明治为什么是方的而不是圆的?”“汉堡包为什么没有尖呢?”

  自由的父亲和自由的女儿。蔡志忠一年几乎有一半时间在外工作、旅行,妻子也因为拍广告经常不在家。怕女儿寂寞,就为她请了保姆,谁知她并不领情:“我才不要有人陪呢!一个人在家更自在,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那年“父亲节”,女儿用十来张画纸订在一起,给爸爸做了一份特殊的礼物。画纸上,每一张许一个愿,比如,“今年自己独立清扫房间”,“给爸爸泡一次咖啡”,“送爸爸一件不算过分的礼品”,等等。

  看着女儿的礼物,蔡志忠笑了,女儿多像儿时的自己啊,活得那么有条理,那么自由和完整。也许会有人对此提出非议,认为女儿没有接好父亲的班,没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还认为她的经历太顺畅了,不利于她的成长。但蔡志忠不这样看。记得香港一家报纸的编辑约他写一篇题为《崎岖的道路》的自传,他摇摇头,说自己没有“崎岖的道路”,如果改题《平坦的大道》倒是可以写一写。为什么非要挑那种不好的路来走呢,这是哪一家的规矩,蔡志忠感到奇怪。蔡志忠相信,规矩都是由兔子定出来的,但打破规矩的永远是豺狼,而豺狼的微笑,就是成功者的微笑。他是这样告诉自己的,也是这样告诉女儿的。


看过"成功的教育案例分析"的人还看了:

1.成功的教育案例评析

2.幼儿园成功教育案例分析

3.关于成功的教育案例评析

4.成功教育案例

5.教育孩子成功的案例

热门文章

400821